
作者簡介:陳曉敏(1979~),女,漢族,浙江杭州人,浙江省杭州市蕭山區臨浦鎮大莊幼兒園,研究方向:幼兒園教育教學。
摘 要:戶外活動中器械的科學投放有助于幼兒積極地開展活動,有效地進行鍛煉?;谟變簣@自制器械的特色,提出“慧制慧玩”策略,旨在提升自制器械在戶外活動中的效能,優化戶外活動。我們通過多方合力設計制作器械,使器械具有科學性、開放性和幼兒主體性。靈活地運用器械開展多樣的活動,提升了戶外自制器械的效能,提高了幼兒活動的積極性與創造性,增強了教師的器械制作能力和對戶外活動的指導能力。
關鍵詞:戶外自制器械;效能
中圖分類號:G613.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8918(2023)49-0154-05
一、問題的提出
戶外活動是幼兒園教育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有目的、有計劃地利用多種材料,采取多種形式,享受空氣、陽光等自然因素進行鍛煉的積極有效的一種教育活動。幼兒園為了促進幼兒積極開展戶外活動,有效組織實施運動活動,投放大量的運動器械作為支持。充分利用園內外的資源,開展戶外運動器械的制作與游戲,已經成為幼兒園的特色活動。在活動的過程中,我們也發現存在諸多問題。
(一)現狀分析
1. 器械設計偏成人,幼兒較少參與
幼兒園定期開展變廢為寶的自制器械活動,旨在為幼兒提供豐富的活動器械。每一次教師都會運用各類廢舊材料制作,精心制作戶外運動器械供幼兒活動使用。但這些設計制作都是由教師完成,幼兒參與較少,大多以成人的視角來判斷是否適合幼兒。
2. 器械使用較單一,功能有待開發
器械在制作的過程中,教師會根據幼兒活動的需要,針對某一動作發展設計多種玩法。但在使用的過程中,部分功能并未得到開發和利用,器械的作用沒有完全發揮出來,從一開始的新奇,到逐漸被冷落,形成資源的浪費。
3. 活動反饋輕器械,評價跟進不足
將教師自制的器械投放到戶外運動中,教師往往注重前期的設計與制作,而一旦投放后,就沒有更多地關注器械的使用。在幼兒活動的過程中發現不適合的地方,也不能及時跟進調整,器械到最后無人問津,堆在一角,失去它的價值。
(二)研究意義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指出:“發育良好的身體、愉快的情緒、強健的體質、協調的動作、良好的生活習慣和基本生活能力是幼兒身心健康的重要標志,也是其他領域學習與發展的基礎?!蓖ㄟ^探索有效優化自制器械,提升自制器械在戶外活動中的效能,提升戶外活動的趣味性,提高運動質量,促進幼兒多領域的健康發展。
1. 科學設計,關注幼兒需要設計有效器械
幼兒在活動中嘗試、學習、成長,在活動的過程中,他們總是會有許多有趣的想法,但總是會有許多的因素,限制了幼兒的創造。因而,我們鼓勵幼兒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與創意,通過語言分享與設計圖的繪制,將幼兒的創意保留下來,運用到器械的制作中,以優化活動器械,更好地開展游戲。
2. 靈活運用,建立自制器械創新游戲模式
器械的運用是為幼兒的戶外活動提供支持,自制器械在設計時,也有一定的玩法和用途,但是投放到活動中時,幼兒可以根據活動需要,通過混搭、組合、拆分等方式,對現有的器械進行靈活的使用,打破固有的玩法,更好地開展活動。在這個過程中,既能夠培養幼兒大膽想象、敢于嘗試的品質,還能夠豐富器械的玩法。
3. 多樣活動,充分利用器械吸引幼兒參與
戶外活動的形式與內容是豐富多樣的,不同形式活動能提升幼兒對運動的興趣。由幼兒設計,將自制器械有效地運用起來,定期開展多樣活動,及時評價與反饋,更新內容與形式,讓幼兒在體驗中感受運動的快樂,產生主動參與運動的興趣。
二、研究設計
(一)核心概念界定
戶外自制器械:是指由教師、幼兒、家長,利用身邊的廢舊物品,從幼兒興趣入手,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動手制作,具體創造性、適宜性,能夠配合開展戶外活動的活動材料。
慧制慧玩:慧制是指智慧地、有創意地進行戶外器械的制作;慧玩是指基于自制器械,靈活地開展多樣性的戶外活動。文章所提出的“慧制慧玩”是特指一種戶外自制器械制作運用的策略,旨在提升戶外活動中自制器械的運用效能。
(二)研究目標
1. 尋求多方資源,制作科學的戶外器械,提升幼兒對戶外運動的興趣。
2. 戶外運動中靈活運用自制器械,提升器械效能,促進幼兒多領域發展。
3. 提高教師的戶外器械的制作能力與運動活動的組織評價能力。
(三)研究框架
三、具體實施過程
(一)慧制:戶外器械的設計與制作
1. 多方合力制作,充分發揮主體優勢
(1)以教師為主體的器械制作,體現科學性
教師作為專業的教育者,對各個年齡段幼兒的發展特點,本班幼兒的興趣點,有比較明確的認識。同時也能在日常的活動中觀察到幼兒的能力水平。因此,在制作器械時,即能針對幼兒的興趣與需要、能力與特點來設計器械,充分考慮安全和衛生因素。
(2)師幼共同合作的器械制作,體現兒童觀
器械使用的主體是幼兒,讓幼兒參與器械的設計、制作、試玩中才能真正體現幼兒意愿。幼兒把自己想玩的器械通過繪畫表達出來,體現創造性意愿;參與動手制作簡單的戶外器械,如毽子、飛盤等,能夠提升動手能力;在嘗試游戲中,能夠發現器械的優缺點。
(3)以家長為主體的器械制作,體現聯動性
器械制作時,家長的特長也是重要資源之一。如做木工的爺爺,會縫紉的奶奶等,可以幫助實現技術上有難度的工作。充分利用家庭資源和周邊的社會資源,引導家長與幼兒做有心人,隨時隨地收集身邊易得的、衛生、安全的廢舊物品,保證足夠的材料。
2. 制作品種均衡,滿足多種運動需求
戶外自制器械的品種可以分為原材料自制、半成品加工、舊器械翻新三大類。
(1)收集原材料進行制作
收集豐富多樣且安全環保的游戲材料,日常生活中的紙箱、飲料瓶、襪子、竹子、繩子、花布等那些被人們丟棄的廢物,進行簡單有創意的改造,變廢為寶,可以制作成幼兒運動用的器材。這些材料形式多樣、內容豐富、安全環保,符合幼兒的游戲特征。
(2)采集半成品進行加工
一些半成品材料原本就是很好地運動器械,如紙箱、紙盒、紙杯等,未經制作就有很多玩法。此外,還可以進行采集、收集、集中投放,讓幼兒在活動中,根據自己的需要選擇活動。
(3)整理舊器械進行翻新
自制器械已經成為幼兒園的常規活動,園內供幼兒選擇的自制器械品種數量充足,對舊器械進行整理和分析,了解器械破損的原因,分析器械無人問津的原因,將這些器械進行改良、翻新、重組,轉化為新的器械,重新投入活動中去。
3. 靈活多元原則,體現器械的有效性
(1)突出幼兒為本的主體性原則
在戶外活動中,有趣的材料可以激發幼兒活動的積極性,因此在制作器械時,也要充分考慮幼兒的主體性。器械的制作前期要征求幼兒的意見,設計方案要符合幼兒的興趣需要,體現兒童特色。器械制作完成后,要請幼兒進行試玩,在玩的過程中,發現問題,及時調整,不斷優化器械。
(2)鼓勵一物多玩的開放性原則
幼兒園的自制器械中會有多種不同類型的材料,自制的體育器械按照走、跑、跳、攀登、鉆爬、平衡、投擲等技能進行歸類、整理。當然,器械類型的劃分并不是固定的,展示表中的內容供教師與幼兒參考,幼兒可以根據自己活動的創意與需要,靈活地使用器械。
(3)體現教育意義的科學性原則
戶外自制器械首先要能輔助幼兒開展運動活動,獲得某種技能的練習與提升。在運動技能的開展過程中,要符合幼兒生理發展的特點,有不同的難易程度,使幼兒獲得不同程度的練習。
(二)慧玩:自制器械的利用與優化
1. 靈活運用自制器械開展活動
(1)組織年段特色運動活動
自制器械的功能需要在使用中不斷完善和優化,教師根據各年段幼兒的年齡特點和興趣需要,開展基于自制器械的特色運動。幼兒靈活運用教師的自制器械,有單獨使用,組合運用,也有拆合重組的,在愉快的游戲中體驗成功、合作、運動帶來的快樂。
(2)開展主題探究特色活動
圍繞不同的運動主題,開展系列活動。在主題的實施過程中,幼兒通過談話、游戲、故事等了解了特色運動、有趣的玩法,并通過內容豐富、形式多樣方式表達表現,如主題畫展、親子器械制作、親子運動會、足球賽等,多領域地感受和表達運動帶來的快樂。
(3)生成項目化學習活動
運動的核心目標是鍛煉身體素質,因此在戶外活動中,幼兒的動作發展是對活動評價的一個重要指標。對某一動作發展內容,如走、跑、跳等,或是某一種材料器械的使用,開展項目化學習,進行深入的嘗試與練習,從而獲得更多經驗,提升運動技能。
2. 創新利用自制器械設計活動
(1)幼兒視角的自主設計
①自主創設新游戲
幼兒根據游戲經驗,創新不同的玩法,通過設計圖展示出來,并進行交流?;谟變旱膭撘庠O計,讓游戲有了豐富的元素。
②積極嘗試創新玩法
在活動中,幼兒使用器械開展游戲,也會有新的玩法出現,鼓勵幼兒積極嘗試新的玩法,開展新的游戲。在游戲中,不同的幼兒會有不一樣的發現,教師需要給予充分的支持與鼓勵。支持幼兒的想象,創新器械玩法,是激發幼兒興趣,豐富游戲內容的有效方法。
③分享交流主動表達
在活動結束時,幼兒將自己在活動中的游戲方法、創意設計以及有趣的故事進行分享,與同伴共享經驗,獲得更多的游戲創意的靈感,為下一次活動的開展提供多樣的游戲內容。教師關注幼兒游戲表現,通過視頻、照片、記錄表等方式,有意識地記錄幼兒的游戲行為。在交流的過程中,既能有針對性地分析游戲中遇到問題的解決方法,還能給幼兒表達的機會,提升語言表達能力。
(2)教師層面的整合設計
①在梯度設計中體現層次性
自制器械的投放要遵循幼兒興趣特點和動作發展需要,分層次、有遞進地進行,活動的自主性和教師的支持策略也要體現層次性。
②在強度設計中體現組合性
游戲設計中教師除了設置固定的場景,還為幼兒提供呼啦圈、沙包、地墊、木板等多樣化的器材,供幼兒自由組合使用。如幼兒在輪胎上架起平衡木,就變成了一座穩穩的橋;將輪胎橋和門洞放在一起,就變成了橋洞、隧道。
③在密度設計中體現趣味性
基于器械的運動密度的高低和幼兒的分組活動來進行設計。幼兒可根據自身需要多途徑地進行選擇與練習。多形式的分組,減少了等待,增加了活動的時間,從而實現了游戲活動的趣味性。比如,在組織幼兒設計跳躍游戲時,分析哪些器械適合,運用不同器械,自主設計多樣的運動路線,可以逐項挑戰,由易到難,體驗挑戰的樂趣。
3. 多元評價自制器械使用效能
器械制作是否科學,是否符合幼兒游戲需要,能否激發幼兒活動興趣,需要進行怎樣的改進等,一系列的問題是前期設計制作時無法完全考慮到的。因此,需要借助一定的評價方式來分析判斷器械制作的有效性和科學性。我們試圖通過多元的評價方式,了解器械從制作到投入活動過程中的效能。
(1)主體評價:多角度評價器械
判斷器械的效能,可以從教師與幼兒兩個角度來進行。教師對制作的器械進行展示的過程中,同時進行可行性論證,初步判斷器械的有效性。幼兒是器械使用的主體,在活動后,幼兒使用“活動記錄卡”對活動進行記錄,開展“我最喜愛的玩具”評比等,記錄幼兒真實的游戲感受,客觀評價器械。
(2)綜合評價:多方面評價玩法
幼兒在戶外運動中的表現是否有效,需要多方面評價,如器械投放是否充足恰當、游戲內容設計是否科學合理、幼兒活動中的表現亮點、教師引導是否適時有效等。教師要針對每一項內容進行細致的評價,不僅針對幼兒運動發展,更有綜合活動中其他領域的學習與發展。
(3)動態評價:多形式評價活動
戶外運動的評價不能簡單地從活動的結果來分析,而是要通過活動中幼兒的表現、游戲的推進進行動態評價。教師不能單一評價游戲,而是要結合活動中生成的問題、幼兒處理問題的方法等來評價。
(四)保障策略
1. 時間有計劃:合理安排保障活動開展
幼兒在戶外活動中,要保證充足的活動時間,才能讓幼兒投入游戲。因此,幼兒園統籌安排各班級的戶外活動時間,根據幼兒一日在園的生活環節來制訂作息時間。幼兒活動的內容不同,活動時間長短和空間的大小也不同,在有限的空間里,進行了合理安排,以保證每個班級、每位幼兒都有足夠的運動時長,游戲有序進行。
2. 空間有安排:劃區歸類保障活動場地
戶外運動的開展,首先要對運動場地進行合理的布置??紤]不同的運動對場地的要求也不同,優化戶外運動首先要對幼兒園內的戶外環境進行整體分析。結合幼兒活動需要,提供多樣的運動器械,保證幼兒有效運動。創設幼兒感興趣的游戲情境,收集投放相應的材料與器械,為幼兒活動提供支持。
3. 人員有保證:教研跟進關注器械運用
通過“體驗式探究、沉浸式教研、跟進式觀察”等多形式的教研跟進,讓教師通過親身體驗,沉浸幼兒游戲中,跟進觀察與分析,從而保證及時關注器械使用的效能,積極為幼兒有效游戲提供保障。
四、成效
(一)器械制作優化,提升了自制器械的有效性與科學性
戶外器械的制作匯聚幼兒、家長、社區等多種資源,讓器械從設計開始就具有科學性。制作完成的器械,進行幼兒試玩、教師體驗等研討活動,多角度全面了解自制器械的優點與不足。通過不斷地跟進優化與調整,從而使自制的器械充分發揮作用,提升了自制器械在戶外運動中的效能。同時,關注器械投放的有效性,將運動器械進行分類擺放,方便取用,通過多種材料組合、設計、制作,自制新的活動器械,符合幼兒的興趣,開展園本特色活動。支持幼兒的創想,優化戶外運動的內容與形式。
(二)器械靈活運用,提高了幼兒活動的積極性與創造性
自制器械是基于幼兒的特點進行制作的,主要目的是支持幼兒的活動。在活動中如何靈活有效地投放,如何充分運用器械開展活動,是研究的重點內容。有了前期對自制器械的充分了解,教師結合幼兒的需要,分層、分塊、分批將自制器械投放到戶活動中。分層投放有利于幼兒選擇適合自己的器械,便于在運動中發揮作用,提高幼兒活動的積極性。分塊投放能將器械根據其動作要領,進行有針對性的使用,輔助幼兒進行技能訓練,獲得動作發展。器械分批投放,定期更新,幼兒能夠更好地對現有的器材進行創造性的游戲,挖掘新玩法。
(三)評價反思跟時,增強了教師器械制作能力和戶外活動指導能力
針對器械的有效制作、游戲的科學設計、活動的指導策略、動態評價的組織等方面,教師開展多種研討活動。從實踐中發現問題,在探究中解決問題。如在器械制作的過程中,教師設計初稿后,要進行集中論證,全體教師一起出謀劃策,提出改良的方案。在器械制作完成后,經過幼兒試玩、評比活動,發現不足之處,有針對性地調整修改,讓自制器械符合幼兒需要。在這一過程中,教師不僅僅是完成一件器械的制作,更有反復的嘗試與實踐,真正做到理論與實踐結合,設計與操作相輔相成。
五、一點思考
在本研究實施的過程中,我們發現戶外運動器械的制作還有很大的挖掘空間,除了教師預設的方案、完成的制作提供給幼兒,幼兒創造力的開發更是我們要探究的方向。相信只要給予幼兒足夠的自由發揮的空間,他們就能夠帶來巨大的驚喜,只有在不斷的創造和主動的探究中,幼兒才能獲得更多的經驗與成長。而教師的支持和引領是其中十分重要的因素,針對教師觀察、指導、評價能力的提升,我們還有更多的研究活動需要跟進。
參考文獻:
[1]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解讀[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2.
[2]陳碧.幼兒園體育活動現狀分析與思考[J].華章:教學探索,2015(Z2).
[3]蔡蘭.幼兒園戶外活動器械的制作與使用[J].科學咨詢,2016(22):188-189.
[4]吳霞.淺析開發幼兒挑戰性體育器械的有效策略[J].動漫界,2015(28):62-63.
[5]陳榕.關于幼兒戶外活動器械的探討與分析[J].都市家教月刊,2016(5):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