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
有些人往往以寫小說、劇本等作為初步練習,我看這不大合適。似乎應該先練習寫一個人、一件事。
有些人常常說:“我有一肚子故事,就是寫不出來!”這是怎么回事呢?你若追問他:那些故事中的人都有什么性格?有哪些特點?他就回答不上來了。他告訴你的盡是一些新聞,一些事情,而沒有什么人物。
我說,他并沒有一肚子故事。盡管他生活在工廠里、農村里,身邊有許多激動人心的新人新事,可是他沒有仔細觀察,人與事都從他的身邊溜走了;他只記下了一些破碎不全的事實。
要想把小說、劇本等寫好,要先從練習寫一個完完整整的人、一件完完整整的事做起。你要仔細觀察身旁的老王或老李是什么性格,有哪些特點,隨時注意,隨時記錄下來。
這樣的記錄很重要,它能鍛煉你的文字表達能力。不能熟練地駕馭文字,寫作時就不能得心應手。有些書法家年老目昏,也還能寫得很整齊漂亮。他們之所以能夠得心應手,就是因為他們天天練習,熟能生巧。
如果不隨時注意觀察,隨時記下來,哪怕你走遍天下,還是什么也記不真確、詳細,什么東西也寫不出來。
剛才,我站在此地小坡上的小白樓前,看見工廠的夜景非常美麗;想來同志們都曾經站在那里看過好多次了,你們就應該把它記下來。在這夜景里,燈光是什么樣子,近處如何,遠處如何,雨中如何,雪后如何,都仔細地觀察觀察,把它記在筆記本上。
要天天記,養成一種習慣。刮一陣風,你記下來;下一陣雨,你也記下來,因為不知道哪一天,你的作品里就需要描寫一陣風或一陣雨,你如果沒有這種積累,就寫不豐富。
經常生活,經常積累,養成觀察研究生活的習慣。習慣養成之后,雖不記,也能抓住要點了。這樣,日積月累,你肚子里的東西就多了起來。
寫作品不僅仗著臨時觀察,更需要隨時留心,隨時積累。
不要看輕這個工作,這不是一件容易事。一個人,有他的思想、感情、面貌、行動;一件事物,有它的秩序、層次、始末,能把它逼真地記下來并不容易。觀察事物必須從頭至尾,尋根追底,把他看全,找到他的“底”,因為做文章必須有頭有尾,一開頭就要想到它的“底”。不知全貌,不會概括。
有些年輕同志不注意這種基本功練習,一開始就寫小說、劇本;這種情況好比沒練習過騎車的人,就去參加騎車競賽。
選自《北京文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