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富春 陳曉文 張蓉 郭喜軍



摘要:為篩選出適宜光伏鋼架塑料大棚袋料栽培黑木耳品種,采用完全隨機區組設計,以黑29 為對照,對抗逆性強、產量高、品質優的黑木耳品種黑威9號、黑威10號和黑威15號進行了試種,并對各參試材料的菌絲生長速度、農藝性狀、產量和經濟效益進行了測定。結果表明,與黑29相比,參試黑木耳品種菌絲滿袋時間、現耳芽時間和出耳時間提前1~7 d,黑威15號、黑威9號的菌絲增長速度分別增加0.12、0.01 mm/d,黑威15號、黑威10號、黑威9號耳片長度分別增加0.51、0.23、0.21 cm,寬度分別增加0.91、0.53、0.52 cm,厚度分別增加0.21、0.09、0.08 mm,單棒干耳重分別提高14.1%、4.8%、4.2%,純收益分別增加24.7萬、8.5萬、7.4萬元/hm2。綜合分析,黑威15號適宜甘肅省定西市通渭縣光伏鋼架塑料大棚袋料栽培。
關鍵詞:光伏鋼架塑料大棚;袋料栽培;黑木耳;品種
中圖分類號:S646? ? ? ? ? ? ?文獻標志碼:A? ? ? ? ? ? ?文章編號:2097-2172(2023)11-1026-05
doi:10.3969/j.issn.2097-2172.2023.11.009
Screening Auricularia auricula Varieties Used for Bagged Cultivation in
Steel-framed Photovoltaic Greenhouses
LI Fuchun, CHEN Xiaowen, ZHANG Rong, GUO Xijun
(Tongwei County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Extension Centre, Dingxi Gansu 743300, China)
Abstract: In order to screen out the varieties of Auricularia auricula(black fungus) which are suitable for bagged cultivation in steel-framed plastic greenhouses, a field experiment was conducted in a completely random design to study the mycelial growth rates, agronomic traits, yields, and economic benefits of four black fungus variety (Heiwei 9, Heiwei 10, Heiwei 15, and Hei 29 used as the control).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compared to Hei 29, the mycelium full bag time, ear bud emergence time, and ear emergence time for the tested black fungus varieties were 1 to 7 days earlier. The mycelial growth rates for Heiwei 15 and Heiwei 9 were increased by 0.12 and 0.01 mm/d, respectively compared to that of the control. The ear lengths for Heiwei 15, Heiwei 10, and Heiwei 9 were increased by 0.51, 0.23 and 0.21 cm, respectively, whereas the ear widths were increased by 0.91, 0.53 and 0.52 cm, respectively when compared to that of the control. The ear thickness for the above three varieties were increased by 0.21, 0.09 and 0.08 mm, respectively, whereas the dry ear weights of a single rod were increased by 14.1%, 4.8% and 4.2%, respectively. The net income for the above three varieties was increased by 247,000, 8,5000 and 7,4000 Yuan/ha, respectively. After a comprehensive analysis, Heiwei 15 is considered suitable for bagged cultivation in a steel-framed plastic greenhouses in Tongwei County, Dingxi, Gansu Province.
Key words: Steel-framed photovoltaic greenhouse; Bagged cultivation; Auricularia auricula (L.ex Hook.); Variety
收稿日期:2023 - 04 - 25;修訂日期:2023 - 07 - 23
基金項目:隴原青年創新創業人才(團隊)項目(111266609026)。
作者簡介:李富春(1987 — ),男,甘肅通渭人,農藝師,碩士,主要從事旱作農業技術推廣與示范。Email: 769506499@qq.com。
通信作者:陳曉文(1983 — ),男,甘肅通渭人,推廣研究員,碩士,主要從事旱作農業技術推廣與示范。Email: 406916378@qq.com。
甘肅省定西市通渭縣屬隴中黃土丘陵溝壑區,多為梁、峁、河谷、階地等地形地貌。該區域屬于雨養農業區,水資源匱乏是制約該區域農業發展關鍵因素之一;極端降水、冷害、沙塵暴等嚴重阻礙雨養農業區的生產[1 ]。近年來,為了克服雨養農業生產面臨的障礙,甘肅省定西市通渭縣積極搶抓國家能源局定點幫扶機遇,借助產業扶貧政策優勢,重點支持光伏產業和食用菌扶貧產業[2 ],進一步培育壯大特色優勢產業,制定新興綠色產業發展和脫貧產業開發相宜相長政策,大力推廣“光伏+農業”產業模式。探索出光伏+蔬菜、光伏+中藥材、光伏+養殖等產業發展新路子,作為助推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的支柱產業。“光伏+農業” 產業模式不僅點亮該區域鄉村振興之路,而且實現單一光伏產業向現代綜合農業轉變,通過光伏電站與農業產業深度融合,利用光伏板下閑置土地構建鋼架塑料大棚,種植以食用菌為主的設施蔬菜,形成頂上有光伏、地上有農業和周邊能務工的產業發展格局,該技術節約土地資源,增大廢棄物利用率,具有栽培簡便、產量高、效益好等優點[3 - 5 ]。
黑木耳(Auricularia auricular)又稱光木耳、樹耳、云耳等,是我國傳統食用菌主栽菌類之一,是一種營養豐富和味道鮮美膠質真菌。黑木耳肉質細膩和口感脆爽,具有補血、清肺、降血壓、舒筋活絡等功效[6 - 9 ]。傳統黑木耳栽培主要以露地大田為主,土地利用率及單位面積生產效益較低,且受氣候和環境影響較大,暴雨或陰雨連天易造成爛耳,干旱季節保濕困難,地表農藥殘留、泥沙、雜草、雜菌等引起黑木耳產量和品質下降[10 ]。雖然目前部分地區菇農采用棚內袋料技術栽培黑木耳,但由于該技術存在黑木耳品種單一、種性退化嚴重、制袋污染率高、產量低、品質劣等缺點,難以大面積推廣,對菇農經濟效益帶來負面影響,進而制約黑木耳規模化生產[10 - 12 ]。為解決塑料大棚袋料栽培黑木耳栽培存在的問題,引進和篩選適宜塑料大棚袋料栽培的黑木耳品種成為規模化生產的關鍵。前人研究多注重黑木耳商品性和產量方面的研究,而對黑木耳菌絲生長和農藝性狀等方面的研究相對較少。我們根據當地氣候、土壤、經濟狀況,選擇抗逆性強、產量高、品質優的黑木耳品種實施不同黑木耳品種比較試驗,以期篩選出適宜當地光伏鋼架塑料大棚袋料栽培的主推黑木耳品種,旨在為塑料大棚袋料栽培黑木耳種源和精準化栽培提供參考。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區概況
試驗在甘肅省定西市通渭縣常家河鎮福興德農牧林專業合作社光伏基地(N 35° 21′,E 105° 24′)的光伏大棚內進行。試驗區平均海拔1 590 m,屬半干旱黃土高原丘陵區,年平均氣溫7.2 ℃,≥10 ℃積溫為1 823 ℃,無霜期120~170 d,氣候干燥,年降水量約350 mm。7 — 9月降水量約占全年降水量的70%,年蒸發量達1 700 mm。
1.2? ?試驗設施和供試材料
1.2.1? ? 試驗設施? ? 試驗用鋼架大棚長度和寬度分別為30 m和8 m,大棚面積240 m2,拱間距為1 m,脊離地面高度為2.7 m。每座鋼架大棚設有直徑25 cm圓形通風口,出耳棚架離地面高度為? ? ?2.0~2.5 m,棚架立柱之間距離為2.0 m,大棚吊袋桿間距20~30 cm(圖1)。
1.2.2? ? 試驗材料? ? 供試黑木耳品種共4個,分別為黑29(CK)、黑威9號、黑威10號、黑威15號,均由黑龍江省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提供。以上菌種具有菌絲活力旺盛、抗旱、抗逆和抗雜力強等生物學特性,具有耳片生長速度快、出耳整齊、耳片黑、肥大和單片等生長特性。培養料包括硬雜木屑、麥麩、豆粉、石灰、石膏,質量占比分別為86.5%、10.0%、2.0%、0.5%、1.0%,含水量 60.0%~65.0%,pH為7.3。栽培菌袋選用材質均勻、耐低溫和強柔韌性的聚乙烯菌袋,規格為15.0 cm×37.0 cm,裝料高22 cm,每袋裝干料1.25 kg,每棚吊袋為10 000袋。
1.3? ?試驗方法
試驗采用完全隨機區組設計。每個黑木耳品種種植100個菌棒,重復3次。于2022年3月20日進行栽培,采用常壓技術滅菌,滅菌后每棒接入5~10 g菌種原種,然后進行養菌,當菌絲達到完全生理成熟期 (菌株生長50~70 d)進行刺孔和出耳管理。在試驗期間,鋼架塑料大棚溫度保持在25~30 ℃,相對濕度保持在 85%~95%。
1.4? ?測定指標
試驗期間觀測和記錄不同黑木耳品種菌絲滿袋時間、現耳芽時間和出耳時間,觀測菌絲長勢、外觀(整齊程度、濃密程度)和菌絲日增長速度。在黑木耳生長期,每個品種隨機抽取10朵鮮耳片,觀察鮮耳色澤、耳片形態、品嘗口感等,同時用游標卡尺測量耳片長度、寬度和厚度。采用精度0.001 g天平稱取黑木耳單棒鮮耳重和干耳重。選取第一潮10 g干耳,浸于清水10 h,取出瀝干后稱重,計算生物轉化率、制干率和泡發率,計算公式如下:
生物轉化率 =(干耳/干料)×100%
制干率 =(干耳重/鮮耳重)×100%
泡發率 =(浸泡質量/干耳質量)×100%
1.5? ?數據分析
數據采用Excel 2020軟件進行方差分析和顯著性檢驗。
2? ?結果與分析
2.1? ?菌絲生長情況
從表1可以看出,不同黑木耳品種的菌絲滿袋時間、現耳芽時間和出耳時間不同。與CK相比,黑威15號、黑威10號、黑威9號的菌絲滿袋時間分別提早4、1、1 d,現耳芽時間分別提早7、3、2 d,出耳時間分別提早7、3、4 d。菌絲長勢黑威9號、黑威10號和黑威15號均較CK強。菌絲外觀CK菌絲較整齊、較濃密,黑威9號較CK菌絲整齊、濃密一致,黑威10號菌絲較CK濃密、整齊度一致,黑威15號菌絲整齊度、濃密度均較CK好。菌絲生長速度以黑威15號最高,為3.25 mm/d;黑威9號、CK、黑威10號分別為3.14、3.13、3.12 mm/d,較黑威15號分別下降0.11、0.12、0.13 mm/d。與CK相比,黑威9號、黑威15號的菌絲生長速度分別增加0.01、 0.12 mm/d,黑威10號下降0.01 mm/d。黑威15號與黑威9號、CK、黑威10號差異顯著;黑威9號與CK差異不顯著,與黑威10號差異顯著。
2.2? ?農藝性狀
黑木耳鮮耳片大小、色澤、形態等特征是衡量黑木耳產量和品質的重要指標。從表2可以看出,CK鮮耳色澤較淺(淺黑色)、簇生、牡丹花狀,口感柔軟;黑威9號鮮耳色澤較深(黑灰色)、簇生、牡丹花狀,口感脆嫩;黑威10號和黑威15號鮮耳色澤較深(黑褐色和黑灰色)、單片、聚生,口感脆嫩。黑威15號的耳片長度、寬度和厚度顯著高于黑威9號、黑威10號和CK;黑威9號與黑威10號之間差異不顯著。與CK相比,黑威15號、黑威10號、黑威9號耳片長度分別增加0.51、0.23、0.21 cm,寬度分別增加0.91、0.53、0.52 cm,厚度分別增加0.21、0.09、0.08 mm。
2.3? ?產量、生物轉化率和制干率和泡發率
從表3可以看出,不同黑木耳品種的單棒鮮重之間差異顯著,以黑威15號最高,為790.74 g,顯著高于黑威9號、和黑威10號和CK。單棒干耳重以黑威15號最高,為60.15 g,顯著高于黑威9號、黑威10號和CK,黑威9號與黑威10號之間差異不顯著。生物轉化率和泡發率均以黑威15號顯著高于黑威9號、黑威10號和CK,黑威9號與黑威10號之間差異不顯著。制干率CK顯著高于黑威15號、黑威9號和黑威10號,黑威9號與黑威10號之間差異不顯著。與CK相比,黑威15號、黑威10號、黑威9號的單棒鮮耳重分別提高24.4%、11.5%、10.3%,單棒干耳重分別提高14.1%、4.8%、4.2%,生物轉化率分別提高14.3%、4.8%、4.8%,制干率分別降低8.4%、6.0%、6.0%,泡發率分別提高9.1%、5.8%、4.1%。
2.4? ?經濟效益
根據目前市場價格,黑木耳生產成本為3.0元/ 袋,黑木耳(干耳)價格為80元/kg。從圖2可以看出,與CK相比,黑威9號、黑威10號、黑威15號純收益分別增加7.4萬、8.5萬、24.7萬元/ hm2,純收益從高到低依次為黑威15號、黑威10號、黑威 9號、CK。
3? ?討論與結論
黑木耳栽培模式主要分為層架式、畦栽式、長棒斜靠式、吊袋式等[13 ]。目前,塑料大棚袋料栽培黑木耳已成為主栽模式,采取懸掛擺放方式,擺放數量是傳統地栽木耳的4~5倍。同時,塑料大棚袋料栽培黑木耳受天氣影響較小,黑木耳品質純凈和無污染,實現提前采摘和搶早上市,與傳統地栽木耳相比,塑料大棚袋料栽培黑木耳價格提高 0.5~1.0元/kg [14 ]。本研究中,與對照品種黑29相比,參試黑木耳品種菌絲滿袋時間、現耳芽時間及出耳時間提前1~7 d。黑木耳屬于中溫型菌類,耐寒怕熱,在炎熱潮濕氣候環境下,黑木耳易發生流耳現象,黑木耳子實體生長需要適宜陽光、溫度、含水量、相對濕度等,黑木耳適宜生長溫度為25~30 ℃,當溫度低于15 ℃或高于35 ℃時,黑木耳生長速度和質量急劇下降,適宜相對濕度85%~95%,適宜培養料含水量為60%~65%[15 - 16? ],塑料大棚袋料栽培為黑木耳生長提供適宜溫度和濕度。
農藝性狀是評價黑木耳品種重要指標[17 ],在栽培試驗中,研究者多以黑木耳商品性和產量方面為主要評價指標,黑木耳商品性和產量受品種、培養料、栽培設施及管理技術等因素影響,調整黑木耳栽培設施及管理技術對提高黑木耳商品性和產量具有重要作用[18 ]。金鑫等[19 ]、杜萍等[20 ]和鄭素月等[21 ]從黑木耳農藝性狀、產量、商品性、菌絲長勢、多糖、麥角甾醇等方面進行比較分析,篩選出適宜栽培優良菌株。我們對不同黑木耳品種的菌絲長勢、農藝性狀、產量、生物轉化率、制干率、泡發率和經濟效益的研究結果表明,黑威9號和黑威15號的菌絲增長速度分別比對照品種黑29增加0.01、0.12 mm/d,黑威10號的菌絲增長速度比對照下降0.01 mm/d;菌絲長勢黑威9號、黑威10號、 黑威15號較強,黑29中等。與黑29相比,黑威9號、黑威10號、黑威15號耳片長度分別增加0.21、0.23、0.51 cm,寬度分別增加0.52、0.53、0.91 cm,厚度分別增加0.08、0.09、0.21 mm;單棒干耳重分別提高4.2%、4.8%、14.1%;純收益分別增加7.4萬、8.5萬、24.7萬元/hm2。
綜合評價分析認為,黑威15號適宜在甘肅省定西市通渭縣光伏鋼架大棚袋料栽培。本研究利用通渭常家河鎮福興德農牧林專業合作社光伏鋼架大棚袋料栽培黑木耳,栽培技術和品種推廣需要大規模生產性示范,光伏鋼架大棚袋料其他栽培黑木耳技術有待進一步推廣示范研究。
參考文獻:
[1] WANG Q, LI F C, ZHANG D K, et al.? Sediment control and fodder yield increase in alfalfa(Medicago sativa L.) production with tied-ridge-furrow rainwater harvesting on sloping land[J].? Field Crops Research, 2018, 225: 55-63.
[2] 王明友,宋衛東,王帥洋,等.? 我國黑木耳生產技術研究[J].? 中國農機化學報,2022,43(3):99.
[3] 許? ?婕.? 光伏大棚在生態農業中的應用分析[J].? 陜西農業科學,2020,66(12):88-90.
[4] 馬建成,陳永輝.? 徽縣食用菌產業發展現狀與對策[J].? 甘肅農業科技,2022,53(9):19-22.
[5] 付秉廉,姜? ?華,李紅州,等.? 寧縣羊肚菌溫室人工栽培技術要點[J].? 甘肅農業科技,2020(5):77-80.
[6] 蔡玉紅,武? ?巍,楊? ?建,等.? 北方黑木耳代料高效栽培及常見病蟲害防治技術[J].? 黑龍江農業科學,2015(3):167-168.
[7] 王慶武,孔? ?怡,唐麗娜,等.? 立體吊袋栽培黑木耳菌株篩選[J].? 食用菌,2021,43(1):33-36;43.
[8] 武? ?蕓.? 黑木耳優質高產栽培技術[J].? 北方園藝,2008(4):246-247.
[9] 張志龍,洪金良,金群力.? 黑木耳簡易設施高產栽培技術要點[J].? 食藥用菌,2021,29(2):161-162.
[10] 應雨呈,葉曉菊,胡國桃,等.? 南方代料栽培黑木耳模式的關鍵技術[J].? 食藥用菌,2020,28(2):128-129.
[11] 王愛仙,肖淑霞,巫仁高,等.? 袋栽黑木耳新品種引進對比試驗[J].? 中國食用菌,2018,37(4):17-21.
[12] 張介馳,張丕奇,韓增華,等.? 黑木耳袋栽技術研究進展[J].? 中國食用菌,2010,29(6):3-7.
[13] 張? ?穎.? 黑木耳規模化生產新技術及新模式研究與示范[J].? 河北農業科學,2011,15(7):97.
[14] 王延鋒,戴元平,徐連堂,等.? 黑木耳棚室立體吊袋栽培技術集成與示范[J].? 中國食用菌,2014,33(1):30-33.
[15] 劉斯超,王冠蕾,李琳琳,等.? 冀北山區優質黑木耳高效吊袋栽培技術[J].? 北方園藝,2020(15):175-177.
[16] 馬銀鵬,周舒揚,馬慶芳,等.? 玉米秸稈基質對黑木耳栽培的影響[J].? 北方園藝,2022(19):122-128.
[17] 宋吉玲,陸? ?娜,閆? ?靜,等.? 黑木耳菌株農藝性狀評價與遺傳差異分析[J].?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21,49(3):147-154.
[18] 李宏偉.? 黑木耳棚式立體掛袋栽培關鍵技術試驗[J].? 食用菌,2015(2):38-39.
[19] 金? ?鑫,陳祖琴,李文治,等.? 西南地區優良黑木耳品種篩選和活性成分研究[J].? 微生物學雜志,2017,37(6):36-40.
[20] 杜? ?萍,張春鳳,姜國勝,等.? 黑龍江黑木耳優良菌株篩選研究[J].? 菌物學報,2014,33(2):230-241.
[21] 鄭素月,史靈燕,趙翠敏,等.? 適宜河北西部山區栽培的黑木耳優良菌株篩選研究[J].? 中國食用菌,2019,38(7):19-2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