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帥立,龍 艷,靖 瓛
(廣東省廣州市中西醫結合醫院,廣東 廣州 510800)
高尿酸血癥(high uric acid,HUA)是臨床常見的一種慢性疾病,患者早期一般不會出現明顯的臨床癥狀,故又被稱為無癥狀HUA,其病因與機體嘌呤代謝障異有關[1]。HUA早期無明顯癥狀,易被患者忽視。長期尿酸(UA)偏高,可能誘發痛風性關節炎,還可導致心腦血管病、糖尿病及腎病的發生[2]。因此,探索HUA 的防治途徑具有重要的治未病意義。原發性HUA 發病因素包括UA 生成過多和/或排泄減少,其中UA 排泄減少為主要原因;主要機制可能與機體內多種促進UA排泄的轉運體如URAT 1、OAT 4等的功能異常相關[3]。西醫治療HUA 主要是通過抑制UA 生產或促進UA排泄,獲得療效。HUA歸屬中醫“痰濁”范疇,病機為痰瘀內停,病位主要涉及脾、腎二臟[4]。研究發現,利濕化濁類中藥如萆薢、車前子、薏苡仁、土茯苓等可通過下調URAT 1、GLUT9蛋白和上調OAT 1蛋白的表達而促進UA排泄,且無毒副作用[5]。中藥茶飲方在治療疾病、保健養生方面具有一定優勢,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開發一種簡便廉效的中藥茶飲方治療HUA 是一種切實可行的思路,但有關中藥茶飲方治療HUA 的報道較少。本研究重點觀察降尿酸茶(院內制劑)聯合苯溴馬隆對痰濕型無癥狀HUA 患者UA 等臨床指標及相關臨床癥狀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收集2021年5月至2022年5月在廣州市中西醫結合醫院確診的138 例痰濕型無癥狀HUA 患者,采用完全隨機設計分組方法(隨機序列由SPSS 程序編制產生)分為對照組和治療組,每組69例。對照組男51例,女18 例;年齡18~65 歲,平均(46.5±10.4)歲;病程1~6年,平均(2.8±1.1)年。治療組男52 例,女17 例;年齡26~63 歲,平均(43.9±12.8)歲;病程1~5 年,平均(3.0±1.1)年。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通過。
1.2 診斷標準
(1)西醫診斷標準 參考《中國高尿酸血癥與痛風診療指南(2019)》制定HUA 的診斷標準[6]。正常嘌呤飲食;非同日測兩次BUA 水平均較高,男性BUA水平≥420μmol/L,女性BUA 水平≥357μmol/L;無痛風性關節炎發作史,無痛風石形成。
(2)中醫診斷標準 參考《中醫診斷學》中痰濕證的診斷標準制定[7]。主癥:關節酸痛,四肢困重,食少納呆,口膩,大便黏膩,疲乏。次癥:腰酸,頭重,胸悶,惡心欲嘔,腹悶腹脹,失眠,健忘,頭暈。舌脈象:苔白膩,脈滑。符合任意3項主癥,或任意兩項主癥及任意兩項次癥,結合舌脈,即可判定。
1.3 納入標準 符合上述標準診斷;年齡18~65歲,性別不限;1個月內未參加其他藥物治療;患者自愿參加本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1.4 排除標準 妊娠期或哺乳期女性;對茶飲方中已知成分過敏者;已知依從性差,不能堅持治療者;繼發性HUA者;合并惡性腫瘤,或嚴重心腦血管疾病及腎病等患者;因嚴重感染、創傷,或其他疾病導致器官衰竭者。
2.1 健康宣教 兩組患者均接受健康宣教。主要方法:以面對面、微信公眾號推文或電話隨訪方式進行宣教指導,每周1次。主要內容:①飲食方面。指導患者健康飲食,選擇低嘌呤食物,如禁飲啤酒,不吃海鮮、動物內臟及老火湯等,避免過多食入油膩煎炸食品,宜多食新鮮果蔬,每日推薦飲水量保持在2 500 m L 左右。②運動方面。鼓勵患者選擇個體化的運動方式,以中低強度的有氧運動為主,建議每周堅持運動5 d,每次30~60 min。③藥物方面。告知患者治療期間避免使用導致UA 水平升高的藥物。
2.2 對照組 采用苯溴馬隆治療。苯溴馬隆片(Excella Gmb H &Co.KG,國藥準字J20180056,50 mg/片)早餐后口服,每次50 mg,每日1次。治療3個月。
2.3 治療組 采用苯溴馬隆聯合降尿酸茶治療。苯溴馬隆治療同對照組。降尿酸茶(院內制劑,由薏苡仁50 g,土茯苓30 g,綿萆薢30 g,車前子30 g,桂枝10 g,制成粗粒,分裝成小茶包,8 g/包)代茶頻飲,每次8 g,每日兩次。治療3個月。
3.1 觀察指標 ①中醫癥狀總積分(主癥積分+次癥積分)。主癥按無、輕度、中度、重度分別計0、2、4、6分;次癥按無、輕度、中度、重度分別計0、1、2、3分;舌脈象按無、輕度、中度、重度分別計0、1、2、3 分。②臨床及生化指標。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尿酸(BUA)、24 h尿尿酸(24 h UUA)、尿p H 水平及體質量指數(BMI)及腰臀比(WHR)的變化情況。生化指標采用日立HITACHI7600series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檢測。③安全性指標。觀察治療過程中兩組患者血常規、尿常規、便常規及肝腎功能等檢查情況,監測和記錄不良反應。
3.2 療效評定標準 參考《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試行)》中的療效評定標準[8]。癥狀積分改善率=(治療前中醫癥狀總積分-治療后中醫癥狀總積分)/治療前中醫癥狀總積分×100%。顯效:癥狀積分改善率≥70%;有效:30%<癥狀積分改善率<70%;無效:癥狀積分改善率≤30%??傆行?(顯效例數+有效例數)/總例數×100%。
3.3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3.0統計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組內比較采用配對樣本t檢驗,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計數資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3.4 結果
(1)BUA、24 h UUA 及尿p H 水平比較 治療前,兩組患者BUA、24 h UUA、尿p H 水平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BUA 水平較治療前降低(P<0.05),且治療組低于對照組(P<0.05);對照組尿p H 水平低于治療前(P<0.05),兩組患者組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24 h UUA水平均較治療前升高(P<0.05),但組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痰濕型無癥狀高尿酸血癥患者治療前后血尿酸、24 h尿尿酸及尿氫離子濃度指數水平比較(±s)
表1 兩組痰濕型無癥狀高尿酸血癥患者治療前后血尿酸、24 h尿尿酸及尿氫離子濃度指數水平比較(±s)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
組別 例數 時間血尿酸(μmol/L)24 h尿尿酸(mmol/d)尿氫離子濃度指數治療組 69 治療前 550.7±89.0 2.86±0.66 6.73±0.32治療后 405.4±194.1△▲ 4.41±0.82△6.74±0.24對照組 69 治療前 551.5±86.0 2.74±0.63 6.75±0.32治療后 450.8±70.0△ 4.56±0.98△6.56±0.24△
(2)BMI、WHR 比較 治療前,兩組患者BMI、WHR 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治療組BMI、WHR 均低于本組治療前(P<0.05)及對照組(P<0.05),但對照組組內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痰濕型無癥狀高尿酸血癥患者治療前后體質量指數及腰臀比比較(±s)
表2 兩組痰濕型無癥狀高尿酸血癥患者治療前后體質量指數及腰臀比比較(±s)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
組別 例數 時間 體質量指數(kg/m2) 腰臀比治療組 69 治療前 24.48±2.56 0.824±0.055治療后 24.14±2.50△▲ 0.818±0.054△▲對照組 69 治療前 24.48±2.58 0.824±0.050治療后 24.53±2.46 0.823±0.048
(3)中醫癥狀總積分比較 治療前,兩組患者中醫癥狀總積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中醫癥狀總積分均低于治療前(P<0.05),且治療組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 兩組痰濕型無癥狀高尿酸血癥患者治療前后中醫癥狀總積分比較(分,±s)
表3 兩組痰濕型無癥狀高尿酸血癥患者治療前后中醫癥狀總積分比較(分,±s)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
組別 例數 治療前總積分 治療后總積分治療組 69 14.22±3.53 7.01±2.67△▲對照組 69 14.97±4.58 12.57±4.93△
(4)安全性評價 兩組患者在治療過程中均未發生明顯的不良反應,患者生命體征及相關實驗室檢查均無異常變化。
據流行病學調查顯示,中國HUA 的患病率約為8.4%,男性發病率高于女性,城市居民患病率高于農村居民[9]。該病有家族遺傳特點,呈年輕化發展趨勢,女性絕經后發病增加。原發性HUA 的誘發因素多與大量進食富含高嘌呤的海鮮產品、動物內臟、肉類食物及啤酒等相關。因此,隨著人們生活方式的改變,HUA 患者數量將會越來越多。研究發現,HUA 不僅是痛風性關節炎的發病基礎,也是心腦血管疾病的獨立危險因素[1]。因此,對HUA 患者的早期積極治療和治療已刻不容緩。西醫治療HUA 的目標是控制UA 水平,包括抑制UA 合成、促進UA 排泄和分解等,防止HUA 相關代謝性和心血管疾病的發生,以及避免UA 結石形成和腎功能損害。常用的抑制UA 合成藥物包括別嘌醇、非布司他等,其中別嘌醇屬于嘌呤類似物,價格低,但存在超敏反應、肝腎功能損傷等不良反應[10]。非布司他屬于非嘌呤類黃嘌呤氧化酶(XO)選擇性抑制劑,多用于痛風患者長期降UA 治療,但價格偏貴,長期使用存在心血管風險[10]。常用的促進UA 排泄的藥物主要是苯溴馬隆和丙磺舒,其中苯溴馬隆屬于苯并呋喃衍生物,具有較強的促進UA 排泄的作用,由于多數患者HUA 屬于排泄不良型,故該藥被廣泛應用,但該藥會增加尿性腎結石的風險[10]。丙磺舒屬于苯甲酸衍生物,臨床應用較少,主要用于治療HUA 伴慢性痛風及痛風石,優點是不影響嘌呤和UA 的代謝,但也存在明顯的胃腸道反應[10]。另外,還有促進UA 分解的藥物,主要有培戈洛酶、拉布立酶等,此類藥物降UA 效果明顯,但價格偏貴,且存在過敏反應、溶血等不良反應[10]。西藥降UA 的療效顯著,但卻存在許多毒副作用,而中醫藥具有多靶點、多途徑、整體調理、安全綠色等特點,故對無癥狀HUA 患者有獨特的優勢。中醫強調治未病,即在疾病發生前就采取恰當的措施以預防其發生,或疾病發生后采取適當方法予以治療以避免并發癥產生,而無癥狀HUA 的疾病特點恰符合中醫“未病”的狀態。中醫茶飲方具有簡便廉效的優點,在治未病領域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對處在“未病”狀態的人群具有很好的保健和治療作用。
HUA 歸屬中醫“痰濁”“膏濁病”等范疇,病機為平素喜食肥甘厚味,致脾胃運化呆滯,水谷不能化生精微物質,而變為痰濁,停滯臟腑經絡。仝小林等[11]認為該病由患者嗜食肥甘厚味,損傷脾胃,釀生膏濁,郁而化熱,影響脾胃腸腑運化功能所致。張秋平等[12]認為濕濁和瘀血是形成HUA 的主要病理因素,而脾腎虧虛、陰火內生、濁瘀交阻是病機關鍵。國醫大師朱良春認為,HUA 歸屬“濁瘀痹”范疇,病變臟腑在脾、腎,病理因素為濕濁與瘀滯,提倡無論有無癥狀,均以泄濁化瘀立法[13]。研究表明,處于痰濕該狀態的人群,發生HUA 的風險也會顯著高于其他體質類型人群[14]。HUA 人群各項代謝指標,包括BMI、腰圍、WHR、血脂、血糖等,明顯高于正常狀態的人群,而通過改善以上代謝指標可協同降低患者的UA 水平[15]?;谏鲜隼碚?本研究選取痰濕型無癥狀HUA 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通過觀察具有祛濕化濁功效的中藥茶飲方降尿酸茶聯合苯溴馬隆對該類患者相關臨床指標及中醫癥狀的影響,評估臨床療效。
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后,兩組患者的BUA 水平均較前改善,但治療組BUA 水平改善更為明顯,表明降尿酸茶具有協同苯溴馬隆降BUA 的作用;治療后,兩組患者24 h UUA 均較治療前升高,但組間比較無明顯差異,表明降尿酸茶在輔助西藥降UA 同時并未引起24 h UUA 升高;治療后,對照組尿p H 水平較治療前降低,而治療組較治療前無明顯差異,可推測降尿酸茶可能具有堿化尿液的作用;治療后,治療組BMI和WHR 水平均較治療前降低,而對照組較治療前無明顯差別,表明降尿酸茶具有改善機體相關代謝指標的作用。在中醫證候療效方面,加用降尿酸茶后,治療組中醫癥狀總積分改善率優于對照組,表明降尿酸茶具有整體調節患者痰濕體質狀態的作用。降尿酸茶由薏苡仁、土茯苓、綿萆薢、車前子、桂枝通過一定比例配制而成。土茯苓、綿萆薢利濕祛濁,除痹,利關節;薏苡仁健脾除濕通痹;車前子利尿滲濕;桂枝溫陽通脈,助陽化氣?,F代藥理研究表明,土茯苓中黃酮類成分及綿萆薢中皂苷成分能夠抑黃嘌呤氧化酶(XOD)的活性,從而可以促進UA 的排泄而起到降低UA 的作用[16]。薏苡仁所含的脂肪酸及酯類、多糖、黃酮等多種化合物,對炎性反應、機體免疫及胃腸道菌群平衡有明顯調節作用,可防治關節肌肉酸痛、高血壓病、糖尿病、高脂血癥、HUA 等多種疾病[17]。車前子所含腺嘌呤能抑制嘌呤酶活性,從而使黃嘌呤、次嘌呤不能轉化為UA,還可促使患者大量排尿而帶走體內多余的UA,也可以降低UA 的作用[18]。桂枝的主要成分桂皮醛可以抑制HUA 小鼠肝臟XOD 的活性而發揮降UA 的作用[19]。
本研究結果顯示,降尿酸茶聯合苯溴馬隆不僅可以改善HUA 患者的中醫臨床證候和相關代謝指標,還可進一步促進BUA 的排泄和減少苯溴馬隆的毒副作用,整個治療過程并未發現任何與藥物相關的不良反應。這可能得益于該茶飲方的溫陽、祛濕、化濁的功效及綜合調體的優點。本課題初步研究降尿酸茶聯合苯溴馬隆對痰濕型HUA 患者UA 水平等指標的影響,對復方的具體作用機制尚未涉及,有待在今后的研究中進一步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