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春明,范文海俐
(信陽職業技術學院,河南 信陽 464000)
茶文化是我國民族傳統文化的瑰寶,擁有豐富的文化底蘊與精神內涵,在璀璨的歷史文化寶庫中占據著重要地位。在茶藝品鑒中融合舞蹈元素,用舞蹈藝術詮釋茶文化,是推動茶文化繁榮發展的重要手段。將兩種藝術形式進行融合,促使茶文化體系更加完善,對傳遞傳統文化之美、民俗文化之美以及生命之美具有重要作用。同時,可以帶領人們在詩情畫意、載歌載舞的多重境界之中,領略茶文化、舞蹈文化和生命之美的萬象,暢游于茶香濃郁的世界,收獲美的熏陶,更好的感知文化精髓。
茶的產生之初,不過是為了給人們提供解渴提神醒腦的飲品。其發現起源于神農嘗百草,重要轉折點在唐代,在唐代儼然轉變為了一種茶文化。在宋朝后,慢慢演變出新的茶藝表演形式,在人們品茶的時,會有專門的舞者、歌者在一旁奏樂伴舞,品茶活動成為一場富有美感的視覺盛宴。茶舞的表演形式更加趨于生活化、藝術化,將飲茶與舞蹈藝術表演相結合,使人可以陶醉在味蕾與視覺的盛宴,讓受眾更好地去感受茶藝和舞蹈藝術的魅力。故而,茶在經過數千年的發展過程中,逐步產生了一個有系統的文化體系,即中國茶文化。茶文化有著非常明顯的包容性,這種文化體系在歷史的進程中日益完善,并融合了我國其他的傳統文化,演變出自己獨特的文化結構。茶文化有著非常深厚的人文內涵,要想更深入地認識它,就需要以更全面的眼光來看待。茶舞是最具有中國民族特色的一個重要民俗文化傳播形式,有助于中國廣大人民群眾更加廣泛地了解我國茶文化。中國茶文化作為中華民族最主要的傳統文化之一,在生活中隨處可見。但是,普通民眾對整個我國的茶文化體系卻不是非常了解,更多地認為我國茶文化的最主要功用就是修身養性,而沒有深入了解我國茶文化體系以及相應的社會生活元素。所以,在當今社會,人文之間的有效融合必不可少,唯有將人們耳熟能詳的傳統舞蹈藝術加以融入,方可讓更多的社會民眾認識到真正的中華茶文化。而說到底,中華茶文化所追求的宗旨便是人與人之間的平衡關系,并以此提升自身的內在涵養,真正學會謙遜的處事為人之道,達到腹有詩書氣自華的理想境地,從而幫助廣大民眾培養優秀的文化品格與人文涵養[1]。
舞蹈藝術具有極其豐富的民俗文化,且形式多樣、種類繁多,包括民族舞、拉丁舞、芭蕾舞等藝術形式,在每個領域中都蘊含了特定的文化理念,具有一定的美學價值與藝術價值。舞蹈藝術是通過提煉與加工人體動作,運用舞蹈語言、表情、構圖、節奏等要素塑造舞蹈形象,具有直觀性、動態性、抒情性、象征性、律動性等特點,茶舞表演,將茶韻與舞蹈結合,立體展現中國茶文化的茶禮、茶藝、茶服、茶髓,生動優美的茶舞形式,給人以視覺沖擊,帶來沁人心脾的審美體驗,讓人可以充分領略茶文化的魅力,獲得精神的優雅愉悅之感。而為豐富舞蹈藝術的文化內涵,推動舞蹈藝術的不斷向前進步,可以與茶文化進行融合,為舞蹈藝術注入新的活力,兩者相輔相成、相互促進,形成新型的優秀文化傳承機制,創新舞蹈展現形式,為人們呈現富有文化內涵與藝術美感的茶藝舞蹈,從而使其在精神上得到滿足,達到陶冶情操的目的[2]。
中國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其中茶文化是我國絢麗多姿的民族文化之一,占據著重要地位。在茶文化中融入舞蹈元素以及古典文學,能夠充分體現我國民族文化的多樣性和包容性。茶文化與廣大人民群眾的生活關系密切,同時也富足了人民群眾對精神領域的追求。在進行茶文化與舞蹈藝術的融合認知中,茶藝體系日趨完善,以豐富多樣的舞蹈更好的詮釋博大精深的茶文化,有利于將中國傳統美德與文化進行傳播。在國際活動中,將茶藝與舞蹈藝術融合呈現,有益于將茶藝推廣到世界藝術之林,充分展現中華文化的兼容性與深遠性,促進中西方的文化友好交流,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
中國人民用其智慧創造了豐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其中茶文化與舞蹈文化在中華傳統文化中具有重要的社會影響力。尤其是我國的舞蹈藝術中蘊含著豐富的民族文化與人文素養,能修身養性、強身健體,還能夠為人民帶來愉悅的藝術審美的沖擊,在舞蹈渲染的情境中,獲得良好的情感體驗,因此,深受廣大人民群眾的喜愛。在古代,利用舞蹈藝術與茶藝融合形式,是歡迎海外來賓的神圣儀禮,是促進文化交流的重要方式。例如,在唐元時期,各國遠渡重洋,將我國的茶藝文化帶回到自己的國家,為中西方文化交流創造了話題和友好共處奠定了基礎。在明朝,鄭和下西洋,將我國的瓷器與茶葉帶到外國,促進了各國之間友好的貿易往來,而中外文明也因茶文化與舞蹈文化的融合得到了繁榮發展[3]。
中國地大物博,各個區域的氣候環境差別很大,且各個地區所出的茶在口味上也各有不同。名茶品種繁多,如云南普洱、信陽毛尖、西湖龍井、廬山云霧、洞庭碧螺春等,都在全球范圍內深受人民的贊譽。由于不同的名茶源于不同的地區,因此茶文化就有著很明顯的區域特征。我國出產茶葉的地方很多,各地的采茶歷史都匯聚了當地的地方特色,所以將舞蹈融入到茶藝中。其中最為特色有福建和云南兩地。其中福建武夷茶與舞蹈融合,用舞蹈演繹彭祖開山故事,以全面展示當地的采茶歷史,使其茶舞更易于流傳;云南傣族將普洱茶與舞蹈融合,可以充分彰顯特色民俗舞蹈文化。云南的旅游業發展繁榮,離不開舞蹈藝術與茶藝的融合,積極展開茶舞表演活動為游客帶來更加美妙的旅游體驗,方便五湖四海的游客觀賞。且云南的普洱茶遠近聞名,茶香高深久遠,茶湯橙黃醇厚,這使其品味起來更加濃香醇厚,同時有著經久耐泡的特性,即使反復沖泡,茶葉中依然帶有著普洱茶的清香。茶文化和舞蹈文化的結合,在人們飲茶的同時,能夠兼具欣賞舞蹈藝術,對茶文化和舞蹈藝術的宣傳起到了極大的作用,可以有效擴大茶文化的知名度,更易于被民眾所了解,更易于被民眾認同[4]。
將茶文化融入舞蹈中,是我國勞動人民的寶貴成果,在實踐中得到的藝術成就,也是我國民間文化的組成部分。茶藝術融合舞蹈在文化發展上具有了一定的教育、文化傳承和創新的功效,同時對于當地的旅游、商務發展也起到了一定的推廣作用。人們在閑暇之余品茶道,欣賞舞蹈藝術,可以不斷開闊自己的眼界,舒緩自己的身心。
茶文化是我國傳統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之一,舞蹈文化也是重要的組成部分。古時候人們進行生產與勞動的過程中,創造了舞蹈藝術形式,同時也繁衍出了特有的茶文化。隨著茶藝與舞蹈藝術的不斷發展,會使人們受到豐富的文化熏陶,從而受到茶藝與舞蹈藝術的教化,因此,具有一定的教育功能。茶文化在中華民族文化中占據核心地位,擁有歷史、哲學等相關文化教育內容,對于增強人的知識底蘊、知識涵養具有積極的推動作用,能夠有效提升道德品質、人格修養和自身氣質。舞蹈藝術中則蘊含著我國各個民族特有的民俗文化,有利于將民族性格中優良的淳樸精神、勤勞善良等進行傳遞,從而達到強化國民素質的目的。茶文化與中國民間舞蹈藝術均有著特定的文化價值,這兩種文化的結合最能突出其教化作用。通過將茶藝與舞蹈藝術有效整合,促進茶文化的發展,有利于形成良好的教育氛圍,以茶文化為紐帶,促進社會意識的形成[4]。
茶文化的不斷向前發展,充分體現了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源遠流長的特點。文化與民族舞藝術結合之后,通過融合地方優勢,彰顯地方特點,把傳統茶文化理念與舞蹈藝術理念加以結合,更有效的弘揚了我國優良的傳統茶文化。二者的結合,不但充實了茶文化元素的內容,而且給茶文化帶來了全新的生命力,大大推動著中國茶文化的創新發展。另外,茶文化和舞蹈藝術結合后,又創造了舞蹈的新類型,有助于更深入人民群眾的精神生活,滿足現代人消遣娛樂的需要。且在外交活動中,融入舞蹈藝術的茶藝是迎接外國來賓的禮儀之一,而外國來賓將茶文化帶回到自己的國度,使茶文化可以異域國度生根發展,在中西文化的融匯貫通與相互碰撞中,擦出火花,促進了文化的繁榮發展。同時茶文化進行茶藝與舞蹈藝術的融合展示,為茶文化注入了新鮮血液,開拓了茶文化發展的新局面。且茶文化覆蓋全民,社會名流與知名人士樂于參加,民眾也踴躍參與,既有物質形態也有精神形態,是富足人們精神食糧與精神文明享受的重要方式,人們在欣賞茶舞的過程中,能夠有效內化茶文化中蘊含的道理,達到修身養性的目的[5]。
茶文化的發展得益于茶藝與舞蹈藝術的融合,同時也促進了中西的文化交流,拓展了商務茶藝的發展體系。通過茶藝與舞蹈的融合,將中華民族傳統美德與禮儀進行了良好的展現,彰顯了中國正直、廉潔的美好品質,形成了良好的社會風氣,加大了中、高檔茶葉的消費,開辟了“白領”辦公市場,使得茶藝的商業價值充分體現出來,對于現代化建設的和諧社會具有重要作用[6]。在商業談判中,企業的文化內涵可以通過茶舞進行展現,從而體現出企業的公正、廉潔的工作作風。而兩者在得到繁榮發展與茶藝舞蹈盛行之后,茶藝館與茶藝培訓機構也會隨著出現,從而推動茶產業發展壯大。同時在茶藝聯誼活動中,也能夠促進旅游資源與民族文化的發展。比如,在云南聚居了大量的少數民族,將不同民族的舞蹈風情融入茶藝中,創新旅游資源,可以有效將云南特色茶文化展現給五湖四海的朋友,帶動區域經濟的發展。
中國人對茶賦予了極深的內涵,既可以是生津解渴的飲品,也可以是參禪悟道的媒介,大俗大雅,盡賦予了這小小一盞茶之中。因此,茶藝和舞蹈藝術既是中國人民聰明才智的全面體現,也是中國茶文化重要組成的部分,通過分析與了解茶文化在舞蹈藝術中的融合價值與作用,從而對中國茶文化的茶藝與舞蹈藝術間的交融發展形成全新的認識框架,筆者對其融合發展策略提出了以下意見。
首先,茶藝與舞蹈藝術進行融合時,應加強對當代茶文化元素的全面研究與探討,更加完整的了解當代茶文化的具體元素,為融合舞蹈藝術提供理論支持。而經過分析就可以發現,當代的茶文化元素眾多,包括了人們在采茶、種茶、制茶、泡茶活動和藝術中的一些茶事項目,如茶藝表演、茶舞表演等,而這些內容都是當代中國茶文化的靈魂,是舞蹈藝術創作中不可多得的優秀素材,如果將這種茶文化元素融合在舞蹈藝術中,有利于提升舞蹈藝術的整體觀賞性,創新舞蹈藝術形式,同時促進中國茶文化發展。最關鍵的是舞蹈藝術在融合中國當代茶文化的文化元素之后,能夠運用現代茶文化成熟、規范的理念,進一步升華整體舞蹈創作的精神內涵和內容質量,使舞蹈表演具有極高的欣賞性,不斷豐富舞蹈藝術的感染力,為欣賞者帶來更加愉悅的視覺享受。
其次,各個民族的舞蹈藝術和當代茶文化之間要想進行最有效的契合,就需要尋找合適的文化承載平臺和切入點。它與中國茶藝有著內在的聯系,雖然二者之間有著一些共同性,但是要想達到最佳的融合效應,必須尋找合適的文化承載載體與切入點。因此,必須根據當代茶文化與舞的有關資料分析發掘二者之間的相關要素,如歷史發展背景、舞蹈文化內容等,并將這些資料當作二者融合的重要切入點,以進行現代茶文化和舞文化的有效融通。與此同時,還必須全面剖析現代舞的表現方法,使我國茶葉的特色和舞蹈表現手段充分融合在一起,實現理想的融合效應。
第三,當前是一個市場經濟快速發展的時期,舞蹈文化和我國當代茶文化的有效融合發展,必須更加注重如何融入市場經濟,即通過建立科學合理的市場經濟機制,以此促進舞蹈文化與當代茶文化的有效融合發展,從而達到良性的市場效應。在當前的重大條件下,只有發展和利用了市場機制,才能為我國的傳統舞蹈文化與世界當代茶文化的結合與開發,創造更大的發展契機。因此,在傳統舞蹈創作和當前的現代中華茶葉文化產業融合發展活動中引進了社會主義市場機制,并經過對國內外市場競爭環節的淘汰,逐步淘汰了一些不適應現代人們審美、藝術需求的傳統舞蹈作品,進而促進傳統舞蹈文化與茶文化融合的質量[7]。
最后,高校作為舞蹈培訓的主陣地,也是文化傳播的主要陣地,舞蹈文化和茶文化的交融也應重視其教育功能,通過加入茶藝教學的方式,強化文化滲透質量。通過這一舉措,能夠將中國當代茶文化融入校園當中,以形成學校茶文化,秉著這一過程中重視構建舞蹈文化滲透氛圍,為舞蹈蹈教學、傳播文化提供良好保障。而在此基礎上,高校的民族舞課程、高校健美操等都應引入傳統舞蹈蹈,以實現更高效的傳統舞蹈課程,培養學習者的舞蹈練習與創造能力,為傳統舞蹈的進一步發展和壯大提供了助力。而舞蹈文化與我國當代茶文化的融合發展也需要進一步的創新。因此對于融入了茶文化元素的傳統舞蹈必須做好了創編和排練工作,并盡可能地在最佳狀況下表現舞蹈藝術。
綜上所述,隨著經濟全球化與社會信息化發展而產生的重大影響,使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發展,面臨著一系列嚴峻挑戰。所以,必須更加注意保護我國特有的茶文化和舞蹈藝術,可以通過讓其滲透于教育領域當中,開展中國茶文化與舞蹈藝術融合的“茶藝舞蹈”課程,從而加強傳播中華民族文化,為茶文化走出國門、融入世界社會打下一個堅實基礎,促使世界文化交流也能夠因為與我國茶文化的發展與推進,而顯得更為豐富多彩。茶文化的傳播和興盛不能單純依賴某個機構或是個人,必須受到各界的大力支持和關注,特別需要政府部門的扶持。唯有如此,茶文化方可真正邁出國門,弘揚民族精神為全球文明的發展增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