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珍珠
(井岡山大學 外國語學院,江西 吉安 343009)
優秀茶文化高質量的國際傳播,應成為茶文化與吉州窯陶瓷的有機契合與融合發展的目標導向。根據國際社會的文化氛圍,理性判斷茶文化國際傳播優勢與不足,從而將抽象文化巧妙嵌入有形載體中。我國瓷器形成與發展的過程中,積累了豐富的陶瓷器燒制經驗,還在演變與優化的過程中形成精湛的制作工藝及相關技術。基于吉州窯陶瓷工藝技術衍生的各種精美絕倫的工藝品和古董,表現出溫厚與含蓄的民族性格,以及產品本身獨特的藝術魅力。吉州窯陶瓷興起與創造發展過程中,在文化內涵、工藝、藝術、商業等維度上都體現出無限的價值。尤其宋代的吉州窯陶瓷,更是最為輝煌和鼎盛的時期,而生產窯陶瓷的場域,也成為當時極其具影響力的民間窯場。從商業和歷史不同視角審視吉州窯陶瓷時,發現其有著突出的文化特征、文化價值、歷史價值、商業價值,甚至受到我國博大精深茶文化的影響,在國際上產生較大的影響力與傳播力。吉州窯陶瓷作為綜合性瓷窯,有著突出的博采眾長的能力優勢,如與傳統民俗文化、飲茶文化、中國書法等巧妙融合。而針對茶文化與吉州窯陶瓷的有機契合與發展研究,應以優秀文化和精湛制作工藝有效傳播及傳承為出發點與落腳點,且在不同文化元素有機契合的基礎上,推動其創造性和多樣性的融合發展。
吉州窯陶瓷興起與發展的過程中,無論是內在文化內涵,還是制作工藝與技術,都在千年歷史長河中獲得洗禮及升華。而華夏文明的開始與發展,也催動各類文化的發展,優秀文明與文化古韻悠遠,在吉州窯陶瓷燒制中的介入,賦予了陶瓷雕塑和民窯產品獨特的文化特征。吉州窯陶瓷中的黑釉茶盞,蘊含極具生機活力的飲茶文化和禪宗思想。黑釉茶盞使用的過程中,促進飲茶文化的傳播與完善,且在制作工藝升級和設計理念豐富方面產生突出的反哺作用?;诓栉幕?,可對黑釉茶盞的外觀造型及外觀結構創新設計,以我國優秀和獨特的傳統文化內涵,賦予產品豐美的肌體。而制作或燒制黑釉茶盞的工匠們,更是在濃厚的民俗文化熏陶下,形成獨特理念與思想,在理解與內化吸收民俗文化的過程中,產生獨特的陶瓷產品設計靈感。黑釉茶盞上既體現出精湛制作工藝,還蘊含深刻的民俗文化內涵,使得民族精神與藝術形象有機的結合在一起。黑釉茶盞作為茶文化器物,表現出獨特的應用價值,又展現與傳達了特定時代背景下,民眾的精神品質與文化品格。黑釉茶盞這個茶文化器物,在使用的過程中,服務大眾高品質的享受生活、精神愉悅的同時,也獲得審美思想的升華。
吉州窯陶瓷最初是在飲茶場景中產生影響力,在日常應用的過程中,促進飲茶習俗的形成與多元發展。飲茶文化的進一步盛行,催生精美茶盞的獨特需求。在燒制吉州窯陶瓷的過程中,會在飲茶習俗的影響下,優化或豐富以往的制作理念,且在精湛工藝與技術的支持下,為當時有需求的人提供精美茶具。而獨具匠心的吉州窯陶瓷,在各具有特色和優勢的名窯中脫穎而出。特別是在宋朝茶文化盛行的時期,更是受到理學思想家的盛贊。從現代視角審視吉州窯陶瓷的文化特征,也會更多的從飲茶習俗這個維度切入。主要原因在于這種習俗在千年歷史的積淀下,已然成為我國獨特的傳統文化。飲茶習俗最早可追溯到原始時期,只是在文學文化高度繁榮的宋朝開始興盛。在這個理學思想繁榮發展的特殊時期,飲茶習俗獲得良好的發展環境,且達到風尚極盛的狀態,甚至帶動茶文化的高質量發展。從這個層面來看,吉州窯陶瓷是蘊有文化特征的器物,更是傳播優秀文化與習俗的重要物質媒介。
吉州窯陶瓷與茶文化有機契合,催生出多類型和多主題的民窯產品。無論是上述內容中提及的黑釉茶盞,還是具有獨特外觀造型和藝術形態特點的兔毫茶盞、璀璨玳瑁,在制作的過程中,都以濃厚匠人情懷賦予其獨特的文化內涵。[1]顏色鮮明艷麗的兔毫茶盞,不僅賦予茶水斑斕色彩,更使得飲茶之人心曠神怡。而充滿玄妙的紋色變化,又是匠人匠心與獨特情懷賦予的。吉州窯的工匠們,不僅擁有精湛的制作工藝和豐富燒瓷經驗,還對茶文化與飲茶習俗等有著深刻理解,由此才能巧奪天工,制作出精美絕倫的民窯產品。甚至,文人墨客以兔毫茶盞為載體斗茶和斗詩時,賦予了這個民窯產品獨特的詩韻情懷,進一步增強民窯產品的文化特征。
吉州窯陶瓷在不斷技術升級的過程中,會扎根于民俗文化,以吉祥圖案為依托,制作精美的茶盞或陶瓷雕塑。吉州窯陶瓷外觀上,承載極具民族特色的吉祥圖案言語,并由此展現出獨特的民族文化特征。而正因為其有了這個突出的特質,才能與茶文化有機融合,在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高度發達的新時代,依舊體現出突出的融合發展價值與意義。吉祥語言以獨特的樣式出現在吉州窯陶瓷中,營造了獨特的吉祥寓意,也彰顯出工匠們卓越創造力和想象力。常態的生活習俗與吉祥言語在吉州窯陶瓷制作中的介入,既豐富設計與制作理念,還可通過比擬與隱喻,增強民窯產品的趣味性與文化性。
佛教文化由西方傳入我國后,在獨特文化氛圍的作用下獲得本土化發展,甚至在宋代時期形發展成主要流派。[2]即本土化的佛教文化中,蘊含玄妙與深刻的禪宗思想,并與宋朝理學思想獲得融合。宋朝文人墨客在創作詩詞歌賦時,也會引入禪宗或以此為靈感進行人生觀和價值觀表達。而宋朝瓷器發展過程中,吉州窯陶瓷屬于杰出代表,為其他各種產品的制作提供新的理念與靈感。而在禪宗文化興盛發展的宋朝,是吉州窯陶瓷的鼎盛時期,勢必會受到禪宗美學的影響,衍生相應的民窯產品。而深刻禪宗文化在世俗生活中的滲透,催生出與寺院相關的獨特思想與理念,且逐漸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民俗文化,此時茶盞或茶葉就是傳播文化的重要載體。無論是民間文人墨客飲茶或以茶作詩,還是寺院僧侶的佛學研究與交流,都會圍繞茶盞與茶水進行,這也是吉州窯陶瓷在宋朝盛行的內在原由。從這個角度來看,禪宗美學催化下,吉州窯陶瓷獲得蓬勃發展。而茶文化中就蘊含深刻的釋家文化,這種文化及禪宗美學,可成為茶文化與吉州窯陶瓷有機契合的耦合點。
吉州窯陶瓷之所以會在宋朝蓬勃發展,除了禪宗美學催化,還因茶文化盛行。兩宋時期,無論是在河北的定窯,還是江西的吉州窯,亦或福建的建窯,都會大量生產黑釉瓷,其中的吉州窯陶瓷最具盛名。[3]而兔毫盞的燒制,在技術和工藝上要求極高,因此在當時的出售價格最高。茶文化在唐朝及之前的歷史時期,主要是食用與飲用,發揮的是本質功能,而發展到宋代時,不再局限于解渴與止渴本身功能,在佛教徒及詩人的帶動下,成為“高雅”“講究”的代名詞。而吉州窯陶瓷與飲茶文化有著十分密切的聯系,當茶文化獲得多元和蓬勃發展后,勢必會推動吉州窯陶瓷影響力的提升,覆蓋宮廷、民間、寺院等方方面面。吉州窯陶瓷就是在這樣一個高雅的藝術氛圍中不斷發展和演變的,也使得茶文化與吉州窯陶瓷有機契合。在當前多元文化和價值觀環境下,應進一步融合與創造性發展。
吉州窯陶瓷燒制本身,具有著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追溯到唐朝,當時在吉州地區誕生很多極具影響力的名人雅士,包括文學家、思想家、政治家。無論是抗金英雄歐陽庚,還是思想超然的詩人歐陽鐵,在吉州地區都極具盛名和影響力。在吉州這個地方不僅文化蓬勃,還有著深厚的燒窯歷史、龐大的窯業規模。[4]甚至在物質文化高度發達的新時代,吉州窯都是規模最大的窯場,更成為具有歷史意義和歷史價值的古代瓷窯遺址。吉州窯技術精湛的工匠,以高超技術燒制大量的陶瓷產品,其中包含繁雜的制釉工藝、獨特的成型方法、優越的施釉方法。而這些卓越的制作工藝,在發展與優化的過程中,已然演變成獨特的陶瓷文化。其中的燒制理念中更蘊有傳統文化中的“尚黑”情節。如具有美學價值的黑釉瓷,有著變幻無窮的紋色,或深沉、或柔和、或輕巧秀麗、或古樸厚實,總之向人們呈現了獨特的文化意境與裝飾美。而“尚黑”情結的形成,機理就是我國傳統文化。在千年的歷史長河中,始終未停止過色彩運用。其中黑色的使用,可追溯到原始社會,即人類為了謀生與生存,會鉆木取火,且將木炭和煙灰當成“染料”,如將衣物或其他用品染黑。而隨著五行色彩體系的完善,在我國整個社會形成獨特的審美形態,影響著吉州窯工匠及普通民眾的審美品格。其中的黑色,是適應性或適配度很強的色彩,作為無彩的中性色,可在吉州窯陶瓷燒制中起到很好的調和作用,更易于展現陶瓷的深邃的藝術形象。而工匠或陶瓷受眾,之所有推崇與喜愛黑色,主要是受到特定文化氛圍的影響,是在我國獨特傳統文化浸染與熏陶中,逐漸形成的“尚黑”情節。而茶文化作為我國傳統文化的構成要素,與吉州窯陶瓷有機契合是存在條件支持優勢的。
茶文化中不僅蘊含深刻的儒釋道思想,還有獨特的飲茶習俗與泡茶工藝,因此應以有吸引力茶具為載體多樣化和高質量傳播??蓮墓し虿栉幕暯浅霭l,思考與具體推動吉州窯陶瓷融合發展。[5]茶文化與吉州窯陶瓷的有機契合,需在實體的陶瓷茶具上具體體現。根據我國優秀文化國際傳播要求,基于茶文化元素,創新設計工夫茶具。茶具造型設計方面,把控好吉州窯陶瓷燒制技術與工藝的大前提下,需全面的時代審美分析。充分了解大眾對茶具的個性化需求外,應能對造型設計與時代審美有機契合。需理性和創造性的創意提取,將最能體現工夫茶具特質的茶文化元素,充滿創意的現代化應用到吉州窯陶瓷燒制過程中。在此基礎上,合理設定造型風格,主要包括色彩和裝飾元素的選擇。在茶具裝飾設計方面,基于茶文化元素,設計契合時代審美與市場需求的多元裝飾形式,且根據裝飾題材,合理的設計裝飾色彩。通過茶具的創意設計,增強吉州窯陶瓷的商業價值與茶文化影響力。
吉州窯剪紙貼花瓷,是以民俗民風、區域特色文化、詩詞文化為依托進行創作與生產的。而茶文化與詩詞文化、民俗文化等,都有著極其密切的內在關聯。因此應將茶文化元素與吉州窯剪紙貼花瓷有機融合。[6]文化與文化的交融、技術與工藝的發展、藝術的創新與覆蓋范疇拓展,可推動吉州窯陶瓷創造性的融合發展。例如,以茶文化為依托,設計具有文化內涵和民族特色的剪紙,將高質量的成品,巧妙應用到吉州窯陶瓷燒制中。利用剪紙獨特的造型之美,增強吉州窯陶瓷的流暢感,并在陶瓷產品設計與生產上形成新的思路與理念。不再局限于茶盞或陶瓷雕塑燒制,可利用吉州窯陶瓷精湛工藝、線線相連相斷的剪紙藝術,設計適合當代人審美的家居裝飾品?;蚴且约艏埖奶搶崱凹粲啊保鰪娂莞G陶瓷的靈動性。而嵌入吉州窯陶瓷產品上的植物紋、動物紋、文字吉語圖案等,都可以“剪影”的形式融入到茶具中,對各種裝飾紋巧妙的散點式表現。相對于常規性的文化元素引用,吉州窯剪紙貼花瓷與茶文化元素有機融合,既可豐富陶瓷裝飾變化,還有助于彰顯裝飾主體的美感,使受眾直觀的感受茶文化元素和剪紙藝術的美學價值。
茶文化與吉州窯陶瓷的融合發展過程中,既要符合既定的有機契合內在機理,還應在現代生活陶藝的影響下,藝術化和創新性的嵌入到現代飲茶場景中。[7]茶文化元素,以故事、圖案、寓言、詩詞、書法等不同方式,融入到吉州窯陶瓷時,應能適應現代環境與多元開放場域。即茶文化與吉州窯陶瓷應作為有機整體,嵌入到各種風格和主題的飲茶場景中?,F代陶藝工匠們,需認識到陶瓷藝術是一項綜合性的藝術,不僅僅是茶文化與制作工藝的融合,還是燒制技術、民俗生活、禪宗美學、藝術、哲學的高度融合?;诙嘣幕療频募莞G陶瓷,應在人們的常態生活中廣泛覆蓋。無論是在私人空間中,還是在公共場所,民眾都有飲茶的需求,現代的“茶”,不限于茶葉泡制,也可能是與茶相關的各式飲料。因此,需對茶及茶飲料的容器材質專業化分析,在吉州窯陶瓷燒制與制作上形成新的理念。而茶文化與吉州窯陶瓷陶瓷的有機融合,需在休閑娛樂產業中科學與巧妙滲透。如可針對高端茶館,專門燒制含有茶文化元素的茶盞、茶幾、茶壺、空間或臺面的裝飾品。而面向大眾的各種高、中、低端茶飲品容器的制作,需做好各種材質的融合,如將陶瓷與玻璃有機結合,并以此為載體,承載與茶文化相關的各種裝飾或品牌標識。基于茶文化的吉州窯陶瓷,應在不同性質和層次的飲茶場景中深層次滲透,創造更大的經濟效益與商業價值。
茶文化博大精神,且蘊含深刻的禪宗美學,可以此為耦合點,與吉州窯陶瓷有機契合。充分了解茶文化與吉州窯陶瓷融合的內在機理后,從文化傳播、商業價值創造、吉州窯陶瓷工藝升級與傳承等方面多維考量,在融合發展路徑優化和完善方面,制定更加科學的策略與方案。在吉州窯陶瓷茶具設計,以及剪紙藝術與吉州窯陶瓷融合上,都能以茶文化為媒介深度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