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立
(河北省塞罕壩機械林場,河北圍場 068450)
樺樹作為我國三大造林樹種之一,在國家木材保障、生態環境建設和城鄉綠化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樺樹已被列為國家儲備林建設重點樹種之一。塞罕壩機械林場位于內蒙古高原東南緣,地處河北省境內,屬于溫帶大陸性氣候,氣溫偏低,夏季最高氣溫在25 ℃左右,冬季最低氣溫達到-43.3 ℃,年平均氣溫在-1.3 ℃,年均降水量479 mm,年均無霜期64 d,年均積雪長達7個月。根據塞罕壩機械林場的氣候特征,進行樺樹種植,物種的適應性較好。考慮到樺樹生長周期長,受病蟲侵害嚴重,需要進一步優化種植及管護措施,并增加造林面積。
樺樹為落葉灌木,長成后樹高達15~25 m,樹形優美,秋季葉色金色,樹皮表面光滑,伴有薄層脫落,葉脈羽狀、具葉柄,屬雌雄同株植物。樺樹種子的皮質地較硬,呈潔白色,外附1 層薄膜,種子萌發周期較長,萌發后根系生長能力較強,能夠起到涵養水源及保護土壤的作用。樺樹喜陽耐陰,氣候適應性強,但抗旱能力弱,需要結合其特性采用科學的種植管護技術[1]。
2.1.1 雪藏方法 塞罕壩地區冬季漫長,特別是塞罕壩林場,年均積雪長達7個月之久,可以將樺樹種子進行雪藏處理。冬季或者播種前1 個月,將種子與雪按照1∶3的比例摻拌后裝入麻袋,埋入深1 m左右的坑內,避免與陽光接觸,防止埋雪融化;播種前10 d,將麻袋中拌雪種子取出,開始催芽操作。
2.1.2 水浸方法 樺樹種子種植前未進行雪藏處理的,可以進行浸種操作。首先進行消毒,要將種子浸泡在3%高錳酸鉀溶液中30 min,撈出后用清水沖洗干凈,再將種子浸入溫水中,完全沒過種子10~15 cm,持續24 h,整個過程水溫控制在40 ℃左右,撈出后開始催芽。
2.1.3 催芽 統一將種子放在水泥地或者葦席上,要求背風向陽,待雪完全融化后,將種子均勻攤開進行催芽,保證種子濕潤度在70%以上,翻拌次數達到4~5 次/d;翻拌時發現種子有干皮現象要及時噴灑溫水,達到同溫同濕狀態;太陽落山前進行集堆,覆蓋棉被或者麻袋防止夜間凍害,第2天清晨再均勻攤開;重復以上操作,待4~5 d 后種子逐漸露白,觀察到1/2~3/5 種子露白完畢后,即可播種,一般種子齊苗需要7~9 d。
2.2.1 選擇土壤 樺樹喜陽,生長需要大量肥料,因此在選地時盡量選擇向陽面,整地過程多施基肥,采用有機肥料75 000 kg/hm2進行充分腐熟后均勻施于圃地,深翻細耙達到25 cm以上,保證整體土壤疏松,為苗木生根提供條件。
2.2.2 做床 根據塞罕壩林場地形特征,選擇畦內床可以滿足樺樹種植管護中的灌溉要求。先對畦的規格進行計算,若采用單畦對床,需將床寬設置在1.8 m左右,長度根據地勢而定,畦內中間培出20 cm寬的橫埂,每個埂之間間隔10 cm;畦兩側也培出10 cm高的埂,埂寬需要達到30~35 cm。在單畦對床之間需要鋪設低于苗床的步道,方便行人及灌溉[2]。如地勢較低,可以設立高床,高度一般在10 cm左右,床寬為1.1 m,長度根據圃地情況進行設置,每個苗床之間需要鋪設機道與步道,道面需保證平整,方便后期進行管護作業。
2.3.1 播種時間 塞罕壩地區冬季漫長,春季較晚,因此樺樹的播種時間應選在5月份,壩上播種選擇在5 月下旬,壩下播種選擇在5 月上旬,土壤溫度達到8 ℃時適合播種。播種量控制在112~150kg/hm2。
2.3.2 播種方法 (1)畦內床播種,需要提前采用耙子對土壤表層進行摟扒,并采用壓溝磙橫向沿苗床進行壓溝,溝的長、寬、深分別為10、5和0.5 cm,完成后均勻播種。將羊糞、鋸末及篩土按照1∶1∶1 的比例混合,撒在種子上方,覆層厚度控制在0.2 cm 以內,并對覆層進行壓實。播種完成后需及時噴水,保持種子與土壤貼合,噴水后如果有種子外露,需及時用細篩補蓋土。
(2)高床播種可以采用固定式播種器,需要計算好每hm2播種量,用濕細砂拌勻種子,行距同畦內床一致,設為10 cm,播幅為5 cm,其他播種技術與畦內床相同。2 種苗床的播種速度要控制在75~120 kg/h。
3.1.1 出苗期管護 出苗期要重點進行水分管理,種子未出苗前,需保持土層濕潤,定期查看種子層濕度,針對單畦床灌溉時注意小水慢灌,針對高床需細水噴灑。其次要做到及時滅草,在雜草未萌芽前進行預防,播種后的2~3 d,采用40%的除草醚100倍液均勻噴灑床面。再次要注意預防鳥害,防止啄咬損害種子及幼苗,可以配合人工巡崗看護提升預防效果。
3.1.2 中耕管護 一是中耕期要做好松土除草工作,當樺樹苗木長出2片真葉后進行松土,每隔10 d松土1次,共進行3~4次松土,每次松土深度逐漸增加,由1~2 cm過渡到3 cm。二是適時適量澆水,苗木根系部位土壤要始終保持濕潤,一直到苗木長出5 片真葉時,降低給水量,避免苗木徒長,保證這個階段逐漸實現木質化。三是及時追肥,樺樹幼苗出齊至3~5 cm 后,需間斷式追肥3 次,每次間隔7 d,肥量依次設定為45、75 和120 kg/hm2,追肥結束后需進行澆水洗苗,防止燒苗,追肥也可采用尿素,用量需減半,同樣進行3次間斷式施加,第3次配合鈣肥一起追施,而且無須澆水洗苗。四是間苗,待苗株長出3~5 片真葉時定株,保證苗木密度達到200~300 株/m2,合理控制間距,提升苗木生長空間[3]。
3.2.1 病害防治 (1)立枯病。塞罕壩林場內樺樹立枯病的發病率高達30%~45%,感染后會造成枝葉及根部腐爛,導致幼苗倒伏、干枯,甚至死亡。預防環節需在幼苗期采用1.0%半量式波爾多液,或200 倍液的硫酸亞鐵溶液進行4 次噴灑,每次間隔7 d,也可以采用50%多菌靈1 000 倍液重點噴灑病害部位,具有較好的防治效果。如出現病害,針對嚴重的苗株連根拔起,集中燒毀,再采用上述藥液進行消殺,持續15 d后病害癥狀明顯改善。
(2)根腐病。樺樹育苗過程中根腐病也較為常見,發病后苗木會因缺失營養出現莖葉失綠,影響生長速度,根系也會越來越稀少,逐漸變為淺棕色。如發現病害可以選用40%的根腐寧1 000 倍液,或者50%多菌靈噴灑根部周圍土壤。
(3)葉銹病。該病害發生后葉面上會出現黃色病斑,導致葉柄脫落,嚴重時會影響幼梢,甚至造成苗木死亡。需要選擇抗病性好、適應性強的品種,通過科學合理管護,適當增加氮肥比例,提升苗木質量,也可以進行混交林建設,降低病害發生概率。發現病株時,及時拔除,采用15%的粉銹寧1 500倍液進行噴灑防治,也可以應用50%退菌特1 000 倍液連續噴灑3次,每次間隔7 d[4]。
3.2.2 蟲害防治 (1)金龜子。該蟲害主食樺樹根部、嫩芽及果實,特別是在夏季,金龜子到達繁殖旺盛期,會將卵產在苗木根部土壤中。幼蟲食根量大,成蟲食葉量大,會使葉面留下孔洞,嚴重時葉脈只剩主脈。如蟲害密度較大,可以采用生物防治手段,運用燈光引誘進行捕殺,配合使用化學防治方法,采用50%硫酸磷100倍液對根部進行消殺,也可以采用50%辛硫磷混入細土中,在根部周圍挖溝施藥,注意施藥后及時澆透水。
(2)舞毒蛾。該蟲害每年5—6 月發生最為嚴重,常在夜間取食,而且食量較大,幾周內就會蠶食大片樺樹林,大部分蟲卵在樹干縫隙中過冬,春季孵化,白天潛伏在葉片背部,隱秘性較強。在蟲害危害嚴重的5—6月,可以將生物農藥配成煙劑,以300 m為間隔設置煙區,早晚定期進行施藥,此環節需重點監控煙劑燃燒情況,嚴格杜絕森林火災。根據舞毒蛾天性,可以高效利用生物防治技術,收集蟲卵,進行集中消殺;羽化期在夜間設置暗光燈,配合頻振燈與高壓電網進行引誘捕殺;引入天敵絨繭蜂、黑瘤姬蜂進行制衡,可以有效降低蟲害的危害程度[5]。
塞罕壩地區冬季來臨較早,需要在上凍前澆一次底水,在苗木根部周圍半徑50 cm 范圍內覆蓋細碎濕潤的圃土,圃土厚度控制在5~6 cm,能夠有效避免冬季及早春季節因生理干燥出現干梢。
3.4.1 撤土 次年早春過后,需要撤除苗木覆蓋的圃土,如種植在壩下,撤土時間可選擇在4 月下旬;如種植在壩上,撤土時間可選擇在5月上旬。整個撤土需分3次進行,每次撤土后及時澆水,直至露出地基徑。
3.4.2 中耕 次年中耕期管護同栽種當年操作一樣,注意每次追肥量需適當增加,增加量為總量的1/4~1/3,同時拔除多頭苗和死苗。
3.4.3 起苗 起苗需在種植的第3 年,也就是造林前進行,起苗前3~5 d,需要澆足水,保證苗木根系周圍土壤濕潤。造林前起苗能夠避免假植、調運、再假植的步驟,大大提升了造林成活率。
起苗前需提前挖出種植穴,在穴內施加有機肥,施加深度達到1 cm左右,太厚會損傷根系。將起苗后的幼苗垂直放入種植穴,回填土時要分層壓實,并配合噴灑少量酒精,完成栽植后澆透水。種植后在距離坑穴50 cm處挖出一條20 cm深的溝,在溝內均勻撒施15 kg/hm2的有機肥,澆透水后方便根系吸收。如移植期為雨季,需要及時處理樺樹幼苗周圍雜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