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家對外開放研究院研究員 王國軍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要“推動貨物貿易優化升級,創新服務貿易發展機制,發展數字貿易,加快建設貿易強國”。建設貿易強國是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必然要求,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是時代之需,貿易強國的建設離不開各行各業的共同努力和協調發展。
我國的保險業作為國家金融業的重要支柱,從誕生那一刻起就被賦予了服務中國式現代化,助力貿易強國建設的偉大使命。在新時代,保險業更需要充分發揮其核心保障功能,心懷“國之大者”,勇于承擔責任,將自身變革發展與我國貿易強國建設的宏大目標深度融合,為我國高水平對外開放發展保駕護航。
回望新中國的發展歷史,每一個經濟高速發展的階段都與對外開放的腳步密切相關。進入新世紀之后,經過長期艱辛的談判,我國于2001 年正式成為世界貿易組織(WTO)的一員。加入世貿組織后,我國對外開放水平進一步提高,成功抓住了國際產業轉移的歷史性機遇,從2002 年到2008 年,我國進出口總值的平均增長速度達到25.9%,7年間進出口總值合計達到10.5萬億美元,創造了世界經濟史上的奇跡。
放眼當下,世界經濟正面臨著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當前世界之變、時代之變、歷史之變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開。在多方面因素的影響下,我國對外貿易的發展形勢也變得更加錯綜復雜。面對新形勢下暴露出的我國貿易大而不強的結構性問題以及海外風險總體防范能力較弱等問題,保險作為國際事務中通行的成熟的風險管理機制,為這些問題提供了解決方案。
如今,“走出去”企業的全面風險保障意識逐漸增強,迫切需要對于特殊風險的保障和服務。對于常規風險,如工程險、財產險、人身意外險,“走出去”企業比較熟悉,一般都會購買比較充足、合理的保障。對于特殊風險,由于業主或融資方等的強制要求以及自身風險意識的不斷增強,一些“走出去”較早的企業開始逐步形成更強、更豐富的購買需求,但是由于缺乏經驗,大部分企業對自身的需求和市場情況并不了解,急需有經驗的專業機構提供有針對性的建議和切實有效的配套保障。
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是強國的必經之路。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 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審時度勢,統籌國際國內兩個大局提出的重要倡議,自2013 年9 月提出以來,“一帶一路”已成為各國互利互惠的新型國際合作平臺,截至2019 年4 月30 日,中國已經與131 個國家和30 個國際組織簽署了187 份共建“一帶一路”合作文件。從亞歐大陸到非洲、美洲、大洋洲,共建“一帶一路”為世界經濟增長開辟了新空間,為國際貿易和投資搭建了新平臺,為完善全球經濟治理拓展了新實踐。“一帶一路”發展輻射區域涉及國別眾多,人口數量龐大,地緣政治、經濟關系復雜多變,我們要深入推進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加快口岸基礎設施和區域國際物流大通道建設,保障區域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暢通,這些舉措都離不開保險行業的助力。
保險是現代市場經濟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保險機構是專業的風險管理組織,既可以為巨量的海外利益保駕護航,事先清除風險點,防患于未然,減少損失發生的概率,又可以通過事后減損和經濟補償,免除走出國門的后顧之憂,還可以為海外項目提供穩定的資金來源,協調潤滑各方的關系,在提高我國對外開放水平,推動我國深度融入世界經濟的發展進程中都將起到不容忽視的作用。
一是推動企業海外經營行穩致遠。
2023 年4 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推動外貿穩規模優結構的意見》,其中對出口信用保險提出更高的要求。出口信用保險作為我國的政策性保險,主要承保買方國家的信用風險以及買方所在國家的政治風險。我國企業在開拓海外市場時面臨著經驗不足、對自身需求和市場情況了解不足等問題。從2017 年至2021 年,中國信用保險業務的承保金額逐年遞增,增幅達到58.25%,2023 年1 月至7 月,中國出口信用保險公司為外貿新業態承保金額近104.3 億美元,為服務貿易承保金額近50.2 億美元。在世界局勢風云變幻的當下,我國的保險行業為我國企業參與“一帶一路”建設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也為企業更好地“走出去”免去后顧之憂。
首先,出口信用保險為企業的海外經營提供了一條可靠有效的風險轉移渠道。中國出口信用保險公司擁有豐富的風險管理經驗,一旦進口國出現政治風險或違約風險,企業可能面臨著產生大量壞賬、資金鏈斷裂的風險。企業若選擇投保出口信用保險,當合同條款約定的風險發生時,保險公司會對此進行理賠和追償,最大程度降低企業的損失,增加外貿企業的經營信心,更加大膽地開拓海外市場。
第二,在提高企業的風險管理意識方面,保險行業具有天然的優勢。我國保險行業擁有成熟的風險管理機制,近年來依托自身的數字化轉型升級,充分發揮自身的信息技術優勢,為企業提供更加完善的風險管理和風險咨詢服務,提升企業的風險意識,從而增強企業的抗風險能力。例如,投保企業可以利用中國信用保險公司提供的各類信用評級服務了解合作企業的經營狀況,及時根據合作企業的風險動態調整自身決策,避免損失的產生。
第三,通過出口信用保險提供的信用保障,可以為企業提供資信支持,解決中小型外貿企業融資困難等問題。區別于銀行的傳統抵押貸款模式,中國出口信用保險公司提供的保單融資服務使企業可以在投保后將賠款權益轉讓給銀行以獲取銀行的融資支持。這一服務大大降低了企業的融資成本,提高企業的利潤空間,從而增強我國外貿企業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除此之外,自2015 年以來,中國保險監管部門與共建“一帶一路”國家簽署了多個合作協議,比如中俄保險合作發展計劃、中俄保險監管合作諒解備忘錄等。國家監管層面的保險合作為中國保險公司參與“一帶一路”建設、進行相應海外布局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是助力人民幣跨境結算。
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強調要有序推進人民幣國際化。推進跨境人民幣結算是服務于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重要舉措之一,隨著我國國際貿易地位逐漸提高,貿易結構逐漸改善,貿易產品的科技含量逐漸提高,人民幣作為結算貨幣的地位也進一步提升。在當今地緣政治摩擦升級,世界經濟發展遲緩的當下,國際貨幣體系也逐漸進入調整期,而人民幣相較于其他貨幣,具有匯率穩定、避險功能較強、儲蓄利率總體較高等特點,因此人民幣的跨境使用水平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通過人民幣跨境結算的擴大,可以維持人民幣匯率的基本穩定,從而降低貿易投資結算時產生的匯率風險,有利于維護我國外貿的金融安全。中國出口信用保險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在遵守國家政策、尊重市場規律的基礎上支持跨境人民幣結算。
近年來,中國信用保險公司始終用自身的行動踐行著“本幣優先”的理念,通過多種方式全方面地推進跨境人民幣結算。首先,在“一帶一路”合作伙伴的基礎設施建設中,中國出口信用保險公司為我國企業投資、承包項目提供保險支持,累計金額達到2100 億美元,支持了合作伙伴多個人民幣融資項目,例如越南金甌的海上風電、老撾的燒堿生產線、巴基斯坦胡布火電等項目,帶動出口貿易額大幅增長,也為合作伙伴創造了大量的就業崗位,改善當地民生。其次,中國出口信用保險公司關注物流企業面臨的風險,推動企業在保產業鏈供應鏈穩定過程中使用跨境人民幣結算。物流暢通是國際貿易正常運轉的必要基礎,亦是外貿企業生產經營的重要保障。中國信用保險公司立足于自身國家金融機構的功能定位,運用先進的風險管理技術和信息科技,為不同類型的外貿企業量身定制方案,分析存在的風險,助力產業鏈供應鏈運行通暢。自2018 年至2022 年,出口貿易險所承保的跨境人民幣結算業務已超過3000 億元,年均增長近20%,為推動跨境人民幣結算作出了突出的貢獻。
三是推動各國民心相通。
高水平的對外開放不僅是經濟上的合作,也是中華文化與其他文化之間的交流。共建“一帶一路”國家與我國有著明顯的地域和文化差異性,只有充分地了解共建國家的相關政治制度、經濟制度、法律政策、文化習俗等,我國企業才能更好地適應國外的市場環境,更好地經營海外業務、提供海外服務。貿易的繁榮離不開各國的和平交往,民心相通方能推動貿易暢通。我國保險行業不僅是我國先進的信息咨詢和風險管理經驗的集大成者,也是居安思危、未雨綢繆、防患于未然等中華傳統文化的載體。我國保險行業在推動“一帶一路”建設過程中,為合作伙伴帶去先進的保險經驗,互相交流國際經營經驗,不僅可以促進當地保險業的發展,也能將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帶向世界,提升中華文化的國際影響力。
保險資金具有長期性、穩定性和規模性等特點。2018 年末,中國保險業的資金運用余額達到16.40 萬億元,而且隨著保險費收入的迅速增長,保險公司可以運用的資金還會大幅增加,投資能力也會隨之上升。保險資金的投資涵蓋了“一帶一路”合作地區的輸電通道、信息通道、鐵路、公路等領域的建設,運用保險資金對共建“一帶一路”國家進行投資,不僅可以幫助其完善基礎設施建設,也拉緊了世界各國的利益紐帶,提高了中國的國際形象,增進各國人民對中國的認同,有利于更好地提升我國的對外開放水平。
我國經濟的騰飛離不開對外開放水平的不斷提高,未來對外開放仍將是貿易強國建設的重要動力。在新一輪科技革命深入發展的當下,和平發展、合作共贏已經成為了時代主流。2023 年9月,以“開放引領發展 合作共贏未來”為主題的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以下簡稱服貿會)在北京召開。服貿會彰顯了中國扎實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建設貿易強國的堅定決心。會展期間,中國人保、中國人壽、中國太平、中國信保、中再集團等多家保險機構發布了多項保險創新成果,集中展現保險業如何響應號召,支持我國實體企業的發展。
今年是“一帶一路”倡議提出的10 周年,10 年來,保險行業將自身發展規劃與國家戰略深度結合,積極參與“一帶一路”建設,充分發揮了保險的核心保障功能,在設施聯通、貿易暢通、民心相通方面都作出了突出貢獻。然而,與保險行業發達的國家相比,我國的保險行業仍存在著產品創新能力不足、風險覆蓋面較窄、缺乏合作共贏思維、復合型保險人才隊伍不夠完善、海外經營管理基礎較為薄弱等問題,因此行業仍然需要不斷地進行自我改善和提升。
近年來,我國保險行業不斷向綠色化、數字化的方向努力。為達到“零碳服貿”目標,中國太保產險公司在本次會展期間增加了ESG 相關保障責任,創新性地為本屆服貿會引入了“碳中和”項目,承諾通過購買碳中和保險的方案中和2023 年服貿會產生的溫室氣體,推動綠色貿易進程。除此之外,我國保險行業也在不斷加快數字化轉型,10 年間已經走出了一條具有自身特色的數字化轉型之路。在科學技術高速發展的大背景下,科技賦能保險行業轉型已經成為大勢所趨。當前,我國保險行業的數字化發展正處于第二波發展浪潮的上升期,ChatGPT 等先進的人工智能技術的出現將為數據獲取、數據分析提供高效支撐,在風險評估和費率厘定方面亦大有可為,為保險行業的數字化增添了新的思路。隨著數字技術在保險行業中的深度應用,保險行業將形成主動、動態、量化、全周期的保險風險管理體系。運用互聯網、區塊鏈等先進技術,基于科學的算法和數據模型,加快釋放保險業數字化轉型新動能,豐富保險產品的種類,提高保險服務質量,建立更高質量的開放共享的行業生態。同時,保險行業也將進一步發揮保險資金和業務優勢為企業提供融資服務,聯合各利益相關方打造信息、人才與技術共享服務,為企業走出去提供全方位的保障與支持,扎實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為我國貿易強國的建設提供新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