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映
(1.四川大學 輕工科學與工程學院,四川 成都 610065;2.四川大學 制革清潔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四川 成都 610065)
實驗室作為高校實驗教學和科學研究的重要場所,在高校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安全生產重于泰山,實驗室的安全穩定是一切生產學習的基本保障,是高校建設發展中不可忽視的一項重要工作[1]。然而,近年來,高校實驗室安全事故頻發,對師生生命財產安全、教學科研工作正常運轉以及學校和社會穩定造成危害。有效的安全準入機制是實驗室安全保障的第一道防線[2]。實驗室安全事故的發生,多由實驗人員安全意識薄弱、操作不當引發[3-4],與實驗室安全準入制度未能有效實施直接相關。加大實驗室安全準入工作的推進與實施力度,提高實驗人員的安全環保意識和安全環保知識,對從根本上預防和消除實驗安全隱患具有重要意義[2]。本文以高校實驗室安全準入工作為研究對象,對相關文獻進行計量分析,梳理重點研究內容,以期為高校實驗室安全準入工作的實施與完善提供參考,進而保障實驗室安全穩定運行,預防和減少實驗事故發生。
筆者以“實驗室”AND“安全準入”為主題,于2023 年6 月在中國知網(來源類別為全部期刊)進行檢索,共獲得學術期刊論文173 篇。對相關文獻的題目和摘要進行分析、篩選后,扣除與高校實驗室安全準入不相關的文獻,共獲得有效文獻164 篇。文章以上述論文為數據基礎,分析國內高校實驗室安全準入工作的研究現狀,供高校實驗室安全準入工作研究與實踐參考。
由圖1 可知,國內高校實驗室安全準入工作相關研究始于2009 年,2009 年至2017 年期間研究文獻較零散,發文數量均低于10 篇;2018 年以來,研究文獻開始增多,2020 年發文數量超過20 篇,2021 年達到32 篇。這一方面是因為實驗室在高校建設與發展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實驗室安全準入作為實驗室安全保障的基石,也得到越來越多的重視;另一方面,由于近年來實驗室安全事故頻發,給各大高校和師生敲響了警鐘,進一步激發了高校對實驗室安全準入工作的重視。

圖1 研究文獻年度分布
通過統計,164 篇文獻共涉及到73 種來源期刊,其中《實驗技術與管理》和《實驗室研究與探索》兩本期刊是核心發文陣地,載文量分別為30 篇和21 篇,共占發文總數的31.1%;載文3 篇及以上的期刊共計10 本(除以上兩本期刊外,《實驗科學與技術》《教育教學論壇》《中國現代教育裝備》《化工管理》等期刊也列入在內),約占來源期刊總數的14%。上述結果說明,實驗類期刊對實驗室安全準入工作的研究具有重要保障;相較于其他領域,教育、化工等學科領域期刊對實驗室安全準入關注較多。
164 篇文獻共涉及到141 家研究單位或機構(高校僅統計至學校層級,未細分至學院等二級單位)。分析發現大多數機構發文篇數較少,發文1~2 篇的機構多達133 家,占機構總數的94.3%;發文3 篇及以上的機構為8 家(四川大學、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吉林大學等),僅占機構總數的5.7%。進一步對發文機構進行分析,發現相關文章主要由高校實驗室及設備管理部門和理工醫類二級學院發表。這一方面說明校級實驗室與設備管理部門在實驗室安全準入工作中具有重要的引領作用,各理工醫類學院、專業實驗室在校級部門的領導下積極開展安全準入工作。另一方面,人文社科類院所及專業在實驗室安全準入工作方面涉及較少,相關研究有待加強。
164 篇文獻共涉及到20 余個學科和領域。高等教育、化學、醫學教育與醫學邊緣學科、職業教育、生物學、有機化工、計算機軟件及計算機應用、安全科學與災害防治等是實驗室安全準入研究的集中發文學科和領域。該結果與研究文獻期刊分布和機構分布的分析結果一致,即理工醫類學科和領域對實驗室安全準入工作研究較多,人文社科類學科及專業則涉獵較少。
分析164 篇文獻的研究內容可知,國內高校實驗室安全準入工作的研究重點主要包括實驗室安全準入機制/體系、安全準入培訓、安全準入考核、安全準出等方面,概要梳理如下:
安全準入機制和體系是實驗室安全、穩定、高效運行的重要指導和基本保障。朱睿等構建了集學生登錄、虛擬仿真學習、考試考核、準入認證、安全管理等的一體化安全準入平臺,為實驗室安全準入機制的開展提供了參考與借鑒[1]。康傳紅等從安全準入制度責任體系、安全教育內容和模式、安全教育考核機制等方面入手,建立完善多層次化學實驗室安全教育體系[5]。方宇昕等指出軍事藥學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實行的實驗室安全準入制度主要包括實驗室安全知識宣傳、實驗室安全培訓和實驗室安全考試三部分內容[6]。席海濤等依靠信息化平臺,提出從條件、人員、材料、設備和項目五個方面全面構建實驗室安全準入管理體系[2]。王澤恒等提出高校化工類實驗室安全準入體系總體框架包括學習(線下、線上培訓)和考核(理論、仿真考試)兩大模塊[7]。綜上,實驗室安全準入機制受到了研究者多角度的關注與探討,在這之中,不難發現,信息化的發展為高校實驗室安全準入工作提供了技術保障,而安全培訓與安全考核則是實驗室安全準入體系中的兩大核心板塊。
安全教育與培訓是落實高校實驗室安全準入的關鍵之一。周江等提出采取多層次的方式開展實驗室安全教育工作:一是新生入學時開展普及型實驗室安全教育;二是進入實驗室前進行更具體的專業型實驗室安全教育;三是針對具體實驗內容在課堂上進行特定的安全知識教育[8]。姚婧婧等對實驗室安全準入培訓情況進行問卷調查和數據分析,提出應注重培訓實效和培訓對象需求、加強試劑管理和使用的培訓、營造良好的實驗室安全文化等完善安全準入培訓工作的對策建議[9]。馬國玉等指出可采取校、院、實驗室三級培訓模式對動物病原微生物實驗人員開展安全法規、規章制度、專業技能、個人防護和應急知識等多方面的培訓工作[10]。張璐等提出建立實驗室安全準入培訓師資庫、加強實驗室安全培訓課程建設、利用多種模式開展安全準入教育等安全培訓實現方式[11]。霍朝霞等通過理論學習、虛擬仿真實驗學習、實地操作培訓等多種方式,對學生進行了系統的實驗室安全準入培訓[12]。上述研究表明,研究者在全面系統的基礎上,采取多種形式有針對性地開展實驗室安全準入培訓工作,進一步豐富了培訓內容,強化了實驗室安全準入的培訓效果。
準入考核是實驗室安全準入工作的重要落腳點。朱菊芬等指出師生可登錄學校實驗室安全學習網站自學相關安全知識,并選擇相應的題庫進行在線考試,考試通過后可打印證書作為實驗室準入憑證[13]。熊順子等同樣指出院系依托學校實驗室安全教育考試系統,積極組織實驗人員參與學習、考核,考核通過后按要求簽訂實驗室安全承諾書[4]。邱敦國等提出對于實驗室安全知識必修課的考核,采用課堂考試形式進行,對于選修課的考核,學生可根據所選實驗類型在題庫中隨機抽取試題在線考試,考試合格后頒發相應證書[14]。李閃閃等提出“平時考核+在線考試”的考核機制,平時考核包括視頻觀看時長、安全問題回答等評分,在線考試則是學生在完成安全知識學習后,從題庫中抽題測驗考核[15]。何淼等對實驗室安全準入考試系統中的試題分類、題庫內容、出題模式、結果反饋、數據統計等進行優化升級并運行實踐,為高校實驗室安全準入考試系統的優化完善提供借鑒[16]。綜合來說,不少高校已落實安全準入考核工作,且準入考核多借助于題庫或考試系統等在線考核方式開展,也不乏有線下考試或實操考核。
除了建立準入制度外,安全準出同樣是實驗室安全管理中不可忽視的重要環節之一。建立并執行實驗室準出制度,對減少安全事故發生、提高實驗室安全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義。實驗室安全準出對象主要包括人員和物品,其中物品準出包含實驗試劑、儀器設備、廢棄物等的處置和退出[17-18]。代顯華提出應嚴格執行實驗室準出制,實驗結束后須按規定將儀器設備整理歸位,安全處理實驗廢棄物并做好清潔衛生[3]。崔夢晶等指出學生實驗結束后需提交準出申請,經導師、實驗室安全員、學院負責人審核后方能離開[17]。張洪杰等提出通過設置實驗室助管來負責實驗人員準出的監督和檢查;物品如儀器設備、實驗試劑和廢棄物的準出,則采取分層審核分級負責的方式進行退出管理[18]。整體而言,相較于實驗室安全準入,實驗室安全準出的研究文獻較少。
綜上所述,我國高校實驗室安全準入工作的研究文獻穩定增長,研究工作已取得一定成效。現有文獻的研究重點集中在實驗室安全準入機制、安全準入教育、安全準入考核等方面,且相關信息化技術和信息化平臺建設愈加成熟,實驗室安全準入管理愈加現代化、科學化、規范化,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逐步提高。但是,分析相關文獻發現,高校實驗室安全準入工作相關研究仍存在一定的局限。一方面,對于人文社科類實驗室安全準入工作的研究較少,另一方面,實驗室安全準出機制研究不足。建議我國高校進一步將實驗室安全準入工作標準化、程序化,拓展面向多學科、多專業的實驗室安全準入問題研究,加強實驗室過程管理和安全準出管理,在實踐中不斷發展、不斷完善,扎實做好實驗室安全管理工作,牢筑實驗室安全防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