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立昊 朱榮 李建春 王培涌 聶景璐
摘 要:鄉村振興戰略是我國“三農”工作的總抓手,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本文基于研究國內有關政策法規及云南省實情,梳理鄉村生態振興領域標準化建設現狀,初步構建生態振興標準體系,分析標準現狀并提出標準制修訂建議,從標準體系構建和具體標準制定層面對鄉村生態振興進行探究,對助推云南省鄉村振興戰略具有重要理論和現實意義。
關鍵詞:鄉村振興,生態振興,標準體系
DOI編碼:10.3969/j.issn.1002-5944.2023.04.014
Research on the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Revitalization Standards System in the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of Yunnan Province
YANG Li-hao ZHU Rong LI Jian-chun WANG Pei-yong NIE Jing-lu
(Yunnan Institute of Standardization)
Abstract: The strategy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is the general grasp of the work of "agriculture, rural areas and farmers" in China, and it is a complex systematic project. Based on the study of relevant domestic policies and regulations and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Yunnan province, this paper comb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standardization construction in the fi eld of rural ecological revitalization, initially constructs the standards system of ecological revitalization,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standards and puts forward suggestions for standards development and revision, and explores the rural ecological revitalization at the level of standards system construction and specific standards development, which has important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signifi cance to boost the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of Yunnan province.
Keywords: rural revitalization, ecological revitalization, standards system
1 引 言
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指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要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生態文明是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千年大計[1]。必須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統籌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實行最嚴格的生態環境保護制度,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堅定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建設美麗中國,為人民創造良好生產生活環境,為全球生態安全作出貢獻”。此次鄉村振興體系建設中的第二個子體系生態振興標準體系,作為支撐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的主要措施之一,通過深入研究黨的十九大報告及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實施標準化戰略的系列重要論述,梳理產業振興相關政策文件和近800項國家、行業、地方標準,按照GB/T 13016《標準體系構建原則和要求》,基于“實行最嚴格的生態環境保護制度,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堅定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建設美麗中國,為人民創造良好生產生活環境,為全球生態安全作出貢獻”的總體目標,確定了農村人居環境、生態保護與修護、農村可持續發展等要素,設計了科學合理的標準體系框架,并依據各領域的主要內容,細化和完善標準體系不同層次的要素。
2 生態振興標準化現狀和存在問題
很多地方把最容易見效的整頓村容村貌作為鄉村振興開局之“第一腳”。誠然,中國城鄉差別表面上看主要表現在城鄉面貌。城鄉生活條件差距很大,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實現“生態宜居”要求提出了明確的方向。云南省農村旱廁改造已經初見成效,自來水入村入戶也正在普及。但這兩項工程的實施需要大量資金,因而相當多的地區在鄉村振興開局之年致力于整頓村容村貌,一般是由村委會出資招聘本村村民打掃街道、清理垃圾,并監督全體村民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這當然是必要的,但很多地方僅僅做了這些,進一步的工作無資金、無計劃,甚至無意識。而在云南省鄉村振興戰略規劃主要指標中對于農村綠化覆蓋率、生活垃圾處理比例、農村廁所覆蓋率等,都有確切的比例提升要求。
一些地方為了村容村貌的整潔、美觀,委托建筑設計機構設計統一的農房樣式。這些由城市建筑設計機構設計的農房一般帶有主觀定式并且強行推廣,農民建房必須從中選擇,這就造成一些農村建筑同質化現象泛濫,而古樸統一的民族風格逐漸失去主導地位[2]。還有一些地方在小村并大村過程中強行讓村民上樓,增加了村民的生活成本,極端情況是有的地區并村后最遠距離村莊達10千米,這又增加了勞動成本。
生態振興缺乏農村人居環境治理和資源綜合利用標準,云南省在生態振興標準體系建設方面有一定的基礎,只是體系適用面過于寬泛,不能完全覆蓋鄉村振興工作。根據問卷調研可知,生態振興存在農村人居環境治理缺乏合適模式及長效治理模式的問題,而總結各地好的經驗做法、制定適合云南省情的農村人居環境治理標準可以有效解決這個問題。但目前只有較少現行國家標準及行業標準,不能具體指導農村人居環境治理工作。例如,檢索農村廁所標準發現,國家標準共有11項,其中有8項現行國家標準,2項國家標準正在起草,1項行業標準。現行標準數量較少,適用性較低,不能全面指導全省農村廁所改造工作,亟需制定相關地方標準[3]。除此之外,問卷調研還分析出“農業廢棄資源利用率不高、畜禽還田技術不成熟”等一系列問題。
3 生態振興標準體系的構建方法
生態振興標準體系的構建,以《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關于貫徹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意見》第三點促進鄉村綠色發展中的“堅持以綠色發展引領鄉村振興,堅決打贏農業農村污染防治攻堅戰,推進鄉村綠化,提升人居環境,建設美麗宜居鄉村”,和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印發的《云南省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第六章建設生態宜居美麗鄉村為目標導向,為鄉村生態保護、綠色可循環發展等方向提供重要技術支撐,設立農村人居環境、生態保護與修護、農村可持續發展3個標準二級子體系,如圖1所示。
3.1 農村人居環境標準子體系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云南省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第六章建設生態宜居美麗鄉村中明確指出要持續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包括推進農村生活垃圾治理、推進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推進農村廁所革命、提升村容村貌、完善長效管護機制等五方面的內容。其中農村人居環境體系中又可以細分為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和村居建設兩個維度。
農村環境綜合整治體系中包括農村生活污染治理、農村基礎設施改造、村容村貌提升三個部分。農村生活污染治理標準是指農村生活污水、生活垃圾、農村廁所等設施,以及處理污染物一般要求、排放控制要求、監測要求、實施與監督等內容。農村基礎設施改造標準包括實施農村飲水安全鞏固提升工程,推進“以電代柴”“以氣代柴”,加快農村電網改造升級,完善村莊公共照明、通信等設施的標準內容。村容村貌提升標準指村莊“七改三清”人居環境提升,農村道路交通安全,農村公路兩側綠化、美化和垃圾治理,入戶道路建設,村莊公共空間、庭院環境,傳統村落文化名鎮名村保護,歷史建(構)筑物及古樹名木保護等標準內容。
村居建設體系中包括規劃與設計、建設規范、社會服務設施三個部分。規劃與設計標準指在鄉村振興戰略建設發展時、美麗鄉村建設初期涉及的基礎規劃與長期建設設計標準。建設規范標準指在建設施工時,根據規劃風貌管控要求,對村莊原有房屋屋頂、外立面等整體外觀和門、窗、梁柱外部節點等進行風貌整治;對新建農房嚴格管控宅基地面積、高度和外觀風貌的要求。社會服務設施標準是指相應的社會服務機構的選址、建筑面積、功能區、服務與辦公設施、設備配置及標志要求,如圖2所示。
3.2 生態保護與修護標準子體系
在黨的十九大報告里指出:“實施重要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優化生態安全屏障體系,構建生態廊道和生物多樣性保護網絡,提升生態系統質量和穩定性。”《云南省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強調,要加強鄉村生態保護與修復,要持續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包括加強重要生態系統保護、實施生態修復重大工程、健全生態系統保護制度、完善生態保護補償機制、發揮自然資源多重效益等要求。結合云南省實際情況,將該生態保護與修護標準子體系分為生態系統綜合治理和生態保護機制兩個部分。
生態系統綜合治理體系中又包括土地整治與污染修復、流域水環境保護治理、生物多樣性保護3個部分。土地整治與污染修復標準指土地整治提檔升級,整治綜合效益、土地工程技術、工程建設關鍵技術等標準。流域水環境保護治理標準指水環境治理、湖泊生態治理、河道治理等內容標準。生物多樣性保護標準指動物、植物、微生物與環境形成的生態復合體,生態系統、物種和基因三個層次可持續發展生態安全保障有關的標準內容。
生態保護機制體系包括生態修復重大工程、生態系統保護、生態保護補償3個部分。生態修復重大工程標準指云南省處于長江重點生態區(含川滇生態屏障)中的河湖和濕地保護修復、天然林保護、退耕還林還草、防護林體系建設、退田(圩)還湖還濕、草原保護修復、水土流失和石漠化綜合治理、土地綜合整治、礦山生態修復等標準內容。生態系統保護標準指依據區域主導生態功能劃分為七類生態功能區,水源涵養、土壤保持、防風固沙、生物多樣性保護、洪水調蓄、農業發展和城鎮建設等相關的標準內容。生態保護補償標準指落實生態保護權責、調動各方參與生態保護積極性、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等方面的標準,如圖3所示。
3.3 農業可持續發展標準子體系
《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關于貫徹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意見》中提到,要加強農村突出環境問題綜合治理,“細化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重大舉措,層層抓落實,動員社會各方力量,群防群治。推進有機肥替代化肥、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病死畜無害化處理、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廢棄農膜回收、病蟲害綠色防控。加強農村水環境治理和農村飲用水水源保護,實施農村生態清潔小流域建設。推進土壤污染治理與修復技術應用試點。”同時,《云南省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中指出,要治理農業農村環境突出問題,包括強化土壤污染管控和修復、加大鄉村水環境治理力度、集中治理農業面源污染這三個專項。結合文件要求和云南省實際情況,將農業可持續發展標準子體系分為農業環境綜合治理和農業資源保護利用兩個方向。
農業環境綜合治理體系包括農業生產污染防控、農業綠色生產技術、農業生態系統養護三個部分。農業生產污染防控標準指農業污染概述、種植業污染防治、養殖業污染防治、農業立體污染防治、農業清潔生產、農業污染管控等方面的標準。農業綠色生產技術標準指高效優質多抗新品種、環保高效肥料、農業藥物與生物制劑、節能低耗智能化農業裝備、耕地質量提升與保育技術、農業控水與雨養旱作技術、化肥農藥減施增效技術、農業廢棄物循環利用技術、農業面源污染治理技術、重金屬污染控制與治理技術、畜禽水產品安全綠色生產技術、水生生態保護修復技術、草畜配套綠色高效生產技術、農產品低碳減污加工貯運技術、農產品智能化精深加工技術等標準內容。農業生態系統養護標準指重點河流禁漁期和禁漁區制度、湖水系自然連通建設、林業和濕地養護、生態治理長效機制等標準。
農業資源保護利用體系包括土地資源保護與利用、水資源節約利用、農業生物資源保護與利用三個部分。而其中保護與利用的標準包括秸稈綜合利用、農膜回收、農村可再生能源、生態循環農業、外來物種入侵防治、農業野生植物資源保護、農業環境監測和統計等方面的標準,如圖4所示。
4 生態振興標準現狀分析及建議
通過對生態振興764項現行有效標準的梳理可以看出,目前在生態振興領域有國家標準376項,行業標準349項、地方標準23項、技術性指導文件標準2項。生態振興各子體系標準數量情況如表1所示。
首先,生態振興子體系的標準主要集中在農村人居環境這個二級子體系當中,共614項,占比為80%。其中建設規范相關標準325項,主要集中在鄉村基礎設施和水、電、網絡等方面;社會服務設施相關標準203項,較多的是服務主體相關標準,主要集中在養老、旅游服務、民宿等方面,存在著服務內容、服務方法、服務質量、服務管理及運行機制等難以滿足現代農業發展要求等突出問題;其他相關標準主要分布在污染治理、設施改造方面。
其次,生態保護與修護二級子體系共103項,占比為13%。其中生態修復重大工程、生態系統保護相關標準69項,占生態保護與修護二級子體系的67%,一方面體現國家層面對于生態修復重大工程及生態系統保護的重視,另一方面也體現出現行標準中僅有少量關于生態保護和修護的相關標準,針對生物多樣性、生態保護補償等相關的標準仍然缺乏;土地整治與污染修復、流域水環境保護治理、生物多樣性、生態保護補償共有34項,在國家重點關注的生態保護領域均缺少標準,且標準較為單一,遠不能滿足生態振興發展的需要。
再次,農村可持續發展二級子體系的標準最少,僅47項,占比為0.06%,難以滿足農村生態振興可續持發展需要,同時也看出生態振興現有標準數量分布不平衡,應加強在生態保護領域開展標準制修訂的研制工作。
最后,國家政策目前階段重點是鞏固拓展脫貧攻堅的成果,云南省根據自身地域及生態環境優勢已提前做好鄉村振興規劃。在具體“一縣一業”“一村一品”打造鄉村生態振興的同時,結合生態優勢做好宜居、保護以及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劉彥隨.中國新時代城鄉融合與鄉村振興[J].地理學報,2018,73(4): 637-650.
[2]張軍.鄉村價值定位與鄉村振興[J].社會科學文摘,2018(7):9-12.
[3]田曉平.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視域的全面標準化研究[J].中國質量與標準導報,2018(7):35-39.
作者簡介
楊立昊,工程師,主要從事生態振興標準化的研究。
朱榮,高級工程師,主要從事農村治理標準化的研究。
李建春,工程師,主要從事生態保護標準化的研究。
王培涌,工程師,主要從事鄉村治理標準化的研究。
聶景璐,工程師,主要從事農村可持續標準化的研究。
(責任編輯:張瑞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