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文春,董敏,陳瑩昊,曹雅軍,蘇大林
(1.襄陽市中醫醫院 麻醉科,湖北 襄陽 441000; 2.襄陽市中醫醫院 檢驗科,湖北 襄陽 441000)
術后惡心嘔吐(postoperative nausea and vomiting,PONV)是全麻患者術后常見的并發癥之一,發生率高達30%~70%[1]。目前臨床常采用5-羥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受體阻滯劑、糖皮質激素等藥物處理PONV,但仍不能完全緩解,甚至因應用5-HT受體阻滯劑而造成新的不良反應[2]。因此亟待尋找更加安全、有效的方法防治PONV。中醫學理論認為,惡心、嘔吐屬于胃氣上逆之表現,治則以降逆止嘔為基本大法[3]。生姜味辛、性微溫,具有溫中止吐、和中降逆之功效,被稱為“嘔家圣藥”[4]。現代藥理研究表明,姜辣素是生姜的活性成分,可促進消化液分泌、保護胃粘膜,減輕惡心、嘔吐等癥狀[5]。穴位敷貼是中醫特色外治法,是將中藥、針灸、經絡相結合的一種療法[6]。內關穴是手厥陰心包經之腧穴,中脘、神闕穴屬任脈,足三里是足陽明胃經之要穴[7]。目前內關穴姜辣素穴位敷貼在消化道疾病的治療中應用較多,但其在全麻術后止吐的相關研究較少。本研究取上述穴位,觀察姜辣素穴位敷貼對全麻患者術后PONV的作用及機制。
選取2019年8月—2022年4月擇期全麻患者,納入標準:(1)年齡18~75歲;(2)美國麻醉醫師協會(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ASA)分級Ⅰ~Ⅲ級;(3)擬行擇期全麻下腹腔鏡膽囊切除術;(4)Apfel評分2~3分[8];(5)患者及其家屬知情同意。排除標準:(1)胃腸道手術;(2)妊娠以及哺乳期;(3)肝腎功能不全或伴有嚴重心、肺疾病;(4)既往有藥物濫用史;(5)伴有代謝性疾病或神經精神疾病;(6)4周內接受過放療或者化療;(7)QT間期延長;(8)術前48 h內用過其它止吐藥;(9)對5-HT3受體拮抗劑及其制劑成分過敏者。共納入全麻患者67例,分為對照組33例(手術結束前靜脈滴注昂丹司瓊注射液4 mg)和觀察組34例(在全麻誘導前和手術后24 h時用姜辣素穴位敷貼)。本研究獲得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XYSZYYY2020-KY-013)。
1.2.1一般資料信息收集 收集2組患者的性別、年齡、體質量指數(body mass index,BMI)、美國麻醉醫師協會(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ASA)分級、手術時間、出血量及瑞芬太尼用量等信息。
1.2.2治療方案 對照組患者手術結束前靜脈滴注鹽酸昂丹司瓊注射液4 mL∶8 mg(歐貝,齊魯制藥有限公司)。觀察組患者取穴內關、神闕、中脘及足三里,將姜辣素(西安貝農科技有限公司提供)調配成軟硬適中的中藥膏,取黃豆大小,均勻平鋪在透氣膠貼的中心區,全麻誘導前貼于雙側內關、中脘穴、神闕穴以及足三里穴,持續至術后6 h;術后24 h時再進行一次敷貼,時長6 h;如敷貼期間患者出現灼熱、瘙癢等不適,則適當縮短敷貼時間。
1.2.3PONV的發生及程度判斷 收集2組患者術后第1天、第2天及第3天PONV的發生情況,規定完全有效(complete response,CR)為無嘔吐且未采取補救措施,完全控制(complete control,CC)為無嘔吐且無惡心發生,并計算CR率(CR發生例數/總例數)和CC率(CC發生例數/總例數);采用視覺模擬(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評分[9]評估患者發生PONV的嚴重程度,范圍0~10分,規定<4分為輕度、4~7分為中度及>7分為重度。
1.2.4不良反應發生情況記錄 2組患者術后3 d內的不良反應情況,如頭痛、皮膚過敏癥狀等。
1.2.5生活質量評價 采用Osoba量表[10]評價2組患者術后第1天、第2天及第3天PONV對生活質量的影響,該量表涵蓋了食欲、睡眠、機體活動及社交活動等方面,得分范圍1~4分,分別表示對生活的無、輕度、中度及重度影響,分值越高,表示術后PONV對生活質量影響越大。
1.2.6血清相關因子檢測 抽取2組患者術前及術后第1天外周靜脈血標本3 mL,置于真空采血管,3 000 r/min離心10 min,取血清采用酶聯免疫吸附法檢測5-HT、胃動素(motilin,MTL)及胃泌素(gastrin,GAS),試劑盒為上海酶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產品,檢測儀器為邁瑞RT-96A型酶標儀。

2組患者的性別、年齡、BMI、手術時間、出血量、瑞芬太尼用量及ASA分組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對照組和觀察組患者的一般資料
觀察組患者術后第1天和第2天PONV發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術后第3天患者PONV發生率與對照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術后第1天、第2天及第3天VAS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高度統計學意義(P<0.001)。見表2。

表2 對照組和觀察組患者術后不同時間點PONV發生率及嚴重程度
觀察組患者術后第1天和第2天CR、CC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或P<0.01);觀察組患者術后第3天CR、CC與對照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對照組和觀察組患者術后不同時間的CR和CC情況[n(%)]
2組患者術后第1天血清5-HT、MTL及GAS均高于術前(P<0.05或P<0.01);2組患者術前血清5-HT、MTL及GAS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術后第1天血清5-HT、MTL及GAS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或P<0.01)。見表4。

表4 對照組和觀察組患者術前和術后第1天血清5-HT、MTL及GAS水平
觀察組患者術后第1天和第2天Osoba評分低于對照組(P<0.05),術后第3天Osoba評分與對照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5。

表5 對照組和觀察組患者術后不同時間點的Osoba評分

PONV是全麻術后常見的并發癥,即使采取積極的防治措施,其發生率仍處于較高水平。有研究認為,PONV在女性、非吸煙患者、腹腔鏡手術等患者中發生率更高[11-12]。PONV給患者造成較大的痛苦,極易造成不愉快的主觀感受以及一些不必要的醫療資源消耗。目前西醫臨床針對PONV的防治措施以5-HT3受體拮抗劑、糖皮質激素等藥物為主,中醫則以針灸等外治法為主,均對PONV產生一定的緩解作用。昂丹司瓊是指南推薦的防治PONV的5-HT3受體拮抗劑,具有確切的防治PONV作用,但可引起頭暈、心律失常等不良反應;類固醇激素可增加感染風險、甚至導致傷口愈合延遲。針灸需要專業人員操作,且屬于有創操作,患者接受度不高[13]。
中醫學理論認為惡心、嘔吐之病機為胃失和降、氣逆于上,常采用生姜作為止嘔吐的常用藥,其中姜辣素是生姜中的辣味成分,包括姜酚和姜腦,藥理研究已證實其具有一定的止嘔吐作用[14]。但既往中醫應用生姜止吐的研究多為內服,對姜辣素穴位敷貼的研究尚未見報道。內關穴出自《靈樞·經脈》,是手厥陰心包經腧穴,功擅降逆和胃、理氣止痛,主治胃痛、惡心、嘔吐。中脘穴是胃之募穴,可和胃降逆、健脾利水,主治胃痛、胃脹、呃逆;神闕穴屬任脈,可培元固本、和胃理腸,主治胃痛、呃逆、嘔吐、反胃、腹痛以及腹脹等;足三里穴為保健強壯之要穴,可生發胃氣、燥化脾濕,主治胃痛、嘔吐、腹脹、腹痛;諸穴共奏降逆和胃、理氣燥濕之效[15-16]。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PONV患者術后第1天、第2天及第3天CR、CC均高于對照組,術后第1天和第2天PONV發生率低于對照組;觀察組PONV患者術后第1天、第2天及第3天VAS評分低于采用昂丹司瓊治療者,術后第1天、術后第2天Osoba評分低于對照組。上述結果提示,姜辣素穴位敷貼可有效預防中危患者全麻術后PONV的發生,且可減輕PONV發生的嚴重程度,提高患者生活質量。這是由于姜辣素具有止吐活性,可減少嘔吐次數,延長嘔吐潛伏期,可能與其抑制外周和中樞神經的NK1受體、降低P物質導致的NK1受體異常、抑制胞內鈣離子及cGMP等機制有關[17]。刺激內關穴可抑制中樞 5-HT過度釋放[18];中脘穴的交感傳入神經元與胃的交感傳入神經元有重疊,刺激中脘穴可加強胃蠕動功能,促使幽門開放、胃下緣升高,從而促進胃排空[19]。
5-HT是人體重要的神經遞質,5-HT3受體廣泛分布于外周交感與副交感節后纖維、胃腸道感覺神經元和其他神經元,在中樞神經系統內則集中于延髓嘔吐中樞的化學感受器、極后區和孤束核的髓質突觸[20-22]。5-HT是與PONV關系最為密切的神經遞質,可介導急性嘔吐[23-24]。MTL、GAS是與PONV相關的胃腸激素,其分泌亢進時可促進胃液分泌,增加惡心、嘔吐風險[20]。本研究結果顯示,2組患者術前血清5-HT、MTL、GAS水平無差異,術后第2天高于術前、且觀察組<對照組。這一結果提示,全麻術后可引起5-HT、MTL、GAS高表達,而姜辣素穴位敷貼可抑制5-HT、MTL、GAS的表達,這是其減輕PONV的重要機制之一[25]。
本研究結果還表明,采用昂丹司瓊治療者中有6例發生頭痛,采用姜辣素穴位敷貼治療者中有1例發生皮膚過敏癥狀,2組患者不良反應檢出率無差異,提示2種療法的安全性均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