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晨
(昆山市陸家中心小學 江蘇 蘇州 215331)
在小學階段,體育教學是十分關鍵的,其會影響到學生的身體健康、心理健康以及能力發展。為了更好地發揮體育課程的教學價值,就要配備完備、科學的體育器材與場地,在此基礎上才可以保證體育教學工作的順利開展,推動學生的身心健康成長。通過調查研究發現,當前在小學體育器材利用方面還會存在一些問題,于是會影響到體育教學工作的順利實施,影響到對于學生能力的培養,所以教師要認真地分析問題,采取有效的方式解決問題。
新時期,小學院校要積極地響應教育部門的號召,認真組織開展體育教學活動或競賽活動,促使大量的學生參與其中,而且設置多元化的體育項目,使他們更加頻繁地使用體育器材與設施。然而,通過調查研究發現,盡管每個學校都會設置獨立的場所存放體育器材,并且制定了科學的管理制度,但是在實際教學或是活動中尚未嚴格根據制度內容開展管理工作,導致頻繁發生器材破損或丟失等現象。在實踐中,管理人員在檢查時提供檢查材料或檢查記錄就算完成任務,假如發生器材丟失或損壞的情況,就不能對其后續的使用周期進行保證,于是對后續活動的順利開展產生影響。
通過調查研究發現,一些小學院校的體育器材會由教育行政部門進行統一配置,學校很少進行自主采購。許多師生指出,統一配備的體育器材通常都會具有一定的質量問題,尤其是足球與籃球,其他器材也會或多或少地存在質量問題。盡管經過簡單處理以后,一些器材設施能正常使用,然而大多數破損的器材是無法進行處理的,于是會導致日常的體育活動無法順利開展。除此以外,在配置器材時也要得到額外的資金支持,使得教育部門面臨較大的經濟壓力。因此,在未來的工作中,教育部門要盡可能地配置優質的體育器材,從而更好地避免體育器材破損或丟失情況的發生。
當前,在小學體育課程設計方面還存在一些問題,這會影響到器材的使用率,而且還會導致一些器材發生閑置,很多教師尚未充分重視體育教學工作。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在講解一部分內容時不會利用器材進行演示,尤其是在講解技術動作的細節時,例如乒乓球等,更多的是進行口述。近年來,我國貫徹落實“特崗計劃”制度,所以許多學校都配備了專業體育人才,但是在計劃期限結束以后,很多教師都進行轉崗或者調離,導致很多學校在體育教師安排與人員結構方面存在更加顯著的問題,更有甚者還會導致一些體育活動不能夠正常進行,影響到對于器材設施的合理利用。
基于調查研究發現,很多小學院校在校內配備了一定的體育器材,然而許多器材并未完全開放,無法充分滿足學生在課余時間的使用需求。究其根本原因,即為在課余時間,學生往往都是進行自由活動,教師的看護工作不到位。另外,很多小學生的安全意識不強、自我保護意識不強,所以在使用體育器材時也會面臨一定的安全風險。很多學校為了保證學生的安全,沒有為其提供完全開放的器材。很多學校在器材管理方面也存在問題,由于器材在使用以及歸還方面還會涉及到一定的等級問題,不能夠同時做好檢修、維護與保養等操作,更有甚者,還會對其他工作的順利開展產生不利影響。以上問題都需要得到學校的廣泛關注,要制定健全的安全管理責任制度,充分做好對于體育器材設施的維護與保養,進而更好地保證器材的使用安全與使用效率。
(1)結合學生需求,配置趣味器材。
小學階段是學生身體與心理發展的重要階段,在這個階段要充分重視對于小學生體育運動興趣的培養,幫助學生樹立終身體育的意識,推動其身心的健康成長。在利用體育器材時,教師不但要對課程需求進行考慮,同時也要關注學生的實際需求,結合學生的發展情況科學地選擇與利用體育器材,保證體育器材功能的完備性,要具有良好的結構。在配置體育器材時要充分遵循趣味性的基本原則,充分發揮體育器材的教育價值,使學生可以更加認真地投入到體育運動中,推動學生的良好發展。例如,在講解乒乓球的有關內容時,教師要實現理論知識講解以及實踐活動的有機融合,因為乒乓球臺占用的面積不大,在室內也能夠放置,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組織部分學生先進行訓練,由引導其他學生觀看這些學生的活動情況,使他們充分感受到活動的趣味性,增強其好奇心,從而積極主動地參與到乒乓球運動中。教師要根據教學需求與學生的實際狀況,科學地開發以及利用體育器材,在此基礎上培養學生的認知能力,提高學生的技能水平,更好地實現教育價值。
(2)科學設計課程表,合理安排時間。
在體育教學中,為了可以對器材進行科學、合理的運用,教師要認真地設計與分析課程表,對器材以及場地的使用時間進行科學安排,在此基礎上防范由于多個班級同時組織開展體育活動而發生器材緊張以及場地沖突等情況。在安排課程表時,教師要根據學校場地的大小與器材的數量,盡可能合理化與分散化地設置體育課程,從而實現對于場地以及器材的充分利用。在每個學期開學以前,體育教研組要根據一年級新生的數量優化設計體育課程表,要統一安排各個年級的體育課程。學校要鼓勵與倡導每位教師提出個人的想法以及建議,而且將意見與建議進行集中,在此基礎上實現對于體育課程的優化設置,從而實現對于場地與器材的合理配置,確保在相同課程單位時間內,上課的班級與學生人數不會過多,確保場地與器材的充足性。
(1)分組輪換組織活動,高效利用體育器材。
當前,在小學體育教學中還存在著一定的問題,如果只是單純地依靠科學安排課程的方式是不能夠完全解決問題的。一些班級與校園能夠進行利用的活動場地不足,能夠利用的器材種類比較單一、數量不足,從而影響到體育教學工作的順利進行。在實際教學中,教師要組織學生分組輪換參與體育活動,進而更加科學、高效地運用體育器材以及場地,提高利用率。例如,在籃球教學中,籃球運動的技能包括持球、傳球以及運球等,如果教師一味地為學生進行口述,為學生講解理論知識,會影響到學生對于技能的掌握。所以,教師要組織學生開展實踐練習活動,然而因為學校的籃球場地十分有限,無法讓每位學生都可以獲得一個籃球架開展練習,所以教育工作面臨一定的難度。在此狀況下,教師要組織開展分組輪換教學活動,把學生劃分成若干小組,比如,持球組、傳球組、投球組與運球組等,不同小組完成不同的訓練任務。對于投球組與運球組而言,其要在籃球場地中完成訓練活動;對于持球者與傳球者而言,其要在普通場地中完成訓練任務,經過一定時間的練習操作以后再組織學生交換任務、交換場地與器材,基于此實現對于器材以及場地的靈活與高效運用。
(2)加強高效運用,拓展器材資源。
在小學院校中,體育場地與器材的數量有限,會對體育教學工作的開展效果產生關鍵性影響,在此情況下,教師要拓展思維、打破局限,認真地思考與探索,實現一場多用,實現對體育器材的靈活多用。例如,對于籃球場地而言,不要只是單純地在該場地開展籃球教學活動,要實現對其的合理布局以及靈活運用,在此基礎上就能夠使得體育場地以及器材資源得到擴增。在籃球場地中,教師可以準備羽毛球網,組織學生在該場地開展羽毛球練習活動。不僅如此,也要靈活、自由地選擇健美操以及武術場地,這些訓練活動都能夠在籃球場地開展,實現了一場多用。另外,也要實現對于體育器材的靈活運用。例如,跳繩不但能夠被應用在常規的跳繩訓練活動中,而且也能將跳繩作為障礙物,組織學生開展跨欄練習活動。此外,教師要靈活地利用跳繩作為標志,比如,在組織學生開展仰臥起坐練習的活動中,學生極易發生動作不標準的情況,在此狀況下,教師要組織兩位學生手拉跳繩,蹲在練習學生的大腿關節兩側,在此基礎上保證該學生練習動作的標準性,實現對于跳繩資源的靈活應用。體育教師要加強研究,認真地觀察,實現對于體育場地以及器材的靈活運用,從而更好地降低教學難度,提升教學的有效性。
(3)根據教學內容,靈活分配體育器材。
在體育教學中,教師要實現對于體育場地以及體育器材的靈活分配與合理應用,要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進行科學的調整。例如,在鉛球教學的過程中,結合教學內容,教師能夠采用三種不同的安排方法:方法一,組織學生站成四隊。第一隊的學生手持鉛球,先進行投擲,第二隊的學生將投擲出去的鉛球撿回來,然后開展投球練習,依此類推,使得每位學生都可以獲得良好的訓練。該方法實現了對于體育場地以及器材的科學運用,對于新課程的教學教育工作比較適用。而且,教師能夠完成對于學生的個別輔導。也可以使得學生進行更好的學習以及觀摩;方法二,在該方法中,要求學生采用與方法一相同的站隊方式,然而選擇反向投擲法。即,第一、二隊的學生交換向前投擲,第三、四隊的學生交換向后投擲。如此一來,就能夠在有限的場地范圍內進行更加高效的鉛球教學,從而更好地增加學生的練習次數,提高練習的密度;方法三,把鉛球場地分成四塊,引導學生在四塊場地中進行分組練習。該方法比較適合應用在復習課程中,通過對于該方法的應用能夠引導學生根據正確規則以及規范完成練習活動,使得學生掌握科學、完整的動作要領。
(1)制作簡易器材,實現變廢為寶。
當前,一些小學院校的管理人員以及教師對于體育課程的重視程度不足,究其根本原因,其更多的是受到應試教育理念的影響,以及重視對于學生文化課程的傳授、對于學生文化成績的提高。通常狀況下,在體育器材設施方面的投入不足,不能夠充分滿足體育教學工作的開展需求。很多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更多的是為學生講解理論知識,更有甚者,在期末階段,學生的學習較為緊張時,體育課程還會被教授其他文化課程的教師進行占用,從而嚴重影響到對于學生身體素質的鍛煉對于學生體育技能的掌握。所以,為了鍛煉學生的身體素質,以及有效地解決校內體育器材不足的問題,教師要引導與鼓勵學生共同收集并且利用生活物品制作簡易器材。例如,利用呼啦圈增強學生的腰部力量;將廢紙揉成團,組織學生開展籃球投球練習活動;將廢舊報紙折成紙飛機,組織開展飛行競賽;利用礦泉水瓶組織學生開展體育游戲活動;可以在壘球外面包裹多層廢舊報紙制作成足球,組織學生開展足球訓練活動等。教師要引導學生借助于現實生活中比較常見的物品制作簡易器材,如此一來,可以使得學生充分感受到體育運動的樂趣,而且還可以有效地培養其動手能力,變廢為寶,實現廢物利用,更好地解決體育器材不足的問題,有效提升教學質量。
(2)科學利用體育器材,保證學生的運動安全。
基于調查研究發現,我國許多小學院校會根據成人的標準購買體育器材與設備,然而很多器材并不適用于小學生,甚至還會影響到學生的身體發育,會面臨一定的安全風險。如果小學生的運動量太大,可能會對其內臟產生一定的損害;如果小學生的動作幅度太大,可能會對其肌肉帶來一定的損傷。針對低年級小學生來說,籃球的體積過大,因此在投籃的過程中,如果無法對籃球進行良好的掌握與控制,可能會對其手臂與手指帶來傷害。在此情況下,教師要加強對于體育器材設備的科學選擇,保證器材可以充分滿足教學的需求,另外還可以保護學生的身體、身心安全。例如,在體操訓練過程中,如果缺乏充足的體操墊,教師可以利用塑料袋或者是泡沫墊等進行替代。在羽毛球訓練過程中,為了防止學生被球拍傷害,就可以選擇乒乓球拍開展簡單的訓練活動。在學生已經了解羽毛球運動的要點之后,再改用羽毛球拍進行練習。不僅如此,對于飛盤以及足球門等體育器材也能夠借助于簡易的器材進行代替,從而在保證取得良好教學效果的前提下,更好地保護學生的人身安全,保護其身體健康,使其身體素質得到鍛煉與增強。
(1)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提高器材利用率。
新形勢下,為了提升體育教學質量水平,小學院校要投入充足的資金購買體育器材設施,另外也要制定科學、完善的管理制度,從而更好地管理以及利用體育器材。要妥善地保管體育器材,保證保管室通風好、干燥,要加強對于體育器材的分類管理,將器材放置在專門的貨架上,保證擺放得井然有序。除此以外,學校要安排專門的教師負責完成體育器材的管理工作,要結合每節課的教學內容,對于器材的借用情況進行嚴格的控制與管理,在課后歸還器材時要進行認真的清點,如果學生自行借用器材,充分做好登記核對工作,防止發生器材丟失的情況。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教師要安排專門的器材管理人員在每節體育課結束以后對器材設施進行清點,在完成大型體育活動以后,要加強對器材的定時定點清點,而且要認真地辦理交接手續,把責任落實到具體的個人。此外,教師要幫助學生了解器材的管理制度,對其器材的使用情況進行嚴格控制與管理,為學生講解體育器材的規范使用方法,并且幫助學生認識到體育器材的應用價值,引導學生規范化、科學化地利用體育器材。
(2)加強定期維護保養,延長器材使用壽命。
小學院校要充分做好對于體育器材與場地的定期維護與保養工作,要求相關的教師能夠認真、細心地維護與保養器材,在工作中認真負責,對于器材設施的使用情況給予充分的關注。首先,學校要定期組織開展培訓教育工作。小學院校應定期組織開展體育器材與場地的維護與保養培訓,邀請專業技術人員向教師和學生們介紹器材的正確使用方法和保養技巧。通過培訓,讓教師和學生了解器材的構造、性能和使用特點,使他們能夠正確、規范地使用器材。同時,培訓還應包括一些基本的維修技能,以便在器材出現故障時,教師和學生可以及時進行簡單的維修,確保課程的順利進行;其次,保證責任到人。小學院校要明確體育器材與場地的管理責任,建立完善的責任制度。學校應該明確每個教師和學生在器材使用和維護中的職責,將責任落實到個人。同時,學校還應建立監督機制,定期對器材的使用和維護情況進行檢查和評估,對表現好的教師和學生給予表揚和獎勵,對不盡職盡責的人員進行批評和糾正。而且,需要做到合理使用與保養。小學院校應建立合理的使用與保養制度,確保體育器材與場地的長期使用。在課程開始前,教師應對器材進行檢查和準備,確保器材在良好狀態下使用。課程結束后,教師應組織學生對器材進行清理和維護,防止器材的損壞和污染。此外,學校應定期安排專業技術人員對器材進行全面的檢查和維護,發現損壞或老化的器材應及時進行維修或更換。
綜上所述,新時代背景下,我國對于學生能力素養的培養給予了更多的關注。所以,小學體育課程要發揮自身的應用價值,更好地幫助學生樹立終身體育的意識,增強學生的身體素質,促進學生健康快樂發展。學校要充分重視對于體育器材場地的開發與利用,轉變傳統落后的教育理念,充分意識到體育課程的重要性,要投入充足的資金購買完備的體育器材與設備,進而充分地滿足體育課程的開展需求。此外,還要加強對于設備設施的保養與維護,延長體育設施的使用壽命,提高其利用率,深化課程改革,基于此更好地促進學生身心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