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 英
(福建師范大學圖書館,福建 福州 350007)
RDA(Resource Description and Access),中文定義為“資源描述和檢索”,是基于FRBR(書目記錄功能需求)和FRAD(規范數據功能需求)概念模型,專為數字環境設計,適用于圖書館目錄用戶和其他信息組織用戶進行資源描述與檢索的新標準[1]。國際編目規則隨著數字環境的變化而不斷發展更新,RDA也可稱之為AACR3(《英美編目條例(第3版)》),是AACR2(《英美編目條例(第2版)》)的升級產品,RDA融合了ICP(《國際編目原則聲明》)編目理念,繼承FRBR和FRAD概念模型框架,可以多維度描述和深層次組織全媒體類型資源,RDA原則和說明成為數字世界編目的通行標準。
1961年10月,一項國際通用的編目“原則聲明”(通稱“巴黎原則”①)誕生,該聲明包括目錄的職能和結構,款目的種類、使用和功能,形成了一個完整的編目原則體系[2],是國際編目史上的一次重大事件。1967年,英國、美國、加拿大三國以“巴黎原則”為基礎編制出AACR1(《英美編目條例(第1版)》),成為當時的國際編目條例,是卡片目錄時代的產物。不足之處是缺少非書籍資料文獻類型的著錄規則,也不適用機讀目錄格式。1971年,國際圖聯(IFLA)制定了《國際標準書目著錄》的一系列ISBDs文件,實現了文獻著錄的標準化。半個世紀以來,大多數國家都遵循“巴黎原則”和ISBD修訂了本國編目條例。1978年,英美編目規則修訂聯合指導委員會(JSC)將AACR1和ISBD有效結合,推出了AACR2,將著錄規則與標識符號有機結合以適應計算機編目,之后又經歷了4次修訂,在使用英語的國家廣泛應用,成為最有國際影響力的編目條例。
隨著計算機技術的不斷進步和國際互聯網的發展,OPAC(聯機公共目錄系統)在全球興起,多樣化的檢索點、廣泛的檢索覆蓋面、現代化的檢索方式,打破了圖書館之間的壁壘,對于這種開放式的系統,AACR2的目錄體系顯然存在很大的局限性,書目記錄功能無法滿足不同層次和語種的讀者群體的需求。數字環境下靈活利用各類級別來顯示信息資源,以便于共享書目數據,兼容各類文獻信息描述格式,并適用各類信息資源管理系統[3],成為數字環境下編目規則的目標。于是AACR2于2002年開始修訂,修訂版稱為AACR3,其與FRBR模型更緊密地聯系起來,并建立元素集來適應數字時代的信息系統,產生的MARC(格式書目記錄)更適應計算機編目和網絡交流。2005年5月,JSC(聯合指導委員會)決定將AACR3更名為RDA,2010年6月RDA聯機版本發布,即發布RDA Toolkit(RDA工具包)。RDA發布后仍在不斷修改,2013年英文活頁印刷版再版,推出了英文離線電子書,同年法語版、德語版、西班牙語版先后在工具包網站發布,RDA的應用得到進一步推廣。
目前RDA主頁上介紹的翻譯版還有中文版[4],2014年RDA中文印刷版出版。2017年3月,NLCPS(《國家圖書館外文文獻資源RDA本地政策聲明暨書目記錄操作細則》)被批準為國家圖書館館級標準[5],標志著國家圖書館外文文獻RDA編目的初步實現[6]。2018年1月1日,我國正式啟用RDA,將其應用于西文編目。目前RDA西文文獻編目已經進入正軌,而RDA中文化的應用政策還處于修訂研究中。
規則的演變及實施影響著各國編目事業。一直以來,國內編目規則均參照AACR2和ISBD,英文文獻使用《英美編目條例》,中文文獻使用《中國文獻編目規則》,RDA的出現影響了國內編目規則的制定,確立了中西文編目規則修訂的指導原則。
FRBR是依托實體-關系概念模型開發關系數據庫的重要工具。FRBR應用編目概念模型對信息機構收藏的相關領域(通稱“書目世界”)的事物進行抽象的描述:概括實體-確定屬性-描述關系,“實體”如作品、內容表達、載體表現等;“屬性”如題名、責任者說明、版本說明等;“關系”如出版者、貢獻者、創造者等,每一個實體都有各自的屬性,各實體間又存在各種關聯,這些靈活的數據元素反映了FRBR的實體、屬性和關系。RDA依托FRAD概念模型[7],建立規范記錄并與書目記錄相互鏈接,體現作品、內容表達、載體表現和單件,使其在具體的目錄體系中得以呈現全面的、有層次的邏輯排列,與RDA原有的編目規則和MARC計算機書目信息處理方式完全不同。
RDA改變了AACR2傳統的以物理形態來限定文獻類型、著錄事項的編目規則,繼承FRBR的主旨框架和內容,完全按FRBR的“實體-關系模型”即:實體-屬性(實體的特征)-關系(實體間的連接)來架構書目系統。這種多元的結構顛覆了AACR2傳統編目規則的二元結構“著錄+標目”,RDA以FRBR的用戶任務查找、識別、選擇、獲取為書目記錄的功能內容。同時引用了FRBR的新術語如單件、核心元素、首選信息源、媒介類型、規范檢索點、數據元素等,這些新詞匯的應用與21世紀數字環境下用戶的特點與習慣相吻合[8]。用戶通過描述資源的數據或描述與資源相關的實體數據來查找、識別相關資源信息,選擇符合檢索條件的資源實體,以購買或借出等方式獲取資源實體,或在線訪問資源的電子鏈接。
RDA繼承FRBR和FRAD編目概念模型架構的書目系統體現出兩大優勢。一是提供了多樣化的目錄組織。根據目錄揭示的關系,可以鏈接各種相關作品。如某個人的所有作品,同一作品的所有內容表達,同一內容表達的所有載體表現。二是簡化了編目程序。RDA把揭示書目特征的這些“元素”數據存入互聯網記憶中,以便不同領域的元數據可以復用RDA數據,同時RDA也能采納其他元數據,實現互相兼容。如建立了個人、團體、概念、實物等實體名稱規范數據,在書目系統內便可供大家使用,作品與內容表達的書目記錄是可重用或可鏈接的,簡化了書目記錄流程。
RDA以ICP的功能性目標為原則,即目標為響應用戶的需求。遵循國際編目原則構建規范檢索點,以實體的屬性或實體間的關系為基礎,確立一個實體的首選受控檢索點,取代了舊規則的“標目”。“個人、作品、內容表達、事件、概念”等實體名稱的規范和變異形式都是受控檢索點,可建立規范數據。如RDA的作品規范檢索點(“創作者+作品首選題名”)揭示了創作者和作品之間的關系,這個“關系”檢索點更有效地實現了目錄的集中和識別功能。用一個名詞、術語或代碼去檢索或識別書目數據或規范數據,便于用戶通過各種途徑查找、識別、選擇、獲取所需資源。
對于不同語言和文字的實體名稱,RDA規定規范檢索點應當選用目錄用戶最為熟悉的一種語言文字形式,如果載體信息中的語言文字是用戶熟悉的原語言文字,則作為首選形式,否則可調整為目錄用戶慣用的其他語言文字形式,這是RDA規則中用戶便利原則的又一體現。
RDA將FRBR編目概念模型和ICP編目規則原則性文件有機結合,相輔相成,實現便利用戶所見即所得的功能目標。編目員在組織目錄的過程中應逐步適應RDA全新的立體多層次資源框架概念,以“實體、屬性和關系”的多元結構,取代傳統的“著錄+標目”二元結構,準確掌握RDA元素和描述檢索點,以RDA新的編目思維來組織目錄。
2.3.1 文獻類型標識多樣性表述
AACR2以印刷型文獻為主,基于文獻類型來著錄,不同文獻對應不同的著錄規則,具有時代局限性,當前網絡環境下的數字資源已經很難適用,多種類型資源和AACR2的“文獻類型”已經無法相互對應。如動態圖像、電子資源、測繪制圖、錄音資料等,原有的規則已不適用。RDA中的“媒介、載體、內容”對應著術語表,取代了AACR2的一般資料標識,面向更廣泛的資源類型,其覆蓋范圍比圖書館收藏的資料類型更廣,為非印刷型文本、非文本資源和未出版資源提供了更多的元素。在數字環境下,RDA靈活、多樣、動態的文獻類型標識表述更適應用戶對各類型媒介資源的描述和檢索。
2.3.2 單一記錄之間相互關聯
當相同作品的不同載體形式,如文字版、電子版、圖片版、多媒體版等多種載體并存時,就會產生不同的儲存格式,如wav、avi、mkv等。AACR2的傳統著錄采用單一著錄原則,相同作品因為不同載體的表述不同而呈現出多條書目記錄,且記錄之間缺乏關聯,使用戶的檢索效率受到很大影響。RDA的概念模型系統通過實體間建立的各種關聯,將相關實體鏈接起來,用戶采用資源或實體的屬性或關系查找,可直接定位到單個或一組的資源或實體。其對各類型資源的描述和檢索更加符合用戶查找、識別、選擇的思維習慣,更有利于用戶獲取所需資源。
2.3.3 多種標準數據格式兼容
AACR2采用的主要書目數據格式為MARC,MARC21書目記錄格式仍是最常見的編碼格式,為適應RDA,MARC21每年更新1~2次。RDA可以使用各種編碼格式而不受限定,適合任何元數據格式(編碼標準),如DC、MARC21、UNIMARC、XML、MODS、ONXI等,有利于加強書目世界的描述和檢索資源間的對應關系,體現了RDA的靈活性,提高了用戶的檢索效率。
2.4.1 新增常用字段
(1)264字段:制作、出版、發行、生產、版權聲明
264#1@aHoboken,NJ:@bJohn Wviley&Sons,Inc.,@c2019.
264字段取代260出版發行字段,通過第二指示符表示具體類型。如第二指示符1指出版、2指發行等。
(2)336~338字段:內容類型、媒介類型、載體類型
336##@atext@btxt@2rdacontent(內容類型)
337##@aunmediated@bn@2rdamedia(媒介類型)
337##@acomputer@bc@2rdamedia(媒介類型)
338##@avolume@bnc@2rdacarrier(載體類型)
338##@aonline resource@bcr@2rdacarrier(載體類型)
RDA規則中336~338字段取代245@h一般資料標識,3個元素之間的重組搭配使文獻類型標識更加靈活準確,滿足了多種多樣的文獻類型標識。
(3)588字段:描述來源附注,編目員說明描述(著錄)依據
588##@aDescription based on print version record and CIP data provided by publisher;resource not viewed.
2.4.2 新增常用字段的子字段
(1)041語言代碼:@h原文種代碼@k翻譯中介語種代碼
041 1#@aeng@hita
原@h定義為翻譯原語言或翻譯中介,現僅定義為原文種代碼,翻譯中介采用@k。
(2)502學位論文附注:@b學位類型@c授予機構@d授予年份@g雜項信息@o標識號
502##@bPh.D@cUniversity of Oxford@d1995.
(3)700/710/711/730附加款目:@i關系信息
700 1#@aGriffin,Sean,@eauthor.
710 2#@aOhio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Network@econductor.
711 2#@aWhite House Conference on Aging@d(1971:@cWashington,D.C.).
@eEmployment and Retirement Section,@jauthor.
730 0#@iSummary of(expression):@aPeople speak(Radio program)
新增@i表達附加款目(資源)與資源的關系,原有700/710@e、711@j關系詞,730@i表達附加款目(責任者)與資源的關系,通常采用RDA附錄I“關系說明語”。
(4)800/810/811/830叢編附加款目:@xISSN新增@x表示叢編ISSN號
800 1#@aThoreau, Henry David, @d1817-1862.@tWorks.@f1971.
830#0@aWiley corporate F&A
830 0#@aOxford modern languages and literature.@xISSN3047-5386
RDA以用戶需求為主要原則,實體-關系概念模型提供多樣化的目錄組織和簡化的編目程序,突破AACR2的局限性。以其多種文獻類型標識、單一記錄之間相互關聯、多種標準數據格式兼容、新增常用字段和子字段等規則特點,完善對實體關系的揭示,方便用戶以各種途徑查找、識別、選擇、獲取所需資源。
MARC 21具有存儲、檢索、顯示一體化的特點,外文語種(日文和俄文除外)的書目記錄采用MARC21書目記錄格式,方便獲取和共享數據。《CALIS聯合目錄RDA實施聲明》確定了外文語種RDA編目有一個新舊規則的過渡期,采取逐步轉軌的方式,鼓勵但不強制要求成員館采用RDA編目。通過對RDA西文編目的實例分析,進一步揭示編目員在原始編目和套錄數據中嚴格遵循RDA規則,逐漸適應RDA編目的新思維。
MARC21書目格式進行RDA編目主要以套錄大機構數據為主。國內圖書館收藏的西文出版物通常都能夠從LC等國外數據源上套錄到記錄(西文Z39.50檢索常用站點見表1)。一般來說,這些數據源所在機構較之國內圖書館西文的館藏更完整,編目水平也相對較高,編目員在核對本館文獻無誤后,可以套錄使用。
《CALIS聯合目錄RDA實施聲明》強調套錄數據應嚴格遵循RDA規定和MARC21標準格式,相似記錄套錄編目時需遵守原始編目原則,逐一核實手中文獻的每一條書目信息,以確認符合套錄文獻的書目記錄。
編目員需要根據RDA新規則仔細審核各種套錄參考數據,對不符合規范原則的內容和標識符號予以更正,特別要注意以下幾方面。
(1)頭標改為nam#a#i
(2)008/00-05改為當天編目日期,008/7-10=1977,008/24=f(表示手冊,與650@v對應),008/31=0(無索引),008/39編目來源為“d”(原始編目)
(3)040字段的@a(原始編目機構)、@c(轉錄機構)做修改,添加@b(編目語種)、@erda子字段
長度、代碼和其他字段應對應,編輯和修改時要采用定長模板,以避免出錯。
(4)刪除源記錄的010、015、020、022、042、050、082以及與手中文獻無關的所有字段(包括920)
(5)主要款目標目選取與名稱規范形式方面的錯誤
例如:
錯誤:100 10@aHadas,Moses,@eeditor.(編者不做主要款目標目)
245 10@aGreek drama/@ccedited by Moses Hadas
正確:245 00@aGreek drama/@cedited by Moses Hadas(題名做主要款目標目)
700 1#@aHadas,Moses,@eeditor.(附加款目個人名稱添加@eeditor)
錯誤:100 1#@aPré,Mary Grand
正確:100 1#@aGrandPré,Mary.(查LC規范檔,規范形式為“GrandPré,Mary”,以“GrandPré”作為復姓)
從屬團體不具有獨立識別意義,需要與其上級標目一起構成團體標目款目。
例如:
錯誤:710 2#@aIEEE Service Center.
正確:710 2#@aIEEE Power Engineering Society Inc.@bIEEE Service Center
(6)020、245、300、500等字段的著錄內容和標識錯誤
ISBN最后一位是字母X時一般要大寫。
例如:
錯誤:020##@a3319045979x@qalk.paper
正確:020##@a3319045979X@qalk.Paper
應注意245@b副題名、@c責任者前的標識符以及246變異題名的規范表述。
例如:
錯誤:245#0@aThe red and the black@ba chronicle of the nineteenth century,@cStendhal;translated by Lloyd C.Parks.(指示符錯誤,副題名、責任者標識符錯誤)
正確:245 00@aThe red and the black:@ba chronicle of the nineteenth century/@cStendhal;translated by Lloyd C.Parks.
錯誤:245 10@a20,000 leagues under the sea:@bTranslated and with a foreword by Mendor T.Brunetti(內容標識錯誤,譯者不做@b副題名)
正確:245 10@a20,000 leagues under the sea/@cJules Verne;translated and with a foreword by Mendor T.Brunetti(譯者做責任者項@c)
錯誤:246 30@aThe Romeo and Juliet.(名詞規范檢索點不規范)
正確:246 30@aRomeo and Juliet
規范300載體形態項的標識符,頁碼縮寫”p.”應改為全稱”page”,插圖”illus.”縮寫改為全稱“illustrations”,補充扉頁頁碼。
例如:
錯誤:300##@axx,412p@billus@c24cm(@b、@c標識符錯誤,頁碼、插圖不縮寫)
正確:300##@axx,412 pages:@billstrations;@c24 cm
錯誤:300##@a2 volumes(735,779 p.)
正確:300##@a2 volumes(lv,735,779 pages)(補充扉頁)
注意245、246、300等字段著錄內容和標識的規范。
(7)增加250字段;修改260字段為264字段,注意標識符、縮寫等錯誤
例如:
錯誤:260 0#@aHammersmith, London@bHarper Press@c2015(標識符錯誤)
正確:264#1@aHammersmith,London:@bHarper Press,@c2015
260字段無任何資源出版、發行、印刷信息表述:260@a[S.l.:@bs.n.,@cn.d.]
修改為:264#1@a[Place of publication not identified]:@b[publisher notidentified],@c[date of publication not identified](不用縮寫改用規范表述)
(8)核查093字段(用《中圖法》第5版),一條書目記錄中最多可以有兩個093字段
(9)添加336、337、338字段
(10)特別要注意在099@a后加@bn,以便生成新記錄
針對有提交權限的Calis成員館,如果套改的是Calis正式庫記錄,提交前需要添加099@bn,才能生成一條新記錄。
(11)X00字段中個人名稱中的縮寫字母之間要空位,出現在其他著錄字段245、264、500、505等(非倒序形式)時不空格。
例如:
100 1#@aRegula,H.#T,@eauthor.
245 13@aThe Signet book of American essays/@cedited by M.J.Weiss and H.S.Weiss.
264#1@aNew York,N.Y.:@bW.W.Norton and Co,@c1989.
500##@aPrevious editions,written by A.G.Dismore;translated by L.C.Parks.
成員館可采用AACR2或RDA編目規則,向CALIS聯合目錄外文數據庫提交新記錄。若外部數據源存在同一載體表現的RDA和AACR2記錄,優先采用RDA記錄。若庫中已有在編文獻的記錄,不允許提交新記錄。
RDA是國際背景下使用而設計的編目規則,具有國際化的內容標準,以用戶任務和用戶需求為總原則。RDA可以說是一部新的編目條例,其設定的應用范圍更為廣泛,“允許描述各類資源,無論是傳統的圖書館資源,還是其他文化遺產界的資源,如檔案館、博物館和數字資源”[9]。RDA在不斷更新中創造了一個全新的編目時代,指引著21世紀國際編目的大方向。國際圖書館界RDA編目已趨于成熟,并在不斷發展更新,國內僅限于少數大型圖書館在西文文獻和部分非書資料文獻類型上使用RDA編目,還未全面啟用,仍處于一個新舊規則并存的過渡期。RDA中文化還處于實踐、研究階段,作為非英語國家,中文版新RDA規則尚未正式推出,由于缺少本地應用政策指導以及CNMARC(中文文獻著錄格式)對RDA的不適應性,目前國內的圖書館自動化管理系統尚未能完全展現RDA的優越性[6]。我國文獻編目工作通過吸收與借鑒世界通用的RDA新規則,制定出本地應用的編制體系已經迫在眉睫。未來本地化政策也必須立足于我國中、西文編目遵循不同的編目標準和采用不同的書目格式這一現實,在體例上對應RDA的現有板塊[10]。筆者希望通過分析RDA的演變過程和創新路徑,拓展編目員在RDA本地化應用和實踐中的編目新思維,鼓勵廣大編目員推進RDA中文化研究,快速了解RDA元素,準確掌握描述或提供檢索點[11],加強編目員新規則培訓以適應RDA全新的編目理念,加速《中國文獻編目規則》修訂的變革,早日出臺RDA本地應用政策,實現國內圖書館與外部世界的接軌和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