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晨 胡淑娟
摘?要:2019年1月1日起國家施行了《個人所得稅專項附加扣除暫行辦法》,文章從納稅人專項附加扣除適用情況、納稅遵從的相關性出發展開討論。本研究以銀川市個稅納稅人為被試,通過問卷調查法和實驗法,以銀川市納稅人專項附加扣除適用情況、納稅遵從的實驗數據和問卷調查數據作為研究樣本,對外顯遵從分數和內隱效應值進行整理和匯總,最終選取相應變量構建模型,對研究樣本做出相關性分析和回歸性分析。結果證明銀川市專項附加扣除適用情況和納稅遵從具有顯著正相關關系。
關鍵詞:專項附加扣除;納稅遵從;相關性分析
中圖分類號:F812.4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6432(2023)34-0178-04
DOI:10.13939/j.cnki.zgsc.2023.34.178
1?專項附加扣除和納稅遵從的相關理論
1.1?專項附加扣除的含義
專項附加扣除是我國新修訂個人所得稅法中的新增配套措施,是指個人所得稅法規定的子女教育、繼續教育、大病醫療、住房貸款利息、住房租金、贍養老人等六項專項附加的費用扣除。
1.2?納稅遵從的含義
納稅遵從是指納稅人按照稅收法律的規定依法履行納稅義務,其基本要求包括及時申報、準確申報和按時繳納。納稅遵從程度越高,表明納稅人依法納稅的意識越強烈;反之,則表明納稅人納稅的觀念淡薄,對稅收政策了解不夠全面深刻。
2?專項附加扣除適用情況和納稅遵從的相關性研究
2.1?研究假設
個人所得稅專項附加扣除,根據每個納稅人的實際情況,適用情況也不相同。對于專項附加扣除適用情況較多的納稅人,可以更大程度地減輕稅負,結合納稅遵從的相關理論,本研究假設專項附加扣除適用情況越多,納稅遵從越高。具體提出以下研究假設:
假設1:專項附加扣除適用情況越多,納稅人外顯納稅遵從越高。
假設2:專項附加扣除適用情況越多,納稅人內隱納稅遵從越高。
2.2?數據來源和研究樣本
2.2.1?研究設計
(1)調查問卷設計。本研究主要通過記分式問卷調查來檢測納稅人的外顯遵從度。本次調查問卷包括納稅人基礎信息、個人專項附加扣除政策的適用情況和納稅人納稅遵從意愿三個方面,設置了共39道主觀題和客觀題,問卷的發放形式為電子版問卷。第一部分基礎信息設置了4道題,主要是為了了解影響納稅人專項附加扣除情況的控制變量情況;第二部分個人專項附加扣除政策的符合情況是該問卷的特色之處,采用問題疊加和隱藏的方法,既有主觀題又有客觀題,但不需要對每個題都進行作答。納稅人根據自身享受情況進行專項附加扣除六項的勾選,然后出現相應題目進行作答,是為了確切地掌握不同納稅人自身專項附加扣除的情況;第三部分納稅人納稅遵從意愿均為客觀題,采用記分式問卷,每個題都有相應的分值,答題結束后就能獲得個人的遵從分,可以清楚直觀地看到不同納稅人對于個人所得稅納稅遵從的態度,力求真實全面反映銀川市部分納稅人當前的納稅遵從情況。
(2)內隱聯想測驗設計。本研究主要通過內隱聯想測驗檢測納稅人的內隱納稅遵從。首先收集內隱聯想測驗中關于稅種的目標詞和屬性詞。其次內隱聯想測驗中的目標詞和屬性詞的選取是依據我國現行稅法中的主要稅種提取的關鍵詞,最后通過納稅人對目標詞和屬性詞的反應時長得出數據,分析納稅人對納稅遵從的內隱態度,具體詞類設計如下:
目標詞:增值稅申報、消費稅申報、個人所得稅申報、企業所得稅申報、關稅申報。
屬性詞:褒義詞包括足額納稅、主動繳稅、服從征管、及時繳稅、誠信納稅。貶義詞包括偷稅漏稅、逃避交稅、拒不繳稅、拖欠稅款、騙取稅款。
2.2.2?數據來源
(1)調查銀川統計年鑒。查詢銀川市就業人員類型,按照不同就業人員類別進行分層抽樣,從而使樣本選取更具代表性。
研究對象總數確定為130人,根據就業人員產業類型,采用分層抽樣的方法,抽樣得出從事第一產業的納稅人需要抽取1人,從事第二產業的納稅人需要抽取50人,從事第三產業的納稅人需要抽取79人。調查對象數量確定后,在數據收集時要進行詢問,確保調查對象是適用專項附加扣除的納稅人,保證調查問卷的回收率。
(2)數據收集。同一納稅人既需完成調查問卷,又需完成內隱聯想測驗。問卷調查方面,共收回130份調查問卷,從中剔除未填寫完整的無效問卷10份。內隱聯想測驗方面,主要通過E-prime程序進行施測,由于同一納稅人的問卷數據與內隱聯想測驗數據需配對收集,所以相應地刪除了無效問卷所對應的內隱聯想測驗的數值。共計收回120份有效調查問卷和內隱聯想測驗數據。
(3)數據整理。調查問卷方面,將收集到的調查問卷數據進行整理,選取代表文章所需要的解釋變量、被解釋變量和控制變量的問卷項目數據,并錄入SPSS。內隱聯想測驗方面,被試操作完成后會自動生成數據,對產生的數據在Excel表格中進行篩選和整理,用300ms替換低于300ms的反應數值,用3000ms替換高于3000ms的反應數值,然后篩選出概念詞及相對應的數值。兩類詞之間有兩種可能的關系:分別計算相容組和不相容組(第二部分和第四部分)的平均反應時長,用不相容組的平均反應時長減去相容組的平均反應時長,在SPSS軟件中進行描述性統計分析,用每個個體的相減數除以標準偏差,繼而得到反映每位調查對象內隱態度的納稅遵從效應值。將調查問卷和內隱聯想測驗整理后的數據在SPSS軟件中進行數據統計分析。
2.2.3?變量設計及說明
(1)被解釋變量。文章的被解釋變量是納稅人的納稅遵從,納稅遵從的兩個指標分別是內隱聯想測驗得到的內隱效應值(D)和調查問卷得到的外顯遵從分(CW),其中內隱效應值(D)是相容和不相容的聯合測試反應時的均值相減后除以標準差,這兩個指標會隨著專項附加扣除適用情況的變化而不斷發生變化。
(2)解釋變量。文章的解釋變量是納稅人的專項附加扣除適用情況,根據納稅人自身條件的不同,每個人享受的專項附加扣除也大不相同,對專項附加扣除適用情況的不同個體進行調查和分析,研究不同納稅人專項附加扣除適用情況和納稅遵從的相關關系。
(3)控制變量。文章選取的三個控制變量對不同納稅人專項附加扣除適用情況的差別有著一定的影響,分別是性別(Sex)、年齡(Age)、收入(REV)。
2.2.4?構建模型
基于上述假設和變量設計,構建了文章的實證模型:
(1)專項附加扣除適用情況對納稅遵從的遵從分影響模型。
CW=α0+α1Expense?Deduction+α2Sex+α3Age+α4REV+ε(1)
(2)專項附加扣除適用情況對納稅遵從的效應值影響模型。
D=β0+β1?Expense?Deduction?+β2Sex+β3Age+β4REV+γ(2)
式中,α0、β0為截距;α1~α4、β1~β4為系數;ε、γ為殘差。
3?專項附加扣除適用情況和納稅遵從的相關性研究
3.1?相關性分析
根據上述假設,對被解釋變量、解釋變量、控制變量做相關性分析。
由表2可看出,納稅遵從的效應值(D)與銀川市居民專項附加扣除適用情況存在顯著正相關關系且顯著性水平低于5%,說明兩個變量之間存在很大的關聯性;納稅遵從的遵從分(CW)與銀川市居民專項附加扣除適用情況也存在顯著正相關關系且顯著性水平低于1%,說明兩個變量的相關性更顯著;控制變量中的年齡與被解釋變量中納稅遵從的遵從分(CW)存在著較為顯著的線性相關關系;根據上述分析得出文章的解釋變量與被解釋變量之間都存在顯著的線性相關關系。
3.2?回歸分析
3.2.1?專項附加扣除對納稅遵從效應值影響的回歸分析
由表3可以看出,專項附加扣除適用情況的系數值是正值,說明銀川市居民專項附加扣除適用情況與納稅遵從效應值呈現正相關關系;變量指標的顯著性水平是0.032,低于0.05,表明銀川市居民專項附加扣除適用情況對納稅遵從效應值具有顯著影響。Beta為0.202可以看出納稅遵從效應值對專項附加扣除適用情況影響較大,所以銀川市專項附加扣除適用情況與納稅遵從效應值的相關關系通過了5%的顯著性水平;?Anova表中F值為2.472,顯著性為0.048<0.05,表明該模型的解釋變量與被解釋變量之間的線性關系在總體上是顯著的,回歸方程是有意義的。
3.2.2?專項附加扣除對納稅遵從的遵從分影響的回歸分析
由表4可以看出,專項附加扣除適用情況的系數值是正數,表明銀川市居民專項附加扣除適用情況與納稅遵從的遵從分呈現正相關;變量指標的顯著性水平為0.022<0.05,所以銀川市專項附加扣除適用情況與納稅遵從的遵從分的相關關系通過了5%的顯著性水平。
Beta為0.215,可以看出納稅遵從的遵從分對銀川市居民專項附加扣除適用情況影響較大;Anova表中F值為2.582,顯著性為0.041<0.05,表明該模型的解釋變量可以有效地預測被解釋變量的變異,線性關系很顯著,該模型的解釋變量與被解釋變量之間的線性關系在總體上是顯著的。
3.3?研究結論
通過以上相關性分析和回歸分析可知,文章的解釋變量(銀川市居民專項附加扣除適用情況)與被解釋變量(納稅遵從的遵從分)呈現顯著的正相關關系,驗證了假設1——專項附加扣除適用情況越多,居民個人納稅遵從的外顯遵從態度越積極。解釋變量(銀川市居民專項附加扣除適用情況)與被解釋變量(納稅遵從的效應值)呈現顯著的正相關關系,驗證了假設2——專項附加扣除適用情況越多,居民個人納稅遵從的內隱聯想態度越積極。
4?對策建議
此次個人所得稅專項附加扣除政策具有明顯的傾向性,包括納稅人維持基本生活的日常開支,還涉及必要的教育、醫療費用以充分保障納稅人及其家庭生存的基本需求,是個稅改革一個很大的進步。基于文章研究結論得出:專項附加扣除適用情況增加,個人納稅遵從意愿就越強烈,證明專項附加扣除取得了良好效果,不僅減輕了稅負,還提升了個稅納稅遵從;反之隨著納稅人納稅遵從與納稅意識的提升,對于新個稅政策的理解更全面,有利于稅制普及、進一步幫助納稅人充分利用稅收政策減輕稅負,因此專項附加扣除享受程度和納稅遵從是相輔相成的。
參考文獻:
[1]白銘.科學認識六項扣除理論——與黃瑞新同志商榷[J].當代經濟學,1994(3):90-92.
[2]張奕.分類與綜合個稅稅制改革中住房貸款利息稅前扣除問題研究[J].新疆財經,2017(2):13-19,26.
[3]張興乾.對我國個人所得稅制度存在問題的思考[J].財經界(學術版),2015(2):268-269.
[4]張學誕.我國個人所得稅稅前扣除問題研究[J].經濟研究參考,2017(61):22-32.
[5]鄭巧.子女教育費用專項扣除方案及其影響效應探究[J].現代經濟信息,2018(18):141-143.
[6]丁庭成,楊潔.我國個人所得稅專項附加扣除制度實現路徑[J].科學發展,2019(4).
[7]谷成.稅收遵從的理論模型與政策引申——基于對Allingham-Sandmo?框架的考察[J].財貿經濟,2009(3):67-71,136-137.
[8]張文春,孔令征.中國個人所得稅納稅遵從實證分析[J].晉陽學刊,2012(3):54-61.
[9]黃鳳羽,劉維彬,張瑞紅.個人所得稅預繳稅款制度對納稅遵從的影響研究——基于前景理論的心理效應分析[J].當代經濟科學,2017,39(1):88-95,127.
[10]李林木,趙永輝.公共品供給效率對高收入者納稅遵從決策的影響——基于前景理論的分析[J].財政研究,2011?(10):32-36.
[11]王金蘭.個人所得稅課稅模式演變與改革——基于納稅遵從視角[J].財會通訊,2016(23).
[作者簡介]辛晨(1989—),男,漢族,河北定州人,研究生,講師,研究方向:稅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