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單
摘要美術思想、美術創造的邏輯始終相通,在中國漫長的歷史文化長河中,各種美術創作、工藝創作始終交互縱橫,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歷數優秀的工藝精品總是充滿著豐富的中國美術的美好意境,這種意境在一個個圖案中的思維邏輯、審美趨向上總是呈現出緊密的關聯性,本文就從青花瓷創作的角度來談一談中國畫意境在視覺圖像上產生的作用。
關鍵詞? 青花瓷;中國畫;本質特征;文化意境
中國的美術創作有一個特點就是非常注重意境的塑造,追求情景的交融,在某些情況下會犧牲一定的寫實性來換得情感的抒發。在實際創作中,現實存在的事物都是有形的,人的情感是無形的,將情感帶入現實有著一道無形的障礙,中國的美術思想就是打破或是削弱這道障礙,在形、神的交互中獲得美的享受,這一點在青花瓷圖案的創作中亦有所體現,中國畫在青花瓷創作中幾乎占據著絕對的主導作用,這與中國特殊的歷史文化環境是密切相關的。
青花是指釉下的彩繪,其成分含有多種礦物,主要是鈷、鐵、錳等氧化物,在經過高溫燒制以后整體會呈現出藍色,但并不是純藍,還會帶有其他顏色,這就為美術創作提供了色彩基礎,青花瓷就是用傳統繪畫的方法將圖案裝飾上去的,由于巧妙的創作技法,青花瓷的色彩能夠表現出深淺不同的層次、圖案,誕生了十分豐富的裝飾效果,且在長久的創作積累下,在很多青花瓷作品中都運用了中國畫的各種題材和技巧,形成了濃郁的中國文化風格,中國畫中所呈現的意境也自然而然地出現在青花瓷作品之上,共同成為了中國工藝美術靚麗的風景線。
1圖案與造型的結合
(1)青花瓷創作常常要求圖案與造型相結合
青花與瓷器造型之間會因為不同的生產需求而形成不同的結果,因此造型的多種樣式會帶動裝飾內容的形成,一部分裝飾會主動地適配造型而進行創作,其中中國畫意境的影響較小,因為形體在整體的意境呈現中占據主導作用,然而優秀的青花瓷創作會利用造型和裝飾之間緊密的關聯性來烘托意境的產生或是放大原有的意境,圖案與造型在創作中將被視為一個整體來看,裝飾圖案總會緊緊地圍繞造型的需要而變化,并且其題材的選取和后期的工藝處理也是如此。(2)以形體特點為核心的圖案意境表達
每一種造型都有著自身核心的形體特點,帶給人的感覺就會不同,以形體特點為核心的圖案意境表達主要的作用是放大這種感覺,起到烘托或是凸顯的作用,這就如同人會根據年齡、外貌來進行穿衣搭配,青花瓷的形體特點與圖案表達亦是這種關系。
(3)融合造型某個部位的圖案表達
很多青花瓷在不同的部位有著不同的裝飾需求,這種需求讓裝飾要緊密地貼合實際變化,此時圖案意境的表達要根據實際需求來進行調整,不能為了表達而表達,要合理巧妙地因地制宜,契合不同部位的比例尺寸關系,讓圖案與部位之間相互融合,這在老一輩的創作者口中就是創作的順勢而為,器型變化做到了這一步,圖案表現也就跟著做到另一步。
(4)坯釉的適應
所謂“水乳交融”就是指坯體與釉料完美地結合在一起,這除了色彩變化方面要達成一致以外,還有紋樣的協調、意境的沖突等問題。優秀的青花瓷作品將呈現出質地統一、色彩精致、紋樣合宜等特性,這樣的作品也更能夠發揮出中國畫所追求的意境表達,因為只有在一個和諧的環境中,意境的表達才是順暢的,能夠讓人的精神獲得愉悅。
2中國畫意境的取與舍
中國畫常常與青花瓷的圖案相結合,誕生出一件全新的青花瓷作品,這是中國陶瓷裝飾中十分常見的手段。從漢代的彩繪陶器,到宋代的紅綠彩,再到元、明、清的青花、粉彩等,毛筆彩繪都是裝飾的主要方法,既然使用的作畫工具相同,那么相同題材的相互借鑒也就成為了必然,只是在中國畫借鑒的過程中,裝飾中出現的風格與實際的器型必然會產生矛盾,這個時候是保留中國畫的筆墨風味,還是注重整體題材的意蘊表達,抑或是省略掉其中的某些元素都是需要進行思考的,幾乎每一次青花瓷的創作都會面臨一個取與舍的問題。通常在創作單一的中國畫裝飾時,在一種造型上適配一種裝飾,比如中國畫中的梅蘭竹菊等題材,單一且純粹的裝飾更能起到表達意境的效果,其余一切圖案則都可以舍棄。此外,中國畫在創作時總是會呈現一種排列分布的隨意性,比如對于復數人物的處理,人物分開和組合連續需要參考中國畫的意境來進行設置。最后,中國畫在青花瓷創作中是以裝飾為主,圖案作為輔助,接近中國畫的構圖但不能完全照搬,要利用有限的空間使創作的內容主次分明,這樣作品才會帶有一個鮮明的意境表達。
3結語
綜上所述,中國畫在青花瓷的創作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尤其是中國畫的意境能夠使原本單純的圖像轉變為具有意義內涵的情感載體,從而使作品能夠提升到與中國畫一樣情景再現的目的,雖然中國畫在青花瓷上的創作空間有限,但豐富的題材加上巧妙的運用,其意境的表達卻無比廣闊。
參考文獻
[1]賀樂平.環境藝術設計的符號化趨向[J].昆明大學學報,2005(2):5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