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建芳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指出,語言文字的運用,包括生活、工作和學習中的聽說讀寫活動以及文學活動,存在于人類社會的各個領域。語文課程要致力于培養學生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由此可見,語文教學的最終目標是閱讀中學會表達。作為特殊單元之一的“習作單元”就是這一理念典型的體現。
習作單元是統編版教材體系下一個全新的板塊,安排了“單元導語”“精讀課文”“交流平臺”“初試身手”“習作例文”“習作”六大內容,舉全單元之力共同助力完成一篇習作任務,體現習作教學系統性、針對性和可操作性,是統編教材獨具匠心的編排體例。習作單元的“精讀課文”是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它與普通單元中的“精讀課文”定位不同,直接指向表達,每課的課后題都突出體現了這一特點。那習作單元的“精讀課文”要教什么?怎么教?下面,筆者以統編版教材四年級上冊第五單元《麻雀》為例,淺談習作單元“精讀課文”的教學實踐。
一、關注“導語”,精確把握讀寫目標
統編版教材圍繞“人文主題”和“語文要素”雙線組織單元。從三年級開始,每個單元設有“導語”。單元導讀頁如同一張學習地圖,集中呈現了單元學習的目標、任務,是單元教學的指南針,是教學的出發點、著力點、落腳點。因此,開啟每個單元的學習時,我們要引導學生關注導語頁文字,讓學生閱讀它,明確自己將要學什么,為什么學,幫助學生建立單元整體意識。明確單元學習目標后進入文本學習,學生的思維會更專注、學習會更高效。
四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的導語頁用“我手寫我心,彩筆繪生活”告知學生要觀察生活、感悟生活、記錄生活。語文要素有兩個:一是閱讀要素,了解作者是怎樣把事情寫清楚的。二是習作要素,寫一件事,把事情寫清楚。教學時,筆者引導學生關注導語頁,抓住畫面和文字了解本單元“學什么”“怎么學”,知道“把一件事寫清楚”是本單元的核心任務,讓接下來的學習更有針對性。
教學片段一:
師:同學們,今天我們開啟第五單元學習之旅。請大家仔細觀看單元導語頁(出示單元導讀頁),說說你的想法。
生1:導語頁插圖三個小朋友騎著鉛筆,其中一個小女孩的筆尖朝向稿紙,我猜測本單元是習作單元。
生2:我從“我手寫我心,彩筆繪生活”猜測這是習作單元。
生3:本單元的閱讀目標是“了解作者是怎樣把事情寫清楚的”,因此,閱讀時我們要重點關注作者把事情寫清楚的方法,然后運用學到的方法試著把一件事寫清楚。
師:是的,本單元習作目標是“寫一件事,把事情寫清楚”,那么怎么把事情寫清楚呢?把一件事情寫清楚的法寶是什么?讓我們走進俄國作家屠格涅夫的短篇小說《麻雀》,去探尋其中的奧秘吧。
二、厘清“脈絡”,精準了解文章內容
葉圣陶先生說過:“語文教材無非是個例子!”語文教材中精選的每一篇文章,都是培養學生語文素養的例子。習作單元“精讀課文”是最好的習作范例。要讓學生模仿,當從文章架構開始,當以“讀明白”為要。習作單元大部分精讀課文的課后習題第一題的設計均指向“梳理文章結構”。因此,在教學時,我們可以結合課后習題引導學生把握課文內容,厘清文章脈絡,了解文章的框架。
教學片段二:
師:同學們,請看學習任務一:
朗讀課文。說說課文圍繞麻雀寫了一件什么事,這件事的起因、經過和結果是怎樣的。(課后習題一)
師:這任務要求我們做什么?誰來分解任務一。
生1:第一步是朗讀課文,邊讀邊思考;第二步是說說課文圍繞麻雀寫了一件什么事;第三步是讓我們說清楚事情的起因、經過和結果。
師:你覺得哪一步有難度?
生1:第二步說說課文圍繞麻雀寫了一件什么事。
師:哪位同學來分享你解決這個問題的辦法?
生2:老師,我會邊讀邊圈畫故事角色,厘清他們之間的關系,然后抓住關鍵詞把這件事情說清楚,這樣也能比較容易解決第三步。
師:聽了兩位同學的分享,老師把學習任務一調整如下,請看:
1. 朗讀課文,邊讀邊圈出角色。借助插圖厘清他們之間的關系,完成下面的思維導圖。
2. 根據思維導圖簡單說說課文寫了一件什么事。
3. 事情的起因、經過和結果是怎樣的?請根據思維導圖完成填空。
起因:
經過:
結果:
在師生充分交流后,根據學情提供方法,降低難度,很好地引導學生厘清事情的前因后果,讓學生初步明白寫一件事要先搭好框架,然后按一定的順序寫清楚事情的起因、經過和結果,為后面的學習做好鋪墊。
三、聚焦“句段”,精細探尋敘事法寶
習作單元“精讀課文”直接指向表達。因此,教學時我們應重點引導學生體會課文的表達特點,學習課文的表達方法。教學《麻雀》一課時,筆者同樣以課后習題為抓手,聚焦重點句段,帶領學生精細探尋作者的敘事法寶。
教學片段三:
師:同學們,下面讓我們去深入探尋作者把“老麻雀在獵狗面前奮不顧身保護小麻雀”這件事情寫清楚的法寶吧。請看學習任務二:
課文是怎么把下面的內容寫清楚的?找出相關句子讀一讀。(課后習題二)
老麻雀的無畏
獵狗的攻擊與退縮
師:哪位同學來分解任務二?
生1:老師,我舉例說一下。比如我們想要了解作者怎樣將“老麻雀的無畏”寫清楚?我覺得第一步先畫出描寫“老麻雀的無畏”的語句;第二步找找詞句的特點,看看作者是用了什么方法寫的。這個有點難……
師:是的,剛才那個同學分解任務非常正確,第二步也確實難,老師也給你們降低難度了。請看調整后的學習任務二:
1. 自主學習:畫出相關句子,圈出關鍵詞簡單批注感受。
2. 合作探究:作者是怎樣把“老麻雀的無畏”寫清楚的?
提示:作者是通過寫老麻雀的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還寫了________,把“老麻雀的無畏”寫清楚的。
學生完成后,小組匯報展示:作者是通過寫老麻雀的動作、姿態、聲音、老麻雀當時的想法和感受把“老麻雀的無畏”寫清楚的。最后教師引導總結寫法:要把一件事情寫清楚,就要抓住主要人物的動作、語言、神態把看到的、聽到的和想到的按一定順序寫下來,這樣就能清楚展現事情發展過程中的重要內容。
通過聚焦“句段”,采用個人自學、小組探學、教師導學等教學方式引導學生了解作者是怎樣把事情寫清楚的,初步掌握了寫作方法。
四、讀寫“融合”,精妙鏈接初試身手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指出:要在與學生實際生活經驗密切關聯的交際語境中,考查學生語言文字運用能力。孔子說:“學而不思則罔。”對于習作單元的精讀課文而言,“學而不用則廢”。習作單元最終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能夠將自己所感知的表達方法,進行游刃有余的實踐和運用。
為了讓學生從“讀明白”走向“寫清楚”,幫助學生在學習實踐中體驗和領悟表達方法,在引導學生探尋屠格涅夫把“老麻雀的無畏”“獵狗的攻擊與退縮”寫清楚的妙招后,筆者趁熱打鐵,鏈接初試身手的第二題“觀察家人炒菜、擦玻璃或者做其他家務的過程,用一段話把這個過程寫下來,注意用上表示動作的詞語”作為延學任務,讓學生回家觀察后寫下來,落實習作單元讀寫融合、學以致用的理念。
綜上所述,教師要根據習作單元“精讀課文”的特殊定位,從關注導語、厘清脈絡、聚焦句段、讀寫融合四個方面著手,立足“四精”,設計有針對性的學習活動,聚點而教,引導學生從“讀明白”到“寫清楚”,真正將閱讀收獲轉化為習作能力,切實提高語文核心素養。
正如葉圣陶先生所說:“生活猶如泉源,文章猶如溪流,泉源豐盈,溪流自然活潑潑地晝夜不息。”相信學生在教師的精準教學下,一定會在習作路上綻放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