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人》全媒體記者 賈寶元
2004年,聯合國提出ESG 倡議,要求推動更好的投資,希望通過資本向善來引領企業向善推進商業向善。ESG 即環境、社會和治理3 個名詞的英文單詞首字母縮寫,包括信息披露、評估評級和投資指引等主要方面24個項目,是一種關注環境保護、社會責任、治理績效的市場投資理念、企業評價機制和社會評價標準。
ESG 理念推廣發展近20年來,遵循該理念推行合規管理,已成為企業可持續發展的核心競爭力。同時,ESG 也成為對企業非財務績效的主流評價體系和可操作的執行標準。踐行ESG 理念的意義,在于企業在依法合規經營的基礎上,主動自覺承擔社會責任,實施發展與保護并重原則,依循可持續發展規律開展生產經營活動,從企業的被動合規治理向主動合規治理轉變。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國務院對企業履行社會責任,促進可持續發展非常重視。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要“推動綠色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建設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中國式現代化,共促經濟和社會高質量發展。其中,直接提到與ESG 工作相關的條款就有30 余條。對此,金融系統也有具體文件,財政部、生態環境部都有相關要求。國資委近年來專門成立了社會責任局,出臺了一系列政策要求,指導央企和國有上市公司踐行ESG 理念。
在國家戰略引領下,中國推進ESG 發展工作逐步與國際標準接軌,企業已經開啟了積極響應ESG 理念,全面提升自身ESG 能力水平的新階段;聚焦ESG 金融投資、綠色環保等多種可持續發展方式,為實體經濟企業提供價值參考,共同尋求可持續發展新動能;中國大型公司在ESG 發展方面的總體水平與國際性高水平大企業相當,在可持續高質量發展方面,各行業頭部企業處于領先地位。
ESG 理念的提出,對企業的評價和估值由過去的單維變為多維,由平面變得更加立體,將對企業產生深遠而積極的影響。ESG 不僅牽引企業整體素質的提高,成為受到社會尊重的優質企業,也為許多新興企業擘畫未來發展路徑提供了更加系統的藍圖。
ESG 理念的推廣,是在傳統財務指標基礎上,進一步結合了與企業可持續發展相關的多元指標,成為當今衡量企業價值的新型工具。ESG 已在全球范圍內形成共識,是國際投資界主流趨勢。一方面,國際資管行業越來越重視ESG 理念在投資目標、策略和原則中的重要性;另一方面,越來越多的企業強化合規管理,秉持ESG 理念走上可持續發展轉型之路。
隨著“雙碳”目標的提出,以及“一帶一路”倡議實施10年來,積極參與共建“一帶一路”,中國為全球可持續發展貢獻了智慧和力量。目前,中國在構建ESG體系中影響力和話語權愈發重要,企業對國內外投資項目的環境、社會和治理標準,包括對企業社會責任的要求越來越高。
ESG 倡導的理念有助于企業健康有序高質量發展,維護資源可持續利用。對于實體企業而言,ESG 既是一種理念,還是推動企業更好履行社會責任的工具,與企業應肩負一定社會責任異曲同工,為企業可持續發展提出了新要求和高標準,與國家倡導的新發展理念一脈相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