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韓海騫
浙江廣川工程咨詢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廣川公司)成立于1999年6月,是浙江省水利河口研究院(浙江省海洋規劃設計研究院)下屬的國有企業,實行“一院兩制”。業務范圍涵蓋整個水利工程咨詢領域,擁有20余項資信資質,其中,擁有工程咨詢(水利水電、生態建設和環境工程)、水利工程設計(圍墾專業)、工程勘察(巖土工程)、水利工程施工監理等12 項甲級資信資質,工程設計(水利行業)、工程勘察(工程測量)等5 項乙級資信資質。
公司擁有水工建筑、港口航道、水文與水資源、地質、巖土、測量、建筑結構、道路橋梁、金屬結構、機電、計算機與軟件、自動化、環境、水土保持、園林景觀、經濟、管理、法律等專業技術人員,碩研以上學歷40%,高級工程師以上職稱35%,各類注冊工程師430 余人次。
公司通過ISO9001 質量管理、ISO14001 環境管理、OHSAS18001 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認證,2008年起連續保持AAA 信用等級,2013年被認定為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獲評浙江省高新技術企業研發中心、浙江省水利防災減災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試驗室、杭州市創新型中小企業、杭州市企業高新技術研發中心等科技創新平臺。公司工會多次獲得“全國水利系統和諧企事業單位”“浙江省勘察設計行業協會優秀文化企業單位”等榮譽稱號,多位員工獲省部級先進個人榮譽。
浙江省水利河口研究院(浙江省海洋規劃設計研究院)是省級一流科研院所,也是浙江省水利行業唯一一家科研院所,因此,廣川公司成立之初,就具備較好的科技創新發展的基礎。20 多年來,一代又一代的廣川人始終秉承“積厚流廣、察理百川”使命,踐行“務實、擔當、創新、共贏”核心價值觀,堅持創新引領,堅持與時代同頻共振,強化科技賦能,每年投入近1500 萬元科研經費,闖出了一條以科技創新為核心、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人力資本為基、以應用轉化為要的科技創新廣川模式。經過十余年的努力,公司已發展成為以水利、海洋行業為主,技術力量雄厚、資質門類齊全、業務范圍較廣的科技型工程咨詢企業。
公司領導層很早就認識到,數字化咨詢是未來競爭的主陣地,提升數字化咨詢能力建設,也是關系公司可持續發展的根本大計。為此,廣川公司提早布局,加強統籌謀劃,大力開展數字化咨詢建設。從2018年起,成立數字工作室,招募和培訓數字化咨詢人才,緊緊聚焦水利咨詢業務的需要,逐年加大研發投入,取得了一系列技術突破,數字化咨詢能力建設繪聲繪色地開展。先后開展“基于 BIM+GIS 的大壩安全三維可視化技術研究”“數字水庫建設關鍵技術研究”“基于BIM+UE 的智慧院區三維可視化技術研究”“水利工程數字孿生可視化技術研究與應用”等10余項省級科研項目,科研經費超過2000 萬元,配備專業的工作站、服務器、高性能無人機等硬件,并系統性開展技術培訓、學術交流等活動,推動人工智能、BIM、大數據、數字孿生等技術的研發,創新水利工程BIM 模型搭建與開發、智慧工地、數字孿生流域等應用場景,成功開拓大中型水庫三維智能運維應用、區域一體化數字水利應用、水利智慧工地應用等市場。隨著數字化咨詢服務的深度和廣度不斷拓展,數字化隊伍人才濟濟,數字工作室升格為數字工程院。
公司在全面推進數字化咨詢能力建設過程中,重視打造數字化咨詢的“拳頭產品”,塑造優勢競爭力。譬如,針對水庫大壩這一復雜體、隱蔽體、危險體,建立全國領先的大壩安全在線研判模型,為水庫量身定制“家庭醫生”,以“紅綠燈”方式實時診斷大壩安全狀況。這一模型有廣闊的應用前景,并在實踐中取得了顯著的成效。如應用的金華市橫錦水庫項目榮獲2021年“智水杯”銀獎,成為2022年度浙江省唯一一個運維期水庫入選水利部數字孿生水利工程試點項目,并于2022年11月在省委數字化改革專報上刊發報道。公司重視在項目中繼續深挖研究和開發的價值,基于該項目,發表論文2 篇,發布標準2 項、制度成果4 項,授權發明專利1 項、實用新型專利1 項、軟著4 項,又進一步鞏固了該領域產品的技術優勢。
臨海市白沙灣濱海濕地生態修復工程
公司始終高度重視水利工程項目的可持續性建設與運營,將安全放在首要的地位,加大科技創新力度,用科技工具為水利事業安全發展保駕護航。如水庫大壩堤防的滲漏問題是水庫運行管理的老問題,如果不能及時處理的話,甚至可能發展成為管涌、流土、滑坡、潰壩等險情,對人民的生命財產構成嚴重威脅,但局限于傳統勘察處理的效率、成本以及可視化等因素,在滲漏問題的勘察、處理等方面存在一定的盲區。2009年,公司下定決心,成立工作小組,定向研究水庫堤防滲漏的探測與處理技術,經過大量的調查研究、試驗、課題研究等工作,提出水庫大壩堤防滲漏并行電法探測及定向處理技術,于2014年成功獲得浙江省水利先進適用技術(產品)推廣證書。
公司堅持推進安全技術研發體系化,確保技術始終保持先進性、適用性。針對水庫堤防滲漏的探測與處理,繼續加大投入,10 余年來,投入研發經費超過2000 萬元,用于設備采購與科研項目研發,已發展為并行電法、瞬變電磁法、探地雷達法、微動法、示蹤法5 項特色技術,并取得5 項發明專利、13 項實用新型專利、5 項軟著、1 本專著等知識產權成果。一系列技術已在浙江省內50 多個縣市區400 余座病險山塘水庫、部分堤防工程中應用。這一系列技術獲得了廣泛的認可,已入選《浙江省第六批農村水利技術(產品)推廣目錄》《水利部2021年度成熟適用水利科技成果推廣清單》,獲得《浙江省水利先進適用技術(產品)推廣證書(ZST-8006-2014)》《浙江省水利新技術推廣證書(ZST2018023)》《2022年度福建省水利先進實用技術及產品推廣證書》《水利部2023年度水利先進實用技術推廣證書》。
江山市江山港流域綜合治理工程
公司堅持科研與業務相結合,以應用為導向,重視成果轉化,使科研真正成為公司提質增效的倍增器,最大程度地提升科研成果的綜合效益、市場價值。形象地說,科研是一個點,市場是一個面,要讓一個“腦袋”通盤考慮科研與市場發展,邊研究、邊轉化、邊應用,最大限度實現科研和應用的“零時差”,創造“科研經濟”,實現科研成果與市場的各個階段融合發展。二十多年來,廣川公司一直參與浙江省水利廳、浙江省科技廳、浙江省水利河口研究院(浙江省海洋規劃設計研究院)的各類研發項目,年均4 項,目前在研項目有10 余項。近五年來,公司承擔完成了500 余項大中型水利、海洋、交通、能源工程的前期技術咨詢、勘測設計、建設監理、項目管理、招標代理以及環保、水保等專題研究任務,累計工程投資千億余元。擁有國家發明專利24 項、實用新型專利118 項,30 余項技術成果榮獲省部級獎。堅持“人才強咨”,探索建立國有企業科研成果轉化機制。加強頂層設計,成立創新工作室,發揮公司基金引領作用,建立創新專項績效激勵、工作室專項考核制度,開放申報、支持合作,柔性管理,彈性分配,增強科研技術骨干的獲得感和幸福感。重視人才發展規劃,營造識才愛才敬才用才的環境,系統培養綜合型咨詢人才,全方位培育、引進和用好科研技術人才。
公司獲評浙江AAA 信用等級,具有良好的社會信譽,行業市場也不斷反哺科研前進。2013年,公司承接浙江省最大的圍墾項目溫州市甌飛一期圍墾工程的原位監測、技術鑒定等服務,結合滲流監測、變形監測等需要,聯合研發智能滲壓監測儀、智能變形監測儀、智能診斷采集模塊、智能北斗終端監測儀等產品,提供優質服務,工程2020年順利竣工,2021年榮獲“大禹獎”“魯班獎”,項目團隊的專業素養、創新精神贏得了業主的高度評價;同時,項目實施過程中,開展了4 項運營管理課題研究,取得4 項發明專利、8 項實用新型專利,發表論文9 篇,榮獲優秀QC 小組獎等獎項10 項。在此基礎上,2022年,順利承接該項目運行維護階段的物業化管理工作,并承擔安全監測與標準化平臺研發等相關科研工作。
工程師在對水庫滲漏隱患進行物探探測
公司深入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在咨詢服務過程中,不斷提高站位,從推進浙江綠色發展、建設美麗中國的高度,聚焦問題,攻艱克難,不斷增強生態安全的優勢意識,把生態環境保護作為咨詢業務的基礎性導向抓牢抓實。公司不斷加強項目、技術、人才等創新資源的一體化統籌配置能力,充分發揮技術優勢,依靠科技創新破解綠色發展難題,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發展新格局。
公司在水庫、河道、海塘、堤防、堰壩、閘泵、消落帶治理等工程咨詢設計過程中,認真總結,勤于創新,不斷凝練出“基于水環境承載力入河污染總量控制技術”“水質模型構建與水質模擬技術”“水源地治理與保護技術”“河道邊坡生態防護技術”“海岸線生態減災技術”“生態活動堰壩技術”“海塘生態結構設計技術”“水庫一體化生態清淤技術”等科技成果,并應用于水庫清淤、幸福河湖、藍色海灣、生態修復、低碳研究、白蟻防治等生態工程建設過程中;同時,在設計、建設過程中,又不斷創新、提升,產研融合,保障持久水安全、優質水資源、生態水環境、宜居水環境、先進水文化。在衢州江山港治理工程中,從投資決策、勘察設計,到建設實施,以城市綠色為基底,以居民體驗感為落腳點,堅持“把最好的資源留給人民、把更多的公共空間留給人民”,歷時7年,通過堤防接通、生態融通、綠道貫通、水系連通、信息暢通,打造成浙江最浪漫河道——百里須江·美麗長廊。
廣川公司扎根在浙江土地,根植于浙江水利行業,與綠水為伴,與青山為鄰,立足新發展階段,以海納百川之胸懷,以察理百川之實踐,依托“廣川匠心”,堅持創新引領,科技賦能;依托“廣川共贏”,堅持互鑒互學,協同發展,共同加快推進浙江工程咨詢業的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