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宇軒 張琳 吳芷欣 龔星婷 黃嘉欣
(廣州商學院)
潮州金漆木雕始于唐宋,壯盛于明清。明代以來,潮州金漆木雕工藝被廣泛應用于建筑、祭器及家具陳設等領域。隨著時間的流動,潮州金漆木雕手藝人不斷探索出浮雕、沉雕、圓雕和通雕等多種雕刻技術,并從平面雕飾向單層通雕發展,最終形成了獨特的潮州雕刻風格。清代,經商致富的海外華僑衣錦還鄉,所興建的祠堂和居室等無不“雕染畫棟”,其中的木雕作品運用了多層鏤空通雕技術,并與描金漆畫及髹漆貼金等多種裝飾技法相結合。2006年,潮州金漆木雕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2023年2月25日到2023年8月30日,筆者團隊就潮州金漆木雕的傳承現狀,在廣東省開展了一系列調研活動(圖1)。此項調研的對象為廣東省群眾及潮州金漆木雕傳承人,旨在掌握潮州金漆木雕如今保護的現狀和傳承問題。首先筆者團隊對廣東省不特定群眾采用了調查問卷方式,經過問卷的派發和回收后得到的統計數據,知悉潮州金漆木雕發展現狀的認知情況和認可程度;其次,對潮州金漆木雕手工技藝傳承人、從業者進行了訪談,得以知曉傳統木雕手工技藝在目前的生存和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再而赴潮汕地區金漆木雕起源地走訪,追尋潮州金漆木雕的歷史淵源和現存情況,并針對當地實際情況,為后續傳承方式的開展提供方向。

圖1 潮州金漆木雕作品實拍和調研活動記錄
本次調研活動截止至2023年8月30日,筆者團隊在線上線下同時向不特定群眾共派發910份調查問卷,回收有效問卷900份。調查期間走訪了廣東省博物館、廣州市海事博物館、廣州永慶坊非遺街區,廣州市藝木匠廣作非遺木雕工作室、李得濃木雕藝術博物館、鄭慶明木雕工作室、廣東省汕頭市潮陽區河西鎮西田村等單位及企業。調查數據采用交叉分析法,以下為廣東省潮汕地區群眾與非潮汕地區群眾的調查統計結果。
表1為是否購買過潮州金漆木雕的問卷數據圖表。可以看出調查者中已購買金漆木雕的人數較少,只占38%,其中購買群眾較為看重木雕作品的質量和工藝的方面;而62%的群眾未購買過潮州金漆木雕,多數認為如今的潮州金漆木雕價格太高且沒地方擺放,暫不會選擇購入。

表1 群眾家中購買潮州金漆木雕情況以及其進行購買或不購買的主要原因
圖2為對潮州金漆木雕了解程度的調查結果,潮汕地區人民對于潮州金漆木雕的了解程度總體高于非潮汕地區群眾。但即使是在潮汕地區,不太了解的人仍占大多數(53.49%),且非潮汕人民中不太了解與完全不了解的人數高達89.85%,可見關于潮州金漆木雕的具體科普無論是在本地或是其他地區都有所欠缺。圖3為未來期望潮州金漆木雕實現的創新設計形式,群眾中有36.5%認為其能與文創產品結合,有28.4%認為可以與日常生活用品進行結合,還有15.9%和10.7%認為可以與室內裝飾設計和家具裝飾設計進行結合。這個結果指出,為了更好地進軍如今銷售市場,傳統潮州金漆木雕設計可以從群眾身邊的必需品進行融合,讓更多群眾對產品產生興趣。

左:圖2 群眾對潮州金漆木雕了解程度的調查結果

右:圖3 群眾對未來期望潮州金漆木雕的創新設計形式調研結果
同時,筆者團隊還針對木雕傳承人展開了相關訪談,了解到當前潮州金漆木雕工藝傳承困難。想要成為一名傳承人,需要耗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若是沒有足夠的熱愛,很難堅持下去,造成了傳承困難的現狀。訪談中也提到,要對木雕藝術進行創新,要在保持傳統的設計理念下,在展現形式、制作內容上進行創新,與新時代藝術理念進行結合,才能讓群眾更多地接觸到潮州金漆木雕,擴大潮州金漆木雕的普及范圍。通過解析綜合問卷調查和人物訪談結果,不難發現潮州金漆木雕普及范圍較低,傳統工藝設計與市場喜好不符,技藝傳承困難以及傳承人斷層,其構成了潮州金漆木雕的失傳現狀。
1.宣傳力度不到位
根據調研得知,來自潮汕地區群眾對潮州金漆木雕的了解也較少,更何況其他地區,了解程度只會相對更少。關于潮州金漆木雕的科普情況具體體現在學校科普少、政府保護力度弱、社會關注度低等方面,其多種因素使得潮州金漆木雕普及性較差,甚至陷入手藝失傳旋渦,限制了潮州金漆木雕產業的發展。存在有市民愿意參與非物質文化遺產手工體驗課程,但市面上開設相關供普通老百姓體驗的課程較少,群眾意愿落空,從而導致群眾對此項非物質文化遺產了解程度低,使其形成了一個封鎖的惡性閉環。
2.工藝傳承的風俗文化
根據訪談記錄,潮州金漆木雕傳統的傳承方式主要以“師傳徒”為主,但由于這種方式很耗時間,而且容易出現因為師父個人因素或學徒中途放棄導致傳承中斷的問題;其次,制作潮州金漆木雕作品耗費時間長,工序繁多復雜,創作難度大,最終能堅持下來的人少之又少。再而,潮州地處粵東,是個經濟繁榮的地方,當地人善于經商,木雕的創作難度與收入報酬不成正比,更多的人會選擇從事時間周期短的行業來實現人生追求。
3.傳統手工藝與市場經濟存在矛盾
隨著現代社會的發展,傳統手工藝品的藝術思想與現代文化差異明顯。傳統手工藝品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幾百年前,其原有的實用性在當今現代陳設中卻逐漸喪失了本身的實用價值。并且根據調研數據可知,當代年輕人更偏向于購買具有傳統文化花樣的文創用品,如飾品、掛牌、吊墜等。其以平價、實用性強的特點打入市場,更好地將傳統文化與現代用品結合。現如今多數傳統手工藝品缺乏設計創新,無法較好地立足于現代社會。
4.當今社會人們對傳統手工藝品的認同較低
在古代,對于傳統手工藝品的消費群體較多,而當前現代社會,其宣傳力度不足成為制約其發展的瓶頸。隨著現代生活方式與審美瞬息萬變,傳統工藝品受到的重視程度不斷降低。此外,在家具飾品的選擇上,人們也更傾向于現代、時尚的家居風格,木雕用于建筑和家居的設計風格,與明清時代的盛況相比,潮州金漆木雕逐漸淡出人們選擇范圍。
黨的二十大以來,習總書記一直致力于維護和傳承我國傳統非物質文化遺產,多次發表了對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重要談話,強調黨中央支持扶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近十年間,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制度趨于完善。2021年提出“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同年印發《關于進一步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意見》,積極推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繼承與傳承,全面系統地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不斷穩固非遺保護的“四梁八柱”。
另外,非物質文化遺產作為一種文化軟實力,其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和文化活力。潮州金漆木雕可以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將非物質文化遺產中有條件的文化資源轉化為文化生產力,發展文化軟實力,形成和發展為文化產業,促進區域文化的建設和經濟的發展,提高區域經濟增長。因此,針對潮州金漆木雕的傳承和創新,筆者團隊根據調研結果和質性分析,提出了從以下幾個方面對其傳承和創新方向進行探索。
1.為群眾提供更多線下渠道
為了向現今群眾更多地普及這門藝術,可以定期開設文化展覽,建立傳統工藝美術品博物館、金漆木雕研學基地、木雕工作室等場所,開展線下傳統手工體驗課,讓群眾在實踐中對木雕雕刻產生興趣,從而發展成熱愛。
2.打造金漆木雕數字化平臺,加大宣傳推廣力度
打造“數字非遺”,將文化與科技融合,把潮州金漆木雕制作成3D、4D 動畫或投影。因勢利導,利用空間維度和風光建筑用激光投影將潮州金漆木雕搭載建筑或自然風景上。利用各種新媒體對相關活動進行報道,讓潮州金漆木雕能夠走進公眾視野。借助數字化平臺講好非遺故事,以微信公眾號、微博、抖音等為媒介開設藝術展覽、普及傳統非遺文化,定期發布有關潮州金漆木雕的資訊,包括歷史、工藝等內容,吸引更多人關注和了解這一傳統藝術。
3.文旅創新開發與產業融合
可以通過潮州金漆木雕與旅游融合發展,為旅游行業發展提供非物質文化景點,開展具有鮮明潮州金漆木雕特色的旅游線路。如:將潮州金漆木雕與旅游路線進行融合,建設旅游消費聚集區和主題公園,推出一批具有潮州金漆木雕特色的旅游民宿,紀念品。
此外,還可以開展跨界融合創新,以潮州金漆木雕的元素為切入點,將其衍生品與現實生活結合。提取潮州金漆木雕內的元素,把傳統文化與現代審美的時代表達進行融合,助力這項非遺重新走進群眾視野,增加潮州金漆木雕在市場上的生存空間。利用3D打印,金屬加工制作,以及激光等技術,將提取的紋樣進行完成的金漆木雕紋樣結合金屬鏤空,雕金鑲嵌,拉絲,琺瑯工藝填色等多種工藝制作,打破工藝上的刻板印象。
4.學習培訓,培養傳承創新人才
第一,與有關部門緊密合作,加強人才培養,深入挖掘潛能,開拓新的木雕人才培養模式,促進木雕行業人才儲備和產業的轉型升級,以更好地傳承和創新潮州的千年雕刻技藝。第二,為潮州金漆木雕傳承人與學者們提供相應補貼,提高其經濟保障,讓潮州金漆木雕傳承人與學者們能更加專心研究潮州金漆木雕的同時,不用擔心其未來經濟問題以及相關保障問題。最后還應該將潮州金漆木雕融入現代藝術設計的高校教學實踐之中,讓該門非遺傳統藝術在更廣闊的專業領域中以更多元的形式存續。
廣東非遺潮州金漆木雕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但通過社會調研發現,在當前的發展中仍存在部分滯后問題,如技藝傳承困難與傳承人斷層,傳統工藝與市場潮流存在差異,宣傳力度較低等問題。因此,本文提出可以利用新媒體平臺推廣,線下科普,與多種產品或行業進行有效融合,使其重回大眾視野,旨在探索一種新興的保護與傳承方式。在中國,仍有許多非遺文化存在類似問題,期望今后大家能為非遺文化傳統手工技藝保護工作出一份力,能讓更多人更加了解這項非遺文化,以此調動社會公眾對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積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