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雅星 李淑萍
(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七十三集團軍醫院 福建廈門 361003)
宮腔粘連是女性群體常見子宮內膜損傷類疾病,該病發病率較高,癥狀表現為月經量減少及腹部周期性疼痛等,可引發患者閉經、流產等不良后果,嚴重威脅患者生殖系統健康及日常生活質量[1]。宮腔鏡宮腔粘連分離術(TCRA)作為中重度宮腔粘連的主要治療方法,具有幫助患者子宮形態恢復正常及保護宮腔內殘留內膜等作用,利于提升臨床手術療效,術后予以人工周期治療,如雌激素等藥物,以修復子宮內膜,雖可獲得較好的效果,但長期應用易出現多種不良反應,影響預后。故如何有效防止術后再粘連發生為目前臨床研究的關鍵所在[2~3]。中醫學認為TCRA 術后中重度宮腔粘連的發生與患者腎氣受損、充任失調、病情纏綿等因素存在密切聯系,以腎虛血瘀最為常見[4]。為了改善上述病因對患者的影響,中醫治療應以溫通經脈、補腎益精為基本原則。金鳳丸源于傳統民間古方,由多種中草藥組成,可有效促進子宮內膜生長,提升子宮內膜容受性,對改善宮腔粘連具有良好效果[5]。本研究選擇2019 年11 月至2022 年11 月醫院收治的96 例中重度宮腔粘連TCRA 術后患者為研究對象,旨在探究金鳳丸在中重度宮腔粘連TCRA 術后的應用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9 年11 月至2022 年11月醫院收治的96 例中重度宮腔粘連TCRA 術后患者,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48例。觀察組年齡21~39 歲,平均(28.96±2.33)歲;病程2~4 年,平均(3.04±0.43)年;孕次1~5 次,平均(2.84±0.76)次;閉經16 例,經量減少32 例;中度宮腔粘連34 例,重度宮腔粘連14 例;宮腔粘連原因:流產清宮28 例,藥流清宮5 例,早孕人流9 例,引產6 例。對照組年齡20~40 歲,平均(28.98±2.24)歲;病程1~5 年,平均(3.07±0.52)年;孕次1~5 次,平均(2.74±0.81)次;閉經18 例,經量減少30 例;中度宮腔粘連32 例,重度宮腔粘連16 例;宮腔粘連原因:流產清宮27 例,藥流清宮4 例,早孕人流11 例,引產6 例。兩組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本研究通過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倫理審批號:科倫審(2019)017-KFY-21]。
1.2 入組標準 納入標準:符合女性子宮腔粘連診斷標準[6],且確診為中重度宮腔粘連;子宮內膜厚度<5 mm;經影像學及診斷檢查確診為中重度宮腔粘連;符合手術指征,術前未服用任何激素類藥物;行TCRA,且手術成功;研究涉及資料齊全,患者及家屬均對本研究知情且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合并嚴重心臟器官衰竭者;合并嚴重肝腎功能障礙者;血脂檢查結果顯示異常者;凝血功能障礙者;有既往相關手術史者;存在子宮內膜異位癥、子宮內膜腺肌癥者;合并盆腔感染、急性生殖道感染者;對本研究所涉及藥物不耐受者。
1.3 治療方法 兩組患者入院后均于經期結束1周內行TCRA 治療。(1)對照組術后采用人工周期治療。具體內容如下:術后第1 天起,給予患者口服戊酸雌二醇片(注冊證號J20171038)治療,2 mg/次,2 次/d。連續治療14 d。第15 天起給予患者地屈孕酮片(注冊證號HJ20170221)治療,10 mg/次,2 次/d。持續治療7 d。周期用藥時間為下一個經期開始后第5 天,重復上述用藥步驟。(2)觀察組在上述治療基礎上聯合金鳳丸治療。在TCRA 術后第1 天開始口服金鳳丸(國藥準字Z20064400)治療,10 粒/次,2次/d,餐前服用,連續治療12 d。周期用藥時間為下一個經期開始后第2 天,重復上述用藥步驟。兩組均持續治療3 個月。
1.4 觀察指標 (1)臨床效果。顯效:治療后,宮腔鏡下可見患者宮腔形態正常,月經量恢復之前水平,臨床癥狀明顯好轉;有效:治療后,宮腔鏡下可見患者宮腔形態基本正常或增大,但仍有部分組織粘連,月經量恢復之前水平的70%,臨床癥狀有所好轉;無效:宮腔鏡下可見宮腔與分離前比較未有改變,甚至粘連情況加重。總有效率=顯效率+有效率。(2)子宮內膜厚度及穿支血流數。采用DW-PF582 型全數字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蘇械注準20152061430)檢查患者治療前、治療3 個月后子宮內膜厚度,并聯合宮腔鏡觀察患者子宮內膜穿支血流數。子宮內膜穿支血流主要分為三個等級,Ⅰ級≤2 支;Ⅱ級3~5 支;Ⅲ級≥6 支。支數越多提示子宮內膜血流量越充足。(3)子宮動脈血流狀態。采用全數字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檢測治療前、治療3 個月后患者子宮動脈搏動指數(PI)、阻力指數(RI)。(4)血液流變學指標。采用MVIS-2015 型全自動血流液變分析儀(渝械注準20192220102)檢測兩組治療前、治療3 個月后血漿黏度、全血黏度指標水平。(5)再粘連發生率。采用宮腔鏡觀察治療后患者子宮內膜再粘連情況,情況表現為:患者出現月經量減少、閉經;無月經來潮;超聲檢查可見子宮內膜出現連續性中斷或宮腔內液可見陰暗區域;周期性下腹部疼痛。(6)月經恢復情況。詢問患者治療3 個月后月經恢復情況,恢復:治療后月經量恢復至術前正常水平;增加:治療后月經量較術前有所增加,但未達到病前水平;無效:月經量與術前相比較無明顯變化。總有效率=恢復率+增加率。(7)不良反應(如乳房脹痛、陰道出血、分泌物增多、外陰瘙癢)發生情況。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2.0 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臨床效果比較 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效果比較[例(%)]
2.2 兩組子宮內膜厚度及穿支血流數比較 治療后,觀察組子宮內膜厚度及膜穿支血流數均大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子宮內膜厚度及穿支血流數比較()

表2 兩組子宮內膜厚度及穿支血流數比較()
?
2.3 兩組子宮動脈血流狀態、血液流變學指標比較治療后,觀察組PI、RI、血漿黏度、全血黏度均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 兩組子宮動脈血流狀態、血液流變學指標比較()

表3 兩組子宮動脈血流狀態、血液流變學指標比較()
?
2.4 兩組再粘連發生率比較 對照組再粘連發生率為20.83%(10/48),觀察組再粘連發生率為6.25%(3/48),觀察組再粘連發生率低于對照組(χ2=4.360,P=0.037)。
2.5 兩組月經恢復情況比較 觀察組月經恢復率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4。

表4 兩組月經恢復情況比較[例(%)]
2.6 兩組不良反應比較 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5。

表5 兩組不良反應比較[例(%)]
中醫將宮腔粘連的發生歸因于腎虧血瘀,虛實夾雜之爭,因腎主天葵,乃氣血之源,與子宮、月經聯合縝密,若腎虛血虧,則致精血不充,血海難回,腎無力以推血行,瘀阻沖任胞宮,故發此病[7~8]。行胞宮術若不慎損傷胞脈,則腎氣愈見虧損;腎虧與血空致子宮不得濡養,故得復發[9]。由此可見,邪氣入侵、血脈相搏,瘀血內阻為該病病因所在,腎虛血瘀證為該病常見證型,治療應以補腎益精、溫通經脈為基本原則。
目前,臨床多行人工周期治療以修復術后受損宮腔,此療法屬于經驗性干預,包括使用雌激素等藥物,雖利于促進子宮內膜生長,預防粘連復發,但雌激素具有局限性,其大量使用將抑制卵泡生成,且藥物不良反應較多[10~11]。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為95.83%,高于對照組的81.25%;治療后,觀察組子宮內膜厚度、穿支血流數均優于對照組,PI、RI、血漿黏度、全血黏度均低于對照組,再粘連發生率低于對照組,月經恢復率高于對照組(P<0.05);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金鳳丸在中重度宮腔粘連TCRA術后治療中臨床效果顯著,利于改善子宮內膜厚度,調節子宮動脈血流狀態,改善患者血液流變學指標,降低再粘連情況發生率,恢復患者月經狀態,臨床應用安全可靠,未增加不良反應。金鳳丸具有補腎滋養、活血通絡之效。方中淫羊藿為君藥,補腎補陽、益精益髓;阿膠、何首烏、女貞子為臣藥,調經養血功效,安神養血、補腎生精;益母草、肉桂為佐藥,調節經量、活血化瘀;蜂蜜為使藥,調和各藥,滋養五臟,全方融合直指胞宮,行驅寒除惡、溫經暖宮、補腎活血、化瘀行氣之效[12~13]。現代藥理顯示[14~15],金鳳丸具有提升雌激素水平、調節雌孕激素含量等作用,利于提升卵泡及黃體酮生成率,促進宮腔形態更快恢復,進而減少再粘連的發生。該藥物還可通過加快子宮內膜血管增殖,以增加子宮內膜穿支血流數,從而保障宮腔內局部血流微循環,恢復月經量,對促進子宮內膜發育具有重要作用[16~17]。此外,金鳳丸具有強勁補血功能,含補血、活血類藥物,可影響機體血紅蛋白與氧的結合,發揮較強補血功能,利于增加子宮內膜動脈血流,降低PI、RI 指數,促進血小板聚集,降低血液黏度,改善血液流變學指標,并保障內膜部位供血量充足,進而促進月經量恢復正常,且不良反應未見明顯增加[18]。故在臨床治療基礎上加用金鳳丸可有效發揮其補腎、補血等作用,改善血液循環,保護卵巢功能,改善雌激素水平,有助于修復子宮內膜,提升內膜生長水平,進而促進宮腔內形態更快恢復,改善預后效果。
綜上所述,中重度宮腔粘連TCRA 術后患者應用金鳳丸治療可獲得顯著效果,能夠有效促進子宮內膜生長,幫助改善內膜厚度,提升子宮內膜穿支血流數,改善子宮動脈血流狀態,降低再粘連發生率,促進月經量恢復,較單獨使用人工周期治療臨床效果更佳,且安全性較高,值得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