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科 朱慶博 劉艷
(河南省南陽市中心醫院 南陽 473009)
功能失調性子宮出血(Dysfunctional Uterine Bleeding,DUB)是因神經內分泌機制調節紊亂而導致的子宮異常出血,該病屬于婦科常見病,若已經確診,需即時給予止血、促進排卵等治療。目前,DUB多采取藥物治療,如復方炔諾酮,該藥屬于臨床較為常用的孕激素類藥物,可抑制雌激素水平,從而改善患者臨床癥狀,達到止血目的[1]。但激素類藥物副作用較多,患者依從性較低,停藥后易復發,單獨應用效果不理想。中醫學認為,DUB 屬于“崩漏”范疇,病機在于血熱內擾,致氣血失調,藏泄失職,形成崩漏[2]。因此,對于DUB 的主要治療原則為收斂止血、理氣降逆。復方大紅袍止血片是由大紅袍、柿蒂組成的中成藥,可起到降逆止呃、止血清熱作用,被廣泛應用于血崩、便血治療中[3]。本研究以醫院2020 年2 月至2021 年2 月收治的80 例DUB 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旨在分析炔諾酮聯合復方大紅袍止血片在DUB 患者中的應用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根據隨機數字表法將醫院2020 年2 月至2021 年2 月收治的80 例DUB 患者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40 例,均表現為月經經期延長、經量增多、周期縮短等癥狀。觀察組年齡20~45 歲,平均年齡(32.49±4.15)歲;陰道出血時間3~24 d,平均陰道出血時間(13.20±2.54)d;病程3~24 個月,平均病程(13.80±3.35)個月;貧血分級:輕度貧血20例,中度貧血12 例,重度貧血8 例。對照組年齡21~46 歲,平均年齡(32.90±4.01)歲;陰道出血時間4~25 d,平均陰道出血時間(13.80±2.64)d;病程5~25 個月,平均病程(14.10±2.54)個月;貧血分級:輕度貧血21 例,中度貧血13 例,重度貧血6 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有可對比性。本研究經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倫理審批號:2020YRJ-2506)。
1.2 診斷標準 (1)西醫診斷標準。DUB 符合相關診斷標準[4],并經臨床癥狀、盆腔超聲、子宮內膜活檢檢查確診。(2)中醫診斷標準。符合《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5]中血熱內擾的診斷標準,主癥:經血量多、淋漓不盡;次癥:面赤頭暈、煩躁易怒;舌脈:舌質紅、苔黃,脈弦數。
1.3 入組標準 (1)納入標準:符合上述中西診斷標準;用藥依從性較好,可配合本研究;肝、腎功能檢查正常;經病理檢查無器質性病變;均伴月經經期延長、經量增多、周期縮短、貧血等癥狀;患者及家屬簽署知情同意書。(2)排除標準:對本研究藥物過敏者;近期接受相關藥物治療者;合并凝血功能異常者;合并意識障礙或神經疾病者;合并重要臟器功能不全者;伴有生殖系統腫瘤者。
1.4 治療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時,指導其低鹽低脂飲食,避免劇烈運動。對照組采用炔諾酮治療。口服復方炔諾酮片(國藥準字H33020718)治療,從月經周期第5 天開始用藥,1 片/次,1 次/d,22 d 為一個療程。于下一個月經周期第5 天繼續服藥。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加用復方大紅袍止血片(國藥準字Z20080478)治療,口服3~4 片/次,3 次/d。兩組均以1 個月經周期為一個療程,連續治療3 個療程。
1.5 觀察指標 (1)臨床療效[5]。患者經治療3 個療程后臨床癥狀、體征基本消失,中醫證候積分較治療前減少≥70%為顯效;患者經治療3 個療程后臨床癥狀、體征均有所好轉,中醫證候積分減少≥30%為有效;患者經治療3 個療程后臨床癥狀、體征無明顯改善甚至加重為無效。中醫證候積分評分規則為,主癥:無(0 分)、輕(2 分)、中(4 分)、重度(6 分);次癥無(0 分)、輕(1 分)、中(2 分)、重度(3 分);舌脈有則記1 分,無記0 分,總分0~19 分。治療總有效率=(顯效例數+有效例數)/總例數×100%。(2)性激素水平。于治療前和治療3 個療程時,月經第3 天抽取患者空腹外周肘靜脈血5 ml,以轉速3 000 r/min 離心15 min,取上層血清,分裝于2 支抗凝管,取其中1 支使用熒光磁微粒酶免法檢測雌二醇(Estradiol,E2)水平,使用化學發光免疫分析法檢測患者黃體生成素(Luteinizing Hormone, LH)水平、卵泡刺激素(Follicle-Stimulating Hormone,FSH),試劑盒均由西門子公司提供。(3)血紅蛋白及子宮內膜厚度。于治療前、治療3 個療程時,取另一支試管,使用ADVIA 2120i 血液分析儀(國械注進20162224708)檢測血紅蛋白水平;于患者月經干凈后3~7 d 內使用EPIQ CVx 彩色超聲診斷系統(國械注進20203060422)檢測患者子宮內膜厚度。(4)記錄兩組患者治療前和治療3 個療程后月經周期和經期天數。(5)記錄兩組患者治療期間惡心、下腹痛、白帶增多等不良反應發生情況。
1.6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2.0 統計學軟件處理相關數據,計量資料以()表示,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觀察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較對照組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例(%)]
2.2 兩組性激素水平比較 觀察組治療3 個療程后E2、FSH、LH 水平均較對照組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性激素水平比較()

表2 兩組性激素水平比較()
?
2.3 兩組血紅蛋白及子宮內膜厚度比較 觀察組治療3 個療程后血紅蛋白較對照組高,子宮內膜厚度較對照組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血紅蛋白及子宮內膜厚度比較()

表3 兩組血紅蛋白及子宮內膜厚度比較()
?
2.4 兩組月經周期和經期天數比較 觀察組治療3個療程后月經周期較對照組長,經期天數均較對照組短(P<0.05)。見表4。
表4 兩組月經周期和經期天數比較(d,)

表4 兩組月經周期和經期天數比較(d,)
?
2.5 兩組不良反應情況比較 治療期間,觀察組有1 例惡心,1 例下腹痛,不良反應發生率為5.00%(2/40);對照組有1 例白帶增多,不良反應發生率為2.50%(1/40)。兩組間不良反應發生率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0.000,P=0.556)。
性激素類藥物是西醫治療DUB 常用方式,復方炔諾酮是一種有效的口服孕激素,可抑制促性腺激素的合成、釋放,并拮抗雌激素,促進子宮內膜上皮細胞凋亡,從而發揮止血效果[6]。此外,復方炔諾酮還具有孕酮樣作用,可修復子宮內膜創面、減少出血量、縮短出血時間[7~8]。但復方炔諾酮停藥后易復發,且長期使用會導致患者出現頭暈、惡心等癥狀,不利于患者預后,故需要尋求更有效的治療方案。
DUB 在中醫中屬于“崩漏”范疇,中醫認為,崩漏的病機多不外腎虛、血熱、氣虛,DUB 多屬于血熱實證。據《景岳全書·婦人規》中記載:“五臟皆有陰虛、五臟皆有陽搏……凡陽搏必屬陰虛,絡傷必致血溢。”陰虛則內熱,熱邪損傷沖任,迫血妄行,導致崩漏[9~10]。因此,臨床治療DUB 應以滋陰涼血、收斂止血為主。復方大紅袍止血片屬于中成藥,主要由大紅袍、柿蒂組成,其中大紅袍入脾、肺及大腸經,可起到清熱利濕、祛風止痛、收斂止血的作用[11~12]。柿蒂入胃經,可理氣、降逆止呃。全方可起到清熱利濕、收斂止血的功效。
DUB 主要由卵巢功能不斷衰退造成,卵泡發育受阻,雌激素刺激子宮內膜而缺乏孕酮對抗,最終造成雌激素突破性出血[13],因此改善患者雌激素水平十分重要。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較對照組高,觀察組治療3 個療程后E2、FSH、LH 水平均對照組低,表明復方炔諾酮聯合復方大紅袍止血片治療DUB 療效確切,能夠有效改善患者雌激素水平。分析其原因在于,復方大紅袍止血片中大紅袍根皮含有鞣質,可通過改善腸道菌群,調節性激素分泌異常狀況,從而降低雌激素水平[14]。觀察組治療3個療程后血紅蛋白較對照組高,子宮內膜厚度較對照組薄,月經周期較對照組長,經期天數均較對照組短(P<0.05),表明復方炔諾酮聯合復方大紅袍止血片利于改善DUB 患者臨床癥狀,恢復患者子宮內膜厚度,改善月經周期。分析其原因在于,大紅袍所含熊果酸具有誘導細胞凋亡的作用,可促進子宮內膜上皮細胞凋亡,同時還可抗血管生成,抑制病灶發展,改善患者病情,從而起到止血的效果[15]。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無明顯差異,提示復方炔諾酮與復方大紅袍止血片聯合治療安全性較好,不會明顯增加不良反應,這可能與復方大紅袍止血片屬于中藥制劑,對機體刺激較小有關。但本研究存在樣本量少的不足,需在今后的研究中進一步改進,為臨床治療提供更廣闊的思路和參考。
綜上所述,復方炔諾酮聯合復方大紅袍止血片治療DUB 療效確切,能夠有效緩解患者臨床癥狀,恢復子宮內膜厚度,利于改善患者性激素水平和月經周期,且安全性較好,值得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