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1920 年代“新文壇”與沈從文的自敘傳寫作

2023-12-17 18:30:38李紫璇
寫作 2023年4期
關鍵詞:小說

李紫璇 姜 濤

從1924年至1934年,沈從文在長達十年的作家養成階段里嘗試過各種文類、題材、文體風格的寫作。其中,40余篇帶有郁達夫式自敘傳色彩的作品占據了相當大的比例。這些作品多發生在北京、上海的都市空間中,主人公的性格氣質往往是作者的自我寫照。除了這類典型的自敘傳小說外,沈從文早年的鄉村回憶和軍旅生活題材的小說、散文,以及一些抒情詩和戲劇創作,也都帶有個人經歷、情感的直接流露,正如凌宇指出,沈從文的早期創作“在極大程度上,合成了一部沈從文的‘自敘傳’”①凌宇:《沈從文傳》,東方出版社2009年版,第156頁。。換言之,在文學風格的摸索階段,郁達夫及其自敘傳小說對沈從文早年寫作具有籠括性的影響。

已有研究者注意到,將20世紀20年代文學青年聯系起來的公寓生活、大學求學或旁聽經歷、報刊雜志和各類新式出版物的普及、對中西方浪漫主義文學的熱衷,共同塑造了這一代人“敏感、夸張、不求甚解又自我戲劇化的人格狀態”②姜濤:《公寓里的塔:1920年代中國的文學與青年》,北京大學出版社2015年版,第12頁。。這一人格特征與自敘傳的關聯性無需過多說明。沈從文和他在公寓結識的朋友們也曾是浪漫主義文學的資深讀者,正是這個群體構成了自敘傳小說被不斷閱讀、模仿、再生產的社會基礎。

對20 世紀20 年代的沈從文而言,“自敘傳”并不是一種特定的文體風格,而是代表了文學的本質屬性。他在寫作自敘傳的過程中形成了對于文學的理解。自敘傳的寫作過程內在關聯著對“自我”的探尋和關注,以及忠實于自身體驗的寫作理念,這都和五四新文學對于“新青年”的倫理想象、文化想象相銜接,也內在契合了沈從文從湘西來到北京、在嶄新的文化秩序中安排自我的初衷。

另一方面,作為20年代廣為流行的文學風尚,自敘傳也對沈從文的寫作構成了具體的、難以擺脫的制約。如果說早年的寫作還只是單純的模仿,到了1925 年后,沈從文開始在自敘傳寫作的內部構建起批判性的意識,將這一文體風格的影響相對化。

沈從文將近十年的自敘傳寫作,始終發生在寫作倫理與文壇風尚的角力過程中。對此,本文在已有研究基礎上指出,自敘傳不僅對20年代文學青年的寫作起著相當深刻的塑造、制約的作用,也內化到了沈從文的寫作倫理中,成為他借以觀察文壇情勢、逐步掙脫文壇風尚的制約、樹立寫作自覺的憑借點。

一、副刊上的“文學青年”

1924年,在書報雜志的感召下,沈從文選擇離開湘西到北京求學。在投考大學失敗后,他只能依靠寫作投稿勉強維生。次年冬天,困守在公寓中的沈從文給幾位知名作家寫信傾訴自己的困境。郁達夫收到信件后,不僅親自到慶華公寓看望沈從文,還發表了《給一位文學青年的公開狀》,以回信形式將沈從文的境遇拿到報刊上來公開討論。

“公開狀”發表在1924年11月的《晨報副鐫》上,很快引來了一位學生讀者彭基相的回應。彭基相以自己和朋友C君的真實經歷加入討論,印證了沈從文的困境在當時青年中的普遍性①基相:《讀了郁達夫先生底“給一位文學青年的公開狀”以后》,《晨報副鐫》1924年11月20日第277號。。就在一個月后,沈從文的作品《一封未曾付郵的信》在《晨報副鐫》發表。他將自己寄信求助的經歷敷衍成文,成了他在報刊上發表的第一篇自敘傳。

《晨報副鐫》上圍繞“公開狀”展開的三個文本,將郁達夫與“文學青年”的交往醞釀為一次文學事件,它不僅顯示了“文學青年”這個邊緣、龐大的社會群體所積聚的能量,也通過公開討論、展示青年的出路問題,將他們受壓抑的不良情緒引導到文學場域中來。這次事件事實上成為沈從文在北京文壇的初次亮相,他的作品隨后在《晨報副刊》順利刊行。

作為20年代文學青年中的一個典型,沈從文的“入場”或許不能僅僅被視作一系列偶然因素的結果,他的經歷事實上構成了“新文壇”中的一個板塊,需要放在新文學的生產場域、傳播媒介、作者—讀者關系的動態結構中去理解。

沈從文能夠登上文壇的原因,除了郁達夫、徐志摩的推薦外,也與《晨報副鐫》的人事變動有關。1924 年10 月,副刊主編孫伏園因“撤稿”事件辭職,同時帶走了魯迅、周作人等一群重要作者,為大量文學青年的入場提供了契機。而“公開狀”事件剛好發生在《晨報副鐫》改組之際,預示了副刊風氣的轉換。

孫伏園主持期間,《晨報副鐫》基本上維持著學術與文藝、“智欲”與“娛樂”兩大功能相平衡的辦刊宗旨②《愛讀晨報諸君!》,《晨報》1921年10月10日第2版。,除登載純文藝的作品外,還載有學術論文、雜感、文藝批評、演講稿,并有針對當時社會話題組織的討論。刊登在副刊上的文學作品,也大多與社會問題保持著能動的思考關系。不過這時的《晨報副刊》帶有顯著的同人性質,對外界投稿的門檻較高;沈從文就曾對人講述過自己的投稿被主編當眾扔進字紙簍的情形,側面印證了在當時壁壘森嚴的文壇環境下,青年打入文壇的艱難③沈從文:《致王千一》,《沈從文全集》第24卷,北岳文藝出版社2002年版,第468頁。。

孫伏園辭職后,面對人事變動、稿源短缺的局面,《晨報副刊》開始向青年作者降低門檻①《本報啟事二》,《晨報副鐫》1924年10月31日第259號。。郁達夫的“公開狀”恰在此時刊出,將青年的“窮愁”作為象征資本引入文學場域,并引起讀者的強烈共情,這無異于為焦慮無著的沈從文指示了一條通往文學殿堂的門徑。他的“公開狀”雖然表面上拒絕著青年參與文學事業的可能,卻又在字里行間向沈從文發出著邀約和示范。此時已在文壇頗負盛名的郁達夫,卻在信中與青年共情,以激憤的筆調控訴社會。通過“一個和你素不相識而你也明明知道和你一樣窮的我”“我們兩位窮漢”這樣的表達,郁達夫成功構建了他與青年之間的想象性的認同,并展示了“窮愁”如何在象征領域轉化為文字的財富②郁達夫:《給一位文學青年的公開狀》,《晨報副鐫》1924年11月16日第274號。。

在“公開狀”發表一個月后,沈從文向副刊讀者講述了一封撕成兩半、未曾付郵的信。這樣事過境遷的窮愁抒發,其實多少會暴露自敘傳的虛構性。但在20 年代早期的文學接受語境中,恰恰這樣的作品容易觸動城市中漂泊的廣大青年讀者的心弦,引發強烈共鳴。這也就意味著,對初入文壇的沈從文而言,這種寫法不僅容易掌握,還能很快兌換為經濟收入,讓他“用一支筆”可以自食其力,在城市中生存下去。在前輩作家、青年讀者和文學市場的共同激勵下,沈從文逐漸學著將自己的現實經歷加以文學化,轉換為步入文壇的資本。

“青年”在作為資源被征用到文學場域的同時,也在借助文學場中的資源實現自身。在此過程中,特定的人際網絡、群體認同也逐漸形成,并制約著寫作風格的養成。據沈從文后來的描述,“晨副為對抗京副起見”,形成了以郁達夫、郭沫若為核心,“黎錦明、休蕓蕓(沈從文筆名,作者注)、許君遠、焦菊隱、于成澤、蹇先艾、默深、天心為最熟”的局面③沈從文:《北京之文藝刊物及作者》,《沈從文全集》第17卷,北岳文藝出版社2002年版,第6-7頁。。這其實指出了文學青年的入場與文壇權勢分化、轉移、對抗之間的微妙關聯。“京副”在孫伏園主辦下延續著過去的作者群體,重視文章的智性趣味和社會批判功用;改組后的“晨副”則顯著提高了青年作者和文藝作品的比重。僅以1924年11、12月為例,郁達夫《小春天氣》《秋柳》、光吾《秋思》、許欽文《等候》、植初《晚飯后》、晶清《病中》、黎錦明《社交問題》等表現青年男女情感,帶有主觀抒情成分和感傷情調的小說、散文,就占據了很大的比例。作為一名初出茅廬的文學青年,沈從文并不一定了解文壇風向背后的權力結構,他只不過在副刊文學風尚的影響下,確立起了作為文學寫作者的自我定位。

到了1925 年10 月,徐志摩接手后的《晨報副刊》已轉變為相對純粹的文藝刊物,而沈從文也憑借數量可觀的文學作品為人所知,在《晨報副刊》作者群中據有了一席之地④徐志摩:《我為什么來辦我想怎么辦》,《晨報副刊》1925年10月1日第1283號。。不到一年的時間里,他陸續發表了《遙夜》《公寓中》《流光》《怯步者筆記》《絕食以后》《第二個狒狒》《棉鞋》《到北海去》《用A字記錄下來的事》等自敘傳體的小說、散文。在這些作品中,主人公頻繁游逛于街道、電車、學校、公園這類城市公共空間,用觀看和跟蹤陌生女性作為公寓幽居生活的補償。郁達夫自敘傳中這些經典的主題模式反復出現在沈從文的作品中,相應的形式技巧如日記體、書信體、直接引語的斷然插入、人稱的任意轉換等,也為沈從文所諳熟。

在充分承襲郁達夫的基礎上,沈從文又憑借他對各種作家創作風格的熟悉,生成自己獨特的調子。比如,對于渴望加入的都市文明,沈從文往往會在一番求之不得、遭受冷遇的頓挫之后,忽而對幸福、文明的總體愿景報以冷峭的嘲諷。正如陳子展在評價他的小說《舊夢》時指出,“魯迅先生詼諧的風趣”和“郁達夫先生感傷的調子”共同影響了沈從文的敘事語調⑤陳子展:《沈從文的〈舊夢〉》,劉洪濤、楊瑞仁編:《沈從文研究資料》,天津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171頁。。不同的情感維度不僅豐富了自敘傳的表現張力,也構成一種歇斯底里之后的自我開解,暗含了突破文體規制的內在動力。

二、“講故事”與“自敘傳”

1926 年,沈從文的第一部小說集《鴨子》出版,標志著他在創作領域已經小有實績。相比于初登文壇時,“生的苦悶”在他的寫作中明顯有所淡化。20 年代中后期,沈從文面對的是一個文學商業化加速的“文壇時代”:伴隨著報紙副刊、文學社團、出版機構的蜂起,更多青年作者涌入文壇,市場上抄襲、仿作現象頻出,文學生產陷入高度同質化的空洞循環①姜濤:《沈從文與20世紀20年代北京的文化消費空間》,《都市文化研究》2012年第1期。。面對新的文壇環境,舊有的自我敘寫方式不再能夠滿足日新月異的市場需求,也與此時作家的身份地位不符。于是,在文壇狀況與寫作主體意識的雙重作用下,沈從文自敘傳小說的敘寫方式做出了相應的改變。

1927年發表的小說《老實人》中,作家“我”聽另一位作家朋友自寬君講述了他坐牢的經歷。自寬君在北海公園邂逅了兩位青年女學生,并發現她們正在閱讀自己的小說集《山楂》。這一發現讓他“心跳不已”,一種“不可解釋的吸力”牽絆住了自寬君的身心——他獲得了“極忠實的讀者”,“且這讀者的模樣,又如何動人!”②沈從文:《老實人》,《沈從文全集》第2卷,北岳文藝出版社2002年版,第83頁。作家想使她們明白自己就是小說作者,可是找不到恰當的表白方法,只好一路跟蹤下去,最后被警察誤會為瘋子,送進監獄。

表面上,這篇小說仍然是對男子求愛而不得這一自敘傳經典主題的延續。但是,敘述的調度讓《老實人》與1924—1925年間那些直白抒寫個人情緒的自敘傳明顯不同。《老實人》采用“故事套盒”的結構,具有戲劇化的外部行動和有意制造懸念的意識。將自敘傳與“講故事”結合,不僅更加投合讀者的閱讀期待,也為小說篇幅的延長提供動力。這表明,沈從文在小說技法的經營上已經有了相當的市場自覺。

在另一篇小說《松子君》中,自敘傳故事同樣簡化為T君的日記,淹沒在“我”與松子君對各種暢銷出版物的談論中。《松子君》《老實人》這兩篇小說采用間離化的敘述手段,暴露文壇生產消費規則的封閉循環,前人對此已有充分的論述。不過,若將這類小說放在“自敘傳”的問題下加以考量,就會發現《老實人》的實驗性意義不只在于對文壇規則的揭露、反省,更在于以寫作去質詢自敘傳這種文學模式的合理性,及其在“新文壇”中面臨的處境。

相比從前小說中感傷、自恨的“怯漢”自我,《老實人》中的“自敘”成分帶有幾分自我調侃的意味。不僅自寬君的名字、職業等帶有作者自我指涉的意味③小說集《山楂》可能是對沈從文1927 年9 月出版的小說集《蜜柑》的指涉;“自寬”也是沈從文在《晨報副鐫》發表文章所用的筆名。,女讀者議論起《山楂》中一篇的情節,“是說什么地方請他去講演,又為這些人在無意中把他趕去”④沈從文:《老實人》,《沈從文全集》第2卷,北岳文藝出版社2002年版,第84頁。,這個故事也與沈從文的另一篇小說《一個晚會》形成互文。《一個晚會》講述年少成名的作家在自己發表講演的晚會上,因為“怯漢”外表而被公眾誤認成搗亂者驅逐出場的故事。其中還特別寫到,平日崇拜作家的女性讀者們,反因少年樣貌卑陋而對他避而遠之。小說結尾,少年漫步街頭,而公眾仍在等待作家的講演,似乎成了作家對于大眾市場趣味的嘲諷。這樣的態度頻頻流露在沈從文1926年以后的小說中。

隨著作品發表和聲名的積累,作家身份開始覆蓋“怯漢”身份,賦予了沈從文全新的自我認知;與此同時,新舊身份之間的張力關系,往往表征為大眾對“我”的誤解——特別是女讀者不能辨識作家身份而導致戲劇性的“愛而不得”,成為《一個晚會》《老實人》《新夢》幾部自敘傳小說共同的結構模式。如果說從前的自敘傳小說中,“性的苦悶”直接關聯著主體自我認同的焦慮和危機,現在,相似的“愛欲”問題卻轉換為作家如何在與讀者的“生產—消費”關系中理解這份職業、擺放自我位置的問題。

《老實人》對自敘傳模式的關鍵改寫在于“一個失敗的求愛故事夾雜了一個新文學如何被消費的故事”①姜濤:《沈從文與20世紀20年代北京的文化消費空間》,《都市文化研究》2012年第1期。。內層敘事中,兩個女學生對魯迅、周二先生、馮文炳等作家的談論,將真實的北京文壇再現在故事中;而外層敘事中,主人公公寓生活的展示同樣有著更深的用意:“我”與自寬君都是文學場中謀生存的“文丐”,也都是在女人面前“不中用的人”。故事由此形成了對20年代北京文壇縱向結構的整體呈現,其中既有久負盛名的文壇前輩,也有寄身公寓、賣文為生、為愛欲困擾著的文學青年。

這群文學青年中的一個典型,便是小說中“我”與自寬君提到的已故的夢葦君。1926 年,新月詩人劉夢葦過世,沈從文、黎錦明、朱湘等好友紛紛發表悼念文字。他們將劉夢葦描述成一個在事業、愛情、經濟各方面遭受挫敗的失意者,似乎也作為一個肉身化的文學形象,演繹了自敘傳主人公的某種必然結局②黎錦明:《哀劉夢葦君》,《文學周報》1926年10月3日第244期;朱湘:《夢葦的死》,《中書集》,上海生活書店1934年版,第42-53頁。。文學青年一貫以痛苦絕望的姿態向外求告、換取同情,而這種抒情方式在市場的消費下注定只能是一場毫無結果的空耗,甚至對寫作者構成了致病、致死的危險力量。

到這世界上,像我們這一類人,真算得一個人嗎?把所有精力,竭到一種毫無希望的生活中去,一面讓人去檢選,一面讓人去消遣,還有得準備那無數的輕蔑冷淡承受,以及無終期的給人利用。呼市儈作恩人,喊假名文化運動的人作同志,不得已自己工作安置到一種職業中去,他方面便成了一類家中有著良好生活的人辱罵為文丐的憑證。影響所及,復使一般無知識者亦以為賣錢的不算好文章。③《老實人》,《沈從文全集》第2卷,北岳文藝出版社2002年版,第70-71、71頁。

小說中的這段感慨,大約說明當時文壇對青年作家有著“文丐”的批評,由此可見這群副刊寫作者在文壇中的地位。《老實人》中的“我”、自寬君和夢葦君勾勒出的正是這樣一個類型化、邊緣化的青年群體:以文學為業、靠文學為生的“老實人”一面參與著新文壇的市場交易,一面用真實的生活與寫作踐行著筆下虛構世界中的愛與死。

匱乏、邊緣的社會位置,原本是寫作自敘傳作品的心理基礎,但生活的扁平化、同質化導致這類“反抗的絕叫”已在文學市場泛濫成災,只能為非嚴肅的閱讀消費提供一時“掛在嘴角拋來拋去”的談資。“老實人”們的悲劇性,就在于用自我敘寫的真誠去換取讀者同情的回應,卻僅僅換來了消費性的認可。沈從文用這類“求愛”失敗的故事隱喻著作者和讀者的錯位:作家的受愛戴、被需要僅僅取決于瞬息萬變的流行趨勢,但作家自我內心深處的“窮”與“欲”,卻并不能“搖動這一時代的一個不拘男或女的心”④《老實人》,《沈從文全集》第2卷,北岳文藝出版社2002年版,第70-71、71頁。。

隨著新文學的市場化程度加深,20 年代中后期的作者—讀者關系也發生了變化:相比于沈從文閱讀書報雜志燃起了對文學事業的神圣向往,閱讀行為的啟蒙意義已經逐漸被狹昵的消費意識取代。《沉淪》帶給青年讀者的心理震撼力,也隨著時代風尚的轉變而消失殆盡。如韓侍桁所言,一名1929 年的讀者只能從郁達夫的書中感受到“幼稚”,早已沒有了六七年前讀者的“狂熱”①韓侍桁:《郁達夫先生作品的時代的意義》,陳子善、王自立編:《郁達夫研究資料》,花城出版社1985年版,第64頁。。沈從文在這段時期不斷嘗試用自敘傳的變體對文壇生態有所暴露,除了市場環境中的應變以外,或許更是看到自敘傳寫作危機與新文學內在危機之間的關聯。

郁達夫模式的失效,迫使沈從文做出轉變:他不僅要在日新月異的文學市場中勉力應對,更要反思文學志業達成的路徑和方式。摯友劉夢葦君的夭亡警示著自敘傳抒情方式的危險性和消耗性,而自寬君則作為沈從文的虛構之“我”,引導作家發現所謂“自敘”形式背后的制作性和商業性。這一實一虛兩個人物,引導沈從文去摸清新文壇的運作機制,從而跳脫出人物的被動處境,獲得了“聽故事人”的位置②吳曉東:《從“故事”到“小說”——沈從文的敘事歷程》,《長沙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第2期。。

布迪厄在討論福樓拜的小說《情感教育》時,曾將它作為作家在文學場中取得自主性的典范。他指出,福樓拜與主人公弗雷德里克之間的關系并非簡單的自傳性投射。通過寫作弗雷德里克這個“他極有可能成為的人物”,展示弗雷德里克與他所渴望的作家職業之間的關系,福樓拜也將他本人所處的整個文壇空間客觀化,在小說中模擬出了文學生產化時代知識分子的存在方式。弗雷德里克屈服于“場”的力量控制、不能成為作家,而福樓拜在“場”中寫出了這個故事,從而克服了自傳性主人公的困境,這一寫作的過程恰恰是作者對人物處境產生警覺的基礎③[法]皮埃爾·布迪厄:《藝術的法則:文學場的生成和結構》,劉暉譯,中央編譯出版社2001年版,第31-40、120-122頁。。

無獨有偶,批評家劉西渭也將沈從文與福樓拜相比擬,認為相比于巴爾扎克這樣的“天真的小說家”,沈從文更接近福樓拜這樣“漸漸走向自覺藝術的小說家”④劉西渭:《〈邊城〉與〈八駿圖〉》,劉洪濤、楊瑞仁編:《沈從文研究資料》上冊,天津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200頁。。劉西渭的這一聯想無意中揭示出了自敘傳與作家藝術自覺之間的關聯:沈從文將自敘傳主人公設置為和自己境遇相似的文學寫作者,通過書寫他們的文學生活、情感生活,看到了制造出這種情感的消費性氛圍如何對寫作主體的創造精神構成了侵害。這樣,自敘傳的嵌套結構就不僅具有形式上的意義,更是寫作主體與筆下人物的愛欲與悲哀拉開距離,獲得寫作自覺的時刻。

這一點,在《老實人》的結尾處體現的相當顯明。“當自寬君說到出了獄時隔壁有人正在唱馬前潑水”⑤沈從文:《老實人》,《沈從文全集》第2卷,北岳文藝出版社2002年版,第98頁。,這句話類似一個講故事收束時刻的套語,將“列位讀者”拉回了“我”所在的現實時空中。“隔壁有人正在唱馬前潑水”,這個走神的時刻終結了“我”對自寬君故事的沉浸。沈從文似乎以此來提醒讀者,也提醒自己,對講故事的人與故事中人的距離有所意識。

20 年代中后期,沈從文不斷在自敘傳的框架中嘗試著虛構故事的技藝,如《篁君日記》《長夏》《舊夢》《誘——拒》《第一次做男人的那個人》《冬的空間》等小說,虛構的嘗試雖不見得成功,卻擴張了自敘傳的篇幅和表現范圍。到了20 年代末,當營造故事的技藝已經逐漸能夠支撐小說敘述時,自敘傳就僅僅變成一種功能性的外殼,一種有待揚棄的寫作裝置。

三、“郁達夫觀”與自敘傳的揚棄

1928年,沈從文離開北京,追隨出版機構的南遷來到上海。初到上海的一兩年內,沈從文憑借豐厚的作品發行數量贏得了“天才”“多產作家”的贊譽,同時也更深地卷入到了與雜志、書店、出版商的復雜周旋中。上海新書業的蓬勃發展固然帶來了機遇,但在一個商業化程度更高的文壇中,出版商的盤剝、大眾文化趣味的低下、審查機制對言論空間的干預等等,都令沈從文倍感壓抑。“一些人買書,一些人賺錢,另一些人在旁邊肚中空虛,所謂新文學運動擴張,意思就是把這關系更顯明的繼續維持而已。”①沈從文:《一個天才的通信》,《沈從文全集》第4卷,北岳文藝出版社2002年版,第338頁。在他看來,文學與商業過于直白的關系狀態敗壞了他對新文學運動原有的想象和期待,這致使他難以在內心深處認同自己取得的成就。與外界賦予的聲名相反,沈從文在自敘傳中將自己定位成一名“落伍”者,它代表了作家在變幻莫測的時代氛圍和文壇環境中更為真切的自我感受②“落伍”一詞在沈從文上海時期的自敘傳小說中曾多次出現,1929年有一篇小說甚至直接名為《落伍》。。

1928—1930年間,沈從文接連出版了《不死日記》《呆官日記》《一個天才的通信》等幾部長篇日記體、通信體的自敘傳小說,這些作品的敘事重心已經從生的苦悶、性的渴望轉向了有關文學寫作在商業機制中異化的思考。自敘傳在沈從文初到上海的時期承擔了自我清理和倫理重建的作用。《一個天才的通信》是其中十分典型的一篇,值得在此略作分析。

首先,作者一再聲稱自己是在出版商的要求下寫作通信的,而迫于生活壓力,他的通信必須符合出版商和讀者所期待的樣子。這不但暴露了寫作行為并非自愿,而且拆解了“通信體”許諾的真實,使作家的“自我”難以在通信體、日記體的形式中浮現出來。

其次,文中不斷將一家人“病”的現場與“我”鎮定自若的寫作場景相對照,而我為了盡快寫成文章換來一家人的救命錢,只得忽視家人的病痛。這意味著自敘傳的發動機制——情感——已經被寫作行為背后的資本邏輯所控制,也就意味著由真摯主體發出的寫作,幾乎必然被扭轉為不真摯的寫作。

最終,通信以“天才”的自殺作為結束,但通信的出版卻對這一結局構成了反諷。寫作故事的作者從中獲得潤筆,再度印證了自敘傳在商品社會中異變為一種自我消費、自我售賣。

《一個天才的通信》幾乎將自敘傳在20 世紀30 年代的寫作困境完整揭示了出來。沈從文熟練運用著各種增加文章賣點的伎倆,展示了寫作主體在循環性的乏味勞作中自我掏空的過程。自敘傳的寫作在他日益駕輕就熟的操演中,似乎也到達了某種極限,其延續的意義與可能遭受著內部外部的挑戰。

與這一過程同步的是,自敘傳小說在20 世紀30 年代上海的文壇環境、社會氛圍中漸漸喪失了空間。曾經大量寫作自敘傳的創造社成員大多轉向了無產階級文藝,而在“革命文學”的脈絡中,苦悶、零余、感傷的個人情緒被視作有待克服的狀態,需要通過社會科學的認知裝置,轉化為共同行動的情感基礎。上文提到20 世紀30 年代讀者對郁達夫作品的隔膜,就印證了人們情感結構、閱讀心理發生的變化。自敘傳小說不但失去了最初盛行時的文化土壤,還被視為頹廢、消極、落后的意識形態而遭到左翼文人的批判③華漢:《中國新文藝運動》,陳子善、王自立編:《郁達夫研究資料》上冊,天津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361-362頁。。

面對“世評不利”的局面,沈從文在1930 年寫作了《郁達夫張資平及其影響》一文,將郁達夫作品放在二三十年代文學場域中進行評價。郁達夫作為20 年代青年的文學啟蒙和寫作上追隨的對象,如何評價他在新文壇中的位置及影響,也將關系到沈從文未來的道路選擇。

首先,針對郁達夫和張資平這兩位寫作相似題材的小說家,沈從文用“感傷小說”和“戀愛小說”給出區別性的界定:

一個表白自己,抓得著自己的心情上因時間空間而生的變化,那么讀者也將因時間空間的距離,讀郁達夫小說發生興味以及感興,張資平,寫的是戀愛,三角或四角,永遠維持到一個通常局面下,其中縱不缺少引起挑逗抽象的情欲感印,在那里抓著年青人的心,但在技術的精神,思想,力,美,各方面,是很少人承認那作品是好作品的。①沈從文:《郁達夫張資平及其影響》,《沈從文全集》第16卷,北岳文藝出版社2002年版,第189-190、188頁。

在沈從文看來,郁達夫區別于張資平式戀愛小說的根本在于他忠實奉行著文學“表現自己”的原則。在論及郁達夫時,以“興味”“感興”“感動”和張資平的“趣味”相區別,其中的情感態度不言而喻。當然,他對郁達夫和張資平的區分是否吻合二人作品的實際水平,其實是可以討論的②路楊:《作者·讀者·新文壇——沈從文〈松子君〉的三種讀法》,《勵耘學刊(文學卷)》2013年第2期。。不過,從他的評價標準可以看出,“表現自我”始終是他將自敘傳小說和市場上低級趣味的文學進行區別的依據,這一原則也作為30年代沈從文對文學最根本的理解,奠定著他的工作倫理和藝術法則。

對于郁達夫在30年代的“沉默”,沈從文也給出了解釋:“時代方向掉了頭,這是一個理由,還有更大更屬于自己的個理由,是他自己把那一個創作的砒性沖動性因戀愛消失,他不能再用他那所長的一套‘情欲的憂郁’行動裝到自己的靈魂上。”③沈從文:《郁達夫張資平及其影響》,《沈從文全集》第16卷,北岳文藝出版社2002年版,第189-190、188頁。時代方向的改變,看起來似乎是郁達夫在文壇沉寂下去的主要原因,但沈從文卻指出,作家個人生活的變化、創作沖動的消失才是更為根本的理由。他注意到郁達夫后來的作品只是《沉淪》“興味的延續”,不能帶給讀者新的感動。僅從郁達夫自身的寫作來看,自敘傳已經暴露出了固有的內在限度。

因年齡和個人際遇的轉變導致主體意識的重構,致令自敘傳的寫作難以為繼,這也是沈從文在30 年代初所面臨的問題。1929 年,他受聘于中國公學,次年與張兆和戀愛,在被大學體制接納、人生際遇有了明顯改善后,“女人不理的無聊悲憤”也就不再作為寫作的驅動力。《某夫婦》《紳士的太太》《一個女劇員的生活》等小說轉向都市男女戀愛生活的刻畫,與自敘傳式的寫作姿態漸行漸遠。

意識到自敘傳的限度,沈從文開始在鄉土和都市題材小說內作出調整,減少個人經驗視角的限制。在由個體經驗輻射到周遭人群的同時,對城鄉文明整體性的比照、批判視野也由此建立。但是對于郁達夫的意義,他并沒有像批評界的大多數人那樣作出過快的否定。“郁達夫,因為新的生活使他沉默了,然而作品提出的問題,說到的苦悶,卻依然存在于中國多數年青人生活里,一時不會失去的。”④沈從文:《論中國創作的小說》,《沈從文全集》第16卷,北岳文藝出版社2002年版,第207、208頁。當自敘傳不再能夠回應青年的生活問題時,沈從文不是立刻否定這類作品的意義,而是注意到了文學潮流背后關系的社會問題依然存在,依然沒有得到妥善的解決。文學運動與文明重造之間的聯系,已經在他的思考中呼之欲出。

在談到郁達夫的“沉默”后,沈從文接下來的一段文字尤顯得意味深長:

中國農村是崩潰了,毀滅了,為長期的混戰,為土匪騷擾,為新的物質所侵人。可贊美的或可憎惡的,皆在漸漸失去原來的型范,魯迅不能凝視新的一切了。但年青人心靈的悲劇,卻依然存在,在沉默里存在,郁達夫,則以另外意義而沉默了的。⑤沈從文:《論中國創作的小說》,《沈從文全集》第16卷,北岳文藝出版社2002年版,第207、208頁。

這里雖然沒有給出十分清晰的表述,但沈從文似乎注意到了“年青人心靈的悲劇”與中國農村崩潰的社會圖景之間或隱或現的關聯。在更大的城鄉社會歷史視野中理解現代中國人“心靈的悲劇”,構成了整個30年代沈從文小說創作的核心關切。正如他在肯定凌叔華的作品時所說,凌的小說中“沒有眼淚,也沒有血,也沒有失業或饑餓”,但卻能夠從人生平凡瑣碎的糾葛中看到悲劇性,這和近十年來年輕作者為“狹義的‘時代’”所裹挾,寫出“病的焦躁”式的作品恰成鮮明的對比①沈從文:《論中國創作的小說》,《沈從文全集》第16卷,北岳文藝出版社2002年版,第212頁。。不難發現,沈從文對人生內容的理解角度已經有所轉變,不再著眼于表面的眼淚、血、失業或饑餓,而注意到個體日常生命狀態中的悲劇性。這一文學感性的取得,無疑來自他的“表現自我”觀念的更新。也是在對自敘傳情感模式的反省和修正中,沈從文得以突破前人風格的制約,形成自己的寫作觀。

1926 年,沈從文對“所謂忠實的表現自己”的理解還是浪漫主義式的,與早期創造社的文學觀念別無二致:“一點不能放松的去捉著一剎那或一長片的感覺來留在紙上,不必照你所讀過的什么詩文的格律去修辭,它自然會好。”②沈從文:《北京之文藝刊物及作者》,《沈從文全集》第17卷,北岳文藝出版社2002年版,第28頁。而在《郁達夫張資平及其影響》中,沈從文調整了這一看法:“表現自己,是不是文學絕對的法則,把表現自己意義只包括有寫自己生活心情的一面?……但說到《沉淪》作者那態度,是顯然在‘表現自己’一‘最狹意義’上加以擁護的。”③沈從文:《郁達夫張資平及其影響》,《沈從文全集》第16卷,北岳文藝出版社2002年版,第188頁。通過追問“表現自己”的意義在郁達夫那里是否完足,沈從文也在拓寬它的意涵。他為文學所要表現的“自我”注入了更為豐厚的歷史經驗和個人經驗,使之擴充到了“以往所有生命經驗的積累、擴大和化合”④張新穎:《沈從文與五四》,王德威、宋明煒編:《五四@100:文化,思想,歷史》,聯經評論2019年版,第291頁。。

如果說,由湘西到北京的空間轉移讓沈從文脫離了原生社會的人際網絡,制造了孤獨、感傷、零余的現代個人,那么整個30 年代沈從文所做的工作都是在對鄉土時空中人的“古典的完整性”、民間性的復現中,從一個困守公寓的焦灼主體實現著向古典人性形式的回歸⑤巴赫金認為,人的古典的完整性和公共性的解體從根本上區分開了古典傳記和現代自傳兩種形式。古典傳記發生在希臘廣場上,人的統一性展開和傾注在公開交談和具體的社會政治行動中。那時,“人的這種完全的外在性……是在人類有機的集體中、‘在民間’實現的……人是在人類這個領域中,在人類中一個民族的區域里,完全外在化了的”;而現代自傳中,個別而孤立的個體瓦解分裂成了“抽象的理想的人”,私生活的領域和意識嶄露頭角,閉鎖的私室空間中無窮生活細節的堆疊,讓“在這里人的形象失去了莊重的儀態和完全的公共外在性。”[俄]巴赫金:《小說的時間形式和時空體形式》,錢中文主編:《巴赫金全集》第3卷,白春仁譯,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第324-341頁。。倘若“自傳”的寫法關聯著自我與生存世界的聯系方式,那么沈從文對自敘傳的“放棄”也就包含著某種文化選擇,某種重新整理和安放自我生命經驗的努力。

1932 年寫作的《從文自傳》可以看作一部具有轉折意味的作品。當沈從文能在“自傳”文體中回顧自己的人生經歷,這同時意味著更加清晰、連貫、飽滿的自我認知將取代自敘傳小說的抒情自我,賦予作家全新的語言方式、情感方式。而在“文字寫成的小書”與“人事寫成的大書”的往來對照中,新文學所賦予的文化觀念與湘西的在地經驗發生著化合。隨著30年代以《邊城》為代表的鄉土抒情小說的出現,沈從文也逐漸從自敘傳寫作危機中走出來,為小說寫作找到了節制、健康的情感表達方式。

四、結語

沈從文的寫作道路的確表明,一個“天才作家”的養成與出版機構、文學社群、讀者、批評家等共同組成的現代文壇之間有著密不可分的協作、共生、分歧或角力關系。在現代文壇制度中誕生的小說家,往往只有在寫作活動中不斷探尋和重塑自我,在寫作使命與文壇規則的沖撞中逐漸獲得主體意識,才能走出前人風格的牽制和影響,摸索出一條獨立的文學道路。

整個20年代的自敘傳寫作作為一種過渡性的實踐,為沈從文的風格自律充當著參照系。它警示著作者與讀者的必然距離、文學志業與文壇生產機制的緊張關系、以及抒情方式對抒情主體人格的影響,這些都為作家在“新文壇”的震蕩與制約中逐漸確立藝術自律,獲得相對的藝術自由奠定著基礎。這樣的文學通路盡管狹窄、晦暗,甚至不無幾分自我隔絕,“但無論如何,沈從文的短篇小說到底引誘了許許多多年青的讀者,照亮了通到文學之園的途徑”①李同愈:《沈從文的短篇小說》,劉洪濤、楊瑞仁編:《沈從文研究資料》上,天津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199頁。。

猜你喜歡
小說
叁見影(微篇小說)
紅豆(2022年9期)2022-11-04 03:14:42
遛彎兒(微篇小說)
紅豆(2022年9期)2022-11-04 03:14:40
勸生接力(微篇小說)
紅豆(2022年3期)2022-06-28 07:03:42
何為最好的小說開場白
英語文摘(2021年2期)2021-07-22 07:57:06
小說課
文苑(2020年11期)2020-11-19 11:45:11
那些小說教我的事
我們曾經小說過(外一篇)
作品(2017年4期)2017-05-17 01:14:32
妙趣橫生的超短小說
中學語文(2015年18期)2015-03-01 03:51:29
明代圍棋與小說
西南學林(2014年0期)2014-11-12 13:09:28
閃小說二則
小說月刊(2014年8期)2014-04-19 02:39:11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乱色熟女综合一区二区| 亚洲综合第一页| 欧美日韩国产一级| 亚洲午夜福利精品无码不卡| 成人一级黄色毛片| 麻豆精品在线| 在线观看免费国产| 午夜精品福利影院| 午夜激情福利视频| 久久人人97超碰人人澡爱香蕉 | 亚洲精品无码日韩国产不卡| 欧洲亚洲一区| 麻豆国产在线不卡一区二区| 1024你懂的国产精品| 日韩欧美中文字幕一本| 欧美一道本| 青青草原国产免费av观看|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自慰喷水| 国产精品亚洲天堂| 二级毛片免费观看全程| 国产亚洲精品无码专| 欧美天天干| 精品剧情v国产在线观看| 在线视频亚洲欧美| 日韩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色偷偷av男人的天堂不卡| 伊人国产无码高清视频| 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久2023| 中文字幕 日韩 欧美| 丰满人妻久久中文字幕| 91精品啪在线观看国产91九色| 亚洲h视频在线| 中文字幕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国产亚洲欧美日韩在线一区| 国产精品香蕉| 毛片免费高清免费| 国产精品自拍合集| 亚洲69视频| 97se亚洲综合| 免费a级毛片18以上观看精品| 国产精品永久在线| a级免费视频| 国产不卡一级毛片视频| 一本色道久久88| 亚洲人成网线在线播放va| 久久 午夜福利 张柏芝| 中文字幕av一区二区三区欲色| 福利在线不卡| 女人18毛片一级毛片在线 | 国产精品熟女亚洲AV麻豆| 成人a免费α片在线视频网站| 992Tv视频国产精品| 日韩在线成年视频人网站观看| 亚洲第一精品福利| 伊人色综合久久天天| 午夜人性色福利无码视频在线观看| 内射人妻无码色AV天堂| 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人电影软件| 国产色图在线观看| 国产美女人喷水在线观看| 色婷婷啪啪| 久久国产精品77777| 婷婷六月激情综合一区| www.狠狠| 欧美国产在线一区| 亚洲中文字幕97久久精品少妇| 免费三A级毛片视频| 欧美日韩资源| 天天激情综合| 特级做a爰片毛片免费69| 亚洲香蕉在线| 91福利免费视频| 欧亚日韩Av| 国产成人综合在线视频| 综合色88| 在线精品亚洲国产| 找国产毛片看| 国产91精品调教在线播放| www.精品视频| 在线无码私拍| 国产欧美性爱网| 色综合热无码热国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