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楠/江蘇省宿遷市糧食和物資儲備局
江蘇省宿遷市以深入實施優質糧食工程為契機,聚焦“增加綠色優質糧油產品供給、著力優化糧食供給結構、促進糧油品質提升、打造優質糧食品牌”目標,以“擴面積增產能、調結構增優勢、擴模式增產出、強加工增檔次、塑品牌增效益”為路徑,構筑“泗洪大米”“高墟大米”“宿遷秈米”三個地標品牌支撐,圍繞稻米產業和“宿有千香”品牌延鏈補鏈強鏈,著力打造百億級優質稻米產業集群示范,全市2022年稻米產業產值超105億元。
充分放大“宿遷秈米”選種、水源、土壤、品質、管理等方面的獨特優勢,彰顯國家地理標志農產品和綠色食品影響力,多措并舉提升秈米品牌和經濟效益。
推進種植基地建設。在全市水稻生產優勢區域,聚焦主體優質品種,推行集中連片規模化種植,鼓勵各地加大對涉農資金整合,向優勢種植區集聚。重點在宿豫區東北片、沭陽西南崗、泗陽西北部優質秈米優勢種植區提升“百萬畝優質秈米標準化生產基地”建設水平;在沭陽沂東北、泗洪、泗陽、宿城環洪澤湖片區優質粳米優勢種植區提升“百萬畝優質粳米標準化生產基地”建設水平。2023年,全市優質水稻規模化集中連片種植210萬畝,為穩定全市糧食產能和推進優質稻米產業建設提供充足優質原糧保障。在全國優質秈米核心產區宿豫區打造宿遷秈米科技綜合示范基地,2023年基地承擔國家、省、聯合體的水稻品種(系)區試和生產試驗,種植區試品種(系)89個、生產試驗品種(系)22個、示范展示優質秈稻品種194個。
優化稻米品種結構。加強自主選育水稻新品種。進一步加大“雙百工程”實施力度,重點在宿豫區、沭陽西南崗、泗陽西北部優質秈米優勢種植區推進“百萬畝優質秈米標準化生產基地”建設,推廣晶兩優1468、晶兩優1212、望兩優301等優質品種集中連片種植60萬畝以上。在沭陽、泗洪、泗陽、宿城環洪澤湖片區優質粳米優勢種植區推進“百萬畝優質粳米標準化生產基地”建設,推廣南粳5718、徐稻9號、泗稻16等優質品種集中連片種植90萬畝以上。
嚴格生產種植標準。依托揚州大學張洪程院士科研團隊技術支撐,在秈米生產核心區集中推廣應用秈稻新品種、新技術、新模式、新裝備,制定發布宿遷地方標準《綠色食品水稻生產操作規程》《優質長粒秈稻生產技術規程》,泗洪、泗陽等地制定地方行業標準,實現秈稻栽培的技術創新和管理創新。開展秈稻優新品種、優新技術和優新產品的創新研發集成及示范展示,同時開展蟲情、病情、苗情、墑情、災情等“五情”監測及耕地質量和灌溉水質等動態監測,為“宿遷秈米”特質保持和標準化生產提供種源保障和技術支持,有效促進“宿遷秈米”的產業升級,打造“宿遷秈米” 產業示范高地。
堅持將培強育優稻米生產企業作為做大做強宿遷百億級稻米產業的關鍵抓手,以打造區域公用品牌體系作為叫響宿遷稻米的關鍵舉措,暢通銷售渠道,實行訂單生產,全力助推稻米產業高質量發展。
加強優質糧食企業培育。市級層面制定出臺《關于大力發展糧食產業經濟的實施意見》,從加大財稅支持力度、落實用地用電優惠政策、健全金融支持政策等方面加大對糧食產業尤其是優質糧食生產企業的支持力度,出臺稻米產業發展意見,全力營造稻米產業發展良好環境。瞄準稻米產業發展中的短板弱項,突出鏈條節點龍頭企業的招引培強,在強鏈補鏈延鏈上尋求更大突破。主攻蘇墾米業、北大荒、中糧集團、益海嘉里等旗艦型稻米加工企業開展招商,支持康之源、蘇北糧油、谷維康、潤益科技等米糠油加工企業加強科技合作攻關,擴大加工產能、提高加工產出率和產品質量,持續提升產品附加值。鼓勵宿遷國民生物科技、三羊食品、宿遷達利等企業開發生產以大米為原料的休閑、即食食品,延長產業鏈條,提高產品附加值。推動江蘇蘇北糧油股份有限公司在新三板掛牌上市,成為全省稻米加工行業首家掛牌上市民營企業。
打造區域公用品牌體系。將“宿有稻香”列在創建“宿有千香”系列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首位,編制宿遷稻米產業發展規劃,連續三年實施百億級稻米產業倍增計劃,建立以“宿有稻香品牌標識+企業產品商標”為內容的母子商標品牌運營模式,聯合水稻育種企業、稻米生產基地、糧食收儲企業、稻米加工龍頭企業、大米經銷商等組織組建宿遷稻米行業協會,從產地環境要求、稻谷生產技術規程、加工技術規范等方面編制宿遷大米產品質量標準,共同打造宿遷優質稻米公用品牌。泗洪縣重點打造“上塘貢米”“蟹園大米”“佳緣大米”等20個知名品牌,“泗洪大米”先后獲得國家農產品地理標志認證、中國國際農產品交易會大米類金獎、“江蘇好大米十大品牌”第一名、國家地理標志產品金獎。全縣稻米類綠色、有機認證70個以上,綠色、有機稻米種植面積占水稻種植面積40%以上。泗陽縣重點打造“貴嘴”“喬福記”“君來香”等8個商標,其中,“貴嘴牌”秈米獲評江蘇省著名商標、江蘇省名牌產品,在第七屆中國國際農產品交易會上獲得金獎。
暢通優質產品銷售渠道。充分發揮“宿有千香”“泗洪大米”“宿遷秈米”“高墟大米”等公用品牌引領作用,積極健全完善“公用品牌+企業品牌”品牌營銷機制,重點突出“長三角”“珠三角”以及閩、浙、贛等宿遷稻米主銷區,加大稻米產品宣傳推介力度,增強產品市場知名度,提高產品市場競爭力和占有率。泗洪縣多渠道搭建優質稻米產品銷售平臺,開設杭州、鄭州、上海、南京等地泗洪大米旗艦店。依托新華網、騰訊網、新浪網等多種媒體積極推介泗洪大米,開展上海泗洪大米專場宣傳4場,舉辦首屆中國稻米文化論壇。開設泗洪大米“京東自營店、京東直營店”,不斷深化供銷合作,開設天貓“家緣糧油”等旗艦店,搭建“蟹園大米”郵政專線,2017-2022年網上銷售額累計達8000萬元。
發展優質稻米訂單生產。按照“種植(主體)基地+龍頭(加工)企業”產加一體化發展模式,全力推廣訂單生產,加快形成定向供銷關系,進一步鞏固提升“百萬畝訂單工程”實施成效。重點以蘇北糧油、貴嘴米業、農墾米業、華源米業、金糧米業、佳隆米業、春陽米廠、華祥米廠、中谷米業、金豐米業等10家加工企業作為訂單生產的主導單位,以地方糧儲企業為補充,在全市三大優勢種植區建立訂單生產基地。鼓勵授權使用“宿有千香、宿遷秈米、泗洪大米、高墟大米”公用品牌的企業率先在三大優勢種植區建立訂單生產基地。2023年,全市推行訂單生產面積120萬畝,其中沭陽45萬畝、泗洪35萬畝、泗陽15萬畝、宿豫25萬畝、宿城10萬畝,為全市稻米產品的提檔和附加值提升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