儲志英/江蘇省常州市武進區雪堰鎮農村工作局
新康村位于江蘇省常州市武進區雪堰鎮漕橋,共有44個村民小組,農戶1251戶。近年來,新康村借著省級現代農業產業示范園、國家農業產業強鎮、特色田園鄉村、農業生態循環等項目建設的東風,牢固樹立糧食安全理念,抓好“四大”關鍵舉措,努力實現糧食生產新突破。
完善基礎設施,提升糧食生產能力。堅持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實行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確保糧食安全。2020年,武進區首個高標準生態農田建設試點項目落地新康村,建設規模590畝,總投資500萬元,圍繞源頭減量、過程循環、末端攔截的總體思路,對區域排灌系統進行生態化改造,促進農田尾水循環利用,推進農田生態環境改善,探索建設“退水不直排、肥水不下河、養分再循環”的綠色農田。按照“田間道路暢通、排灌設施配套、農田平整肥沃”,目前已建高標準農田3400畝,基本實現全域覆蓋。
加強技術推廣,糧食生產綠色高效。打造現代農業產業園水稻科技展示中心,利用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體系等平臺建設,貫穿到水稻生產、經營、管理和服務中的應用。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把綠色發展導向貫穿到農業生產全過程,實現了農田污染的近零排放。建成新康秸稈處理堆肥中心,秸稈綜合利用率達到100%,實現秸稈變廢為寶。園區已打造成為生態循環示范區。全面推行綠色生產方式,運用太陽能殺蟲燈、性誘劑、香根草等綠色防控綜合措施。實行土地休耕輪作(種植綠肥)等綠色增產技術,推進統防統治、精準測報、測土配方施肥和專業化、社會化、信息化服務,實現穩糧增效、綠色發展。園區連續多年承擔省級水稻綠色高質高效行動示范項目實施,新品種、新技術得到集成推廣,良種覆蓋率達到100%,農業綜合機械化水平達95%。
加快產融結合,推進全產業鏈發展。新康現代農業產業園在夯實糧食生產功能基礎上,促進一二三產融合。建有2500平方米糧食處理加工中心和1000立方米稻米冷藏庫,配置水稻全程機械化生產設備,實現了集中育秧、田間管理、精深加工、烘干儲藏的全程機械化,加快提高稻米產業鏈條先進生產技術的發展,輻射周邊優質品牌稻米生產。與太湖灣大營地合作共建打造“太湖灣耕讀大學堂”,已建有稻田學園、蔬菜種植園、農耕文化展覽館等配套項目。集農耕體驗、農業傳統文化、科普教育和素質拓展于一體的戶外綜合性大課堂。每年接待常武地區10萬名學生來基地接受農耕教育體驗。同時,打造集科技發展、品種推廣、生態示范、田園休閑、觀光旅游、農事體驗、文創科普于一體的現代農業園區。
創新聯結機制,促進農民增收致富。建立增收聯結機制,依托新康村農地股份專業合作社,在充分尊重村民意愿的前提下,847戶村民通過土地經營權入股加入合作社,流轉村民土地2300畝,形成“合作社+基地+農戶”的模式,每年產生的效益按比例進行分紅。通過開展糧食規模種植,解決了富余勞動力就業,“就地就近”農民可以入園區打工掙取報酬,形成了流轉土地掙租金、入園打工掙薪金、盈余收益得分紅,一方土地掙三份錢的“三金”模式,實現農民增收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