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亞男
關鍵詞:高中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對策思考
新課改背景下高中語文教師需要積極創新語文閱讀教學實踐,不僅要轉變陳舊的教學觀念,將新的教學理念滲透到教學工作的各個環節,還要重新明確教學目標、豐富教學方法、改革教學評價,從而有效提升自身語文教學能力和水平,以提升語文閱讀課堂教學質量和效果。
教師的教學觀念通常會影響整個教學行為和活動的開展,傳統的教學觀念重視教師在語文閱讀教學中的知識傳授過程,認為教師是課堂情境中的絕對主導者和權威者,而忽視了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及學生進行知識內化的過程,因此難以提高語文閱讀教學效率。為了轉變傳統語文閱讀教學觀念,教師應做到以下幾點:一要尊重學生的閱讀個性和學習主體地位,在教學實踐活動中做到因材施教,根據不同學生的不同特征,有效開展閱讀指導工作,從而有效提高學生的語文閱讀核心素養。二要充分發揮教師作為引路人的指導作用,根據語文學科特征和教學目標任務積極開展閱讀教學活動,有效輔導學生的閱讀和學習過程,幫助學生在實踐閱讀過程中構建學科思維和知識體系,為進一步提升學生語文閱讀能力奠定扎實基礎[1]。
語文閱讀教學目標的制定會直接影響教學活動開展的有效性,教師在制定語文閱讀教學目標時需要遵循準確具體、切實可行的原則。首先,目標定位要準確。其次,要將教學目標具體化。最后,要注意教學目標的適度性,教學目標的設置要堅持循序漸進的原則,逐步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和鑒別賞析的能力。除此之外,閱讀教學目標的制定還需要充分考慮學生的主體差異性,在以往統一班級授課的傳統教學情境下,學習能力較強、基礎知識較為牢固的學生往往容易掌握閱讀重難點,進而追求更高層次的深度學習,而學習能力較弱、基礎知識較為薄弱的學生還未能完成知識內化,需要教師進一步講解。因此,在閱文閱讀教學實踐活動中,教師可以對學生群體采取多元定位及分層教學的辦法,根據學生的學習能力、學習狀態等實際情況將學生分為不同的層次,科學合理地制定針對性較強的閱讀教學目標,從而避免閱讀任務過于艱巨或簡易而消磨學生閱讀的主動性和積極性[2]。
為了鼓勵每個學生盡可能多地參與語文閱讀課堂活動、提升教學有效性,教師需要在語文閱讀教學實踐中改變過去單一的授課方式,開展更加豐富多彩的語文閱讀教學活動。一方面,教師可以利用先進的信息技術和互聯網資源豐富語文閱讀教學形式,借助多媒體等現代化的教育手段為學生創設生動有趣的閱讀情境,加深學生對閱讀材料的體會和理解,增強學生的情感體驗,提升學生的閱讀效果。另一方面,教師在課堂組織管理形式上可以將學生分成不同的學習小組,在課堂上安排20分鐘左右的時間組織學生進行自主定向研讀,學生可以在自選閱讀主題的情況下開始獨立思考和自主賞析,采取科學研究的方式方法進行探索閱讀,并將閱讀感受記錄下來,從而為之后的小組交流探討做好準備。以小組為單位的交流探討環節應引導學生就某一問題展開討論,鼓勵學生勇于發表不同的意見、完整地表述自我感受,再由小組派出代表參與全班交流,從而充分提升學生的課堂參與度和閱讀體驗感[3]。
評價作為高中語文閱讀教學的最后一個環節,對于教師反思總結整個課堂過程、提升課堂教學效果有著重要作用,相比于傳統的以教師評價為主的評價模式,多元化教學評價具備更強的客觀性和全面性。多元化教學評價主要體現在評價主體和評價方式的多元化,高中語文閱讀教學評價主體可以是教師,也可以是學生,甚至鼓勵學生家長也參與其中,不同評價主體的意見都可以成為教師綜合評價學生的依據。高中語文閱讀教學評價方式可以綜合采取階段性評價和總結性評價兩種方式,更不能忽視學生平時在閱讀課堂過程中的表現[4]。
綜上所述,高中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的提升離不開教師創新性的教學實踐活動設計和方案,需要教師從語文閱讀教學的各個環節做出理念和策略上的改變,從而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充分調動學生進行語文閱讀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最終達到預期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楊曉東.提高高中語文課堂閱讀教學有效性的路徑分析[J].新智慧,2022(03):91-93.
[2]王興.如何提升高中語文課堂閱讀教學的有效性[J].語文教學通訊·D刊(學術刊),2014(04):32-33.
[3]潘涌.新課標下的個性化閱讀教學[J].語文建設,2005(11):9-11.
[4]肖亞麗.多元化策略提升高中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J].課程教育研究,2019(33):80-81.
(作者單位:吉林市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