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煒 郭子玉 徐丹 王勇(九江學院醫學院)
醫學科普能將現有醫學狀態從“治已病”扭轉到“治未病”,對提升我國居民健康水平,加快和促進鄉村居民的保健意識和健康水平有重要意義。
目前,以微課形式加強醫學類知識普及是改善群眾醫學知識匱乏現狀的重要舉措。醫學類科普微課平臺涵蓋醫學類科普微課的錄制與播放、在線醫療咨詢、線上購藥等服務,以科普為特色,提高廣大群眾基礎醫學知識水平,促進健康,預防疾病,對鄉村留守兒童的健康理念與實踐具有重要指導意義。
鄉村留守兒童健康常識包括以下內容:
嬰幼兒日常發育與保健
兒童早期發展對兒童生長發育起著決定性作用,是人生最重要、最具影響力的階段。該時期是兒童生理、心理和社會適應能力等潛力全面發展的機遇窗口期,決定了兒童未來健康、福祉、學習和收入潛力的基礎,并奠定了其情感安全、發展能力和適應能力的根基。兒童保健對兒童早期發展的影響極大,有效的兒童保健措施有助于其各種能力和良好習慣的形成,促進身心健康和社會適應能力的發展。兒童保健主要以兩個時期為主:
1.新生兒保健:自胎兒娩出臍帶結扎時開始至28 天內,稱新生兒期。這一時期小兒脫離母體轉而獨立生活,所處內外環境發生巨大變化,但其適應能力尚不完善。此外,分娩過程中的損傷、感染延續存在,不僅發病率高,死亡率也高。由于此期在生長發育和疾病方面具有非常明顯的特殊性,因此新生兒時期兒童保健特別強調護理、保暖、母乳喂養、新生兒疾病篩查。
2.嬰兒保健:自出生到1 周歲之前為嬰兒期。此期是生長發育極其旺盛的階段,能量和營養素需要量高,但嬰兒的消化功能尚未成熟,故易發生消化紊亂和營養缺乏性疾病。兒童保健應注意合理喂養、定期體檢。
3.幼兒保健:1 周歲后到滿3 周歲之前為幼兒期。由于感知能力和自我意識的發展,幼兒會對周圍環境產生好奇、模仿,幼兒期是社會心理發育最為迅速的時期。這個階段是語言發展的關鍵時期,父母應該重視促進孩子語言及各種能力的發展,同時合理膳食搭配,安排規律生活。此期幼兒對危險的識別和自我保護能力都有限,應定期進行預防接種,防止意外傷害的發生。
嬰幼兒骨骼發育與保健
要促進幼兒骨骼正常發育,需要從營養、睡眠及運動等方面調節,滿足其生長發育需要。
1.營養:幼兒生長期間,要注意保持充足的營養,適當補鈣。多吃水果、蔬菜等提高對鉀、鎂、碘、維生素D 的攝入,對兒童骨密度也有一定影響。
2.睡眠:生長激素分泌高峰期為夜間22 時到凌晨1 時和早上5 時到7 時,平時要注意保持充足的睡眠,以促進正常的生長發育。
3.運動:在生長期間可以適當地讓幼兒進行運動,小月齡的兒童可以多爬、多跑、多跳,大一點的兒童可以做彈跳運動,比如跳繩、跳高等,適當的運動能夠促進骨骼的正常發育。
胎兒期和嬰幼兒期是神經發育的關鍵時期,也是神經系統可塑性的一個重要時期。在懷孕3 個月到出生6 個月,媽媽需要補充DHA,多吃富含DHA的食物,如魚類、油類、干果類;6 月齡到3 歲,除了要培養孩子的專注力、記憶力,還要全面培養精細動作、大動作等;3~6 歲是兒童智力發育的最后沖刺,家長要保證孩子充足的睡眠和均衡的營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