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馬鵬業
如何構建高效課堂是每位教師都必須思考、探索的課題,而先進的教學方法正是實現高效課堂的基本保障。我校歷時七年,通過對課堂教學微環節的研究與實踐,總結出“四、三、六”自主合作教學法。
課堂教學要以“疑問”為關鍵,疑問自始至終貫穿于學習的各個過程。學習的過程就是一個“尋疑—生疑—議疑—解疑—釋疑—再生疑”的過程,是一個不斷循環、螺旋上升的動態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得以學習、理解、掌握新知識,他們的思維得到訓練、培養,思維品質得以提升。
課堂要以學生學習為中心。教師要將教學的全過程還給學生,讓學生參與到學習的全過程中來,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進而體現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
課堂教學是以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為核心的。教師要積極創造條件,多讓學生去理解、去梳理、去歸納,將課堂教學的過程演繹成思維逐步發展的過程。
課堂練習是課堂教學的一種載體,是掌握知識、培養能力、提升思維的重要手段。課堂練習要按照由易到難、循序漸進的原則,既安排基礎性練習,又設置提高性練習,還要有鞏固性練習,并根據學生的實際學習水平進行分層次練習。
依托這些理論,“四、三、六”教學法應運而生——
“四”是指課堂教學要圍繞“疑、學、思、練”這四個維度來進行,以“疑”為關鍵,以“學”為中心,以“思”為核心、以“練”為主線。
“三”包括兩個含義,分別是課堂教學的三大板塊和三級練習?!叭蟀鍓K”指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展示學習;“三級練習”則是指課前的自學基礎測試練習、課中的分層提高練習和課堂結束時的達標練習。
“六”是指課堂教學的六個環節,即“尋疑獨學、議疑合學、展疑促學、解疑釋學、拓疑遷學、測疑評學”。
“四、三、六”自主合作教學法,有以下六個具體步驟。
一是自主預習、發現問題,即尋疑獨學:一般安排在課前時間或者課堂上的前段時間完成,時間盡量控制在15 分鐘以內,由學生根據導學案或前置性作業單,認真閱讀課本,獨立完成導學案的內容。
二是小組交流、合作學習,即議疑合學:拿出部分課堂時間,對自主預習的部分內容進行交流,疑難問題可以開展合作學習。討論交流的重點應是預習的重點內容及易錯點、難點,以及對知識的串聯和對方法、規律的歸納總結。
三是展示交流,多維互動,即展疑促學:各小組派代表到黑板前,對合作交流的展示內容進行講解,講解內容包括主要知識點、典型的例題、解題思路、關鍵點與易錯點,以及總結解題規律及方法。
四是解疑釋惑,精講提升,即解疑釋學:展示過程中或是展示結束后,由教師(也可以是同學)對學生的表現進行及時點評,進行激勵性評價,以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對展示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辨析釋疑,教師對易錯點及難點內容給予精講,對重點內容加以強調,對解題方法和解題技巧進行歸納提升,并提煉出其中蘊含的學科思想。
五是學習拓展,遷移提升,即拓疑遷學:針對展示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師生可以編制變式題,進行加強性練習,強化記憶易錯點和破解難點。遷移學習可以由課本知識向自然、社會遷移,由課內向課外延伸,還應有學習規律、方法的遷移。
六是當堂檢測,反饋評價,即測疑評學:每節課在下課前幾分鐘進行課堂達標練習,教師當堂出示達標練習題,要及時收交習題進行訂正批改,做到勤反饋、快矯正。
運用這套新方法,我們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全面提高了教學質量。
首先是學生的合作意識與合作能力得到了培養。課堂上,每個學習小組接到本組的學習任務后,在小組長的帶領下密切合作,積極研討,相互補充,互幫互學。在周而復始的共處與合作中,學生們的合作意識得到強化,合作技巧受到鍛煉,合作能力有了提升。
其次是學校的教學質量有了明顯提升。自實施這項教學改革以來,我校的中考成績逐年提升,位于全市后30%的學生數量明顯減少;學校一批次重點高中的達線人數位于全區前列,有2/3 的學生被普通高中錄取。而且,學校連續兩年有兩位同學被西安交通大學少年班錄取,這在全市各學校中都不多見。
與此同時,教師們正在全力更新教育教學理念、教學方式,著力打造高效課堂。課堂上,教師更多地將講臺“讓”給學生,給學生提供充分展示自己的舞臺,將課堂還給學生,更加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使師生成為課堂高效學習的共同體。課堂實效性也因此得到提高:教師在預學、合學、展學、釋學、遷學、評學各個環節,可以快速、真實、有效地收集學生的學習生成信息,并據此調整教學設計和進程,真正站在學生需要的角度展開教學。隨著這項教改的不斷推進,教師專業發展得到極大促進和提升:各科教師根據學校教學策略、結合學科特點進行積極探討,形成自己的教學方法,打造了一批教學成果,形成了一批各具特色的高效課堂范式,學校近幾年涌現出一批市北區名師、青島市名師、齊魯名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