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遼寧省沈陽市第十七中學 魯 濤
在信息化時代下,不管是互聯網技術還是移動終端,都得到了有效普及,教師要在開展教學活動的過程中,合理化利用“互聯網+”優勢,開展課堂教學,及時改善自身教學模式。高中美術教師開展鑒賞教學活動,不僅可以幫助高中生增強審美意識,還有利于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藝術修養,在新時代下,高中美術教師需要運用互聯網技術優化教學模式,凸顯互聯網優勢,從而保障美術鑒賞課教學效率的提升。
高中美術鑒賞課與其他課程存在著一定差異性,若是一味運用說教方式開展教學,學生是無法進一步掌握美術作品的內涵意蘊的。在“互聯網+”背景下,高中美術教師開展教學活動時,合理運用信息技術,為學生提供豐富的教學資源,之后將其更加直觀地呈現出來,促使學生在觀察、探究中,進一步掌握美術作品內涵與本質,在探究過程中學生運用信息技術及時解決遇到的問題,有效保障學習效率的提升。
在“互聯網+”背景下,不管是多媒體儀器設備,還是信息技術,都是教師進行美術鑒賞教學的輔助教具。將多媒體、信息技術與傳統教學模式融合在一起,教師就可以為學生提供更加直觀的教學內容,在降低美術鑒賞課難度的同時,還可以起到活躍課堂氛圍的作用,確保高中美術課堂充滿趣味性,讓學生在手、眼、腦的不斷刺激下,激發學習熱情,增強探究欲望,積極主動地參與到美術鑒賞教學中,從而保障高中生學習效率的提升。
一方面,教師缺乏對美術鑒賞的認知。現階段,在高中美術鑒賞課上,個別教師自身的應試教學思想較深,過于重視對高中生美術理論知識的傳授,而在美術鑒賞課上,只是引導學生簡單地欣賞,體現出較強的娛樂性,不利于幫助學生形成全新的認識。當前,雖然有很多高中學校開展了美術鑒賞課程,但沒有將其價值呈現出來,教學十分形式化,不利于高中生綜合素養以及美術技能的提升;另一方面,教師無法將信息技術優勢凸顯出來。高中美術鑒賞課程作為高中教育體系中的核心內容,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受到了人們的高度重視。但是目前來看,美術鑒賞教學依然不具備十分完善的教學體系,大部分高中美術教師在開展鑒賞教學的過程中,依然以教材為主,一味向學生傳授知識內容。還有部分教師沒有將美術鑒賞課與信息技術完美融合在一起,導致無法將信息技術的價值呈現出來,不利于教學效果的提升。
在高中課堂上開展美術鑒賞教學,主要目的就是幫助高中生提升欣賞能力以及鑒別能力,增強學生審美意識,使其形成良好藝術修養。但是,在傳統高中美術鑒賞教學過程中,通常都以教材為主,教師為學生提供的鑒賞作品十分受限,并且鑒賞方式單一,學生無法深刻體會美術作品的魅力。在“互聯網+”背景下,高中美術教師作為學生的教育者與引導者,需要充分發揮自身的價值,在互聯網平臺上進行資源共享,幫助高中生獲得豐富的學習資源,在彌補傳統課堂不足的同時,還可以讓學生觀看到更加直觀的美術作品,便于快速實現整合美術鑒賞資源的目標。此外,教師也應對教學內容向課外延伸,打開學生眼界,幫助學生了解更多有價值的美術作品,使學生了解作品背后的故事,進一步感悟作者創作作品的心情,只有這樣才可以有效地提升高中生的審美水平,使之形成良好的藝術修養。例如,在教學《西方現代藝術》單元的過程中,其中涉及大量的西方藝術作品,傳統教學中教師不能把這部分藝術作品展示到學生眼前,互聯網背景下,教師就可以運用多媒體儀器設備,把表現主義畫家蒙克的作品呈現出來,學生通過觀看作品,就能在美術鑒賞課堂上了解大量的美術內容,促使學生在優秀作品熏陶下,增強自身審美意識,為高中生之后的學習與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視覺是人們接受信息的主要方式之一,而美術也屬于視覺藝術的一種,可以運用人體感官去呈現需要表達的思想情感。美術作為一門基礎課程,具有一定抽象性,不同人對相同的美術作品會產生不一樣的體驗。所以在傳統美術鑒賞課程中,即便教師對美術作品進行了詳細介紹,但學生因為沒有進行直觀的觀察,就不能感受到美術作品所呈現的視覺震撼,更談不上形成良好感悟。而高中美術教師運用互聯網技術輔助教學,不僅可以讓鑒賞作品更好地呈現出來,還能調動學生鑒賞熱情,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其中,提升自身鑒賞水平。同時,運用多媒體儀器設備縮放功能,可以把美術作品的細小部分加以放大,便于學生進一步觀察,在強化高中生視覺體驗的同時,有利于學生進一步掌握美術作品所呈現的內涵。例如,教師與學生共同鑒賞《虢國夫人游春圖》時,要想讓學生參與到鑒賞活動中,教師就需要使用多媒體儀器設備將《虢國夫人游春圖》播放出來,若是一些細節不夠清晰,就可以將這個區域加以放大。此外,也需要向學生分享一些網絡上的精彩評論,其目的就是幫助學生從多個方面了解美術作品。可見,教師運用視覺感受教學模式,在一定程度上給學生帶來了全新的體驗,便于學生各項能力的提升。
在“互聯網+”背景下,將信息技術與高中美術鑒賞課相結合,教師可以創設良好情境,促使學生在這個情境中增強自身學習能力,加深對美術作品的了解,趣味性情境為幫助高中生提升自身鑒賞能力以及形成良好的藝術修養創造了有利條件。例如,在教學《走進抽象藝術》單元時,因課程包含的內容較多,又具有一定抽象性特點,教師若是運用語言敘述,學生就無法深層次掌握美術作品,更談不上有效地探究與鑒別。對此,高中美術教師就需要運用信息技術,引入音樂、視頻等資源,為高中生創設良好的教學情境。比如,引導學生鑒賞《百老匯的爵士樂》《即興之31》的美術作品時,教師就應該根據美術作品相關特點,為其搭配對應的音樂,在鑒賞《百老匯的爵士樂》過程中,教師就要為學生播放休閑的爵士樂,而在與學生欣賞《即興之31》的過程中,教師要為其播放一首奔放的歌曲,以視聽融合的方式,活躍美術鑒賞課堂氛圍,在調動學生學習熱情的同時,吸引學生注意力,引導學生探究自身觀看的畫面,或者根據教師關于美術作品歷史起源的講解,有針對性地對美術作品進行深層次探究,便于學生進一步掌握抽象性的美術作品,進而可以賞析到不同階段人物所呈現出來的作品,從而幫助學生對這部分內容形成一個完整的認知。
在“互聯網+”背景下,高中美術教師開展美術鑒賞教學時,可以借助現代化先進技術手段輔助教學,如通過運用多媒體技術,就能構建出交互空間,凸顯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為提升課堂教學效率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在開展網絡教學的過程中,高中美術教師需要將藝術材料與教學進行跨時間、空間的融合,只有這樣才可以讓高中生進一步掌握藝術作品的發展特征,有效提升自身的審美情趣。在教學經典名畫時,教師合理地運用交互空間,不僅可以發展學生的美術思維,還有利于調動學生學習熱情,為確保鑒賞實踐活動順利開展提供了堅實保障。例如,在教學《園林與居民》內容時,教師需要合理化使用人工智能技術,將學生帶入到一個全新的世界當中。通過互聯網技術,學生可以了解各個地區的美麗風景,掌握園林的造景藝術,深刻體會到園林藝術取材于自然、高于自然的特點。在此期間,高中美術教師作為學生的教育者以及引導者,應該充分發揮自身的價值,要求學生有效地對比皇家園林景觀與私人園林景觀之間的差異性,幫助高中生及時掌握南北園林之間的不同。要想讓創新活動有序進行,教師就應該繼續提問,如建立一個園林式校園,結合校園的實際情況,從建筑設計、景觀設計等方面著手,并利用科學有效的措施去落實園區綠化工作、水域設計工作、建筑布局工作等。可見,將信息技術有效融入到高中美術鑒賞教學活動之中,不僅可以讓高中生得到豐富多彩的美術素材,還能打開學生眼界,豐富學生知識體系,活躍課堂氛圍,此外,還可以讓高中生進一步掌握美術作品的本質與內涵,提升學生的美學感知,為確保美術教學活動有序進行提供了堅實的保障。
在互聯網背景下,高中美術教師在開展美術鑒賞教學活動的過程中,需要運用多樣化的教學手段來輔助教學,讓高中生在美術課堂上實施有效的探究,這樣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還能培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藝術學習期間追求個性,要擁有一定的特點,不能一成不變,而美術鑒賞也不例外。高中美術教師通過開展探究式教學活動,不僅可以增強學生自主思考的意識,還能發展學生的思維,為有效提升高中生自身的審美能力創造了有利條件。美術是一種特殊的藝術形式,在一定程度上能夠順應高中生自身的審美要求,調動學生的能動性,促使高中生積極參與到探究活動之中。例如,在教學《織繡玉器漆器》內容時,教師可以運用多媒體設備為學生播放慶陽香包視頻與圖片,由于一些學生對慶陽香包有一定的了解,因此鑒賞活動可以高效開展。另外,學生通過觀看相關視頻與圖片,能夠直接了解本地區的民間文化,也能進一步了解我國傳統的手工藝術。之后教師帶領學生對比相關作品,從內容的寓意、針法的特點以及色彩的表現方面著手,有針對性地對刺繡的實際特點加以探究。把實物與圖像融合在一起,高中生就可以積極地開展藝術探究,并利用多樣化的方式實施審美鑒賞,有利于提升學生自身的審美判斷力。
在互聯網背景下,高中美術教師在開展美術欣賞教學活動的過程中,可以把紀錄片、小視頻等資源引入到美術課堂教學中,給高中生的藝術欣賞提供多樣化的選擇,讓學生在此空間中有效提升自身的能力水平,形成良好的美術核心素養。合理運用此種方式,學生通過觀看《梵高:天賦之筆》紀錄片,就能與美術作品創作者產生心靈上的互動,進一步感悟作品所呈現出來的情感。另外,教師還可以運用慕課等資源,在高中美術鑒賞課上播放慕課視頻,不僅可以豐富學生知識體系,還能調動學生主觀能動性,讓學生通過更多的視角去欣賞不同類型的畫作,為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理論素養打下堅實的基礎。
綜上所述,在“互聯網+”背景下,高中美術教師需要合理化利用信息技術進行鑒賞教學,將部分有價值的資源發送到網絡平臺,確保教學資源得到有效的共享,同時還應根據學生實際情況,為其提供多姿多彩的學習資源,還可以通過課外鑒賞延伸學生美術視野,便于學生加深對美術知識內容的了解。教師運用信息技術為學生營造良好的教學情境,在激發學生鑒賞興趣的同時,還有利于增強學生審美意識,為幫助高中生形成良好藝術素養打下了堅實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