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貴州省銅仁市特殊教育學校 張玉蘭
直觀思維可視化教學,要求教師運用可視化的圖表結構幫助聾生對知識的體系結構進行梳理,這種注重視覺表征的,能促進隱性知識顯性化的教學方式。這種教學模式在聾生教學中的應用,符合聾生獲取信息的特點,能有效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發掘他們的學習優勢,促進其有效學習的發生。
結合聾生視覺補償優勢,教師可通過多種形象直觀的教學手段,構建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教學情境,從而更有效地傳遞信息,激發聾生思維。尤其在教學低年級聾生時,教師要結合聾生心理、年齡、表達能力發展的階段性特征,立足于辦學條件,構建豐富、恰當、有效的教學情境,以提升聾生學習趣味性,促進其核心素養的有效提升。教師通過情境可以實現教學可視化,引導聾生以“以目代耳”的形式獲取信息,構建知識,這種實用性較強的教學思路,可以有效提升聾生對所學知識的接受能力。
教學實踐表明,在游戲中激發聾生思維,是他們最愿意接受的方式。在推進聾生直觀思維可視化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結合聾生的年齡特點和心理特點,有針對性地創設教學情境,引導他們主動構建知識。教師可引導聾生在游戲中體驗,感知生字,實現教學的可視化,從而激發聾生思維,使其深刻體會課堂學習的快樂。在實施直觀思維可視化教學時,教師要引發體驗,激情導入,通過游戲情境促使聾生迅速進入情感狀態,繼而順利產生情感,形成認知。通常而言,教師可以結合教學內容設計一些“抓特務”、走迷宮、摘果子、開火車識字、打牌等游戲,指導聾生在玩耍中獲取信息,構建知識。聾生在玩中學,更加容易激發其思維,調動其學習興趣。例如,每當教學完一部分知識后,教師可以組織學習速度較快的聾生到各個小組“抓特務”,即逐個檢查小組成員的知識掌握情況。如果被檢查到的聾生未能準確、快速作答,即是“特務”,該小組的小組長需要幫助其進步,掌握該習題的解答方式。
聾生的視覺補償優勢十分明顯,課堂上教師的一舉一動往往會給他們留下很深的印象。在構建直觀思維可視化教學策略時,教師要注意通過自身的體態語言傳遞信息,幫助聾生掌握知識,其中恰當的表情、動作都是必不可少的,能使教師收獲意想不到的教學效果。例如,在指導聾生認知“難”“易”兩個生字時,教師可以先皺起眉頭,再顯出費力的樣子,指著漢字“難”為聾生解釋它的意思;接著再做出輕松的表情,指著“易”字讓聾生猜測它的意思。這樣的方式既能提升聾生理解漢字意思的準確性,又能加深聾生對漢字意思的印象。
很多聾生都對繪畫感興趣,教師可以根據聾生的這一興趣特點將繪畫融入直觀思維可視化教學策略,以有效地激發聾生學習興趣。比如,指導聾生認知不同種類的水果時,可以在展示實物的基礎上,構建繪畫情景,讓聾生畫出他們眼中的某種水果,幫助他們抓住不同種類水果的個性特征與共性特征。首先,教師結合聾生的年齡特點選擇簡筆畫這種繪畫形式,在實物展示的基礎上,畫出一棵棵結滿誘人水果的果樹,讓聾生觀察不同水果的顏色、形狀特點,幫助聾生完成將具象事物抽象出圖像的過程。其次,當聾生興趣被充分調動起來后,要求他們用簡筆畫畫出自己喜歡的水果,引導聾生將觀察到的事物通過繪畫語言表達出來,培養其抽象思維能力和表達能力。
聾生聽力受損,部分或全部喪失了聽覺感受,接收信息、輸出信息的能力發展受限,故而很多聾生面臨著說(寫出的)句子詞不達意的問題。表達能力是直觀思維可視化教學需要涉及的重要方面,也是聾校教學中的難點。在構建課堂時,教師可以通過“看圖表達”的方式鍛煉聾生準確地組織語言,將自己的想法清晰地、有條理地表達出來。這是一種十分實用的直觀思維可視化教學策略,圖片的展示既可以為聾生進行表達提供素材,又可以鍛煉他們的觀察能力與想象能力,對其信息輸入、輸出能力水平的提升均有重要意義。
語言能力形成于廣泛的交流活動中,所有課程都可以成為培養聾生語言能力的載體。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重視對教材插圖的應用,指導聾生為其配“畫外音”。這種語言能力培養方式頗具趣味,更容易調動聾生參與教學的興趣,培養聾生的創新思維。例如,教師可以指導聾生觀察插圖展現的故事情節,以及圖中人物的表情、動作,而后猜一猜發生了什么事情,主人公在想什么、說什么。此時,心靈的感悟就取代了理性的分析,使聾生學習過程更具人文色彩。
展開聯想是了解圖畫內容、感知圖畫承載的情感與思想,以及探究作者作畫意圖的必要過程。教師在指導聾生欣賞教材插圖時,要有意識地引導他們通過圖畫內容想象隱含在圖畫背后的意思,強化其想象力。同時,教師還可以引導聾生展開想象,讓畫中人物在腦海中活動起來,形成電影場面感,并向大家分享自己想到的內容。例如,教師可以引導聾生在學習課文《伏爾加河上的纖夫》時觀察插圖,提示他們畫中的帆是不是升起來了,由帆的狀態聯想船是否是順風行駛。教師還可提示學生觀察纖夫身子前傾的動作,由人物動作聯想船上是否載著很重的貨物,提示他們觀察纖夫的神態、外貌、衣著,猜測他們帶著怎樣的情緒拉纖,他們的生活如何。聾生在欣賞插圖、細致觀察畫面的基礎上進行聯想和表達,有助于深刻體會作者作畫的意圖,有效培養觀察能力、想象力和表達能力。
閱讀素養是學生的基本素養。在構建聾生直觀思維可視化教學策略時,教師要重視閱讀教學,通過指導聾生閱讀教材內容,幫助他們構建知識,提升閱讀素養。筆者認為,閱讀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難點,也是其他學科教學中的重點內容,教師指導聾生通過閱讀教材獲取知識,體現了跨學科教學,回應了聾生閱讀素養發展需求。各個學科教學促使聾生廣泛閱讀,有利于培養他們認真閱讀的習慣以及通過閱讀獲取信息的能力。具體而言,各學科教師可以在閱讀教學中發展聾生邊讀邊思維邊想象的能力,訓練他們快速從材料中獲取信息的能力。
閱讀能力與眼、腦信息轉換有關,訓練聾生捕捉文字(圖畫)、獲取信息、處理信息的速度與準確性,是培養聾生閱讀素養的重要方面。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指導聾生結合圖片信息閱讀教材內容,從中獲取知識。比如,開展教學時教師可以嘗試通過多媒體技術展示相應的圖片,引導聾生結合圖片中的信息進行閱讀。首先,教師收集教學數據,深入且全面地了解聾生知識基礎和閱讀能力發展情況,結合其“最近發展區”設計圖片和教學方式,對聾生知識水平、閱讀能力進行針對性提升,圖片的應用能調動起聾生學習興趣,降低他們理解教材內容的難度;其次,教師可指導聾生結合圖片閱讀教材內容,輔導其自主探究相關知識點。在這一環節教師要注意控制閱讀量,并發揮好引導、啟發作用,避免聾生直觀思維可視化教學完全變成聾生自學;最后,教師可通過“以學定教”的方式優化直觀思維可視化教學過程,根據聾生學習成果,對相關知識點進行講解。這樣的教學方式更容易將聾生帶入到教學情境,通過豐富的視覺感官刺激激發聾生的學習興趣和想象力。
如果在教學活動中教師忽視聾生主體感受,那么信息輸出能力培養將會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在構建直觀思維可視化教學策略時,教師要引導聾生對學科知識形成主動、積極的感受體悟,從而強化他們的學習興趣,促使他們充分參與教學內容的生成。例如,在教學自然科學知識時,教師可以通過視頻融入一些生活化教學素材,讓聾生結合對相關現象表征的觀察,閱讀教材中關于這種現象的描述和解釋,獲取學科知識。首先,教師將學科教學內容與現代影音技術相結合,帶領聾生對相關現象進行觀察。這一環節,教師為聾生精心準備了實拍視頻內容,并對一些重要的細節進行局部特寫,以調動聾生對學科知識的探究興趣;其次,教師組織聾生以自己喜歡的方式,分享自己的觀察、閱讀成果,訓練聾生的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教師引導聾生分享學習成果,可以激發聾生對閱讀材料的理性思考,引導聾生梳理知識結構,培養聾生的學科學習興趣。
總而言之,視覺補償優勢是聾生教學實施需要考慮的重要方面,教師要重視聾生直觀思維可視化教學策略的應用與探究,不斷提升自身教學水平,優化聾生學習環境。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教師應通過構建各類情境實現教學可視化,通過引導聾生看圖表達提升教學直觀性,通過指導聾生想象閱讀幫助他們實現知識與能力的升華,從而達到更好地通過教學模式創新促進聾生各項核心素養協同發展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