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肖娟(北京)
當下歌壇最為熱門的話題莫過于刀郎的《山歌寥哉》,自今年7月19日推出以來,點擊播放量已高達1700多萬。刀郎不僅是中國的刀郎,也成了世界的刀郎?;ヂ摼W上翻唱、解讀、點評刀郎的作品不計其數,其中不乏許多有影響力的大主播,言辭之中對刀郎是滿心的贊嘆與滿懷的敬意。刀郎以他的音樂作品、絕代才華及人格魅力草根逆襲,一躍登上音樂圣壇巔峰。
很多人驚異于《山歌寥哉》這一音樂作品的歌詞文學成就,其諸多的故事背景出自經典傳世作品《聊齋志異》,簡稱《聊齋》。這原本是清代一介布衣、寒儒蒲松齡創作的一本文言短篇小說集,文筆簡練,情節曲折離奇,后輩曾評價其“寫鬼寫妖高人一等,刺貪刺虐入木三分”?!读凝S》多采用民間傳說和野史逸聞,通過花妖狐魅與人的戀愛,表現出人性之理想愛情,也不乏揭露了當時的社會現狀,以及作者的叛逆、反抗精神。隨著《花妖》《珠兒》《翩翩》等歌曲的廣為傳唱、翻唱,人們領略了傳統文化的審美趣味!當人們穿戴起漢唐禮服,衣袂飄飄,鶯歌燕舞,再現“東方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的風景,泱泱大國之文化自信與萬千氣象將彰顯于國人臉上。
刀郎的歌詞萃取了傳統詩詞的精華,既有“東臨碣石,以觀滄?!钡暮罋?,又有“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閑愁”的深情。仿佛浮在書頁上的一彎殘月,亦如閣樓上一方小軒窗,其字里行間凝聚的思想光芒,豁達深邃的胸襟意境,會陶冶你的文藝性情,會鼓勵、啟迪你去探討更加多元的思維空間,在內心灑下一道道似水柔情的光亮,無與倫比。《花妖》的凄美絕世愛情故事堪比梁祝,不論詞、曲、演唱是字字珠璣,聲聲入情:“尋差了羅盤經,錯投在泉亭,奴輾轉到杭城,君又生余杭”;為何你我一次次擦肩而過,為何命運如此跌宕,任憑怎樣努力依舊遭受無常作弄,你看那天邊落日下的紙鳶,終究是三更天搖曳在夤夜的風燈?!熬″X塘東,妾在臨安北,君去時褐衣紅,小奴家腰上黃”……樂曲深沉舒緩,細聽一曲《花妖》,見了自己,見了眾生,最終見了天地。
樂通性情,最是直接迅速感化人心,人聽了雅樂之后,能獲得通和之心?!缎⒔洝酚袃删湓挘浞址从硺方痰淖饔茫骸鞍采现蚊瘛⒛朴诙Y;移風易俗,莫善于樂?!倍Y與樂各司其職,禮為天地之序,節制人的言行舉止;樂為天地之和,讓內心和悅。若要轉變陳舊陋規習俗、社會風氣,沒有比用音樂教化更好的了。帝曰:“夔!命汝典樂,教胄子:直而溫、寬而栗、剛而無虐、簡而無傲”……《皋陶謨》記載,舜帝命令夔擔當“典樂”官職,職責是教育國子(從王太子到元士的嫡子等貴族子弟)養成“四德”,使他們具備正直溫和、胸懷寬廣、剛毅不驕橫、崇尚節儉而非繁文縟節的性格。
禮使人溫柔敦厚,樂使人開朗活潑,“禮、樂、射、御、書、數”六藝是古人培養人才的途徑,一張一弛,文武兼備,自小受到禮樂熏陶,長大成人后自然心智健康,意志堅強?!爸居诘?、據于德、依于仁、游于藝”是孔子要求弟子們成才的方向,旨在引導人們樹立正確的道德觀念和行為準則??鬃邮撬枷爰摇⒔逃?,更是音樂家,會彈琴擊缶,《詩三百》皆能弦歌之,他認為音樂和詩一樣,可以令人“思無邪”,使人的內心純正,培養一顆仁愛之心,悲天憫人。刀郎的《羅剎海市》一經推出,便驚為傳世之作!其原因是借古諷今,深度剖析了當今娛樂圈存在的一些虛偽亂象?!肮礄趶膩戆绺哐?,自古公公好威名,豈有畫堂登豬狗,哪來鞋拔作如意”!面對“一丘之貉的茍茍營”,刀郎不屑一顧,躬身而退,不隨波逐流,更不同流合污!
音樂是人類共有的文化現象,是男女老少表達情感的需要。《樂記》記載:“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動,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動,故形于聲,情動于中,形于聲,聲成文,謂之音”。樂為心聲,不管你是哪個種族、膚色如何,還是貧窮與富貴,更不論你是在宮殿還是在馬廄,在田園還是在作坊,只要聽到節奏明快、好聽的聲音,心情就會隨之變得愉悅、興奮,隨即手之舞之、足之蹈之;麾旄羽弋,載歌載舞。一個嬰兒也許還不會說話,可聽見音樂他會咿咿呀呀,搖頭晃腦的。
今天講的音樂是一個籠統的概念,而我們的祖先早在2000多年前就聲、音、樂的概念,就有了專門的論述,好的聲為音,動聽的音為樂。牲畜只知有聲而不知音,庶民只知音而不知樂,唯有君子才懂樂。古人留下的樂理待有機會慢慢琢磨,事實上樂曲本身的節奏、旋律,通過種種演奏方式或演唱方法影響到人們的情緒變化。音樂是人們抒發情感的需要,音樂是與生俱來的靈性之美,聽一曲《運動員進行曲》,你一定興奮激昂,催人奮發上進;夜深人靜聽一曲如泣如訴的《二泉映月》,你不由自主會哀婉嘆息,悲天憫人。若是聽到寧靜的佛樂你會心生慈悲,心生敬畏;若是上等善根,也許會熄滅心中種種的貪婪與嗔恨,縱使心中萬馬奔騰,狂心即歇、歇即菩提。
記得小時候聽過的歌優美動聽,旋律悠揚,“小船兒輕輕,飄蕩在水中,迎面吹來了涼爽的風”,歌詞的意境也好美,啟迪了幼小心靈的審美情趣,從此我便熱愛上唱歌跳舞,至今仍是文藝青年,準確說是文藝中年了!《讓我們蕩起雙槳》《聽媽媽講那過去的事情》《友誼地久天長》等這些好聽的經典老歌,鼓舞、影響了幾代人的成長。長大以后常聽西部歌王王洛賓作詞作曲的《在那遙遠的地方》《半個月亮爬上來》《達坂城的姑娘》這些膾炙人口的民歌,這位被譽為“民歌之父”的音樂家在大西北生活了近60年,為發掘少數民族音樂、溝通西北與內地音樂交流作出巨大貢獻?!拔矣行以诮z綢古道上旅行過大半個世紀,拾得許多美的旋律和美的詩句,把它們編成歌,謹獻給愛唱歌的人們”!這樣一位可愛、可敬的人民音樂家,在那場史無前例的運動中鋃鐺入獄,飽受磨難!王洛賓一生坎坷跌宕,卻畢生追求著“透過歌曲帶給人們美的享受”!斯人已逝,音樂長存,他的西部情歌諸多作品至今讓我們百聽不厭,經久傳唱。
《荀子·樂論》有曰:“樂者,圣人之所樂也,可以善民心,故先王導之以禮樂而民和睦”。《禮記》亦云:“先王之制禮樂,非以極口腹耳目之欲,將以教民平好惡而反人道之正?!币馑际钦f,先王制禮作樂的目的,并不是要滿足人們口腹耳目的欲望,而是教導人們培養出正確的好惡觀,返回到人道的正路上來。所以,音樂并不是為了娛樂這種單純的目的,更多為教化人心,以樂感人。“孔子聞韶樂,三月而不知肉味”,舜帝為天下百姓臻于“盡善盡美”,“樂與天地同和”的藝術境界。便倡導天下儒生“立于禮,成于樂”,以仁為己任,使民由之、知之。
德音為樂,樂的作用是端正人情,是手段和方法,德是方向和目標。樂是德的表達方式,樂應該是對“忠孝仁義溫良恭儉”內在性情與精神的表達;離開了德,樂不知為何物,離開了樂,德便無從獲得。立于志,據于德,立志是一個人行為內在的動力,只有志存高遠,才能為學不止,敦厚德性。如同刀郎熱愛音樂,癡迷音樂事業,當面對社會亂象,便學王洛賓,扎根西部土壤,沉寂在民間音樂寶庫沙里淘金,深耕細作,十年磨一劍,當他自己滿意了才推出新作,以美的作品、美的音樂感化世人,喚醒世人,為了音樂事業始終抱持一顆赤子之心。
登高方識遠,天地納于心。在人生的道路上,每個人都是孤獨的旅客,只有學會與孤獨共處,才能找到浮世清歡。讀書彈琴的日子里,愛音樂,愛自己,愛眾生;即使生活辜負了你,也依然寵辱不驚,云淡風輕,期待明月簾下優雅轉身做個閑人。身輕言微,位卑未敢忘憂國,誠如季羨林感言:“一介布衣,言有物,行有格,貧賤不移,寵辱不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