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房霜
戲曲是中華文化的瑰寶,戲曲演員是中國戲曲藝術傳承與發展的主要推動者,也是中國戲曲藝術傳播與展示的責任人。進一步提升戲曲演員的舞臺表演能力、藝術修養,無論是對于戲曲演員本身而言,還是對于中國戲曲文化的長遠發展而言,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支持戲曲傳承發展的若干政策》(以下簡稱“政策”)明確指出,完善戲曲人才培養和保障機制,建設高素質、優秀專業的戲曲演員隊伍,推動中國戲曲藝術傳承與傳播。中國戲曲起源于原始歌舞,是由民間歌舞、滑稽戲、說唱等藝術表現形式組合而成,是中華文化的瑰寶。中國戲曲藝術自誕生以來已有幾千年的發展歷史,在其歷史發展中,戲曲傳播方式、藝術形態也在不斷地演變。中國戲曲發展的每一個階段,都離不開戲曲演員的努力。從歷史發展、唯物辯證視角來看,戲曲演員很大程度上決定著戲曲傳播質量,關系著廣大民眾對戲曲的接受度。目前,從我國廣大地區的戲曲演員隊伍建設情況來看,部分戲曲演員本身仍存在著表演藝術修養缺失的情況。為促進戲曲演員對戲曲藝術的傳承與傳播,本文主要根據《政策》中對戲曲演員舞臺表演藝術修養的要求,結合戲曲演員藝術修養的塑造,對戲曲演員的舞臺表演藝術修養體現進行分析,梳理我國戲曲演員舞臺表演藝術修養的現狀,提出提升戲曲演員舞臺表演藝術修養的策略,以期促進我國高素質的戲曲演員隊伍建設。
博采眾長就是集百家之所長,不斷豐富戲曲演員的舞臺表演能力,形成自己的表演技法、特性與特點。中國戲曲從誕生至今,已有幾千年的發展歷史,戲曲發展歷史中誕生了諸多名家、流派,并形成了不同的戲曲舞臺表演方法與理念。戲曲演員要想在舞臺上演繹出精彩的戲曲作品,并形成個人的表演風格與特點,獲取觀眾的認可,基本條件就是認真學習我國各個戲曲流派、名家的舞臺表演方式,實現百家之所長為自己所用。不宗一派,派派都學,努力塑造自己,這是在一個人身上各派交流、融會貫通的藝術創造過程。不同的名家、流派,有不同的處理方法和技巧、差異性和特色,各有所長,各有巧妙。另外,戲曲演員舞臺表演時,最核心素養也包括文化自信,既要對戲曲藝術自信,也要對戲曲相關的哲學、歷史、文學、音樂、美術等自信,只有對戲曲藝術充滿自信心,才能向觀眾展現出所塑造的藝術形象。
戲曲演員要提升舞臺表演藝術修養,需要全面發展自己的綜合素質,注重學習和實踐,與大師交流互動,不斷提高自身的表演水平和藝術修養。通過不懈地努力和持之以恒的學習,演員才能夠成為優秀的戲曲表演藝術家。
高尚的情操是戲曲演員舞臺表演時最基本的素養之一,其主要體現在:一是戲曲演員舞臺表演時,應秉承傳播優秀文化、優秀思想的理念,通過專業的表演手法,塑造一個成功的角色,讓觀眾通過角色可以反思自身、發展自我;二是戲曲演員舞臺表演時,應用高雅的情趣、高風亮節的精神、敬業樂群的精神等去打動觀眾;三是戲曲演員應具備良好的道德,具備愛國、愛黨、愛民的思想,無論是舞臺上還是生活中,都應該堅守一名戲曲演員的初衷,向他人傳播高尚的道德情懷。另外,戲曲演員在具備高尚情操的基礎上,更需要具備自我把控能力,能夠在舞臺上進行情緒把控、精神把控、行為把控、心理把控等,以專業的手段把控自身,去塑造角色,將角色的性格特征、思想精神等傳遞出去,獲取觀眾的認可。
衡量一名戲曲演員是否優秀的標準就是藝術創新意識、表演創造能力。藝術創新、表演創造代表著戲曲演員在研究戲曲、學習戲曲舞臺表演技法或正在進行舞臺表演時,要具備繼承與學習前人經驗,形成自我風格與表演特點,主動實現戲曲內容、戲曲表達方式、戲曲角色塑造方法等創新、革新。中國京劇表演藝術大師梅蘭芳曾在個人作品中與接受采訪時介紹:“戲曲演員學習各大流派、名家的表演技法,一定要學其神,尤其是創新精神、創造精神,敢于在前人的基礎上進行創新、創造,形成自己獨特的表演技法與理念”。因此,從戲曲演員舞臺表演的藝術修養來看,就需要重點發展個人的藝術創新、表演創造能力。
對于戲曲演員而言,提升個人的舞臺表演藝術修養,關鍵在于與戲曲名家交流、合作,只有多與戲曲名家接觸,積極地向戲曲名家學習,才能夠不斷地獲取更多的專業知識、舞臺表演方法及戲曲藝術理念,為提升個人的藝術修養夯實條件。例如:戲曲演員借助戲劇團、劇院提供的平臺或者自行尋求途徑,與戲曲名家交流、合作,學習到戲曲名家身上具備的舞臺表演藝術修養,如:戲曲演唱的秩序性、表現力需要豐富的文藝知識積累,舞臺表演上要想塑造角色形象,發揮角色魅力,需要具備文化自信。這一過程中,戲曲演員意識到博采眾長、文化自信對于自身的重要影響,并且與戲曲名家交流合作中,學習百家之所長,發展個人專業能力。戲曲名家把他演唱的技術,用聲、用腔、行腔、演唱的表現力,都和年輕演員分享,共同推動著戲曲藝術的傳承源遠流長。
對于戲曲演員而言,除了與戲曲名家交流、合作外,更離不開主動學習、研究戲曲,通過豐富個人的戲曲理論積累,形成自己對戲曲舞臺表演的見解,才能夠充實自我思想,提升個人的藝術修養。例如:戲曲演員可以通過自行購買專業書籍、影視資料、文獻資料等方式,匯總有利于自身學習的材料,通過主動學習、研究材料,豐富個人的專業見解,意識到戲曲演員舞臺表演的關鍵在于具備高尚情操,同時要善于舞臺把控、個人情緒管理,意識到當戲曲演員走上舞臺那一刻起,演戲已進入一種忘我的境界,人和角色高度合一,達到物我兩忘的境界。全面了解中國戲曲名家,追求其在戲曲表演時的人物自然、細膩,而且演技真實逼真,演唱講究技巧,發聲科學,吐字清晰,圓潤有感染力,程式做到了生活化、個性化,有舞蹈美,讓人嘆為觀止。通過戲曲研究與學習的方式,不斷促進戲曲演員自身的高尚情操、自我把控等能力形成,發展藝術修養。
戲曲演員的主要職責就是戲曲表演,舞臺就是戲曲演員的“戰場”,戲曲演員應該多實戰,在反復地訓練、表演中不斷提升個人的舞臺表演藝術修養,尤其是提升舞臺表演的創新意識與能力,更需要反復的實踐訓練。與此同時,也需要戲曲演員注重對戲曲表演的鑒賞,只有懂得鑒賞,才能夠更好地表演。例如:戲曲演員可以與同行合作,積極地觀看行業內其他戲曲演員的表演,讓自己作為觀眾,從觀眾的視角融入專業知識,對表演者進行評價、鑒賞,重點是鑒賞、分析其他戲曲表演者的舞臺優點和缺陷,并聯想到自身,以此發現自己在舞臺表演上存在的不足。通過這種方式,大膽地完善自我,進行藝術創新、表演創造,不斷地提升個人的舞臺表演本領。又如,戲曲演員可以順應新媒體技術優勢,積極開展個人的戲曲表演直播,讓直播平臺成為自己日常戲曲表演訓練的舞臺,積極接受來自全國觀眾的觀看、評價,在反復實踐與訓練中進行總結,秉承著創新、創造精神,提升個人藝術修養。再如,戲曲是形象思維藝術創作,因此生活是創造的基礎。注重生活的積累,提高對生活的識別能力,加強研究,分析生活現象,做生活的有心人,汲取形象細胞,增強思辨能力,把積累生活知識作為文藝創造的修養。注重在生活中搜集一切形象的模型,積年累月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舞臺藝術風格,在進入舞臺形象創造時就能厚積薄發、觸類旁通,結合人物性格把戲演活,演的更加意境深邃,給觀眾一種人物形象代入感。
戲曲演員是一個劇團的核心成員,我國《關于支持戲曲傳承發展的若干政策》強調戲劇團、劇院等機構、組織對戲曲演員的培訓。因此,提升戲曲演員舞臺表演藝術修養不僅依靠其自身,更需要劇團為戲曲演員提供學習平臺與資源,戲曲演員借助提供的平臺積極提升專業境界。例如:戲劇團、劇院等機構,完善內部的培訓機制與平臺,通過邀請國家一級演員、戲曲名家進劇團、劇院等方式,面對面為戲曲演員進行舞臺表演藝術的培訓、展示、講解工作。對戲曲演員實施培訓、講解時,建議重點從戲曲表演專業知識、實操技術、舞臺素質方面開展,如闡述“戲曲表演演員素養的提升”這一主題:一是要加強唱、念、做、打、手、眼、身、法、步等基本功的訓練;二是要通過熟讀劇本,用情塑造好人物;三是要提高自身的綜合藝術修養,包括思想品格修養、文化修養和專業理論修養。必要情況下,建議以各種經典劇目為例,進行現場的表演展示,現場示范手眼身步,講解戲曲演員應該具備的舞臺表演藝術修養與實質,既開闊戲曲演員的眼界,也促進他們的藝術修養形成。
總而言之,戲曲演員藝術修養主要有三個方面,思想品格修養、文化修養和對自己從事專業的理論修養,它是構成演員藝術風格的決定性因素。藝術修養決定著演員表演層次格調的高低,雖然它是一種碰不到摸不著的東西,但是反映在舞臺上卻是讓觀眾能感受到的。提升戲曲演員舞臺表演藝術修養的關鍵在于發展文化自信、豐富知識積累、提升個人情操、增強自我管控能力,同時在認真繼承與學習各大流派、名家的表演技法基礎上,要發展自身的藝術創新與表演創造能力,敢于在戲曲舞臺上進行創新、新技法嘗試,這也是戲曲演員逐漸成長為一代戲曲名家的關鍵與必經之路。要圍繞著博采眾長、文化自信、高尚情操、自我管控、藝術創新、表演創造等核心藝術修養,積極采取自學、培訓、交流實踐等方式,提升戲曲演員自身的藝術修養與表演能力,使其成長為一名優秀的戲曲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