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臨夏州康樂縣郭家麻小學 姬智平
由于小學生人生經歷有限,寫作素材積累不足,寫作時經常會出現無話可說或者千篇一律的問題,嚴重影響了作文質量,降低了學生對寫作的樂趣,這對提高寫作能力極為不利。所以,教師要高度重視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到寫作中,夯實寫作的基礎。
新課標明確提出,寫作教學應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激發學生的表達欲望,讓學生在愉悅的情緒中寫作。教師應根據新課標要求,不斷調整教學方法,優化教學手段,將培養學生寫作興趣作為教學重點,讓學生形成內在驅動力,主動完成寫作任務。
個人思想意識會直接影響活動狀態。在寫作活動中,積極的意識會提高學生寫作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以飽滿的精神狀態面對寫作,并在寫作中抒發真情實感。學生擁有寫作興趣以后,會主動在生活和學習中收集各類不同的寫作素材,了解更多不同領域的知識,從而豐富精神儲備,調動寫作熱情,對日后學習活動的開展發揮積極作用。學生產生了寫作興趣,寫作靈感自然會源源不斷,寫作時就不愁無話可說了,有利于個性化表達。
在寫作訓練中,學生將會根據教師的要求,積累各種不同類型的寫作素材。學生如果對寫作擁有較為濃厚的寫作興趣,就會不斷地對寫作素材進行琢磨,靈活加以運用,有利于擴展學生的思維視野,讓學生的寫作內容變得豐富多彩。小學生具有豐富的想象能力,寫作興趣會讓學生不斷地想象,開拓寫作視野,形成多樣化的寫作風格。
思維能力是小學生應該具備的關鍵能力之一,良好的思維能力會幫助學生深入思考問題,找到解決辦法。要想寫好作文,需要對各類素材和其他資源進行整合,優化作文架構,從整體角度出發安排文章內容,這就要求學生具有邏輯思維能力。而這種能力的形成,靠的正是邏輯思維。因此,寫作訓練要善于打破固化的思維模式,讓學生有序地表達認知和想法,不斷提升綜合能力。
在小學作文教學中,寫作教學模板化問題極其突出,主要原因在于教師過于重視學生的寫作成績,希望學生可以寫出符合考試要求的文章。教學時,教師會刻意教授常用的寫作技巧,例如總分總結構,運用開門見山的方式總領全文,之后分段論述,最后總結。乍一看,這樣的文章內容豐富,條理清晰,結構排列有序,能夠吸引讀者的注意力,但模板化問題異常突出,千人一面現象非常嚴重,影響了學生思維能力的拓展,扼殺了學生的想象力。
寫作時,教師往往提供主題或思路,讓學生根據劃定的框架完成寫作,無形中給作文帶上了枷鎖,導致寫作范圍狹窄,作文不吸引人閱讀。例如,教師普遍以課文中的題材或者寫作模板為標準,提出寫作要求,將寫作范圍限制在課內,忽略了課外寫作素材的合理利用,也沒有很好地將生活和寫作結合起來,這樣的教學行為不符合新課程改革的要求,必須調整。
通過不斷的寫作訓練,能讓學生熟練使用各種寫作技巧,提高寫作能力。然而,目前作文訓練形式較為單一,教師通常是以布置作業的方式讓學生寫作,并且寫作篇幅較小;部分教師會讓學生寫日記,將日記作為作業。無論哪種形式,都會讓學生對這樣的硬性“作業”產生抵觸情緒。長此以往,會影響學生的寫作興趣,讓他們將寫作視為負擔。這樣的寫作訓練無論數量上有多少,都難以在質量上有保障,只能成為無效或低效訓練。
(1)觀察日常生活
寫作和生活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生活中包含大量的寫作素材。教師應引導學生主動觀察生活,了解不同人物,關注不同事件,積攢大量的生活素材,為豐富和充實寫作內容奠定基礎。小學生對生活充滿好奇,教師讓學生觀察生活,順應了他們的天性,可以讓學生感受到生活的快樂,消除課堂教學的沉悶感。例如,寫人物時,讓學生觀察父母在家中的日常行為,觀察他們的衣著、神態、動作、語氣等,提高學生觀察生活的敏感度。校園是學生生活的重要場所,校園中每天都會發生很多有趣的事,可以讓學生留心觀察校園中不同的人。在觀察中捕捉自己感興趣的寫作素材,進而主動寫作。
(2)深入生活實踐
深入生活實踐,便于學生體驗、感受生活中的小事,有利于學生細致真切地描寫生活,避免作文假大空。教師可以組織經常性的體驗活動,引導學生在體驗中觀察,在觀察中感受生活。例如,勞動教育在小學階段極其重要,可以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勞動習慣,強化勞動意識,積極主動參與到勞動中。教師可以組織班級大掃除活動,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分別負責不同區域的清掃任務,在合作中感受勞動的快樂。完成大掃除,讓學生以“班級勞動日”為主題寫作。因為寫作內容是自己親身經歷過的,學生能夠寫出真實情感。
(1)組織寫作活動
豐富的寫作活動有利于打破傳統寫作訓練的限制,讓學生以高昂的情緒參加活動,在活動中完成寫作任務。小學生爭強好勝,渴望得到家長及教師的肯定,為此,教師可以舉辦一些作文競賽活動,讓學生自行選擇主題和內容,然后挑選優秀文章,將其放在公示欄內展示出來,并頒發寫作小能手的稱號。作文競賽活動可以營造良好的寫作氛圍,調動學生參加寫作競賽的積極性,適當的獎勵可以滿足學生的心理需求,對于激發學生寫作興趣具有積極的影響。教師也可以將課外閱讀和寫作教學融合起來,引導學生閱讀感興趣的書目,完成閱讀后書寫心得體會。讀寫結合活動讓學生在寫作中深化對課外閱讀內容的理解和認知,進而表達閱讀感悟。
(2)開展辯論賽
辯論要求較強的邏輯性,要及時抓到對方辯友的語言漏洞,完成辯論反擊。辯論賽需要學生在賽前收集大量材料,在無形中豐富了寫作素材。并且在收集材料后,辯手需要對材料內容進行分析,研究主題和材料之間的聯系,并設想對方可能提出的觀點及運用到的素材,利用有針對性的素材和強有力的反擊方式駁倒對方。在這一過程中,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會得到有效的鍛煉,對于養成良好的思維習慣和寫作習慣有重要影響。同時,在辯論過程中,辯手還需及時記錄對方的觀點和運用的支撐材料,在短時間內調整思路,轉換語言表達方式,增強表達效果,以達到“漲自己志氣,滅他人威風”的目的。例如,參加“課堂應讓教師做主還是讓學生做主”的辯論賽,學生可結合日常生活中課堂教學模式及效果,確立自己的立場觀點,結合觀點梳理、完善辯論稿件。如觀點為“讓學生做主”,應旁征博引,論證“讓學生做主”的好處及意義,譬如調動積極性、提升思維及表達能力、活躍課堂氣氛等。學生寫作辯論稿時要不斷優化論證順序、論證材料、論證語言,提高稿件的感染力和說服力,既激發了寫作興趣,又提升了寫作能力,為寫作提供了重要的驅動力。
長期以來,小學作文的評價方式較為單一,教師通常習慣利用打分數的方式評價學生作文的優劣,很少留意學生寫作過程中的個性化意識,評價比較簡單,學生難以通過教師評價明白自身寫作中的問題,更談不上改進了。所以,教師應對評價方式進行調整和優化,利用多樣化的評價手段調動學生主觀能動性。
(1)多肯定評價
對于小學生而言,鼓勵是極其重要的,適當鼓勵可以幫助他們樹立寫作信心。然而,在傳統的作文評價中,教師通常只是指出學生寫作中的問題,忽略了學生在寫作中的閃光點,在一定程度上打擊了學生寫作的積極性。我們應充分認識到,在評價學生的作文時,應以肯定性評價為主,挖掘學生作文的可取之處,讓學生獲得認同感和成就感,從而培養學生的寫作意識,減輕學生的抵觸情緒,激勵學生主動完成寫作任務。例如,寫“我的植物朋友”時,教師先分析學生對植物的描寫是否詳細,再分析是否體現了學生和植物之間的朋友關系,從整體角度出發,肯定學生的作文緊扣主題,情感表達流暢。之后,再分析學生作文的細節,圈點優美辭藻,并及時表揚,激發學生的興致和信心。肯定性評價后,再提出改進意見,這樣學生更容易接受,能真正了解作文的得失,逐步提高作文水平。
(2)鼓勵學生自行評價
在作文教學中,學生應該占有主體地位。教師應讓學生參與到教學評價活動中,鼓勵學生主動完成自我評價,反思作文的成敗得失。例如,在“奇妙的想象”這一寫作訓練中,教師可以在寫作前讓學生先在小組內溝通和交流,分享自己的奇思妙想,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激發學生的思考,讓學生產生表達欲望。小組內交流完畢,學生再在課堂上寫作,描述自己的想象內容。寫作任務完成后,在小組或班級內進行互評,提出文章中所運用的表達技巧和方法,分析文章有無漏洞或者邏輯問題,文章的內容是否突出了主題,最終評選出優秀作文。學生進行自主評價,可以成為學習的主人,感受到自己在寫作活動中的重要性,逐漸形成責任意識。
仿寫是常用的訓練手段之一,主要以閱讀素材為基礎,通過模仿的方式對寫作技巧等進行強化訓練。通過仿寫,學生不僅對原文內容和特色有了更準確的理解,還能感受到文章傳遞的情感,進而優化自己的作文,提升寫作能力。例如,課文《燕子》描寫了春天燕子的各種活動及形象特點,表達了對燕子的喜愛之情。教師可讓學生模仿這篇文章的寫法,選擇自己喜愛的動物作為描寫對象,寫一篇文章。小學生普遍喜歡小動物,樂于和動物接觸,這樣的仿寫有利于調動學生的寫作積極性,輕松完成寫作任務。完成仿寫,還要引導學生將自己的文章與范文進行對比,找出差異,修改完善。教師也可以運用擴寫的方式對學生進行訓練,落實讀寫一體化教學理念,將閱讀教學和寫作教學有機融合,讓他們互相促進。
自由寫作是讓學生產生自主寫作意識的重要方式,能夠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寫作習慣。日記是自由寫作的主要形式,教師要讓學生養成每天記錄日常生活的習慣,并教授學生日記的格式和寫日記的方法。也可以鼓勵學生寫隨筆、寫片段,可以描寫自己喜歡的人物、動物、植物,也可以描述自己的情緒、心理活動;可以寫成詩歌、散文、記敘文、說明文,只有是有感而發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