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語文的寫作教學當中,交際語境寫作理念十分重要。在這樣的理念之下開展教學,可以讓學生之間進行交流,進而激活寫作思維,提高寫作水平。“1+N”寫作課程是以交際語境寫作理念為基準的一種寫作訓練。教師在進行實際寫作教學時,可以對“1+N”寫作課程進行構建,給孩子“另一張嘴巴”。文章主要以小學語文寫作教學為切入點,對交際語境寫作與“1+N”寫作課程的概念進行闡述,并基于交際語境寫作理念,對“1+N”寫作課程的構建策略進行細致探究,以期通過對交際語境的構建,突破學生的寫作難點,實現學生寫作能力的進一步提升。
【關鍵詞】交際語境;1+N;寫作教學;構建策略
作者簡介:桂雪平(1988—),女,江蘇省常州市武進區牛塘中心小學。
以交際語境寫作理念為基準的“1+N”寫作課程以交際為主,其不僅需要教師對教材中的習作進行教學,也要求教師開展專項寫作教學,進而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語文教師要積極構建更高效的“1+N”寫作課程,突破小學語文寫作教學中的難點,以此提高學生的寫作素養,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發展。
一、交際語境寫作與“1+N”寫作課程的概述
(一)交際語境寫作
在我國早期的寫作教學當中,教師往往會更加注重學生的表達,并且側重關注學生寫作的結果。而在西方國家,教師往往會更加注重學生在寫作中的交流。也正是在這一差異之下,榮維東提出了交際語境寫作的理念,進而為寫作教學改革奠定了基礎。“交際語境寫作”是指以讀者為導向,利用交流進行驅動,進而生成語境的一種寫作模式,是面向讀者而進行的一種意義建構以及交流活動,旨在圍繞某一話題,實現特定的交際。通過以這一寫作理念為基礎,教師能夠為學生的寫作提供更加全面且真實具體的言語動機。同時,針對部分學生在語文寫作課程當中的不會寫、不喜歡寫或者“沒什么好寫”的狀況,這一寫作理念也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能夠使得每一位學生都有機會寫出高質量作文,實現學生寫作能力的有效提升[1]。
(二)“1+N”寫作課程
“1+N”寫作課程是以交際語境寫作理念為基礎而開發的一種課程。其中,“1”主要是指以交際語境寫作理念為基礎來進行教材習作的教學,以此實現語文寫作教學目標,提高學生的書面語言運用能力。“N”主要是指以交際語境寫作理念為基礎來進行專項的寫作教學,重點是對教材的寫作進行延伸,其中包含對話寫作、成長寫作、論辯寫作和假期寫作等。在“1+N”寫作課程當中,學生可以實現更有效的交流,進而在交流的驅動下,形成交際語境,突破寫作的難點,創作出更精彩的作文。
二、交際語境理念下“1+N”寫作課程的構建策略
(一)“1”教材習作
1.寫作任務語境的創設
在現階段的小學語文教材當中,習作的內容通常會通過話題的形式展現給學生,重在讓學生進行自由表達,為學生預留創造的空間。不過,其中的提示比較簡單,要求也比較籠統,沒有對寫作技能進行較為明確的介紹。因此,教師需要對寫作任務的語境進行創設,以目標、話題等要素為前提,挖掘習作的潛在動機,進而順利開展寫作教學。在實際進行寫作任務語境創設的過程中,教師應從學生的角度出發,滿足學生的實際學習需求,找到他們在寫作中存在的問題以及寫作的興趣點,進而使學生更加高效地進行寫作。
例如,在教學統編版四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習作:推薦一個好地方”時,習作中為學生列舉了游樂場、書店、水鄉小鎮、小樹林等地方,讓學生對自己認為的好地方進行推薦。在對這一習作任務進行設計的過程中,教師可以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調查學生經常去的地方,以此創設寫作任務語境。比如,教師可以提出問題:“相信大家一定會特別喜歡在某些地方玩耍,那里可能會有好玩的游戲、好吃的食品,也可能會有迷人的景色。下面,請大家看看大屏幕,看看能不能猜出來這些地方是哪里?”教師可以為學生展示游樂場、動物園等場所,并引導學生說說自己曾經去過哪些好玩的地方,以及想給老師和同學推薦這個地方的原因等。教師可以讓學生將自己的想法寫下來,并互相傳閱習作,讓學生展開口語交際。這樣的教學內容與學生的實際更為貼合,使得教材習作當中的籠統話題更加具體。學生向老師以及同學推薦一處好地方的過程,也是學生進行習作思路構思、明確寫作目標的過程。語境的創設不僅讓學生體會到了寫作的意義,也進一步增強了學生的寫作欲望[2]。
2.知識變構與方法滲透
在小學語文寫作教學中,之所以會存在部分學生不會寫的情況,主要是因為學生的表達技巧以及遣詞造句的能力有限。要想改善學生的寫作狀況,教師就需要掌握學生的寫作起點,并且對學生寫作中的盲點加以診斷,進而為學生滲透寫作的方法,提高學生寫作的水平。
例如,在教學統編版五年級下冊第五單元“習作:把一個人的特點寫具體”時,教師需要認識到學生已經在三年級學習了運用一件事情描寫一個熟悉的人的技巧,在四年級學習了怎樣用具體事件寫自己敬佩的人。因此,對于五年級的學生來說,他們懂得運用細節描寫的方法對人物的特點加以具體描寫,這是學生寫作的起點。而在實際進行教學的過程當中,由于所述事例需要回憶,因此部分學生存在較為籠統地描述事例以及人物特點的問題,這是學生寫作的盲點。基于此,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可以運用思維導圖,幫助學生回憶在事件發生時,最能彰顯人物特點的情節。針對學生對人物細節存在模糊的問題,教師可以運用“修復還原”的策略,進而使得學生身臨其境,更加高效地完成寫作[3]。
(二)“N”專項寫作
1.對話寫作,激發學生情感
在進行寫作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運用對話寫作的方法,使得學生之間可以在寫作后進行對話,進而激發學生的情感。教師在實際組織學生進行對話寫作的過程當中,需要讓學生通過對自己或者他人的文本進行鑒賞以及質疑,豐富自身的情感,幫助學生在日后的寫作當中表達出真情實感。
例如,在教學統編版六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習作:讓真情自然流露”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寫作完后進行對話。比如,一名學生描寫了自己奶奶去世后,家人回到家中為奶奶守夜的場景,展現了自己對奶奶的思念。在指導其進行作文修改的過程當中,筆者嘗試運用對話寫作的方法,引導全班學生對其中的內容進行探討。有的學生認為:“如果是我遭遇這樣的事情,我會想起自己與奶奶生活的經歷。”在進行互動對話的過程當中,這名學生獲得了一定的啟發,對自己的作文進行修改,更好地流露出了自己的真情。在修改之后,其作文開頭先表達了自己的悲傷之感,之后描寫了與奶奶一起生活的小故事,最后敘述了自己因為傷心哭泣而睡著,夢見奶奶回到自己身邊的情節。這樣的寫作相較于學生之前的習作來說,內容更加豐富,情感流露也更加真實自然。通過互動對話,學生既能對某一篇習作展開探討,提出改進建議,也能學習他人寫作中的長處。
2.成長寫作,認清自身特點
在學生不斷發展的過程當中,其不僅需要聽取教師及父母的指導,自身也必須加以反省,同時悉心聽取同伴的評價,這樣才能促進自身更加全面的發展。基于此,教師可以對成長寫作課程加以開發,組織學生以分組的形式,以小組成員一周內的學習表現為主題進行寫作,并說說自己對同伴的看法,即“伙伴心語”。這樣的成長寫作課程能夠幫助學生發掘同伴的優點,同時也能指出其在學習中存在的不足之處,給出更加科學及合理的意見。教師通過進行持續的成長寫作課程指導,可以使得學生的文字更加具有溫度[4]。
例如,在筆者所組織的成長寫作課程活動中,學生A給學生B寫了這么一段話:“在這一周的時間里,你總是看課外書,可以看得出來你對閱讀的熱情。不過,盡管愛看書是一件好事,但是也需要有個度,你總是因為看書而耽誤了吃飯的時間,這樣會傷害自己的身體。如果超出這個度,也會使得看書成為一件壞事。”針對這一心語,學生B欣然回復:“謝謝你,你的心語讓我體會到了溫暖。平常別的同學只會將我看課外書的事情告訴老師,沒有關心我。我嘗試過改變自己,但是有時候書中的情節太吸引我,導致我忘記了去吃飯。請問你可以監督我嗎?”
事實上,成長的寫作一般都發生在較為真實的情景當中,是為了解決問題而形成的一種交際寫作。也正因此,在成長寫作課程中,學生會對寫作內容產生一定的親切感。通過進行成長寫作,學生更好地發揮了交流、自我成長以及書面表達的價值,進而對交際語境寫作理念加以貫徹,提高自身的寫作能力。
3.論辯寫作,深化學生思維
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來說,他們的邏輯思維能力較弱,但好勝心較強。因此,教師在實際進行教學的過程中,可以引導學生進行辯論。通過創設辯論語境,使得學生針對某一個問題展開辯論,各抒己見,在說服對方的過程中,理清自己的思路,進而掌握辯論的技巧,提高語言掌控的能力。
例如,在教學統編版六年級下冊第五單元“習作:插上科學的翅膀飛”時,學生在課堂討論的過程當中提出了兩種截然不同的觀點:當今時代,人們用電腦打字會更加方便,因此不需要練字;任何一個時代都需要練字,練字能夠培養一個人的耐性,提高人們閱讀理解的能力。針對學生的不同觀點,筆者讓學生以“互聯網時代人們還需要練字嗎”為題展開辯論。正方學生認為,互聯網時代人們仍然需要練字,因為練字能夠豐富一個人的文化內涵,字跡的工整程度會彰顯出一個人的內在。反方學生則認為,互聯網時代人們僅僅依靠電腦打字就可以,并不需要練字。最后,在筆者的引導之下,學生認識到,在任何一個時代人們都需要練字,練字有很多好處,如培養人的耐性、提高人的素質和閱讀理解能力等。在這樣的辯論活動中,學生能夠從不同的角度看待問題,進而不斷深化自身的思維。學生通過以辯論為基準開展寫作,會使得自己的寫作“有話可說”。此外,教師在對交際語境進行創設的過程中,也可以依據學生的實際生活經驗和網絡熱點開展辯論活動,引導學生逐步養成觀察生活、關心社會的習慣,進而使得學生的思維更加具有邏輯性以及條理性,幫助學生養成社會責任意識。
4.假期寫作,養成探究習慣
在小學語文的寫作教學中,教師可以遵循學生的興趣點,讓學生對自己感興趣的話題進行寫作。如教師可以讓學生在假期針對某一個主題進行開放式的研究,進而結合自己的認識撰寫研究報告,幫助學生養成探究以及思考的好習慣。
例如,在寒暑假期間,教師可以讓學生深入研究自己感興趣的話題,之后撰寫研究報告,在開學后在全班面前進行分享交流。在這一活動中,學生可以擁有更多可自由發揮的空間,進而表現出較強的自主性。比如說,有的學生喜歡看電視劇,就可以在假期對電視劇進行研究,并且在觀看電視劇的同時,對電視劇與寫作的聯系進行分析,進而獲得啟發,不斷優化自己的研究報告。電視劇中包含人物形象的塑造,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學生進行人物的寫作。比如,在電視劇《西游記》當中,唐僧師徒四人具有較為鮮明的外貌特點,學生在觀看《西游記》時,能夠學會更好地描寫一個人的外貌。學生利用假期時間進行自己感興趣的寫作,有助于養成善于思考以及探究的習慣,能為其學習提供助力。教師可以在開學之后為學生創設交際語境,讓學生可以詳細分享自己的研究體會,并從他人的研究中獲得啟發,進而不斷提高自身的探究能力。
結語
總而言之,交際語境寫作理念下的“1+N”寫作課程將各種寫作項目與交際語境場景進行緊密結合,能夠讓學生更有目的性地展開寫作,進而提升自身的寫作動力與能力。教師要在實際寫作教學過程中對交際語境寫作理念下的“1+N”寫作課程進行科學的構建,讓學生在寫作訓練中得到發展,切實體會到交際的快樂。
【參考文獻】
[1]陳歐,陳宇.小學語文交際語境寫作的教學策略[J].教育科學論壇,2018(20):64-67.
[2]顧麗娟.基于交際語境理念,建構“1+N”寫作教學模式[J].寫作,2017(18):44-45.
[3]陳明.小學交際語境寫作教學策略初探[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6(10):92-93.
[4]李斌.給孩子另一張嘴巴:基于交際語境寫作理念的“1+N”寫作課程[J].語文教學通訊,2016(7/8):5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