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秀秀
山西坤盛圓土地咨詢服務有限公司 山西 太原 030000
在城市現代化發展的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會對自然生態要素產生一定影響,進而會導致人地矛盾的發生;通過城市生態文明建設有助于緩解人地矛盾,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實現自然資源的合理開發利用[1]。綠色基礎設施規劃是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工作內容,對提高城市的生態服務功能,實現城市空間的集約利用,保護城市建設用地具有重要意義。左云縣是山西大同市轄區內的重點縣,近年來左云縣錨定“雙碳戰略”,致力于打造綠色低碳新樣本,開展了一系列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規劃工作。左云縣開展綠色基礎設施的規劃與建設,將有助于促進生物多樣性的保護,加快生態修復和生態保育,減少自然災害事件的發生,同時促進區域經濟和社會的發展。基于此,對左云縣綠色基礎設施規劃過程中的方法和策略進行分析,將有助于左云縣生態文明建設項目的實施和文明城市的創建。
綠色基礎設施的構成要素可以從屬性的角度進行分類,主要包括:自然、半自然和社會性綠色基礎設施三個方面。其中,自然綠色基礎設施包括:水體、草地、林地、濕地等自然保護區;半自然綠色基礎設施包括了牧場、農場、森林等生產生存區;社會性綠色基礎設施包括了濕地公園、城市綠化道,城市防護林等城市綠地區[2]。
綠色基礎設施的構成還可以從結構上進行分析,首先,其形態可以是點線面或不規則形狀;其次,其框架主要由核心、廊道和場地構成。其中,核心是指綠色基礎設施的核心面域,比如說自然保護區、城市生產用地,城市綠地和具有循環開發和高生態效益的循環用地。廊道是指綠色基礎設施網絡中的線性綠色空間,可以將城市的各種綠色空間連接,形成一個整體,主要包括生態保護性廊道和風景旅游廊道兩類。場地是綠色基礎設施中面積相對較小和整體連接度較低的區域,雖然規模相對較小,但是在生態系統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綠色基礎設施具有內容屬性的多樣性,包括多種植被類型,不同綠色廊道。綠色基礎設施具有空間尺度的協調性,可以起到空間尺度上的協調整合作用。綠色基礎設施具有網絡系統的連通性,可以實現生態信息的傳遞和能量的轉移,或者進行自然生態資源要素的空間連接和整合。綠色基礎設施具有功能服務的復合性,包括生態效益、社會效益。綠色基礎設施具有生態效益的穩定性,其產生的生態效益呈現出穩定和可持續的特點。
綠色基礎設施的主要功能包括:生物生態功能,非生物生態功能和社會經濟文化功能。生物生態功能可以為動植物提供生態宜居的場所,促進生物多樣性的保護,實現區域生態要素的修復和保育。非生物生態功能可以減少由于暴雨導致的各種類型的自然災害,同時,對于城市的風熱環境具有顯著調節作用,對城市水土流失具有較好的保護作用。社會經濟文化功能可以為居民提供環境良好的濕地公園,滿足居民對生態環境的要求。
綠色基礎設施的規劃要遵循協調性,系統性,連通性,及時性四個原則。協調性是指,綠色基礎設施的規劃要將城鄉綠色基礎設施的建設進行整體規劃,加強不同區域之間的連接性,形成綠色基礎設施網絡。系統性是指,綠色基礎設施的規劃要考慮到不同尺度和不同領域之間要素的穩定性,將不同綠色基礎設施的功能在空間上進行連接,形成一個完整的系統。連通性是指,綠色基礎設施的規劃要將不同的生態資源進行連接,同時將政府主管部門和組織、個人進行連接,實現自然資源的合理利用和布局。及時性原則是指,綠色基礎設施的規劃是一個動態的過程,要依據城市的實際環境和特點進行修正,通過制定完善的規劃戰略,實現資源的優化利用。
綠色基礎設施規劃包括:明確構建目標,數據搜集整理,連接設施要素,設定網絡層次,尋找反饋支持五個步驟。明確構建目標,需要針對不同層級規模的綠色基礎設施制定匹配的構建目標,聚焦不同的綠色基礎設施功能要點,規劃需要并入的自然資源要素。數據搜集整理,需要通過科學的方法收集區域范圍內的景觀數據,通過制定評價標準進行數據的篩選和整理,從而對現有的自然資源要素進行分類分級。連接設施要素,要確定核心保護區,并圍繞核心保護區將不同層級的自然資源要素進行連接,完成布局和規劃。設定網絡層次,需要對綠色基礎設施的要素進行層次分級,確定生態保護目標的優先等級以及相應的規劃措施,形成具體的規劃策略。尋找反饋支撐,需要在綠色基礎設施規劃過程中,廣泛收集相關部門、組織和個人的意見反饋,不斷完善綠色設施規劃方案[3]。
左云縣中心城區綠色基礎設施的規劃需要遵循一定的框架思路,提升城市生態服務功能和生態品質。筆者綜合考慮生態敏感性,國土空間開發適宜性和資源環境承載力三個方面的評價要素,提出了包括底線管控原則,資源本底評價和土地開發依據三個方面的基礎評價體系。在要素識別過程中,通過形態學空間格局分析,識別生態要素并進行層次等級劃分,提出相應的分類管控方案。在分析修正過程中,通過生態績效分析對生態服務的功能進行評價和修正分析,具體的框架思路和方法應用如下圖1所示。

圖1 綠色基礎設施體系的構建思路

圖2 彈性化多層級綠色空間
綠色基礎設施構建目標的提出,要綜合考慮到左云縣中心城區城市空間規劃存在的問題。基于此,提出了網絡化完整綠色空間,彈性化多層級綠色空間,效率化綜合性綠色空間,標識化特色綠色空間四個綜合性構建目標[4]。
網絡化完整的綠色空間就是要實現生態系統的網絡化,左云縣中心城區綠色基礎設施的規劃首先要梳理區域內現有的生態資源,對于具有生物多樣性保護價值的孤立的生境斑塊進行識別,在控制建設成本的基礎上,構建生物遷徙的廊道生境斑塊進行連接,確保綠色基礎設施的空間完整性和連通性。彈性化多層級綠色空間,就是對現有綠色空間進行分級,確定優先等級,左云縣中心城區綠色基礎設施規劃要制定出適合實際情況的評價標準,通過定性和定量方法評價自然資源的等級。效率化綜合性綠色空間,就是要統籌規劃不同功能的生態資源,提高資源的利用效率和利用價值,左云縣中心城區綠色基礎設施的規劃要綜合考慮到生態旅游,文化,歷史資源的功能,基于長遠的目標進行統籌規劃,發揮好不同生態資源的潛能。標識化的特色綠色空間,就是要挖掘特色自然資源,構建綠色基礎設施進行保護利用,左云縣要利用好區域的水資源和植物資源,打造具有特色的人文景觀標識。
左云縣中心城區綠色基礎設施的規劃,要基于現有國土空間規劃體系進行空間基底的分析。首先,獲取高精度的遙感衛星圖像和數字高程模型數據,形成土地利用類型的分類圖;同時確定好空間評價體系構建的指導思想,比如利用資源環境承載力和國土空間開發適宜性評價作為空間評價體系,綜合考量農業生產,城鎮建設,生態保護,的主要內容和影響因子。由于主要進行中心城區的綠色基礎設施規劃,因此要對生態重要性評價的指標因子進行合適的選取,左云縣綜合考慮區域內的生態資源,選擇了土地利用類型、文化遺跡、交通、重要基礎設施、植被覆蓋指數、自然保護區、水系、坡度、坡向九個因子,并對不同單因子的重要性進行評價。最后綜合不同因子的重要性進行疊加,獲得生態重要性評價的結果。
綠色基礎設施的規劃還需要進行要素的識別,包括大型自然植被斑塊,生態廊道和小型自然植被斑塊的識別。首先要對綠色基礎設施的空間格局進行分析,比如說可以利用MSPA方法對中心城區的綠色空間格局進行分析,并將其分為核心區、孤島、廊道、穿孔、邊緣和支路等空間格局要素。其次,要對綠色基礎設施之間的連通性進行分析,評價不同基綠色基礎設施之間的連接性。最后,要對綠色基礎設施的要素進行識別和分級,包括核心區域的分級,廊道功能的分級,孤島功能的分級,每一個要素均分為三級。
生態績效評價是綠色基礎設施規劃的重要工作內容,通過生態績效評價,可以合理的規劃人類生產、生活和生態資源分布的區域,減少人類與自然之間的相互影響。生態績效評價的主要內容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個方面,要進行最小成本路徑的計算,主要按照斑塊識別和源地選擇,建立景觀阻力消費面,路徑計算三個步驟進行;其中,源地選擇主要選擇左云縣中心城區的山水湖林等自然要素,以及較大區面積的公園綠地作為生態源地。景觀阻力消費面主要選擇MSPA分類的主要類型,以及坡度和土地利用類型作為阻力層。生態廊道路徑的形成,需要對左云縣綠色基礎設施的核心要素進行分析,通過最小成本路徑法,形成彼此連接的自然路徑。第二個方面要進行生態服務功能的評價和修正,主要包括水文調節和城市微氣候調節兩個方面;其中,水文調節主要針對左云縣周邊的水循環支持和水源涵養現狀進行分析,可以對區域內的水系分布、地表徑流和匯水區進行分析。城市微氣候調節,主要針對左云縣中心城區的熱島分布,空氣流動,阻力面和冷島布局進行分析。第三個方面是社會服務功能的評價和修正,具體可以從中心城區綠色基礎設施分布的合理性,發揮社會效益的潛力,兩個方面進行綜合的分析和評價修正。
左云縣中心城區綠色基礎設施的規劃需要采取一定的規劃策略,從而保證規劃的順利實施。可以基于國土空間規劃的要求和自然資源的現狀,從綠色基礎設施規劃的網絡布局,要素組合和實施管理三個方面提出相應的策略。
在網絡布局策略方面,首先要對土地開發的差異化進行管控,具體來講,要進行總體的優化包括對舊城區河流生態濕地的修復,以及新城區空置地的轉化,要針對重點片區進行有效的開發,包括重點區域,重點邊緣,區域生態園地和水系等。其次,要對綠色空間的結構進行生成,主要針對重點提升廊道保護,提升廊道和新設廊道進行生成,增強綠色基礎設施的空間連接性。再次,要設置好綠色基礎設施網絡布局的原則。比如說在進行全連接,半連接和非聯通網絡布局時要遵循,核心建設、廊道建設、場地建設、綠色基礎設施主要要素組成的基本原則。最后要進行綠色基礎設施網絡的生成。
在要素組合策略方面,首先確保綠色基礎設施五要素的構成,包括:核心要素,廊道要素,場地要素,跳點和孤島要素。在結構模式上,考慮到嫁接、貫穿、延伸、疊加,借景、對景等不同的模式。在結構和開放空間的組合上,可以使用對景、插嵌、交疊、包含、結合等五種組合策略。在實施管理策略上,首先,要將綠色基礎設施規劃納入到總體的國土空間規劃體系中,根據左云縣現有的綠地資源,調整綠地規劃的范圍及綠地的類型,并進行科學的評估。其次,要充分利用好綠色基礎設施來進行城市建設過程中農業、生態、城鎮空間的管理。最后,要建立起綠色基礎設施實施管理的協調體系,并建立綠色基礎設施規劃的理念,政策,完善相應的保障制度。
綜上所述,左云縣致力于建設生態文明示范縣,加快落實雙碳目標,通過綠色基礎設施的規劃,能夠更好的協調人與自然之間的關系,發揮好綠色基礎設施的生態功能和生態效益。在進行綠色基礎設施規劃的過程中,規劃人員需要把握好綠色基礎設施的構成、特征和功能,遵循科學的規劃方法,采取一定的規劃策略,確保預測基礎設施規劃的有效性,發揮好綠色基礎設施的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