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勇奇
(內蒙古師范大學 內蒙古呼和浩特 010022)
全球化背景下,文化傳承和民族認同成為一個重要議題。中華大地上,民族傳統體育作為一項特殊的社會實踐,具有深刻的文化內涵和社會價值,是中華各民族生活和文化的縮影,能夠反映人們生產生活方式和身體活動,構筑精神家園與共同體認同,促進民族交往與文化交流,在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方面發揮著不可或缺的作用[1]。因此,有必要充分發揮民族傳統體育的文化價值,為進一步加強各民族之間的共同體認同,為中華民族的繁榮和發展作出貢獻。
民族傳統體育是中華民族歷史沉淀的瑰寶,從中可以窺見一個民族深厚的文化背景與生活實踐。這類體育項目往往是為應對勞動、宗教和娛樂等多方面的需求而產生的。以舞獅為例,它不僅是一種運動或娛樂活動,還是一個充滿文化象征意義的藝術形式,深深扎根于“驅儺”這一古老的習俗中,體現了人們對未知的敬畏和對好運的祈愿。像舞獅的歷史發展與各個社會歷史階段的變遷息息相關,從中可以觀察到社會個體在不同歷史時期的精神需求和追求[2]。每一個體育項目都不只是身體上的鍛煉,更多的是一種文化的傳遞和精神的熏陶。每一種體育項目都帶有一種象征性的意義,它們之中所蘊含的價值和哲學思想都能幫助個體和群體形成對自我與他人的身份認同。
此外,體育項目中的有限行為邊界創造了一種獨特的交往方式。這種方式不僅是在場地上的互動,還是一種深入骨髓的文化交流。這種交往方式進一步加強了群體之間的身份標識,讓每一個參與者都能深切地感受到自己是這個群體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揚·阿斯曼的“文化記憶”概念提供了一個全新的視角來看待這種身份認同的形成。超越時空的身份標識需要一個具體的載體來維持其存在,而民族傳統體育正是這樣一個完美的載體。它不僅是一個體育項目,還是一個歷史和文化的集合,一個超越時空的文化記憶的框架。這種身份認同不僅僅是在項目集體中的身份認同,更是對整個社會歷史發展的身份認同。這兩種身份認同雖然有所區別,但它們是相互促進,相輔相成的。民族傳統體育在塑造和強化這兩種身份認同的過程中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民族傳統體育及其紀念儀式在文化傳承和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形成中起到了關鍵作用,不僅有助于加深中華民族的文化認同,還有助于促進不同族群之間的和諧與團結,推動中華民族的共同發展。
其一,民族傳統體育中的文化記憶對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形成具有重要意義。文化記憶是一個民族的歷史、傳統、價值觀和精神世界的反映。這些文化記憶不僅是個體的記憶,還是整個民族的集體記憶,它們在歷史中積淀和傳承,形成了中華民族獨特的文化身份[3]。而民族傳統體育作為一個融合了民族歷史、傳統價值觀和生活方式的體驗,承載著這些文化記憶,通過體育活動將它們傳遞給后代。這一過程不僅有助于弘揚和傳承中華民族的文化傳統,還能夠促進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形成,因為共同的文化記憶是共同體的核心要素之一。
其二,紀念儀式作為文化記憶的載體,能將個人與族群身份連接。中國的民族傳統體育項目有著豐富多樣的紀念儀式,這些儀式不僅是體育活動的一部分,還是將個體與族群聯系起來的重要媒介。在這些儀式中,個體不僅是運動員,還代表著自己所屬的族群。參與紀念儀式的個體會感受到自己是一個大家庭的一部分,這種身份認同感促進了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形成。
其三,紀念儀式在中華民族的傳統體育中占據核心地位。這些儀式可以分為三種形態,即“神化―慶典”“宗教―氏族”和“功能―結構”。這些不同形態的紀念儀式都有著深刻的文化內涵,它們將民族傳統與體育活動有機結合,不僅能夠吸引更多的族群參與,還能夠傳遞更多的文化信息。這些紀念儀式的多樣性豐富了中華民族的體育傳統,為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形成提供了多維度的文化支持。
其四,這些儀式能夠幫助族群聚集,加強個體與族群的連接。在紀念儀式中,不同族群的代表聚集在一起,共同慶祝并參與體育活動。這種集體聚集的過程不僅促進了族群之間的交流和互動,還增強了個體對自己所屬族群的認同感。這種集體感和認同感是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基礎,紀念儀式為其形成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中華民族傳統體育在構建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方面發揮了不可或缺的作用。其獨特的敘事話語方式,將身體實踐活動轉變為象征物,幫助個體建立起與之深層次的連接。
首先,中華民族傳統體育所采用的敘事話語方式極為豐富。其中,以血緣、家庭、氏族為主的記錄方式和以官方文書為主體的敘事方式最為典型。這兩種敘事方式都將身體實踐活動賦予了更深層次的象征意義,從而使得個體不僅在體育項目中尋找樂趣,還在其中建立起意象上的連接,體驗到認知上的共鳴,進而產生對共同體的認同感。例如,某一民族傳統體育項目可能源于古代的某一家族或氏族,其背后蘊藏的故事、傳說、習俗等都以特定的方式被記錄和傳承,從而形成了一個相對完整的敘事體系[4]。這種敘事體系不僅反映了民族傳統體育的文化記憶、紀念儀式,還揭示了其背后的身體認同、族群認同和國家認同的價值邏輯。
其次,官方的敘事話語方式為傳統體育提供了更為廣泛的傳播渠道,使其得以在更大范圍內被接受和傳承。官方敘事的權威性和普遍性確保了其在整合多元文化時的效果,使得不同族群間的體育項目、利益訴求以及文化特征都得以被納入其中,進一步強化了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民族傳統體育在不同的文化和社區中,都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這種體育形式不僅傳承了民族的歷史和文化,還在現代社會中,為不同的民族提供了一個共有的交流和溝通的平臺。然而,民族傳統體育是多元化的,它仍然缺乏能代表多個民族的統一體育項目。這種多樣性雖然體現了各個民族的獨特性,但也意味著在整個民族群體中,缺乏一個具有廣泛吸引力和代表性的體育項目。這對于強化整體的民族共同體意識,無疑帶來了一定的困難。進一步而言,不同的民族對“勇氣”這一概念的定義存在明顯的差異。這種差異性往往與各自的生產生活方式密切相關[5]。例如,某些民族可能將在惡劣環境中的生存視為勇氣的表現,而另一些民族則可能更加重視個人與個人之間的競技。這種基于生活方式的勇氣定義,為不同的民族提供了一個基于自己文化和傳統的體育形式,但同樣也增加了跨民族的交流和溝通的難度。
在體育項目中,身份認同的形成是一個動態變化的過程。這種身份認同不僅在不同體育項目之間存在差異,而且在整體的民族傳統體育中也不斷地發生變化。這種變化往往與社會關系和社會意識形態的形成有關。例如,某一體育項目在某一特定的歷史時期,可能會受到某一特定社會群體的青睞,而在另一時期則可能受到另一群體的關注。這種變化不僅與社會生產活動和文化身份的明確性有關,還與民族傳統體育的發展和變化相互作用。而現有的民族傳統體育在不同的民族中存在明顯的差異化。這種差異化無疑豐富了文化的價值,但同時也給整體的民族共同體意識形成帶來了挑戰。如果不能有效地應對這些挑戰,可能會導致民族之間的隔閡和矛盾進一步加劇。
首先,社會現代化速度的加快與民族傳統體育的慢速發展形成了明顯的矛盾。現代化的快速推進導致了人們生活方式、價值觀念以及消費模式的改變,這些變化都使得民族傳統體育在現代社會中變得格格不入,進一步加大了其失傳的風險。
其次,傳統體育中具體的儀式和訓練方式往往與現代體育的規則和形式有所不同,使得二者的接軌面臨一定的困難[6]。例如,民族傳統體育通常包含一定的宗教或神話元素,這些元素在現代體育中通常是不被接受的。
最后,群體認同和文化認同也存在一定問題。傳統體育更多的是一種集體活動,強調群體間的互動和認同,而現代社會則越來越強調個體主義和自我實現,二者在價值觀上存在巨大的差異。
民族傳統體育在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而結合馬克思和恩格斯關于民族內部結構與發展程度的觀點,全球化和現代化的影響也使傳統體育與外來體育存在競爭。民族傳統體育作為文化的一部分,可以在國內外傳播中發揮關鍵作用,幫助強化民族認同。同時,全球化和現代化的趨勢也對民族傳統體育的國際化產生了影響。全球化促使民族傳統體育跨足國際舞臺,這為民族價值觀念的傳達提供了機會。通過國際比賽和交流,傳統體育可以提高國際認可度,進一步鞏固民族共同體意識。
然而,擁有敘事權的傳統體育通常會維護其地位,排斥外來傳統體育。這需要協調對話與國家敘事,以協調傳統與新興體育之間的關系。國家敘事的力量可以突顯民族特色,同時也需要解決外來文化的本土化與本土文化的外來化問題,以確保民族傳統體育不僅在本國蓬勃發展,還能吸引其他民族的認可[7]。
國家敘事也在國際傳播中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通過國際傳播,民族傳統體育可以應對世界傳統體育話語的霸權。因此,為強化本民族共同體意識,民族傳統體育需要在國內外的認可之間巧妙平衡。通過借助國家敘事力量,解決本土與外來的敘事問題,促進國際傳播,提高其他民族的認可度,民族傳統體育可以更好地弘揚民族特色,為民族共同體意識的鑄牢作出重要貢獻。這一過程不僅有助于維護傳統文化,還有助于民族共同體在全球化時代的發展和壯大。
中華民族傳統體育,不僅是一種娛樂或體育運動,它還是中華民族文化與歷史的活體載體。從各種形式中,可以看出中華民族的身份特質如何在歷史的長河中得以繼承、演變和展現。
首先,中華民族傳統體育作為一種物質載體,有效地保存了中華民族的文化記憶。這種文化記憶為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形成和強化提供了寶貴的資料來源。當代的人們在參與這些傳統體育活動時,不僅是在運動,還是在與古代的先人進行對話,重新認識和理解自己的文化與身份。
其次,這種體育形式的豐富文化內涵和獨特的外在特征滿足了中華民族的審美取向。中華民族的審美取向早已在文化中深深植根,這種傳統體育形式為現代人提供了一個直觀、有趣的方式,使其能夠直接感受到這種審美。同時,這也是一個讓人們在其中找到自己身份和歸屬感的平臺。
然而,中華民族傳統體育不能僅僅被視為一種文化的符號或象征。如果只是把它當作一種表面的文化形式,那么它可能只會成為形式化的體育,失去了它的真正意義。為了避免這種形式化,必須深入了解和研究它所承載的文化記憶和價值。這種記憶和價值與中國人的文化身份、思維方式、道德規范和行為實踐密切相關,它們構成了中華民族的精神和靈魂。
民族傳統體育符號在增強共同體意識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其歷史深度和文化內涵為民族和國家認同建構了穩固的框架。在體育領域內,紀念儀式的存在突顯了體育符號的重要性。這些儀式不僅經歷了權力的幾個階段的過渡,而且在全國民族運動會的開閉幕式上達到了巔峰。此類儀式不僅體現了各民族傳統體育項目的豐富性,還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民族與國家認同的互動關系。
然而,盡管大型民族傳統體育運動賽會通常與節日紀念儀式相伴,但這些賽會往往面臨賽制不系統和規則不明確的問題。這種情況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其在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方面的潛力。因此,有必要加強單項賽事體系的建構,推進項目進出機制,并培育地方與全國賽事比賽的融通機制。這一切都旨在實現有梯次的民族體育系統,并推動傳統體育項目的現代化發展。這不僅有助于解決現有的賽制和規則問題,還有助于更有效地激發民族共同體意識,進一步強化中華文化的多元內涵。
中華民族傳統體育在促進民族共同體意識方面具有重要的潛力,尤其是通過其敘事話語能力,可以激發個體積極參與,并推動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國際認同。首先,民族傳統體育的敘事話語能力可以成為建立國際認同感的有力工具。故事是人類交流和理解的重要方式,通過將傳統體育的歷史、文化和價值傳遞給國際社會,可以激發人們對中華民族的興趣和尊重。其次,通過講故事的方式對外傳播體育項目,可以提升中華民族傳統體育的現代化認知。在現代社會,傳統體育項目可能因為缺乏吸引力或與當今生活方式不符而被邊緣化。然而,通過巧妙地將傳統體育故事嵌入現代文化和媒體中,可以使這些項目重新煥發生機。這不僅有助于傳統體育項目的傳承,還有助于提升其在國際舞臺上的地位。
要實現這些目標,理念創新、過程創新和形式創新是不可或缺的關鍵步驟。首先,理念創新需要確保敘事內容的客觀真實性。這意味著不僅要傳遞傳統體育的美好,還要承認其中可能存在的挑戰和問題。只有如實反映現實,才能贏得國際社會的尊重和信任。其次,過程創新是借助網絡和數字通信技術重現真實場景。隨著數字化時代的到來,人們可以通過在線平臺和社交媒體了解和參與傳統體育項目。這為國際傳播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機會,使更多人能夠深入了解傳統體育的精髓。
在新時代的背景下,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弘揚,不僅有助于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和精神文明的建設,還為增強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提供了強大的文化支撐。而關于民族傳統體育的保護、挖掘與弘揚,不僅是對歷史與文化的尊重,還是對未來的預見。在此背景之下,民族傳統體育無疑成為連接過去與未來、傳統與現代的重要橋梁,其對于社會主義文化建設及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弘揚,具有不可替代的歷史價值和實踐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