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暉
(陜西服裝工程學院體育部 陜西西安 712046)
中國共產黨一百多年以來形成的紅色精神譜系包含著豐富的歷史底蘊和時代價值,它是中國共產黨人集體精神的記憶表達[1],是使中國革命走向勝利的紅色法寶,更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所必須依靠的精神源泉。在武術課程思政建設進程中,中國共產黨紅色精神譜系作為重要的思政元素,與學生道德品質與武術精神的形成具有天然的聯系,不僅是武術課程思政建設體系必不可少的重要組成部分,還是在武術課程與教學中加強學生紅色精神教育、拓展紅色精神培育形式的重要通路。研究以“紅色精神譜系融入武術課程思政建設”為主題,期許通過武術課程教學的手段和方法,深入挖掘紅色精神譜系的時代意蘊,既是弘揚偉大紅色精神的時代需求,也是當前開展武術課程思政建設的迫切需求,對于在守正創新中做好新時代武術教育工作具有重要的理論價值和實踐意義。
中國共產黨在百年歷程中形成的紅色精神譜系是武術課程思政建設的重要資源。紅色精神譜系作為中國共產黨在革命、建設和改革時期留下的精神內核和物質載體的統一體,在武術課程中以真實的紅色精神譜系史料,對樹立紅色理想目標具有重要的政治價值和教育意義[2]。它不僅是引領學生學習黨史,增強理想信念的優質資源,還是以其政治功能與武術課程思政中的價值目標一脈相承的特質。一方面,紅色精神譜系顯著的思想政治教育價值,無論是在政治方向上,還是在主要意涵上,都帶有明顯的政治屬性,彰顯了中國共產黨領導中華民族在革命、建設和改革時期所形成的具有思政育人功能的歷史遺存。另一方面,通過挖掘紅色精神譜系的政治功能,豐富武術課程思政的政治內涵,進而體現中國共產黨百年紅色精神的張力和吸引力,具有精神喚醒、感召人民、弘揚精神的歷史意蘊。為此,紅色資源融入武術課程思政中,不僅能激發學生將個人理想追求融入實現民族國家復興的偉大事業中,還能深化學生的政治意識實現政治引導。
武術課程思政建設的本質,就是將思想政治教育資源有機融入武術課程的教學體系之中,實現人格的發展與思想的內化。武術課程中所倡導的愛國主義精神、積極進取精神、堅強剛毅精神、自強不息精神、憂國憂民精神等,都與中國共產黨紅色精神譜系中的內容要點具有高度一致性。紅色精神譜系是從一件件革命與英雄主義的故事中提煉得來的,“凝結著紅色基因的傳承、精神血脈的綿延,是理想信念、思維方式、價值觀念永續發展。”[3]
從教學意義來看,紅色精神譜系與武術課程都傾向于對學生的人生理想信念進行重塑和升華,將紅色精神譜系中的艱苦奮斗、實事求是和開拓創新精神與武術課程思政有機地結合起來,以課程教學的形式展示給學生,不僅能夠確保武術課程思政沿著正確的方向建設,還可以幫助學生深入理解紅色精神譜系如何將國家富強、民族獨立和人民幸福的價值內核凝聚起來。
紅色精神是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在拯救國家、拯救民族之重任的奮斗歷程中創造的文化譜系,是經過百年檢驗的能奮斗、肯吃苦,不怕流血、不怕犧牲等優秀道德品質的高度凝結,具有激勵、凝聚和驅動三者相統一的育人作用[4]。武術課程思政建設,正需要這種高度凝結的紅色育人精神作為支撐與推進學生道德建設的思政素材。武術課程所提倡的“仁、義、禮、智、信、勇”的武德原則與紅色精神中蘊含的能奮斗、肯吃苦,不怕流血、不怕犧牲等優秀道德品質可以說是一脈相承的。在此意義上,紅色精神所展現出的特質和武術課程思政建設的指向在價值方面是共通的,武術課程可以成為這一資源的介質和載體,從而為培養學生愛黨報國、強國有我的家國情懷與志向提供一定的條件。紅色精神譜系具有跨越時空的偉力,將其融入武術課程思政中,能喚醒學生的精神自覺,使學生主動地投身愛國、報國的社會實踐中,從而形成一種精神積淀的良性道德循環。
1921年,13名平均年齡只有28歲的中國共產黨代表,在浙江嘉興南湖的一艘紅色小船上聚商建黨之大事,偉大的組織由此在“紅船”上啟航。在長達28年的革命戰爭期間,有的黨員為了革命事業獻出了自己的生命,成為人民和民族的英雄;有的面臨挫折和困難而放棄了革命;有的為個人欲望而脫離黨派。最后,只有毛澤東和董必武兩位同志站在了開國大典的天安門城樓上,親眼見證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誕生。中國共產黨正是依靠著堅定的信仰和百折不撓的紅船精神,一位位共產黨員拋頭顱、灑熱血,最終取得了中國革命的勝利[5]。紅船精神彰顯了中國共產黨領導全國人民不畏艱難困苦、勇往直前的奮斗精神,映射了不斷戰勝各種艱難險阻的歷史成就,可以通過融入武術課程思政的形式進行延續與傳承。在武術課程思政的背景下弘揚紅船精神,把握學生的意識形態和政治思想,堅定開天辟地、敢為人先、堅定理想、百折不撓的理想信念是今后人生奮斗目標前進方向的燈塔。
首先,偉大抗戰精神以“愛國、拼搏、團結、自強”為核心內涵,面對即將國破家亡的民族現狀,中國共產黨人從未屈服,而是自覺地與敵人血戰到底,捍衛了中華民族的主權和中國人民的根本利益[6]。其次,面對日本帝國主義的殘酷鎮壓和侵略,無數優秀的共產黨員犧牲在日本帝國主義刀下,卻依舊沒有向侵略者低頭屈服,彰顯了視死如歸、寧死不屈的拼搏精神。再次,國共兩黨實現第二次合作,少數民族和漢族大眾精誠合作,各民主黨派冰釋前嫌等都是中國共產黨團結精神的重要體現。最后,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人民軍隊并沒有被日本帝國主義強大的軍事力量嚇倒,而是依靠“小米加步槍”簡陋的裝備向敵人發起猛烈反攻,最終取得勝利。偉大抗戰精神中的歷史事跡為強化武術課程思政的精神文明建設,滋養豐富青少年的精神生活提供了方向指引[7],能夠培養學生凝心聚力、鑄魂育人的優質武術課程思政教育資源,更是武術課程思政建設中厚植學生愛國主義情懷的重要精神來源。在武術課程教學中融入偉大抗戰精神,不僅可以有效促進紅色文化基因的生成,還能厚植愛國情懷,為將來肩扛民族復興大旗夯實思想之基。
中國共產黨之所以能夠艱苦奮斗、砥礪前行,戰勝一個個挑戰,化解一個個風險,正是因為中國共產黨具有不怕一切艱難困苦,不畏任何強大敵人,敢于斗爭的長征精神,長征精神是中國共產黨獨有理念與特質的體現。在武術課程思政建設進程中,融入展現時代價值的長征精神是激勵廣大學生不斷奮進的力量源泉[8]。中國共產黨在長征期間縱橫兩萬五千里,途經的許多地區都屬于生命禁區,翻越過無數懸崖峭壁的山頭,徒手攀爬海拔5 000 m的雪山,走過號稱“死亡陷阱”的沼澤草地,強渡過大渡河,二萬五千里長征的險惡程度遠非其他國家歷史上的軍事遠征所能“企及”[9]。紅軍能夠在武器裝備極其落后、衣食彈藥極度匱乏的條件下戰勝前進道路上的萬水千山、千難萬險,突破敵人的萬千重圍,就是靠不畏艱險、敢于犧牲的長征精神。高校武術課程思政建設,需要基于長征精神的歷史底蘊,及時融入具有強烈時代價值的長征素材,激勵學生在面對困境時能夠以長征精神為指引,不畏艱險,勇往直前。
紅色精神譜系中蘊含著大量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其中包括培育學生積極進取的開拓創新精神、振興中華的團結奮斗精神、百煉成鋼的艱苦奮斗精神、頑強拼搏的發憤圖強精神,這些精神意涵都是能成為實現學生價值塑造、知識傳授和能力培育的武術課程教學主題[10]。為此,將紅色精神譜系融入武術課程思政建設中,需要對相應的教學主題進行系統性凝練,使紅色精神譜系的育人內涵能夠有效地貫穿于武術課程與教學的全過程。首先,應該明確武術課程思政的知識主題,教師在講解武術技術的基礎上,需要適時融入紅色人物的武術故事,促使學生在紅色武術人物及其事跡的感召和激勵下,培育他們的紅色精神。其次,明確武術課程思政的情感主題,教師通過介紹民族文化中的“尚武自強精神”,凸顯武術為維護民族統一作出的重要貢獻,在武術課堂上將學生的理想信念升華到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努力奮斗的層面中,對學生的精神認同層面著重進行引導,培養以尊重對手、尚武重德、自強不息為核心的武術精神,使學生在民族復興大任的歷史征程中始終保有昂揚的精氣神。
中國共產黨紅色精神譜系中的精神資源起源于革命戰爭時期,而如今學生身處和平年代,很難對此產生共情。為此,紅色精神譜系融入武術課程思政建設,需要讓教師和學生明確當前紅色精神譜系的現實教育意義,以此為基礎來縱向拓展武術課程思政的教學內容。紅色精神譜系中都滲透著共同的價值理念,承載著共同的價值目標,這些共同的價值理念和目標形成強大的精神力量,引領著無數共產黨人不懈奮斗,挺立潮頭,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一往無前地奉獻自己的青春乃至生命,這即紅色精神譜系的現實意義所在。在此基礎上,武術課程以紅色精神譜系為價值引領,以武術的技術教學為實踐支撐,將價值引領有機融入武術課程教學的各環節、各方面的技術傳授中。武術教師還可通過集體備課的形式增強紅色精神譜系融入課程的交流和整體設計,使武術課程思政與紅色精神譜系之間蘊藏的內容互相補充、相互印證,形成完整的教學內容體系,實現全員育人、全過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顯隱結合、功能互補的武術課程思政體系。
中國共產黨紅色精神譜系是在歷史實踐中淬煉生成的,其中的理想信念在道德踐履、創新奮斗方面具有持久的影響力。但這種影響力不會自發形成,它有賴于精神培育實踐活動的廣度與深度。紅色精神譜系融入武術課程思政,為其核心理念的傳承提供了切實載體。為此,將紅色精神譜系以課程思政建設的形式在武術教學中有所體現,有所效應,就必須立足遵循紅色精神譜系的核心理念的基礎上,找到合適的武術課程教學方法。首先,在武術課程教學的過程中精準嵌入中國共產黨紅色精神譜系的思政元素,充分結合本課程的教學特點,總體把握武術課程思政教學的互動性。其次,紅色精神譜系思政元素的嵌入,要做到精準,教師需要在課前深入挖掘、精心設計,在課堂上不動聲色、寓教于樂地適時嵌入,使學生在課后回味無窮。只有這樣,才能讓選擇武術課程的學生在身體力行的教學實踐中,提高對紅色精神文化建設的參與度,引領現代學生將中國共產黨的紅色精神轉化為自律的規范行為,使他們自覺地承擔起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
紅色精神譜系是中國共產黨百年來矢志不渝踐行初心使命,在篳路藍縷、艱苦奮斗的歷史進程中錘煉形成的,對提升武術課程教學的思政性有著強烈的現實意義與應用價值。基于課程思政視域,深入挖掘紅色精神譜系的課程思政時代意蘊,可以為武術教學提供必要的政治引導、價值指向與道德熏陶。中國共產黨紅色精神譜系中的紅船精神、抗戰精神、長征精神與武術課程思政建設的內容要求結合起來,有助于使其成為武術課程思政建設中堅定理想信念的內容、厚植愛國情懷的內容、彰顯時代價值的內容。在新的時代條件下,需要不斷探索紅色精神譜系融入武術課程思政的有效路徑,做到凸顯紅色精神譜系的價值意涵,凝練武術課程思政的教學主題;明確紅色精神譜系的現實意義,拓展武術課程思政的教學內容;遵循紅色精神譜系的核心理念,創新武術課程思政的教學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