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國華
(太和縣農業機械化技術推廣站,安徽 阜陽 236600)
農機技術推廣對現代農業發展有著較為明顯的積極性作用,有助于促進農業發展的現代、緩解現代農業發展與環境之間的矛盾問題、推動現代科技成果的轉化、推動農機化發展、實現農民增產增收。因此,需要強化組織展開農業技術推廣工作,實踐中,通過加強農業現代化示范區的建設、著力引進新農機與新技術、聯合多方共同展開農機技術推廣、圍繞重點農業項目提供農機技術服務指導等策略的落實,實現了農機技術推廣工作的升級,加速推動了農業的機械化、現代化發展。
在農業技術的發展過程中,農業規劃與操作發揮的作用較為明顯,提出了農業技術發展方向,確保農業技術始終向著正確的方向發展,同時,也為不同時間節點農業發展水平提供了有力支持,助推農業生產力水平的持續性提高。目前,在農機技術推廣工作實踐中,想要促使農業的全部管理職能可以得到最大程度的發揮,就必須進一步落實對農機技術推廣工作。在我國現代化農業技術加速發展過程中,農機技術在農業生產中的普及應用、推廣水平得到逐步提高,與此同時,現代化農業也在此期間實現建立與逐步完善,顯現出了較為理想的發展趨勢。
對于農機技術推廣與現代農業發展而言,兩者之間的統一關系主要體現在發展性、互動性、整體性這三方面。(1)從發展性方面入手進行分析,能夠了解到的是,農機技術推廣包含在發展的存在形式的范疇內,而對于現代農業發展而言,其同樣隨著時代的發展而產生持續性的改變,所以,農機技術推廣與現代農業發展之間的統一性在發展過程中能夠得以顯現。(2)從互動性方面入手進行分析,能夠了解到的是,在實際的農機技術推廣工作中,需要著重落實對工作科學水平的把握,嚴禁發生盲目推廣的現象,而這也與現代農業發展特點相契合。(3)從整體性方面入手進行分析,能夠了解到的是,無論是農機技術推廣,還是現代農業發展,均屬于推動產業升級發展的關鍵向度,在農村地區的整體性發展實踐中,占據著極為重要的地位,是促進農村整體優化發展的必要工作內容。在實際的農村發展期間,缺少農機技術推廣與現代農業發展之間的任意一項,均會導致農村事業長期發展的穩定性有所下降,并不利于農村的可持續發展。
另外,對于現代農業發展而言,其也需要依托對農機技術的發展與推廣應用,促使農機技術能夠逐步轉變為推動農業發展的重要生產力,以此實現農機技術推廣與現代農業發展之間的雙向互動,真正意義實現發展性、互動性、整體性的農機技術與現代農業統一發展。
目前,我國農業隨著經濟及科學技術的發展,已經得到了較為突出的現實優化,在發展過程中,需要充分使用各類農業機械技術,應用相應的農業機械設備,相應的農業機械技術可以為現代農業應用起到助推作用。在當前的農機技術推廣工作實踐中,需要堅持以產業需求為導向,加快先進智能高端農機裝備的推廣應用,促進高性能農機裝備升級換代。要全力做好春耕生產,積極推廣保護性耕作技術,為全年糧食生產提供機械化技術支撐和服務保障。要把握農機化技術推廣應用的新任務,積極推動農機化全程全面發展、促進糧食機械化生產高質量發展和推廣應用大型高端智能農機裝備。要探索農機化技術推廣應用的新模式,改進技術推廣試驗示范方式,創新多元協同推廣機制,為率先建成農業強區添加農機人的新力量。對于農機技術推廣而言,相應工作的展開對于現代農業發展所產生的積極影響可以歸納為以下幾方面:
通過農機技術推廣工作的展開,能夠促使現代化的農機技術及其配套農機設備在實際的農業生產中得到逐步深入利用,推動區域農業生產持續向著機械化與現代化的方向發展。在此過程中,需要相關工作人員能夠對農業技術推廣與農業現代化發展之間的地位與限度落實合理把控,促使二者的價值性均可以得到最大程度的發揮。
自然環境因素是限制農業發展的主要因素,依托農業技術推廣工作的展開,能夠讓新技術、新農機應用于實際的農業生產活動中,引導農戶逐步展開保護性耕種、綠色農業生產,維護土壤內的養分含量,降低農業生產對環境的污染與破壞,為農作物健康生長提供更好的環境條件支持。
農機技術的大范圍推廣與應用,包含在農業科技關鍵載體與物化成果的范圍內,依托對現代化農機技術的推廣,能夠促使現有的研究成果逐步轉變、發展成為農業生產力,確保可以在農業生產實踐中應用最新的現代化農業科研成果,以此助推農產品整體質量水平、農業生產效率的大幅提高。
對于農機技術推廣工作而言,其主要工作內容就是對現代化農機技術與農機設備的整合,并推動其逐步發展成為農業生產動力。因此,農機技術推廣工作的優化展開能夠達到更好推動農業生產機械化發展的效果,也為現代化農業發展成效的檢驗提供了有力支持,明確在當前農業生產中實際所應用的農機設備的安全性、適用性以及經濟性是否理想,以此為后續農業生產現代化建設以及農機生產設備一體化發展提供參考與支持。
農機技術推廣工作的高質量展開能夠讓現代化農機技術以及配套農機設備更好、更深入地融入實際的農業生產實踐中,促使農民群眾可以及時、高質量掌握并利用現代農機技術,實現對新型職業農民的優化培養,推動現實農業生產效率與質量水平的大幅提升,為農民增收增產提供了新的路徑選擇。
創建農業現代化示范區,是區域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的重頭戲,也是率先建設農業強區的突破口,而發展現代農業、建設農業強區,離不開農機裝備、農業技術的保障。在此過程中,需要相關農業農村部門、農機技術推廣部門主動與區域農機企業展開合作,不斷研發改進農機技術,推出適宜區域農業生產特點和深受農戶歡迎、市場認可的新技術新裝備,提高區域農業機械化水平。相關農業農村部門、農機技術推廣部門要做好科技興農文章,加強指導幫扶,推行規模化、集約化的機械化種植,提升農業產業科技含量。要加快高標準農田建設,在適宜地塊進行技術推廣,開展農業生產社會化服務,實現農業擴規增量、產業提質增效、農民增收增益。
同時,為更好實現農業現代化示范區的建設,提升農機技術推廣工作的展開實效性,還應當及時面向農機技術推廣人員組織展開專業技術培訓,促使其可以更好地向廣大農民群眾提供優質的農機技術推廣與指導服務。例如,可以安排行業專家,圍繞玉米、小麥、大豆的高產栽培、高效植保、秸稈處理、保護性耕作機械化技術模式,農業機械智能化發展,無人化農場建設等方面進行理論授課。培訓期間,還以“農機推廣田間日”活動的形式,對春耕生產所需的農業機械進行現場展示和講解,對農機化春耕生產的各個環節進行現場作業演示。通過這種理論與實踐結合的培訓方式,使農機技術推廣人員從理論到實際應用形成更深的理解,實現個人工作能力的全面提高,為農機技術推廣工作的優化展開提供支持。
在當前農機技術推廣部門的工作實踐中,出于加速發展現代農業的考量,要積極引進新農機、新技術,全力推進農業機械化與現代化進程,夯實糧食安全根基,實現“藏糧于地、藏糧于技”。在實踐中,可以引入裝有激光接收器的水田平地機,并將其投放在農作物種植區域,及時展開技術現場示范與指導活動,向農戶全方位展示現代化新型農機高效快速的激光平地技術,引導農戶主動使用相應新農機與新技術。水田平地機械化技術具有提高糧食產量、節水節肥、節省成本等特點。激光平地技術的應用可以將直徑600m土地的平整度誤差控制在2.5 cm以內,節約灌溉用水30%以上,有效提高插秧效率。同時,使施肥更加均勻,減少了脫肥、燒苗等現象,提高作物產量,降低種植成本。該項技術的引進,對綠色農業、精準農業快速發展和糧食安全具有重要意義,切實提升了區域農業生產水平。
同時,農機技術推廣部門可以進一步通過農業生產機械化率、農技服務進田間等舉措,不斷推動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型升級,讓農業生產跑出“加速度”。在此過程中,需要農機技術推廣部門全力抓好農機技術推廣,以科技手段促進農業增產增收。各鄉(鎮、街道)及相關職能部門全面落實惠農政策,加強技術指導和培訓,不斷提高農業生產機械化水平和農業生產效率,為糧食增產增收打下堅實基礎[1]。在后續的工作實踐中,農機技術推廣部門應當聯合區域其他農業相關部門對新種植技術以及機械插秧進行技術跟蹤、調查、培訓,并進行同田對比試驗,拿出實實在在的數據,宣傳好新機械、新技術,讓農民群眾進一步接受新機械、新技術,鞏固主要糧食作物生產,保障糧食安全。
結合農機購置補貼便民服務活動,深入鄉村一線開展一系列農機技術推廣活動,為廣大群眾送去惠民政策和技術服務。在此過程中,要重點完成以下幾項工作任務:
3.3.1 “補貼+指導”,提供便民優質服務
在開展農機購置補貼核驗工作時,提前通知農戶準備好購機核驗手續,到就近便民服務點集中辦理機具核驗,方便購機者快速完成補貼申請流程。根據購買機具種類、用途的不同,工作人員開展有針對性的技術指導,提醒用戶安全駕駛拖拉機及聯合收割機,注意溝埂、田間障礙物等。
3.3.2 “政策+宣傳”,提高強農惠農政策知曉度
農機購置補貼政策不僅可以促進農機生產的發展,還可為群眾節省開支助力增收。對于有購機需求的農戶,工作人員主動拿出補貼機具名單,為農戶提供參考。同時,通過張貼宣傳畫、發放宣傳資料等方式,進一步宣傳農機購置補貼政策,現場解答農戶購置補貼申報條件、辦理流程、資金發放等各類補貼問題。
3.3.3 科技推廣,促進農業現代化發展
針對現代農機具大型化、信息化、智能化、特色化等特點,邀請經銷商、售后工作人員現場教授農戶新型機具的操作技巧、注意事項以及保養技術等知識。加強與機手的溝通,掌握農機現實需求與農機市場發展變化,推廣群眾急需又符合經濟承受能力的先進適用機械,促進我市農業經濟高質量發展。
為發揮農機技術推廣在服務鄉村產業發展、助力鄉村振興、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中的積極作用,應當積極引導和支持農機合作社開展訂單農業,為農戶提供育插秧、田間管理、機收一體化服務[2]。實踐中,區域農業機械化技術推廣服務中心可以結合本年度工作計劃在區域內實施特色農作物綠色高質高效創建項目。該項目將區域特色農作物綠色高質高效與機械化生產有效融合,在特色農作物種植、收獲等環節實現機械化,為農業生產提質節本增效。通過項目實施,輻射帶動周邊農戶的種植積極性,進一步擴大種植面積,發揮出規模效應。
以小麥高質高效創建項目為例進行說明。在小麥播種與收割的關鍵期,農機技術推廣服務中心技術人員深入田間地頭,以“傾情幫扶,助力鄉村振興”為主題開展小麥機械化種植技術服務指導,引導農民群眾組織展開小麥生產全程的機械化應用,減少了人力投入,提高了生產效率。在此過程中,農機技術推廣服務中心著力幫辦民生實事,做好收割機、機手等的協調安排,切實解決農戶搶農時的供需矛盾,讓農戶真正成為現代農業發展的受益者。在此基礎上,結合區域農業機械化技術推廣站要切實參考區域農機實際情況,圍繞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農機裝備補短板、農機質量監管的政策法規,在提高單產、提升產能技術應用和保障農機質量等方面及時進行討論,明確工作中的不足。相關工作人員要不斷加強學習提高專業素質,進一步強化服務水平,讓服務“三農”的意識得到全面提升。在后續的發展中,農業機械化技術推廣站以相應討論為契機,發揚“敢闖敢干、敢為人先”的精神,大力推進先進農機創制應用,提高農機產品質量和作業質量,維護農民切身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