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潘笑 郭一蓉
乙烯在運輸的時候需要特定的工具,乙烯的運送工具主要是乙烯運輸路線管道。為了達到更加理想的運輸效率和運輸的安全性,工作人員應該對乙烯管道進行合理的設計。乙烯管道的安全性和安全指標是當前社會廣泛關注的話題之一。結合近些年乙烯管道爆炸的安全事故的相關情況來看,總結具體的爆炸經驗。乙烯之所以會出現安全事故和泄漏的情況主要是由于在進行實際制作的時候,電焊焊接的方式不夠合理,而且后續養護維護的力度不夠。之所以出現乙烯泄露,是由乙烯的管道在實際安裝過程中的具體運作和安裝模式導致的,由于安裝的方式不夠科學,所以導致運行過程中會出現泄漏的情況。
由于乙烯運輸一般采取罐裝運輸,采用槽罐車作為運輸車輛,一般情況下,乙烯運輸途中發生泄漏及其他危險情況的時候較少。但如果罐口安全帽脫落,罐身碰撞、滾動,高溫暴曬等情況下,就有可能造成乙烯泄漏。一旦泄將可能產生以下危害:(1)對人提健康造成危害。乙烯氣體具有較強的致迷作用,如果泄露嚴重,會造成周邊和隨車人員,吸入高濃度乙烯,會讓人在不知不覺種緩慢地進入睡眠狀態,雖然在通風過后,人可以自行蘇醒,但如果駕駛人員喪失意識,則會導致嚴重后果。同時,乙烯氣體對人眼睛支氣管等有輕微的刺激性。如果運輸過程采用低溫液態罐運輸,液態乙烯的泄漏,會大量吸熱,人員接觸將導致皮膚凍傷。如果泄漏較慢、持續時間較長,就會對人體產生不可逆的后果,如引起眼睛的失明、視力下降,或者長時間在這種氣體氛圍中會讓腦部產生輕微損傷。(2)對環境產生危害。乙烯對環境有較大的危害,在運輸途中如果泄漏在運輸線路沿線,會對水體、土壤和大氣造成嚴重污染。(3)自身具有可燃的危險。乙烯為易燃物,燃點為300攝氏度,遇明火很容易燃燒。
3.1成立應急組織體系。(1)總指揮和副總指揮。總指揮的責任是由總指揮和副總指揮,共同領導整個指揮體系的全方位工作,并根據事故發展情況,解決現場救援中出現的問題。兩者共同肩負其運輸過程中應急救援組織體系,以及調動所有資源與人員參與應急作業,進行各種決策以保障救援工作的順利展開,以控制事故發生的影響范圍,抑制嚴重后果的產生,避免事故危害的擴散和惡化。(2)應急救援指揮部職責。通過組織專家在現場分析情況,針對性地組織設計應急預案,并通過合理調度救援物資,監督管理各個部門和人員,共同完成救援任務,在救援進度存在困難的時候,需要上報上級單位請求給予支持。(3)現場指揮部職責。發生緊急事故后,由現場單位成立指揮部,能夠在第一時間進入救援狀態,能夠根據現場事故的情況快速反應,及時與相關單位溝通,匯報調整救援情況,并根據危險情況組織人員和物資的疏散工作。在對乙烯的場館運輸管道進行系統管理的過程中,相關人員應該從根本上意識到安全的重要性,應該創建安全性的生產負責機制,要將相關的責任確實落實到位,還應該貫徹落實管理制度對相關的安全風險及時進行預防,還要創建安全的生產負責責任制,要每一個工作人員都要有強烈的責任意識。在進行乙烯運輸的時候,對于可能發生的情況一定需要做好預案,要切實保證安全事故的避免。工作過程中,對于表現較良好的職工,應該及時給予表揚,起到帶領的作用。應該了解當前長輸管道的生產管理情況和管理標準,要全面提高整體的管理效率,不斷對各類規章制度進行完善和優化,要在領導干部監督和管理下是開展高效的運作工作。
3.2乙烯運輸的常規應急防護。(1)運輸防護。乙烯在進行運輸時,按規定只能采取鋼制罐裝運輸,且因其為易燃危險品,需通過危險貨物包裝檢測,并提報上級部門批準。在進行運輸時,隨車需配備有消防器材、泄漏救援物資。在選擇運載工具時,盡量選擇具有阻火設備的車體。提前探測運輸路線,如遇高溫天氣運輸時,需做好防暑降溫準備,盡可能地選擇早晚進行運輸;如在運輸過程中,道路顛簸則需對儲備罐按要求固定,盡量避免儲備罐碰撞或晃動;運輸、裝卸等過程中禁止接觸明火;車輛運輸過程中,必須避免急停、急啟和溜放等行為。(2)應急處理。①小排量泄漏。在乙烯小排量泄漏時,需迅速找到儲備罐的泄漏點,第一時間隔絕泄露的乙烯。應急人員需佩戴呼吸器和防護服,避免吸入乙烯氣體導致昏迷。在確保泄漏的乙烯不對身體產生影響的前提下,按規章制度對罐體進行堵漏,并上報相關部門進行后續的救援作業。②大排量泄漏。乙烯出現大量泄漏時,應盡快選擇空曠區域,在保證自身安全的情況下使用隨身攜帶的設備控制乙烯的泄露,同時盡快組織周圍人員和物資疏散。同時盡快呼叫救援,讓專業的處理團隊對情況進行處理。(3)急救措施。若乙烯泄漏已經在現場造成了人員傷亡,需及時將過量吸入乙烯的人員搬運至遠處空曠地帶,及時呼吸新鮮氧氣。使用肥皂水或清水對受害者進行眼部和皮膚的沖洗。如吸入乙醚氣體過量或時間過長,應及時輸氧或進行人工呼吸,并在第一時間請求專業醫護人員或機構進行援助。
3.3應急響應等級劃分。(1)發生運輸事故時,運輸部門需啟動本單位應急預案,進行二級應急響應。當事態擴大可能導致人員傷亡或對周圍環境產生嚴重破壞時,需啟動上一級預案。當運輸過程中發現特大或重大危險故事時,應當啟動一級應急響應。啟動應急響應的同時,需及時上報上級單位和當地政府,請求對事故進行控制和救援支援。(2)在響應程序方面,首先應由事故單位成立應急指揮部,由單位第一領導或第一責任人任指揮長,開展前期救援工作,控制事故現場,避免危險事態進一步擴大,為后續救援工作奠定基礎;然后由指揮部成員對事故進行評估,根據事故的嚴重程度,決定是否啟用應急預案;如果事故嚴重需要啟動預案,指揮部的領導應該具備果斷決策的風格,如遇到緊急情況可以及時準確的下達正確的命令,安排各部門有序進行救援、醫療、安保、善后等工作;接到救援命令的相關部門和單位,要積極響應救援命令,第一時間趕往救援現場,在指揮部安排下展開協助救援工作;最后在救援結束后,經指揮部統一管理、有序撤離,盡快恢復事故現場的正常運行。
3.4乙烯運輸途中的應急預案。(1)現場工作人員應急方案。罐裝乙烯在運輸途中發現泄露時,由工作人員現場查看泄露情況,如泄露情況嚴重,超出現場工作人員的控制范圍時,需第一時間向單位和應急部門上報請求援助,同時組織將運輸人員和周邊群眾撤離到安全地區,并布置好隔離帶和布置好警示牌,阻止周圍群眾在不知情的情況下進入危險區域。(2)現場補救方案。①為防止氣體的擴散,應該采取相應的抑制方式,如可溶性溶液的噴灑等措施;②選定水源,鋪設水帶,設置陣地,有序展開;③外圍設置水幕水帶或屏封水槍稀釋、釋解泄漏物蒸氣濃度或設置蒸氣幕;④用砂土、水泥粉等圍堵或導流,防止泄漏物向重要目標或危險源流散;⑤根據現場泄漏情況制定堵漏方案,并嚴格按照方案實施;⑥所有堵漏行為必須采取阻燃措施,并確保阻燃安全。
3.5現場應急處置方案。(1)如果是隨車或周圍人員吸入,應該立即采取措施,令人員輪換休息,如果陷入昏迷,采取輸氧、人工呼吸等方式,并及時報警就醫。(2)如果有接觸到氣態乙烯,應及時沖洗,若接觸到眼睛應該到流動水源處進行清潔;如果有接觸到液態乙烯泄露,應及時脫去污染衣物,沖洗皮膚,并及時報警就醫。(3)如果伴隨乙烯泄露出現燃燒,應及時將著火容器移動到空曠地帶,及時用滅火器撲滅火情,防止擴散。如果水滅火無效時,使用泡沫滅火器。(4)根據液體乙烯的流動方向或氣態乙烯擴散方向,劃定警戒區域,及時疏散周圍群眾和無關人員從上風方向撤離。(5)后續檢查泄漏物是否有進入水體、下水道、地下空間。如果有可采用砂土、石灰粉等不燃燒的材料吸收。
3.6后處理方案設計。(1)環境檢測。需要請專業檢測人員或團隊,對事故發生地進行環境檢測評價,對乙烯泄漏事故所覆蓋的區域,進行人員和環境檢測,對大氣、水源、土地、地下空間及下游區域的相關自然情況等進行環境評價,如各項指標均合格,則可以撤除警示標識,允許周邊居民進入,如有環境指標不合格,則需要會同運輸單位、生產單位的相關責任人進行處理,保證環境指標合格后,再撤除警示標識。(2)事故調查與總結。由應急救援領導小組,在事后復核該次乙烯泄漏事故,根據本次乙烯泄漏所造成的人員、財產、環境危害和影響進行時候判定,并組建事故調查組,一定要對泄露原因調查準確,并將事故案例進行通報,以此為戒,如果是人為操作失誤造成的,就需要通過問責的形式,對不合規操作的相關人員進行處罰。通過對乙烯泄漏事故進行經驗總結,著重將事故的起因不合規操作的內容進行宣傳警示,并交由造成乙烯泄漏事故發生的相關單位,要求對此提出整改措施,最終形成完整的事故調查報告和警示案例。
本文針對乙烯運輸過程中泄漏時的應急預案設計展開研究,重點研究了應急組織體系建立、運輸過程中的常規應急防護、應急響應等級劃分、應急預案的設計、現場應急處置方案和后處理方案等相關內容,為乙烯運輸過程中泄漏時的應急預案設計提供了理論支持。C
引用出處
[1]馬紅杰,付超,徐國慶.乙烯裂解爐石腦油進料線腐蝕泄漏分析[J].石油化工腐蝕與防護,2019,036(004):61-64.
[2]周艷,白燕,屠琳桓,劉華瓊.危險品運輸與管理[M].清華大學,2016
[3]徐敏,張德久.液化石油氣儲運安全建議及思考[J].石化技術,2019,26(08):242-243.
[4]劉博,楊施穎.液化石油氣儲罐常見問題及檢驗對策研究[J].化工管理,2018(08):94-95.
[5]田曉.構建危險貨物道路運輸安全監管體系的思考[J].輕工科技,2020,36(05):132-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