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飛揚
(江蘇省梁豐高級中學國際部,江蘇無錫 214135)
環境保護工作持續推進,環境問題開始備受關注,使得環境污染問題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緩解,但是整體上來看,環境問題仍然十分嚴峻。環境監測屬于環境保護工作的重要手段之一,近年來,在科學技術水平不斷提升的同時,環境監測的水平也有所提升,推動了環境保護工作的開展。影響環境監測質量與效率的因素比較多,展開多層次、多角度的研究能夠推進環境監測工作的順利進行,構建完善的環境監測條件,充分調動各個方面的力量,為服務環境保護工作提供必要條件。環境監測在環境保護工作中的作用受到學術界的廣泛關注,形成了很多研究成果。
環境治理工作的重要性越來越突出,對環境治理工作中各項技術手段的研究力度不斷加大,使得實踐工作的效率和質量明顯提升。環境監測作為環境治理工作的手段之一,有助于掌握環境的變化,及時獲取環境相關信息和數據,為環境治理政策的制定提供支持。環境監測的系統性越來越強,為環境治理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撐,強化了環境治理工作的效果,明確了環境治理工作的方向與目標。我國不同地區面臨的環境問題有所不同,環境治理方案自然存在差異。為了保障環境治理方案的科學性、合理性,需要提高各個地區的環境監測水平,以發揮環境監測在環境治理工作中的作用。環境監測通常會定時、定期進行,環境監測的區域與范圍也有明確的規定,很多環境污染問題較為嚴峻的地區會設置環境監測站,持續推進宏觀和微觀上的環境治理工作[1]。
環境監測在城市建設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城市建設需要綜合考量各個方面的因素與條件,對信息數據的精確性要求比較高,環境監測能夠滿足城市建設的相關要求。城市建設的環境通常比較復雜,涉及范圍比較廣,需要掌握的信息數據種類繁多,而且會受多方面因素的影響不斷地發展變化。因此,環境監測對城市建設至關重要。城市建設需要具體的規劃方案作為指導,而規劃方案需要環境監測數據的支持。城市建設過程中對自然資源的開發力度比較大,一旦超過限度與規定,則會誘發嚴重的環境問題,環境監測則可以及時地發現此類問題并進行上報和處理,以平衡城市建設與生態環境保護之間的關系。環境監測可以提高城市建設水平,即環境監測可以提高城市建設的科學性、合理性,促使環境保護工作與城市建設工作之間的矛盾得到協調和處理[2]。
通過環境監測可以掌握環境各個方面的信息和數據,并將環境問題以清晰的數據呈現出來,讓人類對環境問題產生直觀的認識,繼而對自身的行為、活動形成客觀的判斷,逐步地意識到環境保護的重要性,積極地參與環境保護工作。越來越多的人逐漸意識到環境保護工作的重要性,但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具備專業的環境保護知識以及環境保護技術。因此,利用環境監測及時地發布環境相關的信息和數據,可以逐漸豐富人們的環境知識。比如,環境監測獲取的信息和數據,可以通過天氣預報的形式進行發布,提高人們對空氣質量的關注,增加人們對溫濕度、氣壓風力等方面的了解,并對其變化背后的原因形成探究意識,使人們對人類活動與生態環境之間的關系認識得更徹底,繼而更加嚴格地約束自身的行為,并對他人的行為進行監督,不斷擴大環境保護工作的范圍,不斷增強環境保護工作的力度[3]。
環境監測的工作難度比較大、工作內容十分復雜,對工作人員的綜合素養要求比較高。但是,目前很多環境監測站的工作人員技術水平比較低、專業技術知識系統性不足、職業素養比較差,導致環境監測的綜合質量達不到預期。我國的環境監測站設置在條件比較艱苦、環境比較惡劣的地區,安排的技術人員并未達到用人標準。另外,也正因為環境監測站的工作環境比較艱苦,以至于很難招到水平較高的技術人員,很多環境監測站長期處于人力匱乏的狀態。環境監測技術人員對自身要求比較低,對于先進的、科學的環境監測知識與技術缺乏學習的積極性。環境監測站對技術人員的管理也不合理,缺乏有效的考核制度、獎懲制度,導致環境監測專業技術團隊無法形成,對環境保護工作造成了消極影響[4]。
環境監測需要大量的設施設備,目前我國很多環境監測站還不具備完善的環境監測條件。一些處于比較艱苦地區的環境監測站,必要的設施設備比較短缺,現有的設施設備維護水平較低,很多時候并不能有效地發揮作用。環境監測的設施設備使用頻率通常比較高,故障發生率也比較高,一旦缺乏定期檢修維護制度,則會影響環境監測質量。很多環境監測站的風速儀、生物監測儀、紅外測油儀等設備陳舊、落后,已經無法滿足環境保護工作開展的基本需求。很多環境監測人員缺乏專業素養,在使用這些設施設備的過程中操作方式不恰當,加大了設備的耗損。并不是所有的環境監測站都有足夠的資金政策支撐,很多環境監測站優化設施設備具有較大的難度[5]。
環境監測的工作量非常大,系統性比較強,只有具備了專業的環境監測團隊,各項工作才能夠高質量地完成。但是,目前大部分的環境監測站對團隊建設工作不夠重視,僅僅依靠單一崗位的人員開展環境監測工作,缺乏相互協調、相互監督的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各項工作的開展經常面臨問題與障礙。環境監測團隊建設工作長期停滯不前,與環境監測技術人員綜合水平較低有關,也與環境監測管理體系尚未建成有關。環境監測團隊建設速度較慢,無法適應環境保護工作的開展需求。環境問題越來越嚴峻,現有的環境保護工作方案已經暴露出了大量的問題,如果環境監測團隊建設水平一直比較低,則無法有效推進環境保護工作的開展。
為充分發揮環境監測在環境保護工作中的作用,需要依托完善的環境監測體系,不斷地提高環境監測的綜合水平。政府在這一過程中應發揮積極作用,不斷優化與完善環境監測相關的法律法規,協調多方面的力量,為環境監測工作提供有力的支持,推動環境保護工作順利開展。環境監測體系的構建與完善需要借助科學技術的力量,政府應加大相關科學技術成果的普及與推廣,使各個地區的環境監測站可以盡快地應用先進技術設備。就當前環境監測體系進行研究與分析,明確其中存在的不足與漏洞,開展針對性的優化工作,推動企業、政府、團體與個人通力合作,優化完善環境監測體系。地方政府要在環保部門的支持下,對環境監測站進行監督、管理,為環境監測體系的形成提供助力,推動各項基本工作的開展[6]。
環境監測技術的研究越來越深入,鼓勵各個環境監測站應用先進技術成果,提升環境監測的整體效率和質量。人工智能技術、大數據技術在各個行業與領域都得到了廣泛的應用,使其滲透到基層環境監測站,可以一定程度上改善基層環境監測站的現狀,為環境保護工作的進一步開展創造有利條件。科學技術的發展速度比較快,積極關注科學技術成果,使環境監測與科學技術成果之間產生有機聯系,形成環境監測技術體系,實現實時的、動態的環境監測效果,為遠程控制環境監測設施設備奠定基礎。應用自動化設施設備代替人工,可以降低環境監測數據的失誤率,為環境保護工作方案的制定提供精確的數據支持。應用衛星定位、遙感設備等完成環境監測任務,發揮無人機的作用,實現全方位、全時段監測目標,及時捕捉、分析環境質量的變化。環境監測技術手段要保持發展與更新的狀態,最大程度突破技術困境,配備專業技術人員,提高新型環境監測技術手段的應用效率,為環境保護工作的全面開展提供助力。
針對我國現有的環境監測站開展全面排查工作,及時處理環境監測效率和質量不達標的環境監測站,并制定相應的改革計劃,確保環境監測工作可以順利地開展。在此基礎上,還需要進行環境監測質量標準的完善工作,約束、管理各個地區環境監測站的工作,提高環境監測站的工作質量。環境監測質量標準的完善需要從環境保護工作的細節著手,明確目標與方向,確定環境監測主體及責任,并對環境保護工作提出新的要求。環境監測部門要主動接受社會監督,嚴格按照相關標準與要求開展工作,及時反饋環境監測過程中遇到的困難與問題,獲取多方面的幫助與支持。環境監測質量標準要以清晰的、全面的、精確的數據呈現出來,以便環境監測站工作人員參考與執行。環境監測質量標準的完善還需要國家與政府的共同努力,明確我國現有的環境監測質量標準存在的問題,應用先進的技術手段、設施設備,確定新的監測質量標準,并對各個地區環境監測站的技術人員開展培訓、學習活動,使完善的環境監測質量標準可以落實到環境監測的各個環節[7]。
國家政府部門應意識到環境監測在環境保護工作中的作用,不斷優化環境監測的技術與環境。專業技術人才屬于環境監測工作開展的重要主體,應受到足夠的關注與重視,積極培養相關人才,解決各個地區環境監測技術人員短缺的問題。根據各個地區反饋的環境監測技術人員現狀,制定專業技術人才培養方案,以滿足環境保護工作的需求。開展環境監測資源投入工作,為環境監測專業技術人才的培養奠定基礎,發揮投資的作用,使環境監測站技術人員的薪酬待遇更加合理,吸引更多專業技術人才的加入。政府部門要對我國的環境保護工作進行全方位的分析與研究,制定合理的人才培養政策,擴大環境監測人員的招聘范圍,并配備相應的管理體系,使環境監測站的人員結構更加科學合理,充分調動各方面的積極力量完成環境監測的任務與目標。加快環境監測團隊的建設與完善,使專業技術人才彼此之間形成凝聚力,相互協作應對困難重重的環境監測工作。為環境監測站提供充足的人才、資金支持,有效地開展人才管理活動,使環境監測站的專業技術人員看到自身的價值,積極地參與環境保護工作。
環境監測在環境保護工作中發揮著積極的作用,需要不斷為環境監測創造有利的條件,促使環境保護工作的質量達到預期。環境監測的工作難度相對較大,培養專業的技術人才,依托健全、完善的環境監測體系與環境監測標準,進一步改善環境保護工作現狀,積累更豐富的經驗,使環境問題得到有效解決。政府以及其他相關組織與部門要發揮自身功能作用,加強人民群眾對環境監測工作的監督,進一步提高人們對環境保護工作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