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 拓
(廣西電力安裝有限公司,廣西南寧 530000)
電力行業處在發展階段,出現了更多不同類型的電力設備,有效提高了電力生產效率。但是,在應用過程中很可能會由于一些因素的影響而產生問題。需要相關人員做好安全運維管理,在第一時間內找出存在的問題并進行解決,確保電氣設備的正常運行,滿足各行各業的供電需要。
發電廠的運行可以為社會各界提供電力資源。因此,相關人員要提高對電力設備的重視程度,并將安全運維管理工作落實到位,增加發電廠的經濟收益和社會影響力。如果發電廠在應用電氣設施時,安全運維管理工作無法落實到位,就會阻礙發電廠的正常運轉。同時,在應用電氣設備時,很可能出現零部件受損的情況,需要相關人員及時地更換零部件。因此,相關人員要將電氣設備作為立足點,確保設備的正常運行[1]。
當前,發電廠在開展電氣設備安全運維管理工作時已經取得了一些成績,但是由于諸多因素的影響,安全運維管理效果和預期存在較大差距,需要相關人員深入探究,明確發電廠電氣設備安全運維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發電廠的電氣設施類型多樣,在開展安全運維管理工作時,要考慮各個設備的特征,打造完善的安全運維管理體系,及時處理出現的故障問題,發揮設施的最大化作用,為后續工作的順利開展提供依據。但是,在實際工作中,開展電氣設備安全運維工作時,部分運維工作人員在工作中缺乏責任感,很難遵循相關規章制度進行操作,從某種角度來說,阻礙了電氣系統的正常運轉[2]。同時,運維管理人員的責任和義務并不清晰,很難根據工作流程進行一系列操作,導致運維工作難以發揮最大化價值。此外,一旦設備性能出現問題,將很難在較短的時間內解決,從某種角度來說,限制了發電廠的正常運轉。
當前,在電氣設備應用過程中,很可能會由于多種不同因素的影響,導致設備出現問題的概率增加。尤其是工藝和人為操作等會對設備應用效果產生直觀影響。如果運維人員在開展工作時,無法及時地排查故障,就會阻礙后續電力設備的應用,不利于發電廠的穩定運行。同時,如果安全運維檢修不合理,就會使問題不斷堆積,從某種角度來說,增加了故障檢查、檢修等工作的難度,難以為設備的正常運轉提供保障。
在開展電氣設備安全運維管理工作時,運維手段、工藝等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決定運維效果。當前,在開展安全運維管理時,仍然會將階段性排查、應急處理作為重要工作。階段性故障排查,可以確保電氣設施處于穩定狀態。但是,如果多次進行檢修,就會提高設備受損的概率,這與開展安全運維管理工作的目標背道而馳。部分運維檢修工作,對于設備的檢查比較片面,很難系統分析故障出現的原因,從某種程度來說,阻礙了安全運維工作的順利推進。
大部分情況下,運維人員的工作效果并不理想。這主要是因為維修人員的專業素養不高,很難根據制度需要做出調整,并且各項檢修工作難以有效落實,從某種程度來說,增加了運維管理工作的難度。特別是對于小規模的發電企業來說,內部運維管理人員的經驗不足,在進行工作時較為被動,對新興維修工藝、設備運營情況缺乏了解,在開展設備運維管理時可能出現諸多問題[3]。
提高發電廠電氣設備安全運維管理能力,可以為電氣設備的正常運轉提供支持。因此,相關人員要提高對電氣設備安全運維管理的重視程度,確保這一工作能夠落實到位。工作人員可以從以下幾點出發優化工作。
首先,對安全運維細則進行補充、優化。在開展電氣設備安全運維管理時,要確保制定的安全管理標準是科學的,在此基礎上分析電氣設備的應用情況,確保設備的安全性。在這個過程中,還需要對電氣設備進行針對性的性能檢測,確保相關人員可以從整體出發開展性能檢測,第一時間找出設備的故障點,防止設備停止運轉的情況出現。
其次,要對于現有的運維考核機制進行補充、完善。工作人員要考慮電氣設備的使用情況,成立專門的工作小組負責運維監管工作,并明確電氣設備功能和安全運維情況,全方位進行評估。還需要在考核問責體系的支持下,了解各部門的責任和義務,建立完善的責任制考核機制,增強運維人員的責任感。
再次,對于現有的設施運維方案進行優化。大力開展電氣設備運維管理工作,明確檢修人員需要承擔的責任,并在出現問題后,第一時間鎖定存在問題的部位,制定切實可行的故障排查方案。
最后,建立設備巡檢小組。發電廠要對現有的巡查小組進行優化,并借助輪流檢查的方式,明確設備應用過程中可能存在的風險,確保電氣設備能夠穩定運轉[4]。
首先,優化現有的維修工藝管理體系。工作人員要在維修檢修電力設備時,對常見工藝進行匯總,并將其上傳至數據庫,確保故障檢修與相關工藝匹配,為運維檢修工作的有序開展提供便利。
其次,遵循相關檢修標準,提高檢修規范程度。運維檢修人員在開展設備故障排查工作前,要對我國相關電氣設備運維管理細則進行分析、解讀,并綜合考慮發電廠電力設備的實際應用情況,制定切實可行的檢修方案,確保技術的可靠性。在這個過程中,檢修人員還需要了解多種不同電氣設備的功能作用,在設備運行觀念的支持下,高效開展設備運維,確保電氣設備性能符合要求。
再次,要將安全管理工作落實到位。發電廠要從管理層的角度出發,做好安全管理工作。在這個過程中,需要加大力度進行宣傳,提高管理層對運維工作的關注度,確保安全運維管理體系落實到位。在開展宣傳時,要將管理層、技術人員和維修人員作為主要群體,并定期地進行安全教育,確保工作人員可以在安全觀念的引導下開展各項工作;對當前的設備運行風控機制進行優化,將設備應用過程中出現風險的概率降到最低。管理層要在風險防控觀念引導下,細致分析電氣設備應用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問題,并明確電氣設備應用規律以及高風險區域,及時排查常見安全隱患,確保故障排查切實可行;補充、優化目前的安全運維績效管理體系。并將設備安全運維管理當作績效考核的重點,避免常見電氣設備的違規操作[5]。除此之外,還需要加大力度宣傳違規案例,確保發電廠人員認識到規范使用設備的重要性,將設備應用過程中出現風險的概率降到最低。
最后,對現有的評分制運維檢修體系進行完善。發電廠會使用評分制開展運維檢修工作,保障電氣設施的穩定運轉。如果在電氣設備應用過程中,并未達成相關標準,就需要暫時停止設備的運行,開展檢修工作。在這個過程中,還需要對設備運行過程中出現的各項參數進行分析、檢測,提高檢修工作效果。比如,在對電氣設備進行檢修時,需要檢修人員按照相關參數,明確設備出現故障的時間和導致故障產生的原因等,并進行實時記錄,了解不同設備的不同性能,有針對性地制定檢修規劃,將設備故障問題出現的概率降到最低。檢修人員還需要考慮電氣設備的實際應用情況,制定切實可行的檢修方案。運用百分制形式,判斷設備是否處于安全狀態,否則就需要立即開展故障檢修。
首先,主動學習現代化運維手段。相關人員要不斷深入探究,明確發達國家的成功經驗以及現代化運維方式,綜合考慮發電廠設備運維的實際情況和進一步需求,對現有的運維管理體系進行補充、完善,解決當前應用電氣設備運維管理體系中出現的問題,確保運維檢修可以高效開展。在這個過程中,還需要聘請具有較強技術素養的檢修人員評估發電廠運維情況,并在第一時間找出運維體系應用過程中出現的問題,確保設施故障排查可以有序推進,增強電氣設施的安全性。
其次,加大力度開展試運行檢測。管理人員在對現代化工藝和檢修管理體系進行應用時,需要做好試運行檢測工作,并進行深入分析,明確新工藝和新思路的可靠性,確保發電廠設備可以得到充分應用。如果在開展試運行過程中,設備的性能和現實不符,就需要及時地與供應商進行溝通,分析設備性能,并運用現代化技術進行維護。
同時,增強維修人員的專業素養。發電廠電氣檢修人員在開展工作時,要學習最新的發電知識,并做好維修保養工作,使設備的應用更加規范。因此,發電廠要為檢修人員提供學習的機會,并進行定期考核,確保檢修人員可以對相關知識形成全面認識,能夠熟練地應用檢修技術。發電廠要提高檢修人員的責任感,并在開展日常設備檢修過程中進行動態監督管控,根據設備運維保障,將相關工作落實到位,并及時獲取到相關信息,解決設備運行過程中出現的問題。發電廠要為檢修人員提供進修的機會,確保檢修人員可以獲得相關證書,并提升檢修人員技能管理水平,從整體角度出發進行檢修工作,確保電氣設施處于安全狀態。
另外,應用智能維護體系。要對于發電廠中各種電氣設備應用情況進行動態監督管控,并借助自動化技術了解設備存在的故障,選擇最適宜的故障檢修方式。對設備應用情況進行評估,制定設備異常檢修清單,確保設備故障檢修工作能夠高效開展。對所有檢修人員以及所有檢修設備進行全過程監督管控,確保設備檢修環節監督管控的可靠性,保障設備應用效果。考慮電氣設備檢修工作的實際需要,并從檢修人員、檢修工藝、設備檢修記錄等角度出發,做好信息存儲工作,提高設備檢修的便捷性。應用互聯網技術,在較短時間內發現電氣設備應用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并將其上傳到檢測人員的移動終端,實現智能化移動設備管理,將設備檢修工作落實到位。
最后,使用電氣設備圖像識別系統。圖像識別技術是將遠程視頻、圖像、采集系統作為立足點的一種新型巡檢方式,其借助高清攝像頭記錄電氣設備狀態,并借助識別系統做出轉換,及時了解電氣設備的使用情況,實現在線監控的目標[6]。圖像識別系統是智慧電氣設備安全管理系統的關鍵構成,在應用過程中,需要相關人員充分考慮現實情況,靈活使用遠程圖像技術等進行遠距離把控,并在辨別過程中,做好電氣設備分類工作,明確電氣設備應用情況,為后續工作的順利開展提供支持。在進行系統設計時,要提高系統識別能力,做好全方位運維工作。需要注意的是,因為巡檢設備要在大范圍內辨別圖像,對智能識別能力有著較高要求,需要在延長監測時長的同時,確保其可以適應巡檢需要[7]。
新時期,我國電力行業獲得了迅速發展,對發電廠電氣設備有了更高要求,但是在電氣設備應用過程中很可能會由于一些因素的影響出現安全問題。在這種情況下,為確保電氣設備的穩定運轉,必須進行深入分析與研究,明確電氣設備安全運維管理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對這些問題進行解決,確保電氣設備可以為生產工作的高效開展提供支持,滿足電氣行業長遠發展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