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斌 WU Bin
(石化盈科信息技術有限責任公司,北京 100010)
信息時代的來臨驅動數字經濟快速發展,而數字經濟已經成為企業創新發展的新引擎。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要“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加快建設數字中國和網絡強國。”但遺憾的是,眾多企業已經意識到數字化轉型的重要性,但仍未從戰略層面強化對數字經濟的重視,企業內部信息化平臺的建設未發揮應有的數字化作用。國務院新聞辦公廳發布的《攜手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中指出,截至2021 年,我國數字經濟規模已經達到45.5 萬億元,數字經濟規模多年位居全球第二位。[1]該數據說明在未來,數字經濟將成為企業競爭的焦點所在,只有加快布局數字經濟,完善企業數字化經營體系,才能在未來競爭中獲得一席之地[2]在企業數字化轉型過程中,財務數字化是重中之重,作為企業核心部門,財務數字化發展集中體現了企業的數字化水平,事關企業轉型成功與否的根基。
對于財務部門而言,數字化發展可以幫助其從傳統財務統計向現代化發展轉型,也是搭建基礎信息共享平臺的重要途徑。利用財務數字化,可以達到資源節約、實現成本控制,進而形成數字化綜合管理模式的目的。[3]對于企業而言,實現數字化轉型就需要從財務部門開始,只有通過財務數字化才能進一步推動管理數字化,進而完成經營數字化,最終實現企業數字化轉型。數字化轉型對于企業而言并非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在漫長的探索中逐步實現的。因此,企業需要借助財務數字化發展的契機完成前期積累,從而邁上總體數字化發展的路程。對于企業而言,財務數字化發展可以幫助其完成前期的數字發展技術驗證,同時通過財務部門特殊的企業地位,借助財務數字化發展完成企業資源的高效配置,完成企業管理模式的革新,從而打通數字經濟時代下企業發展新格局。故企業愈發重視財務數字化發展,同時這種重視為財務部門的轉型鋪平了管理基礎,財務數字化發展蓄勢待發。
財務數字化發展并非簡單的實現財務部門的數字化辦公,而是綜合運用數據分析工具,在大數據技術、人工智能技術以及物聯網技術的幫助下,實現資源的實時監控,通過企業整體數據的收集分析,了解企業經營現狀,并能根據資源變化情況分析公司項目進展是否達到要求,及時發現企業內部危機源頭,為管理層的決策提供數據支撐,幫助企業實現精細化管理。由此可知,財務數字化的發展既需要數字化平臺的支持,也需要企業不同部門的幫助,同樣需要企業管理層在戰略層面的重視,更需要具備數據分析處理能力的專業財務人員的努力,才能真正實現財務數字化發展目標。遺憾的是,當前多數企業的財務管理平臺只是披上了數字化的皮,并沒有充分利用數據平臺進行戰略分析,更多的是整合了企業財務數據統計功能,并不能發揮決策支持的作用。在這種情況下,公司無法看到財務數字化發展的前景,其戰略價值無法顯現,管理層難以重視財務數字化發展。長此以往,企業數字化轉型的進程難以為繼,將落后于時代發展。
互聯網時代需要企業充分利用數字技術發展數字經濟,從而在未來一段時間內保持市場競爭力。在這一過程中,企業內部控制領域需要快速形成數字控制體系,及時培育企業數字文化,完成企業核心數字競爭力的培育。在現有條件下,企業需要考慮如何利用企業財務數據完成自身數據處理能力的革新,如何借助企業數字化平臺完成數據的整合處理,進一步服務企業數字化轉型的戰略目標,以及如何利用數字經濟時代的機遇實現企業高質量發展。而實現企業上述目標的抓手就在于持續推進財務數字化發展,立足核心部門的數字化轉型,穩步推進整體數字化發展,最終實現企業數字化戰略目標。財務部門是企業的核心部門,也是企業數據的集成單元,充分發揮財務部門的數字化潛力,才能幫助企業抓住時代機遇,破除發展困難,走上數字化創新發展道路。
財務數字化是企業發展數字經濟的支撐點,只有充分運用財務數字化平臺,才能幫助企業業務部門更好地進行資源整合以及合理配置,在財務數據的驅動下,轉變企業管理模式,實現現代化升級。[4]為何企業數字化轉型需要已財務數字化為依托,這其中蘊含著企業發展邏輯的轉變。
第一,數字時代財務部門職能的轉變使得數字化成為了現實需求。在紙質辦公時代,財務部門的主要工作是統計財務資源并進行資金核算,以及各種款項的報銷工作,并不需要承當更多的職責。對于公司而言,該階段的財務部門雖然是核心部門,但對于公司業務經營內容關聯較少,管理層在戰略層面對于財務部門并不重視。因此財務部門只需要保證公司資源正常運轉即可,其本應具有的監督職能同樣不受重視,此時的財務只是一個公司運營必不可少的組成機構,對于管理決策而言并不重要。但這一境況隨著數字時代的來臨有了深刻的改變,甚至從根本上重構了財務部門的職能范圍。首先,數據的跨部門集中提高了財務部門在公司架構中的組織層次。當所有部門的數據都通過財務部門進行整合時,其已經成為了公司的數據資源核心,而這種數據資源中心在數字時代對于公司的重要性無可取代。其次,數據分析處理能力的存在使得財務部門有了支持管理層戰略決策的職能,而該職能又反向要求財務部門快速實現數據分析處理能力。最后,大數據技術的應用催生了財務部門利用數據分析經營風險的能力,動蕩的市場環境只有通過數據模型才能迅速了解市場需求變化從而調整公司經營策略,而實現該目標的基礎就在于財務數字化轉型。
第二,企業外部經營環境變化促使財務開展數字化轉型。傳統觀念中,企業經營需要根據市場變化來調整整個公司的經營策略乃至產品設計,因為只有市場認可才能使得企業生存下去,而只有生存下來的企業才能進一步發展壯大乃至反向影響市場趨向。在這一過程中企業需要及時把握市場信息來適應這種變化。在互聯網數字時代,市場對于公司的這種適應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為隨著數字技術的廣泛使用,市場環境變化愈發迅速,每種新型市場熱點出現的時間如火花般閃過,短暫而影響深遠。企業為了謀求高質量發展,只有跟隨市場環境的變化而改變,但當新的熱點出現時企業下場參與競爭已經落后了,只有不斷收集市場變化數據通過分析才能找到潛在的市場熱點從而為未來競爭做準備。在這種市場環境逼迫下,企業只有利用數字技術才能跟隨市場節奏。而財務部門作為企業數據資源的整合端以及分析端,其數據敏感能力對于企業而言至關重要,提升財務部門數據整合、數據分析、資源配置以及決策能力方可幫助企業及時把握市場信息,進一步適應互聯網時代數字經濟下的外部營商環境變化。
第三,企業內部數字化發展需求驅動財務數字化轉型。數字平臺的引入使得企業內部各部門處理日常事物的效率大幅上升,資源利用效率遠超紙質辦公時代。但當前企業辦公系統并非數字化系統,而依舊是信息交互系統,其中最大的差別在于數據處理能力。辦公系統的數據化只能做到被動的信息接收,無法實現實時數據傳輸,同時數據輸入過程需要人力的支持,這種數據信息的延遲不利于數字時代數據收集處理需求。而財務數字化發展可以利用物聯網技術和人工智能技術克服上述困境,物聯網技術的使用使得設備數據可以實時上傳數據平臺,人工智能技術則可以幫助篩選無價值信息從而幫助員工從無意義審核工作中解脫出來。財務數字化的發展可以迅速推進企業不同部門的工作效率和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避免人力、物力和財力資源的無意義損耗。
以銷售部門為例,員工需要實時了解倉儲物流相關信息和公司生產能力,在接收客戶訂單時利用數字化平臺實時了解產品生產動向,從而進行訂單合同的調整,該工作流程的實現需要財務部門具有較強的數據處理能力和資源整合能力。不同部門有不同的資源、信息需求,這些要求均促使財務部門進行數字化發展,從而支持各自部門在數字時代的發展目標的實現。
發展財務數字化是企業在數字經濟時代必然的選擇。對于企業而言,通過財務作為支點支撐起整個公司的數字化轉型,既可以利用數字化試點積累前期經驗,也可以通過財務這一核心部門迅速掌握敏感數據從而培育數字競爭力。但遺憾的是,財務數字化發展效果差強人意,諸多現實困境的存在嚴重影響了財務數字化的發展。
第一,財務數字化轉型缺乏戰略層面的支持。公司戰略決定這企業發展方向,只有在明確的企業發展戰略指導下,公司才能細化發展目標以及為實現這些目標而做出相應的準備。財務數字化是企業發展數字經濟的支點,對于數字化發展戰略明確的企業而言,大力推動財務數字化是其戰略分解下的基礎目標。但當前多數公司并沒有意識到財務數字化對公司數字化戰略的重要意義,與之相應的就是企業對財務數字化發展的目的混亂。現有的企業財務化發展閾于業財融合、業財一體化、改善管理效率、服務于企業創新等不同目標中,而無法做出真正的突破。[5]對于企業而言,戰略目標是其行為選擇的基礎,財務數字化發展目標混亂的根源就在于企業戰略對其發展的忽視,沒有公司戰略背書,企業無法投入更多的資源扶持財務部門。同時,也無法從管理層面保證財務數字化發展的順利進行。缺少頂層設計的支持,多數企業的財務數字化淪為披著數字化發展的皮,行傳統財務管理的本質,耗資甚重的數字系統卻難以發揮應有作用。
第二,財務數字化發展主體不明確。財務數字化發展需要利用以大數據技術和人工智能技術為代表的數字技術的支持,而這些技術多數來自于企業IT 部門或者專門負責企業數字技術的專職部門。對于企業而言,財務數字化的重點在于財務數據,因此,該項發展的重心一般在于財務部門,且財務數據分析需要會計人員的參與,由此形成了財務部門主導轉型的模式。但對于財務數字化而言,數字技術的缺失使得其無法真正使用數字化平臺的潛力,而具有技術的部門又因主導部門原因而難以通力協作。此外,業務部門同樣會存在對財務部門主導地位認知不到位而產生抵觸情緒,使得財務部門無法從相關部門抓取業務數據,當數據共享難以實現時,財務數字化將難以實現。[6]共建、共享數據資源是企業部門建立數字化平臺的初衷,但財務數據的敏感性使得財務部門需要在財務數字化轉型中占據主導地位,現有的公司組織結構中財務部門的領導權并不突出,因此無法真正在財務數字化發展過程中起到主體作用,故無法兼顧不同部門的管理特定和發展需求,不利于跨部門之間的合作。部門協作的低效率形成了財務數字化發展的壁壘。
第三,業務部門和財務部門存在不同的數據標準,業財雙方數據共享存在壁壘。當代企業不同部門之間的信息化標準并不一致,這來源于不同部門間業務性質的差異以及各自對數據的定義、存儲和處理概念的不同。[7]這種從數據概念層面的分歧加大了部門間數據分享的難度,不利于財務數字化的發展。首先,部門間業務的不同體現在數據層面就是數據收集方式的迥異,這種差別不利于數據的快速獲取以及使用,對于數字化平臺而言,需要各部門采用云端方式進行實時數據更新,但現有基礎并不能實現這一要求。其次,數據概念的不同說明不同部門對其有不同的理解方式,本單位認可的標準數據對于財務部門而言無法認同,認知上的差異使得跨部門數據共享難以實現。再次,數據存儲技術不統一。不同部門會根據自身業務的特點和管理需要選擇更具特色的數據存儲技術,在實現部門便利的同時加劇了跨部門數據獲取的難度。最后,數據處理技術的差異更加妨礙了大數據技術在企業的運用,不同數據處理方式對于數據平臺而言無法用固定模式進行數據轉譯,無形中增加了數字化發展的成本。
第四,現有數字平臺無法滿足財務部門轉型后的精細化管理需求。數字化轉型對于企業而言更多的是對現有管理模式的革新,體現在數字技術在公司管理領域的應用,但這一過程并不是數字技術與企業業務的簡單相加,更多的是雙方的深度融合發展。[8]在此基礎上要實現精細化管理需求,需要完成對不同部門管理需求的整合,但財務數字化平臺并不能實現該需求。面對業務部門對會計科目工作量指數化增長要求,數字化平臺同樣無法提供相應的解決辦法。現有的解決辦法是在現有平臺的基礎上不斷堆徹數據功能模塊,使得原有數字化系統愈發臃腫。這種功能性的模塊疊加只能片面解決單一部門的個別管理問題,無助于公司層面的管理優化。同時,這種功能疊加會降低數字化系統的數據質量,增加平臺的維護成本,也無法滿足管理頻率增加的要求。此外,現有的財務數字化發展埋下了財務人員意識隱患,認為數字化平臺存在問題通過增加功能模塊就能解決,而不愿意深入分析問題源頭,無法學會如何從根本上利用財務數字化完成部門管理痛點。財務數字化需要準確把握數據價值,整合部門管理特色,實現管理與數字化平臺的深入融合,進而滿足財務部門轉型后的管理需求,但現有發展并不能完成設計要求,對于管理層面的支撐存在較大不足,這些問題亟需解決。
企業財務部門的發展需要與時代背景相結合,通過與數字技術的結合,完成財務數字化的革新,進一步實現財務部門高質量發展的目標。在接續信息化改革的基礎上,財務數字化的發展需要立足于企業本身,向下兼容不同業務部門的活動,向上實現對管理決策數據支撐,只有有效完成財務數字化發展,才能更好地服務企業在新時代的戰略目標,推動企業數字化轉型。
第一,強化財務數字化與公司戰略結合度。公司戰略是一個長期發展規劃,現執行戰略無法根據財務數字化發展進行調整,因此,只有從數字平臺出發提高雙方的緊密度。首先,財務部門利用自身資源數據優勢,支持公司計劃目標的實現。財務數字化平臺的優勢在于可以實時了解資金等資源的配置情況,在此基礎上,可以利用數字化平臺優化企業資源配置,使現有資源全力服務于公司發展目標的實現。其次,根據公司戰略調整財務數字化發展目標。財務數字化是包含若干功能的系統化平臺,綜合性是其最主要的特點,但這種綜合能力無法滿足當前公司發展規劃,因此需要根據企業戰略進行針對性調整。在確定公司未來發展重點的基礎上,優先培育相關項目的數字化支撐能力,然后再完善財務數字化的整體能力。最后,公司戰略的制定在結合財務數字化特點的基礎上,實時更新遠期戰略規劃。已在執行的近期目標難以兼容財務數字化,但可以根據其特點制定遠期規劃,為平臺的進一步發展調撥資金等資源,同時亦可提供更多的管理支持。
第二,明確數字化轉型實施主體,強化部門協作能力。財務數字化的發展途徑必然要以財務部門作為實施主體,因為只有財務部門才有核心資源數據,才有管理掌握數據資源的職責,其余部門的職能更多的是服務于企業經營活動,無法負責職責之外的數據管理職能。因此,在實施財務數字化轉型過程中,財務部門需要承擔起主體責任。首先,落實數字平臺建設主體責任。僅憑財務部門的技術儲備無法完成平臺設計工作,因此,平臺建設需要數字技術人員的幫助。財務部門應主動聯系公司技術部門尋求技術支撐,在完成數字化平臺的功能框架的基礎上,共同實現數字化平臺的構建任務。其次,財務部門樹立數字化財務平臺主體意識。為實現數字化平臺功能的有效運用,財務人員需改變自身觀念,重新認識數字化平臺對部門、對公司的重要作用,而非簡單地借用平臺進行數據核算,應該提高財務人員的數字化能力,在主體意識的作用下,不斷挖掘財務數字化的發展潛力。最后,統籌企業部門協力完成數據平臺。財務部門需要與其余部門進行合作,共同完成數字平臺對不同部門業務數據的支撐工作,同時,確定部門間的數據協作程序,避免因部門設置數據壁壘而妨礙財務數字化的發展。
第三,統一公司數據標準,建立數據共享云平臺。數據是實現財務數字化發展的基礎,而不同部門采用的不同數據標準則嚴重妨礙了該平臺功能的發揮。因此,為了優化財務數字化發展,需要在企業整體層面設置統一的數據標準,同時建立有效的數據云空間,保證數據的有效使用。首先,綜合不同部門對業務數據概念的認知,建立更加符合多數部門的數據概念體系。只有擁有相同的概念,才能保證后續數字平臺的使用。但不可否認,由于業務差異,無法保證所有部門對待數據有相同的理解,因此只能設置多數部門共同認可的涵義,盡量減少差異。其次,統一公司數據存儲技術標準。財務部門根據不同部門的業務性質提供相應的數據轉譯程序,保證所有部門上傳至數據空間的內容都是通過轉化后的標準儲存格式,方便部門間的數據資源調用。最后,完善企業數據處理技術,消弭部門數據共享壁壘。利用財務數字化的技術基礎,鋪平部門間數據處理差距,確保不同部門可以借助數字化平臺完成部門數據加工,從而保證部門部門可以利用平臺接口端查看公司數據變化,真正實現數據共享。
第四,強化數字化平臺精細管理能力。精細化管理是財務數字化支持企業運營能力的綜合體現,只有通過強化平臺精細化管理能力,才是真正在踐行財務轉型的初心。首先,推進數字化平臺與部門業務的融合。利用平臺的便捷性特點進行部門推廣,使公司主動通過該平臺完成業務數據等內容的存儲使用。同時,財務數字化平臺需要結合不同部門的業務特點開發相應的用戶端口,在保證數據質量的同時協助部門進行管理活動。其次,提升平臺財務數據處理能力,完成對現有功能模塊的整合。功能模塊的整合需要立足于企業發展戰略的基礎上,根據部門業務性質進行專業化開發,同時,借此契機完成對平臺數據處理能力的提高,從而滿足不斷擴大的數據規模需求。最后,改變財務人員觀念,讓其主動深入不同部門感知管理特點。單純的平臺對接已經無法完成對部門管理的支持,因此,需要財務人員親身感受平臺設計與部門現實管理之間的差距,從而實現對數字平臺的優化。提升企業內部管理能力是發展財務數字化的立足點,探索管理與平臺的深度結合是財務部門數字化轉型的重要任務。財務部門需要利用數字技術,實現企業的精細管理,保證企業的內部控制有效性,最終提升企業的市場綜合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