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肖育鵬
成本控制對于企業競爭力至關重要,有效控制成本直接影響企業的盈利和生存。 其中,內部經濟效益審計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有利于提高企業的管理科學性、資源利用效率,促進內部潛力的挖掘。 本文通過構建經濟效益審計指標體系,采用適當的審計方法, 對企業的成本控制進行審核和評價,并提出改進建議,為企業成本控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成本控制是企業為實現預設成本目標所采取的一系列防控措施,需要建立完善的成本控制體系。 經濟效益審計是一種審計活動,對資源的經濟性、效率性和效益性進行檢查和評價, 需要建立評價指標體系以衡量企業經濟效益。 評價指標體系應具備可靠性、可比性、可理解性、適用性、完整性、可接受性和公正性等特征。
成本控制是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保持競爭力的有效措施。 企業成本控制的經濟效益審計是企業內部審計部門運用特定的審計方法, 依照所獲得的產品成本信息,評價產品成本的經濟性、效率性和效果性的一項獨立的經濟監督與評價活動, 并將審計結果和由此得到的改進建議報告給管理層,幫助企業優化成本控制、提高產品競爭力。 在企業成本控制中,經濟效益審計的作用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從成本投入方面,評價企業成本控制的經濟性;從投入和產出的配比方面,評價企業成本控制的效率性;根據成本目標完成情況,評價企業成本控制的效果性。
企業成本控制的經濟效益審計評價指標體系是一種標準化指標體系,通過基于企業的成本控制數據,全面、系統、科學地評估企業成本投入的經濟性、效率性和效果性。 這個體系對于揭示成本控制問題、推動成本降低、增強競爭力至關重要。 根據經濟效益審計的目的,體系涵蓋了三個方面的指標:經濟性指標,衡量資源的節約和利用程度;效率性指標,評估投入轉化為產出的效率;效果性指標,反映了企業對計劃目標的完成情況。 此外,客戶滿意度也被包括在效果性指標中, 通過客戶投訴率來反映產品質量的影響。 這一綜合評價體系有助于企業更好地控制成本并提高綜合績效。
經濟效益審計指標體系的構建是關鍵前提, 而合理的評價標準的選擇至關重要。 在確定經濟效益審計的評價標準時,有四種參考方法:國家標準基于法規,是最低要求,用于確保產品合規性;行業標準參考同行業內業績較好的企業, 有很好的參考價值但難以確定和獲取相關指標;歷史標準基于企業的歷史數據;計劃標準依據年度預算或目標成本,但預算制定具有主觀性。 一個科學合理的評價標準應該在充分分析企業外部環境和內部條件、考慮短期目標和長期戰略的基礎上綜合確定, 參考行業領先企業的績效和企業歷史數據。
經濟效益審計的一般評價方法主要有沃爾評價法、平衡計分卡法、層次分析法、數據包絡法以及多元統計綜合評價法等。 這些方法對企業成本控制效果的經濟效益審計都是適用的,企業可以根據實際選擇合適的方法。
企業成本控制效果的經濟效益審計的目的是: 通過對企業成本控制效果的經濟性、效率性和效果性的評價,找出企業成本控制存在的問題和缺陷,進而分析原因,向企業管理者提出企業成本控制的改進建議。
煤化工,是指以煤為原料,經過化學加工使煤轉化為氣體、 液體和固體產品或半產品, 而后進一步加工成化工、能源產品的過程。 煤制烯烴是煤化工行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以煤為原料,主要產品為聚乙烯和聚丙烯等。本文以煤制烯烴企業為例, 研究如何將經濟效益審計應用于煤化工企業的成本控制中。
面對產能過剩、競爭日益激烈的市場環境,如何優化企業成本控制、降低產品成本、提高企業競爭力,這已成為煤化工企業管理層面臨的首要問題。 因此,煤化工企業有必要實施經濟效益審計, 找出企業成本控制中存在的問題,為管理層提供改進建議。
1.煤化工企業成本控制的經濟效益審計
為了保證經濟效益審計能為管理決策提供有效信息,內部審計部門可以采取定期審計,對企業成本控制的各個環節進行經濟效益審計,以便對比分析,尋找問題所在,提出對策。 與傳統審計項目相同,煤化工企業成本控制的經濟效益審計也分為五個步驟:制定總體審計策略、制定具體審計計劃、 評估審計風險、 開展具體的審計工作、提交審計報告,并依據審計結果提出改進建議。
但是, 煤化工企業成本控制的經濟效益審計與傳統審計項目也有不同之處。 煤化工企業成本控制的經濟效益審計是在對煤化工企業的工藝特點、 生產過程和成本核算模式進行分析的基礎上,從成本投入的經濟性、投入產出的效率性以及目標完成的效果性三個方面進行審計評價。 而企業成本控制的經濟效益審計的關鍵則是構建審計指標體系和評價標準。 下面重點論述如何構建煤化工企業成本控制的經濟效益審計的指標體系和評價標準。
2.選擇經濟效益審計評價指標
(1)經濟性指標的選擇
經濟性考察的是企業資源投入的節約性。 該指標低于標準值,說明生產單位產品的資源耗用量較少,企業成本控制的經濟性較好;該指標高于標準值,說明生產單位產品的資源耗用量較高,企業成本控制的經濟性較差。 在煤化工企業中,原煤耗用量、用水量、耗電量等在產品成本中占有較大的比重。 因此,在對產品成本進行經濟性評價時,可以選擇原煤單耗、單位用水量和單位耗電量等指標。 原煤單耗、單位用水量和單位耗電量分別反映了產品成本中的原煤耗用量、用水量、耗電量水平。 單耗指標計算可以通過下面公式表達:
這三項指標不僅可以用于評價企業整體的成本控制經濟性,還可以用于評價各生產車間成本控制的經濟性。
(2)效率性指標的選擇
效率性反應了企業生產投入轉化為產出的效率。 由于煤化工企業生產工藝復雜, 停工損失是影響企業成本的重要因素。 停工損失可分為計劃停工損失和非計劃停工損失。 計劃停工損失是指企業為了保證生產穩定而有計劃地進行停工檢修所產生的損失, 這是企業生產運營過程必然發生的。 而非計劃停工損失是指企業因生產故障造成偶然停工所產生的損失, 這是企業可以通過加強生產管理而避免的。 因此,在煤化工企業成本控制效率性審計中,可以把非計劃停工率作為一項審計指標。 非計劃停工率是本期企業非計劃停工時間與本期生產總時間的百分比。 非計劃停工率越高,說明企業非計劃停工損失越大,成本控制的效率越低。 可以通過下面公式表達:
(3)效果性指標的選擇
效果性指標反映了企業計劃目標完成的情況, 可以選擇計劃產量完成率作為評價指標。 由于煤化工企業生產的穩定性,企業每期的固定成本基本保持不變,因此本期產量越高,則產品單位成本越低。 計劃產量完成率是企業本期實際產量與計劃產量的比值, 反映了企業實際產量相對于計劃產量的水平。 計劃產量完成率大于1,說明本期實際產量大于計劃產量,企業成本控制的效果較好??梢酝ㄟ^下面公式表達:
3.確定經濟效益審計評價標準
如前所述,評價標準的確定有很多方法,每一種方法都有各自的優缺點。 應當根據指標的性質和特點確定每一項指標的評價標準。
在構建的煤化工企業成本控制的經濟效益審計評價指標體系中,經濟性指標反映了企業資源投入的節約性。在企業初建時, 就已經決定了企業各種物料耗用的工藝指標,因此對于原煤單耗、單位用水量和單位耗電量,我們可以用工藝設計指標作為評價標準。
效率性指標往往與生產和工藝有關。 非計劃停工率與企業的生產管理密切相關, 在確定其評價標準時應當參考企業的歷史數據。 而產品回收率與企業工藝設計有很大聯系,因此確定標準時應當參考工藝設計值,并結合歷史水平確定。
效果性指標反映了企業計劃目標完成的情況。 對于計劃產量完成率, 應當參考企業的年度生產計劃以及企業的歷史數據而確定。
根據煤化工企業生產特點和成本控制模式的分析,選擇了上述三類評價指標, 并根據不同指標的特性確定了相應的評價標準, 最終構建出煤化工企業成本控制的經濟效益審計評價指標體系,如表1 所示。

表1 煤化工企業成本控制的經濟效益審計評價指標體系和評價標準
本文分析了經濟效益審計在企業成本控制中的作用,并提出展開企業成本控制的經濟效益審計的方法。 通過研究,可以得出以下結論:
一是在企業成本控制中, 經濟效益審計的作用主要體現在對成本投入的經濟性、 投入和產出配比的效率性以及成本目標完成情況的效果性評價方面, 并根據評價結果對企業成本控制提出改進建議。
二是構建評價指標體系是基本前提,也是關鍵。 在構建經濟效益審計指標體系時, 需要對企業生產特點和成本控制模式進行深入分析。 在確定經濟效益審計評價標準時,應當考慮不同指標的性質,結合行業水平、企業歷史水平和工藝設計指標等。
三是在煤化工企業實施企業成本控制的經濟效益審計時,根據審計結果分析企業成本控制存在的問題,進而向企業管理者提供改進成本控制的措施, 有助于提高煤化工企業成本管理的科學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