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玲 梁琳



DOI:10.19641/j.cnki.42-1290/f.2023.24.012
【摘要】信息披露質量是改善資本市場信息環境的重要因素。業績說明會采用雙向實時互動的創新信息披露方式, 使年報信息從“幕后”走到“臺前”, 提高了公司信息披露質量, 受到各界的廣泛關注。本文以2008 ~ 2021年滬深A股上市公司作為研究樣本, 檢驗業績說明會語調對企業會計信息可比性的影響。研究發現, 業績說明會語調越積極, 企業會計信息可比性越高; 機制檢驗發現, 業績說明會語調會通過降低管理層的機會主義動機促進企業會計信息可比性的提升; 進一步分析顯示, 在市場信息環境較差、 代理成本較高、 業績波動性較大和產品市場競爭程度較大的企業中, 業績說明會語調對于企業會計信息可比性的提升作用更加顯著。本研究一方面豐富和拓展了業績說明會語調與會計信息可比性的研究范疇, 另一方面有助于改善市場信息環境、 強化投資者關系管理和提升資本市場信息傳遞效率。
【關鍵詞】業績說明會;管理層情感語調;會計信息可比性;市場信息環境;信息披露質量
【中圖分類號】 F275?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1004-0994(2023)24-0082-8
一、 引言
近年來, 隨著IPO注冊制改革工作的深入推進, 信息披露質量在資本市場中發揮著更加重要的作用。業績說明會作為創新性的信息披露方式, 不僅能夠使非財務信息通過雙向互動溝通增強信息披露質量、 強化投資者關系管理, 而且有助于企業進一步建立健全提高質量和治理能力的機制, 促進企業高質量健康發展(Jung等,2018;鐘凱等,2021)。業績說明會中管理層情感語調為信息使用者進行信息挖掘和解讀提供了機會, 能夠用來判斷管理層透露的信息是否真實準確。已有研究主要分析了業績說明會中的管理層情感語調是否能夠提供增量信息。一方面, 從公司自身而言, 業績說明會披露的積極語調有助于提升企業未來業績(謝德仁和林樂,2015)、 降低企業權益資本成本(甘麗凝等,2019); 另一方面, 從外部信息使用者而言, 業績說明會的積極語調能夠提高分析師薦股頻率(林樂和謝德仁,2017)、 增強分析師盈余預測準確性(Demers 和Vega,2011;Mayew等,2013; 鐘凱等,2020)、 增加同業公司股票超額回報(Brochet等,2018;鐘凱等,2021)等。上述研究表明, 業績說明會語調能夠為投資者、 分析師以及同業公司等信息使用者提供增量信息。但是, 已有研究沒有深入探究業績說明會語調在為信息使用者提供增量信息的同時, 能否減少管理層的私有信息, 進而提升企業會計信息可比性, 這是本文需要迫切解決的主要問題。
業績說明會作為管理層與投資者交流的重要平臺, 同時也是提高企業信息披露質量、 加強投資者關系管理的新途徑, 其是否能夠提高會計信息可比性還需進一步探究。會計信息可比性能夠幫助投資者、 債權人和分析師等信息使用者對不同企業的資本運作、 財務狀況做出及時準確的判斷, 進而改善資本市場信息環境, 促進資源高效配置(周冬華和楊小康,2018)。在理論方面, 和本文關系較為密切的文獻主要是探討管理層情感語調對會計信息質量的研究, 聚焦于其對企業信息披露質量和資本市場反應的影響。首先, 在管理層情感語調對企業信息披露質量的影響方面, 管理層凈語調、 消極語調能夠抑制企業的真實盈余管理(王海林和張丁,2019), 而積極語調可以促進補充或替代會計盈余信息(Demers和Vega,2014)和真實盈余管理。其次, 在管理層情感語調對資本市場反應的影響方面, 業績說明會語調具有同業溢出效應, 管理層凈正面語調越積極, 企業的股價同步性越高, 資本市場的定價效率越低(許晨曦等,2021;羅琦等,2021), 同時, 同業公司的股票超額回報越高(鐘凱等,2021)。另外, Allee和DeAngelis(2015)研究發現, 管理層語調離差與企業未來業績、 管理層的財務報告決策以及管理層管理感知的激勵和行動有關, 會影響投資者和分析師的反應。目前已有諸多文獻證明了管理層情感語調對會計信息質量的影響, 但是與年報語調相比, 業績說明會語調存在明顯的差異, 其是管理層在業績說明會上通過雙向實時互動溝通形成的, 使得管理層掌握的私有信息減少, 進行操縱和粉飾信息的動機減弱(周冬華和楊小康,2018)。此外, 會計信息可比性是否能夠受到管理層情感語調的影響還需要進一步探究。因而, 本文在已有研究的基礎上, 重點檢驗業績說明會語調對會計信息可比性的影響, 并且從管理層機會主義動機的視角進一步挖掘兩者之間的潛在作用機制, 從而拓展和豐富管理層情感語調和會計信息質量關系的研究。
本文以2008 ~ 2021年滬深A股上市公司作為研究樣本, 探究業績說明會語調對企業會計信息可比性的影響。研究發現, 業績說明會語調越積極, 企業會計信息可比性越高; 機制檢驗發現, 業績說明會語調通過降低管理層的機會主義動機提高企業的會計信息可比性; 進一步研究顯示, 業績說明會語調對于企業會計信息可比性的提升作用在市場信息環境較差、 代理成本較高、 業績波動性較大和產品市場競爭程度較大的企業中更加顯著。此外, 通過一系列穩健性檢驗, 研究結論依然保持一致。
本文的研究貢獻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第一, 結合近年來監管部門大力支持業績說明會的有關政策, 從信息披露質量視角出發, 進一步評估了業績說明會的實施效果, 豐富和拓展了業績說明會語調對投資者等信息使用者的影響研究, 為企業強化信息披露和監管部門了解業績說明會的實施效果提供了一定的參考價值。第二, 基于文本分析視角探討業績說明會語調對企業會計信息可比性的影響, 并對企業會計信息可比性影響因素進行補充。這對于公司提升信息披露質量和信息透明度、 加強投資者關系管理和提高上市公司治理水平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第三, 深入探究了業績說明會語調對企業會計信息可比性的影響機制, 從管理層機會主義動機視角進一步闡明了兩者之間的作用路徑, 為打開兩者之間的作用“黑箱”提供了經驗證據。本研究有助于為降低管理層自利動機和進一步提升上市公司會計信息可比性提供微觀經驗證據。
二、 文獻綜述
(一)業績說明會信息含量研究
業績說明會作為管理層與投資者交流的重要平臺, 同時也是提高信息披露質量、 加強投資者關系管理的新途徑, 受到了上市公司、 監管部門和學術界的廣泛關注。
首先, 在國外研究方面, 與我國業績說明會相類似的信息披露方式是盈余電話會議, 在信息披露類型、 披露方式以及披露內容等方面存在諸多相似之處。一方面, 從分析師視角來看, 參加盈余電話會議的分析師能夠更加精確、 及時地發布年度盈余預測(Demers和Vega,2011;Mayew等,2013)。另一方面, 從資本市場反應視角來看, 盈余電話會議的管理層語調能夠降低信息不對稱、 改善盈余預期、 增強市場環境, 同時, 其具有同業溢出效應, 導致同業公司股價“同漲同跌”(Henry 和Leone,2016;Brochet等,2018)。其次, 在國內研究方面, 關于投資者研究, 林樂和謝德仁(2016)的研究表明, 業績說明會的積極語調有利于投資者做出正向反應, 消極語調有利于投資者做出更加顯著的負向反應。關于分析師研究, 業績說明會的凈正面語調可以提高分析師薦股報告的更新可能性及更新人數比例, 以及分析師薦股評級水平及其變動(林樂和謝德仁,2017), 并提升分析師預測準確度, 降低分析師樂觀偏差(鐘凱等,2020)。關于資本市場反應研究, 卞世博等(2021)研究發現, 業績說明會管理層的答非所問程度越高, 股票市場表現越差, 公司未來的業績表現也越差; 甘麗凝等(2019)的研究表明, 業績說明會管理層凈正面語調越積極, 企業的權益資本成本越低。
綜上, 已有學者研究發現, 分析師、 投資者以及同業公司作為資本市場重要的參與者, 均充分關注了業績說明會語調發揮的積極作用, 但鮮少研究關注業績說明會的管理層情感語調對會計信息可比性的影響。因此, 本文在現有文獻的基礎上, 從業績說明會語調出發, 以微觀企業視角研究其如何影響會計信息可比性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現實價值。
(二)會計信息可比性的影響因素研究
首先, 在企業外部環境層面, 從宏觀環境視角來看, 隨著經濟政策不確定性的增加、 預測未來現金流量的難度增加、 盈余管理的機會增加, 盈余質量及其可比性降低(Dhole等,2020)。從會計準則制定視角來看, 采用國際財務報告準則之后, 會降低企業管理層隱藏私有信息的能力, 促進企業會計信息可比性的增強, 從而促使企業效益提升(DeFond等,2011)。其次, 在企業內部環境層面, 從董監高視角來看, 周冬華和楊小康(2018)的研究表明, 公司高管內部發生內部人交易后, 高管可能會操縱會計信息披露, 進而降低企業會計信息可比性。從審計師視角來看, Endrawes等(2020)研究發現, 當審計委員會規模更大且其更多成員具有財務和會計專門知識時, 同行之間的會計信息往往更具可比性; 龍小海等(2021)研究發現, 市場感知轉制使審計師承擔更多的法律責任, 減小不同會計師事務所的審計風格差異, 從而使得非同一會計師事務所客戶之間的會計信息可比性得到提升。
目前諸多學者已經從企業外部環境和內部環境兩方面進行了研究, 但利用文本分析技術來探究管理層情感語調對企業會計信息可比性的影響還不夠深入。業績說明會作為提高信息披露質量和強化投資者關系管理的新渠道, 其中的管理層情感語調是否能夠為投資者、 分析師等提供更多增量信息, 進而遏制管理層機會主義行為、 提升企業會計信息可比性, 值得進一步研究。
三、 理論分析與研究假設
信息披露質量是促進資本市場穩定、 維持市場經濟有效運行的主要推動因素(曹廷求和張光利,2020; 林晚發等,2022)。隨著我國信息披露制度的不斷完善、 投資者的信息需求日益多元化, 上市公司披露的信息逐漸增多, 信息披露質量日益提升, 公司治理機制不斷完善。業績說明會作為加強投資者關系管理的創新性披露方式, 能夠促進管理層與外部信息使用者進行實時溝通, 充分釋放出企業在資本運作、 戰略管理方向的信息。那么, 業績說明會語調是否能夠為信息使用者提供增量信息, 降低管理層和投資者之間的信息不對稱, 抑制管理層的機會主義動機, 進而提升企業的會計信息可比性, 還需進一步探究。因此, 本文將從業績說明會創新性和管理層情感語調特征兩個方面探究業績說明會語調對企業會計信息可比性的作用機制。
對于業績說明會創新性, 一方面, 業績說明會為管理層與外部信息使用者的實時雙向溝通和互動交流提供了良好的平臺, 能夠降低信息使用者的信息搜集成本, 減少管理層掌握的私有信息, 進而提高會計信息可比性。首先, 參加業績說明會的大多是上市公司的高層管理人員和董事會成員, 傳遞的信息代表了公司整體, 更具有權威性。而且除了各有關部門會對業績說明會進行監督, 廣大參與者也會直接監督業績說明會中管理層所提供信息的真實性(Demers和Vega,2014;林樂和謝德仁,2016)。因此, 業績說明會中管理層操縱信息的難度較大, 所傳達的信息更加真實可靠, 能夠為信息使用者提供更多參考依據。其次, 業績說明會的雙向溝通機制可以降低投資者、 分析師等參與者的信息搜集和獲取成本(Jung等,2018;曾慶生等,2018), 企業管理層在業績說明會中會闡述公司的經營業績及發展戰略, 解答投資者關注的市場熱點問題, 投資者等信息使用者能夠通過深入分析管理層釋放的信息充分了解企業的未來發展及競爭對手情況, 有助于降低企業和信息使用者的信息不對稱(Brochet等,2018;甘麗凝等,2019)。另一方面, 業績說明會采用線上和線下相結合的方式開展, 使得信息使用者參與成本降低, 參與主體更加多元化, 更多主體參與能夠充分挖掘企業的私有信息, 判斷公司未來的經營情況和發展前景, 改善資本市場信息環境和提高資源配置效率(周冬華和楊小康,2018; 鐘凱等,2021)。特別是近年來國內外宏觀經濟環境不確定, 實地調研難度加大, 信息使用者難以通過實地調研方式獲取企業未來需求和行業發展方向等信息(李姝等,2021), 導致企業與信息使用者之間的信息不對稱加劇。業績說明會通過線上和線下相結合的方式為信息使用者提供了信息獲取和挖掘的平臺, 使得更多的信息使用者參與其中, 其參會和交流的積極性得到提升, 管理層也更加愿意溝通和分享更多私有信息, 積極回答提出的各種問題, 有利于信息使用者通過多種渠道分析和解讀管理層透露的私有信息, 削弱管理層的信息優勢, 間接發揮對管理層的監督和治理效應, 從而提高會計信息可比性。
對于管理層情感語調特征, 已有研究表明, 業績說明會披露的管理層情感語調能夠為信息使用者提供增量信息, 情感語調操縱難度較大(Henry和 Leone,2016)。業績說明會中管理層披露的信息既包含與利潤和現金流相關的財務指標等“硬信息”, 也包括對企業經營概況的描述、 對潛在競爭的優勢說明和對未來預期發展等“軟信息”(曹廷求和張光利,2020; 劉建梅和王存峰,2021)。企業管理層披露的“軟信息”主要表達了對企業未來經營業績和發展戰略的態度, 以及所在行業發展趨勢的分析和判斷, 并體現在情感語調中(Davis等,2012;謝德仁和林樂,2015), 為外部信息使用者提供了增量信息, 對于降低企業盈余管理和減少管理層操縱行為具有一定的積極作用。此外, 相比定量信息的財務報告, 管理層對業績說明會披露的內容和語調更加豐富多樣, 差異化的管理層情感語調更有可能提供多元化信息(李姝等,2021), 投資者、 分析師等參與主體能夠從這些多元化的信息中獲取對自己有價值的信息, 提高投資決策和分析預測的準確性, 進而使得企業特質信息得到釋放, 信息透明度得到提升, 信息環境得到改善, 進而提升企業會計信息可比性。
基于上述分析, 本文提出如下假設:
H1: 當其他條件不變時, 業績說明會語調越積極, 上市公司的會計信息可比性越高。
四、 研究設計
(一)數據來源
本文選取2008 ~ 2021年滬深A股上市公司作為研究樣本。其中業績說明會語調數據來自于CNRDS數據庫, 上市公司相關財務數據來自于CSMAR數據庫。對原始樣本進行如下篩選和處理: ①剔除上市公司控制變量缺失的樣本; ②剔除所有者權益為負數的樣本; ③剔除金融行業樣本; ④剔除上市公司為ST、 PT公司的樣本; ⑤對連續變量做上下1%的Winsorize縮尾處理。運用STATA 16.0軟件進行數據處理, 經過以上步驟篩選和處理, 本文最終得到3772個觀測值。
(二)變量定義
1. 業績說明會語調。本文參考曾慶生等(2018)的研究, 基于Loughran 和Mcdonald(2011)的詞匯表和清華財經詞典, 并使用谷歌詞典、 有道詞典和金山詞霸等將所有英文單詞翻譯成中文, 如果一個單詞與多個中文單詞相匹配, 則會保留所有的詞匯。在創建情緒詞匯庫之后, 將中文“Jieba”作為Python的分詞工具, 對企業業績說明會文本的詞匯總數、 積極詞匯與消極詞匯的數量進行分類。在確定積極、 消極詞匯數量后, 參考謝德仁和林樂(2015)的方法衡量業績說明會語調(TONE), 具體公式如下:
TONE=(POSITIVE-NEGATIVE)/(POSITIVE+NEGATIVE) (1)
其中: POSITIVE是指業績說明會中管理層回答問題所用積極情感語調詞匯數; NEGATIVE是指業績說明會中管理層回答問題所用消極情感語調詞匯數; TONE表示業績說明會凈積極語調, 取值范圍是[-1,1], 取值越大, 說明業績說明會語調越積極。
2. 會計信息可比性。會計信息可比性是指公司在同一經濟活動中的類似或差異性(De Franco等,2011)。本文將財務報告中的信息可比性定義為: 如果i和j兩家公司對同一組經濟事件產生類似的財務報表信息, 則其會計系統是可比的。本文借鑒De Franco等(2011)、 李青原和王露萌(2019)的研究計算會計信息可比性。公司與行業內所有其他公司的會計信息可比性的平均值, 記為COM1。將每個公司的會計信息可比性按照從大到小的順序排列, 并將四個最高值的平均值作為公司的會計信息可比性指標, 記為COM2。同樣, MCOM1和MCOM2分別是同一行業中所有i公司和j公司在同一時期COM1和COM2的中位數。本文將MCOM1和MCOM2作為因變量, 采用COM1和COM2進行穩健性檢驗。
3.? 控制變量。本文借鑒林樂和謝德仁(2016)、 鐘凱等(2021)的研究, 考慮到可能會有其他因素影響會計信息可比性, 利用如下控制變量: 公司規模(SIZE)、 資產負債率(LEV)、 總資產報酬率(ROA)、 公司成長性(GROW)、 固定資產(TANG)、 公司年齡(AGE)、 產權性質(SOE)、 獨立董事占比(INDIR)、 股權集中度(SHRCR)、 行業(INDUSTRY)和年度(YEAR)固定效應等。其中: SIZE用期末總資產的自然對數衡量; LEV用期末總負債/期末總資產衡量; ROA用凈利潤/期末總資產衡量; GROW用當年營業收入增長額/期初營業收入衡量; TANG用固定資產凈額/期末總資產衡量; AGE定義為ln(公司成立年份到當年的時間+1); SOE是虛擬變量, 國有企業為1, 否則取值為0; INDIR用公司當年獨立董事人數占董事會人數的比例衡量; SHRCR用第一大股東持股比例衡量。
(三)模型構建
為了檢驗業績說明會語調對會計信息可比性的影響, 本文構建了以下OLS回歸模型:
MCOMi,t=β0+β1TONEi,t+β2∑CONTROLSi,t+YEAR+INDUSTRY+εi,t(2)
其中, TONE為業績說明會語調的代理變量, MCOM為會計信息可比性的代理變量, 包括MCOM1和MCOM2, CONTROLS為行業和年份除外的控制變量。本文主要關注系數β1, 如果β1大于0, 說明業績說明會語調能夠提高企業會計信息可比性, 支持H1。
五、 實證分析
(一)描述性統計
表1是描述性統計結果??梢钥闯觯?業績說明會語調(TONE)的均值(中位數)為0.3996(0.4054), 消極情感語調(NEGATIVE)的均值(中位數)為0.0444(0.0415), 說明在業績說明會上管理層更愿意使用積極詞匯傳遞信息; 會計信息可比性(MCOM1)的均值(中位數)為-0.0926(-0.0658), 會計信息可比性(MCOM2)的均值(中位數)為-0.0520(-0.0373), 說明上市公司在會計信息可比性方面存在一些差異??刂谱兞康慕Y果與已有文獻基本一致。
(二)基本檢驗結果
基本檢驗結果如表2第(1) ~ (4)列所示, 第(1)和(3)列只控制行業和年度固定效應, 沒有加入控制變量, 第(2)和(4)列同時加入了控制變量及行業和年度固定效應。結果顯示, TONE與MCOM1、 MCOM2的回歸系數為正, 且至少在5%的水平上顯著, 表明業績說明會語調越積極, 會計信息可比性越高, 支持H1。
(三)業績說明會消極語調對企業會計信息可比性的影響
考慮到市場信息使用者對于積極語調與消極語調內含信息的挖掘能力和解讀能力存在非對稱性, 本文進一步檢驗業績說明會消極語調對會計信息可比性的影響。一方面, 相比于業績說明會積極語調, 業績說明會消極語調提供的增量信息對于信息使用者更具有參考價值。因為當管理層披露較多的消極語調時, 表明該企業目前的經營狀況和戰略方向存在較大的問題, 企業未來經營和發展存在較大不確定性和波動性, 進而給信息使用者釋放出較為消極的情緒(底璐璐等,2020), 這些增量信息為信息使用者做出決策提供了參考價值。另一方面, 信息使用者更加傾向于相信管理層發布的消極信息, 能夠根據消極語調所包含的信息判斷公司未來發展前景, 并做出相應的投資決策。因此, 本文預測業績說明會消極語調會對會計信息可比性產生明顯的負面溢出效應。
檢驗結果如表2第(5)和(6)列所示, 結果顯示: NEGATIVE與MCOM1和MCOM2的回歸系數在1%的水平上顯著, 表明業績說明會消極語調具有明顯的負面溢出效應, 即信息使用者更加重視業績說明會語調中的負面消息, 從而做出更加準確的投資決策。
(四)機制檢驗
本文將進一步檢驗業績說明會語調能否降低管理層機會主義行為, 從而提升企業會計信息可比性, 進而為提高企業會計信息可比性提供更加可靠的證據。一方面, 業績說明會作為投資者與上市公司管理層交流的直接渠道, 具有互動性、 實時性、 開放性等特點, 不僅能夠了解公司的發展狀況, 而且能夠判斷公司未來發展狀況、 預測公司未來盈余, 向資本市場傳遞更加可靠的信息, 提高所披露信息的可信度, 減少管理層私有信息, 從而提高會計信息可比性。另一方面, 公司為了提高自身績效和價值, 保證其高質量發展, 會增加信息披露的意愿。管理層通過業績說明會披露相關信息, 可以拓寬信息使用者的信息來源, 降低其搜集成本, 從而促使其發揮監督和治理效應, 減少管理層機會主義行為, 提高會計信息可比性。因此, 業績說明會語調有助于降低管理層機會主義動機, 從而提高企業的會計信息可比性。
本文利用中介效應模型檢驗業績說明會語調是否能夠減少管理層機會主義行為, 從而提高企業會計信息可比性。首先, 建立模型(3)來檢驗業績說明會語調(TONE)與管理層機會主義動機(DISACC)之間的關系, 若β1在統計上顯著, 則進行下一步檢驗; 其次, 建立模型(4), 檢驗業績說明會語調(TONE)是否通過降低管理層機會主義動機(DISACC)來提升會計信息可比性(MCOM1和MCOM2), 從而檢驗管理層機會主義動機的中介效應。
DISACCi,t=β0+β1TONEi,t+β2∑CONTROLSi,t+YEAR+INDUSTRY+εi,t(3)
MCOMi,t=β0+β1TONEi,t+β2DISACCi,t+β3∑CONTROLSi,t+YEAR+INDUSTRY+εi,t(4)
參考翟淑萍等(2020)的研究, 管理層機會主義動機(DISACC)主要采用修正的JONES模型計算的操縱性應計利潤進行衡量, 表3展示了檢驗結果。第(1)列中TONE的系數在10%的水平上顯著, 說明業績說明會語調遏制了企業管理層機會主義動機; 第(2)和(3)列中TONE的系數均在5%的水平上顯著, DISACC的系數均在1%的水平上顯著, 說明業績說明會語調通過遏制企業管理層機會主義動機提高企業會計信息可比性。
六、 異質性分析
(一)市場信息環境的異質性影響
當市場信息環境較差時, 管理層更容易操縱會計政策, 進行盈余管理等機會主義行為, 不利于分析師做出更加準確的預測。而業績說明會中管理層披露的語調越積極, 說明管理層對于企業披露的相關信息與未來發展狀況的信心越強, 市場信息環境越好, 就越有助于確保會計信息的生成和對外披露的過程(鐘凱等,2020), 分析師預測偏差就越小。因此本文預期, 當企業市場信息環境越差 時, 業績說明會語調對企業會計信息可比性的促進作用越顯著。參考羅棪心等(2020)的研究, 本文采用分析師預測偏差(ABSFE)來度量市場信息環境。當分析師預測偏差大于行業年度中位數時取值為1, 否則取值為0?;貧w結果如表4第(1)(2)列所示, 結果顯示, ABSFE×TONE的系數均在5%的水平上顯著為正, 表明市場信息環境越差, 分析師預測偏差就越大, 業績說明會語調對企業會計信息可比性的促進作用越顯著。
(二)代理成本的異質性影響
當代理成本過高時, 管理層出于追求自利的動機, 可能會操縱會計盈余, 做出更多的會計判斷, 進而降低會計信息可比性(袁振超和饒品貴,2018)。管理層語調越積極, 企業未來業績和發展狀況會越樂觀, 管理層私有信息就會越少, 信息使用者就越能夠起到監督和治理作用, 從而提高企業的會計信息可比性, 代理成本也就越低。因此本文預期, 當企業代理成本越高時, 業績說明會語調對企業會計信息可比性的促進作用越顯著。參考甄紅線等(2015)的研究, 本文采用管理費用率(MFEE)來度量代理成本。當MFEE小于行業年度中位數時取值為1, 否則取值為0?;貧w結果如表4第(3)(4)列所示。結果顯示, MFEE×TONE的系數至少在10%的水平上顯著, 說明企業的代理成本越高, 業績說明會語調對企業會計信息可比性的促進作用越顯著。
(三)業績波動性的異質性影響
當企業業績波動性較大容易時, 會導致企業面臨較大的經營風險。管理層為了自身利益, 可能會采取利己的投資決策, 增加管理層的機會主義行為, 降低會計信息可比性。當業績說明會語調越積極時, 信息披露質量越高, 從而降低信息不對稱性, 遏制管理層機會主義動機, 進而提高企業會計信息可比性, 尤其對業績波動性大的企業而言。因此本文預期, 當企業業績波動性越大時, 業績說明會語調對會計信息可比性的促進作用越顯著。借鑒張瑞君和李小榮(2012)的研究, 本文選取企業近三年ROA的標準差來度量業績波動性(RISK)。當其大于行業年度中位數時取值為1, 否則取值為0?;貧w結果如表5第(1)(2)列所示, 結果顯示, RISK×TONE的回歸系數均在10%的水平上顯著為正, 表明企業業績波動性越大, 業績說明會語調對企業會計信息可比性的促進作用就越顯著。
(四)市場競爭程度的異質性影響
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 管理層面臨較大的盈余壓力, 他們可能會通過虛假呈報、 虛構交易等方式進行價值操縱或者利益輸送, 以提高其隱藏負面消息的動機, 從而降低會計信息可比性(周夏飛和周強龍,2014)。當業績說明會語調越積極時, 同業公司以及投資者越能清楚地了解企業未來發展戰略和競爭對手的經營情況, 降低信息獲取成本, 提高會計信息可比性。因此本文預期, 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 業績說明會語調對會計信息可比性的促進作用會越顯著。參考鐘凱等(2022)的研究, 本文采用赫芬達爾指數(HHI)來度量市場競爭程度。當其小于中位數時取值為1, 否則取值為0?;貧w結果如表5第(3)(4)列所示, 結果顯示, HHI×TONE的回歸系數至少在10%的水平上顯著, 說明產品市場競爭越激烈, 業績說明會語調對企業會計信息可比性的促進作用就越顯著。
七、 穩健性檢驗
為驗證業績說明會凈正面語調有助于提高會計信息可比性, 本文將通過替換因變量、 考慮金融危機的影響和解決內生性問題等方法進行穩健性檢驗(限于篇幅,檢驗結果略), 使研究結果更加真實可靠。
(一)替換因變量
本文采用兩種方式對會計信息可比性進行重新衡量。第一種衡量方式為公司與行業內其他所有公司的可比性(COM1); 第二種衡量方式為公司與行業內其他所有公司的可比性, 然后按從大到小排序, 取前4個值的平均值(COM2)作為公司的會計信息可比性指標。檢驗結果與前文結論保持一致。
(二)考慮金融危機的影響
由于2008年金融危機的市場沖擊致使經濟蕭條, 公司業績大幅下降, 管理層更有動機通過可操縱性應計盈余進行盈余管理, 以粉飾大幅下滑的業績, 盡量避免市場對公司失去信心, 但這會降低企業會計信息可比性。因此, 本文剔除2008年金融危機發生時的樣本。結果與前文結論保持一致。
(三)內生性檢驗
上述結果均證實了業績說明會語調能夠顯著提高會計信息可比性。但是這一結論可能存在一定的內生性問題, 因此本文嘗試通過工具變量法和傾向得分匹配方法(PSM)檢驗來緩解這一問題。
1. 工具變量法。由于可能存在內生性問題, 本部分采用工具變量法進行檢驗。借鑒Davis等(2015)和鐘凱等(2020)的方法, 利用CEO是否具有會計或財務背景(CEO)作為工具變量進行檢驗, 檢驗結果與前文結論保持一致。
2. PSM檢驗。為了消除內生性問題, 本文進一步采用PSM進行檢驗。首先, 利用Logit模型將SIZE、 LEV、 ROA、 GROW、 TANG、 AGE、 SOE、 INDIR、 SHRCR等公司特征變量與業績說明會語調的虛擬變量進行回歸, 采用1∶1可放回配對, 然后對PSM配對結果有效性進行分析。研究結果排除了內生性影響, 支持了前文結論。
八、 研究結論與啟示
本文以2008 ~ 2021年滬深A股上市公司作為研究樣本, 研究業績說明會語調對企業會計信息可比性的影響。研究發現, 業績說明會語調越積極, 企業會計信息可比性越高。在機制檢驗中, 業績說明會語調會通過降低管理層機會主義動機提高企業的會計信息可比性; 進一步研究顯示, 業績說明會語調對于企業會計信息可比性的提升作用在市場信息環境較差、 代理成本較高、 業績波動性較大和產品市場競爭程度較大的企業中更加顯著。此外, 本文通過替換因變量、 解決內生性問題等方法進行了一系列穩健性檢驗, 結論依然保持一致。
本文的研究結論具有如下啟示: 首先, 對于監管部門而言, 應當加強會計信息監管和促使企業提升信息披露質量, 高質量推進業績說明會召開, 完善市場信息環境, 提高會計信息可比性。業績說明會作為管理層與信息使用者直接交流溝通的平臺, 監管部門應該規范上市公司披露的具體內容和范圍, 并對企業高質量召開業績說明會提供政策支持, 促進信息的良性傳遞, 提升資本市場信息傳遞效率。其次, 對于企業而言, 應該積極提高信息披露質量, 并加強與信息使用者的溝通交流, 為信息使用者提供更多的增量信息。一方面, 企業應該完善公司治理機制, 減少管理層的私有信息和降低管理層機會主義動機, 進而為信息使用者提供更多增量信息, 創造較為良好的信息環境; 另一方面, 管理層在業績說明會上要積極與信息使用者進行溝通交流, 及時解答信息使用者所提出的問題, 能加強投資者關系管理, 增強會計信息可比性。最后, 對于信息使用者而言, 應當關注業績說明會語調帶來的正向作用, 進而提高決策效率。其中, 投資者應當積極關注業績說明會語調信息帶來的正向溢出效應, 降低投資決策中的信息不對稱, 從而提高投資決策效率; 分析師應當通過業績說明會語調深入了解公司的發展戰略、 未來經營狀況以及資本運作, 提升預測的準確性, 為企業發展營造良好的信息環境。
【 主 要 參 考 文 獻 】
卞世博,管之凡,閻志鵬.答非所問與市場反應:基于業績說明會的研究[ J].管理科學學報,2021(4):109 ~ 126.
曹廷求,張光利.自愿性信息披露與股價崩盤風險:基于電話會議的研究[ J].經濟研究,2020(11):191 ~ 207.
翟淑萍,王敏,韓賢.交易所財務問詢監管與會計信息可比性——直接影響與溢出效應[ J].當代財經,2020(10):124 ~ 137.
底璐璐,羅勇根,江偉,陳燦.客戶年報語調具有供應鏈傳染效應嗎?——企業現金持有的視角[ J].管理世界,2020(8):148 ~ 163.
甘麗凝,陳思,胡珉,王俊秋.管理層語調與權益資本成本——基于創業板上市公司業績說明會的經驗證據[ J].會計研究,2019(6):27 ~ 34.
李青原,王露萌.會計信息可比性與公司避稅[ J].會計研究,2019(9):35 ~ 42.
李姝,杜亞光,張曉哲.同行MD&A語調對企業創新投資的溢出效應[ J].中國工業經濟,2021(3):137 ~ 155.
林樂,謝德仁.分析師薦股更新利用管理層語調嗎?——基于業績說明會的文本分析[ J].管理世界,2017(11):125 ~ 145+188.
林樂,謝德仁.投資者會聽話聽音嗎?——基于管理層語調視角的實證研究[ J].財經研究,2016(7):28 ~ 39.
劉建梅,王存峰.投資者能解讀文本信息語調嗎[ J].南開管理評論,2021(5):105 ~ 117.
龍小海,劉楊暉,高懷榮.法律責任、審計風格和感知的會計信息可比性[ J].會計研究,2021(8):161 ~ 176.
羅棪心,麻志明,伍利娜.關聯交易方信息溢出效應對分析師的影響[ J].會計研究,2020(3):46 ~ 53.
王海林,張?。畤覍徲媽ζ髽I真實盈余管理的治理效應——基于審計公告語調的分析[ J].審計研究,2019(5):6 ~ 14.
謝德仁,林樂.管理層語調能預示公司未來業績嗎?——基于我國上市公司年度業績說明會的文本分析[ J].會計研究,2015(2):20 ~ 27+93.
袁振超,饒品貴.會計信息可比性與投資效率[ J].會計研究,2018(6):39 ~ 46.
曾慶生,周波,張程,陳信元.年報語調與內部人交易:“表里如一”還是“口是心非”?[ J].管理世界,2018(9):143 ~ 160.
甄紅線,張先治,遲國泰.制度環境、終極控制權對公司績效的影響——基于代理成本的中介效應檢驗[ J].金融研究,2015(12):162 ~ 177.
張瑞君,李小榮.金字塔結構、業績波動與信用風險[ J].會計研究,2012(3):62 ~ 71+95.
鐘凱,董曉丹,陳戰光.業績說明會語調與分析師預測準確性[ J].經濟管理,2020(8):120 ~ 137.
鐘凱,董曉丹,彭雯,陳戰光.一葉知秋:情感語調信息具有同業溢出效應嗎?——來自業績說明會文本分析的證據[ J].財經研究,2021(9):48 ~ 62.
鐘凱,梁鵬,董曉丹,王秀麗.數字普惠金融與商業信用二次配置[ J].中國工業經濟,2022(1):170 ~ 188.
周冬華,楊小康.內部人交易會影響會計信息可比性嗎?[ J].會計研究,2018(3):27 ~ 33.
周夏飛,周強龍.產品市場勢力、行業競爭與公司盈余管理——基于中國上市公司的經驗證據[ J].會計研究,2014(8):60 ~ 66+97.
Brochet F., Kolev K., Lerman A.. Information transfer and conference calls[ J]. Review of Accounting Studies,2018(3):907 ~ 957.
Davis A. K., Ge W., Matsumoto D., et al.. The effect of manager-specific optimism on the tone of earnings conference calls[ J]. Review of Accounting Studies,2015(2):639 ~ 673.
Davis A. K., Piger J. M., Sedor L. M.. Beyond the numbers: Measuring the information content of earnings press release language[ J]. Contemporary Accounting Research,2012(3):845 ~ 868.
De Franco G., Kothari S. P., Verdi R. S.. The benefits of financial statement comparability[ J]. 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2011(4):895 ~ 931.
DeFond M., Hu X., Hung M., et al.. The impact of mandatory IFRS adoption on foreign mutual fund ownership: The role of comparability[ J]. 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2011(3):240 ~ 258.
Demers E., Vega C.. Linguistic tone in earnings announcements: News or noise[Z]. FRB International Finance Discussion Paper,2011.
Demers E., Vega C.. The impact of credibility on the pricing of managerial textual content[ J]. SSRN,2014:1153450.
Dhole S., Liu L., Lobo G. J., et al.. Economic policy uncertainty and financial statement comparability[ J]. 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Public Policy,2020(1):106800.
Endrawes M., Feng Z., Lu M., et al.. Audit committee characteristics and financial statement comparability[ J]. Accounting & Finance,2020(3):2361 ~ 2395.
Henry E., Leone A. J.. Measuring qualitative information in capital markets research: Comparison of alternative methodologies to measure disclosure tone[ J]. The Accounting Review,2016(1):153 ~ 178.
Jung M. J., Wong M. H. F., Zhang X. F.. Buy side analysts and earnings conference calls[ J]. 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2018(3):913 ~ 952.
Loughran T., McDonald B.. When is a liability not a liability? Textual analysis, dictionaries, and 10 Ks[ J]. The Journal of Finance,2011(1):35 ~ 65.
Mayew W. J., Sharp N. Y., Venkatachalam M.. Using earnings conference calls to identify analysts with superior private information[ J]. Review of Accounting Studies,2013(2):386 ~ 413.
(責任編輯·校對: 羅萍? 劉鈺瑩)
【基金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貸款利率市場化、信貸資源配置與企業期權價值”(項目編號:71962031);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研究生創新項目“數字化并購對企業勞動力需求的影響研究”(項目編號:XJ2023G077)
【作者單位】1.新疆財經大學會計學院, 烏魯木齊 830011;2.新疆大學商學院, 烏魯木齊 830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