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軍鄭
(鹿寨縣寨沙鎮農業農村服務中心 廣西柳州 545604)
隨著我國生豬養殖規模持續擴大和養殖數量增加,頻繁的跨省交易活動對非洲豬瘟相關疫情防控造成極大的影響和挑戰。一旦暴發非洲豬瘟疫情,將會對肉食品供應、產業發展以及生豬產業造成嚴重影響,威脅社會穩定和社會經濟發展,為此需要加強非洲豬瘟相關疫情的防控工作,深化防控意識,促進各項防控責任的全面貫徹落實,細化防控措施。
寨沙鎮生豬養殖中,全鎮規模場內存欄超出1 000 頭的共六家,都擁有動物防疫合格證,當前現有存欄數量達到12 000 多頭,散養形態的生豬場內總計存欄達到3 500 多頭。養殖場內主要以規模場養殖為主,支持全進全出,沒有母豬,農戶與公司聯合經營,農戶來提供人工和場地等資源。公司負責提供養殖技術、獸藥、飼料和種苗。其中大規模的散養戶生豬養殖數量能夠達到兩百多頭,部分比較少的只有幾頭,在全鎮23 個村屯中分散開來。在寨沙鎮生豬實施非洲豬瘟防控過程中主要包含以下工作:①廣告宣傳,通過懸掛宣傳橫幅,在各個區域的宣傳欄中粘貼宣傳圖片,深入養殖場散發各種宣傳資料,組織創建培訓班,通過多樣化形式實施非洲豬瘟防控宣傳;②各個村委組織專人對管轄區中的實際生豬存欄現狀進行定期排查,及時上報鄉鎮農業服務中心;③鄉鎮農業服務中心盡快深入現場踩點查詢,上報縣級動物防疫中心。對于某些疑似病例,主要通過縣動物疫病防控中心進行采樣檢驗,結合具體結果上交動物疫病防控中心[1]。
寨沙鎮生豬通過年初設計的畜牧業生產規劃中,不斷加強傳統養豬產業的扶持強度,擴大了動物疫病防控的宣傳強度。相關疫病防控過程中,在縣農業農村局和鎮黨委政府的統一規劃部署下,鎮農業農村服務中心帶領村級動物防疫員積極開展動物防疫工作,一年春、秋兩季集中對全鎮的生豬免疫注射疫苗,加上平時補免,全年注射豬瘟疫苗3.4 萬mL、口蹄疫疫苗4.5 萬mL。政府和黨委應該將動物防疫當成重要的長期性任務,進行精細化的安排組織,進一步增強疫病防控力度,嚴格按照各項文件要求管理全鎮家畜,加強宣傳各項整個法規以及專業知識,針對非洲豬瘟加強排查,初步完成轄區內動物疫病防控各項任務。明確基礎任務要求,大力實施動物疫病防控,相關管理中心重點抓好豬瘟等重要疫病防控工作,預防出現重大禽畜質量安全問題,順利達到動物防疫預期目標[2]。
動物衛生檢疫以及畜產品相關監管活動中主要涵蓋以下工作:①針對動物產地實施全面檢疫,針對養殖產地形成專門的檢疫申報制度,按照動物產地相關檢疫工作規程做好動物產地檢疫活動,使相關生豬產地達到100%的檢疫率,全年產地生豬檢疫數量達到1.23 萬頭。在實施動物衛生檢疫過程中,做好嚴格的質量把關,嚴禁那些缺少產地檢驗合格證明以及沒有免疫耳標的生豬隨意引入屠宰場。結合國家相關檢疫程序分析,檢疫過程中需要從屠宰前后等不同環節實施生豬檢疫工作。對于那些檢疫達標的豬肉產品應該增加相應的合格印章,對產品開具檢疫合格證明。屠宰檢疫生豬全年總計達到6 218 頭,關于非洲豬瘟相關檢測數量達到442 份,檢測結果合格率達到了100%。檢測的病害動物為5 頭,根據標準要求做好管理工作,針對其中的病豬實施無害化處理,做好各類檢驗檔案和檢疫記錄[3];②配合農業農村局針對轄區內各個規模養殖場實施全面監管,為此需要針對規模養殖場實施備案記錄管理。針對規模養殖場嚴格按照防疫標準進行檢查監督和監管工作。針對規模養殖場的整體免疫效果實施全面監測。針對養殖中的各種病死動物整個無害化處理過程實施全面監管,支持寨沙鎮生豬養殖產業健康發展;③針對非洲豬瘟實施全面排查和防控宣傳工作,合理劃分防控片區,促進疫病防控責任細化落實到個人身上,針對全鎮總計23 個村屯中的生豬養殖戶實施全面宣傳、排查,總計發放315 份的豬瘟防控宣傳資料。針對規模養殖場和公路沿線懸掛關于非洲豬瘟的防控宣傳條幅。針對不同養殖戶創建專門微信群,同時向微信群發送各種非洲豬瘟的防控技術要求和專業知識,積極配合農業農村局進行非洲豬瘟的采樣檢測,檢測數量總計達到150 份,都呈現出合格狀態。
非洲豬瘟這一病毒傳播中離不開基礎媒介載體,涵蓋老鼠、蚊蠅、鳥類以及人類等。為此在非洲豬瘟防控中需要對傳播媒介的移動過程實施有效控制,徹底阻斷生物媒介由場外轉入場內的渠道,強化控制非洲豬瘟傳播蔓延。采取有效的生物隔離技術控制豬場內外媒介移動,外部人員進入場內存在較高的非洲豬瘟病毒攜帶風險,為此需要強化隔離,替換衣物,按照三色管理基礎原則,針對鼠類的機械性傳播非洲豬瘟導致的疫情蔓延,可以設置實體墻來阻隔老鼠;對飛行于不同豬場的鳥類采取針對性防控措施;蚊蠅方面,運輸車輛所攜帶蚊蠅會裹挾遠處疫情,為此需要對運輸車輛進行徹底清洗,采取有效應對措施。通過增設防蟲網能夠預防鳥類隨意進出豬舍,阻隔蚊蠅將病毒攜帶進入豬舍,結合天羅地網的生物隔離技術可以提升非洲豬瘟防控效果[4]。
單元格也是非洲豬瘟防控的有效措施,包含合并、基礎以及關聯單元格等不同形式,單獨一頭豬和相關環境構成了基礎單元格。新建豬舍主要以單元格化管理形式為主,預防應用大跨度結構,對于舊豬舍實施單元格改造,針對飼料喂養槽進行有效隔斷。整個生產流程需要使基礎單元維持相對獨立性,進一步縮減關聯單元格以及合并單元格設置數量。注重環境消毒,對豬舍內實施全面的環境消毒,為此可以應用清洗加熱烘烤融合的物理方法,溫度設置為60 ℃,實施3 h 以上的消毒處理,該種方法也是環境熱化技術。應用熱烘烤法實施物理消毒,次日能夠進豬飼養,避免空置期過長。生豬飼養中暫時放棄低蛋白日糧以及精準飼養等理念,倡導營養冗余,進一步擴大飼料內蛋白質以及氨基酸供應,推薦應用飼料發酵相關預消化技術,增強整個豬群的機體健康度,有助于幫助豬群提升其對非洲豬瘟的抵抗力。飼料熟化處理,促進飼料熟化技術的全面推廣應用,從根源控制病從口入,為此可以對豬飼料進行高溫制粒以及粉料熟化處理。對于飼料的存儲環境需要實施全面熱化,禁止應用紫外線消毒以及熏蒸消毒等措施。血液檢測易感染和滯后性增加了疫情防控難度,為此可以利用唾液學檢測技術,通過敏感核酸提取以及唾液學核酸擴增技術實施檢測。
因為非洲豬瘟相關疫病影響,使生豬種質資源更為緊張,養殖戶為促進生豬快速生產,需要進行合理的留種生產,采取綜合性改善策略,加強母豬管理。基礎免疫和檢測過程中,初步確定母豬選留后需要針對母豬實施非洲豬瘟相關疾病的防控工作,如果滿足基礎條件可以在進行配種和留選前實施2 次疫病檢測工作。科學開展誘情管理工作,結合不同母豬品種,選擇恰當日齡開始誘情工作,每次喂料的1~2 h 內,誘情公豬進欄,或選擇誘情氣味劑,進欄后和母豬口鼻接觸5~10 min,平均2 次/d,對母情期進行仔細記錄。此外,還可以搭配適合的調欄、合群、人工刺激以及合群等措施,促進母豬發情。合理進行飼喂管理,等到母豬達到一定質量后開始喂養后備母豬料,隨著母豬的成長應該對喂養總量進行合理控制,預防母豬生長速度過快。對于疫病暴發期間,需要注重母豬飼養工作,打造良好生產環境,為此可以進行大欄飼養,平均每欄喂養6~8頭左右,各頭飼養面積控制在2m2,促進母豬進行適當運動,充分爬跨,在促進母豬發情基礎上減少密度,控制疫病的接觸性傳播概率。對豬舍內的溫濕度、通風狀況、密度和清潔度等實施合理控制,盡量維持適合溫度,保持在18~23 ℃之間,將濕度控制在55%~70%之間,維持良好通風狀況,促進光照時間合理延長。
非洲豬瘟是當下生豬養殖產業的主要阻礙,對國內生豬養殖產業形成較大威脅,為此需要結合生豬養殖現實發展狀況,不斷總結非洲豬瘟防控經驗,基于政府相關組織引導下不斷努力,加強科學技術創新,形成穩固的安全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