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秋生,劉志永,史文秀,馬萬欣,石順利,何曙光
(1.通遼市畜牧業發展中心 內蒙古通遼 028000;2.通遼市高林屯種畜繁育中心 內蒙古通遼 028000)
關鍵字:通遼市;肉牛;高質量
通遼是蒙古族的發祥地,處于內蒙古自治區東部,即科爾沁草原中部地區,適宜于農牧林業發展,位于世界肉牛的黃金養殖帶上[1,2]。故通遼市充分利用區位優勢,重點培育肉牛產業發展,在強牧惠牧政策支持下,通遼市積極落實國家促進畜牧業產品高質量部署,尤其是肉牛產業,通過推廣規模化、標準化肉牛養殖,積極改良肉牛養殖品種、改善肉牛產品質量,優化肉牛產業結構,使肉牛產業高質量發展取得較好成績[3]。
隨著疫情全面解封,通遼市肉牛產業各類扶持政策的實施,肉牛養殖環境和效益穩中向好發展,肉牛產業發展前景總體看好。截至2022 年12 月,肉牛出欄量為125.7 萬頭,占比34%,12 月末,能繁母牛存欄222.5 萬頭,母牛比例達60.3%。
通遼市抓好基礎母牛的繁育工程,通過實施農區舍飼、半舍飼、家庭牧場養殖、標準化養殖模式,繼續擴大基礎母牛繁育戶數,繼續提高存欄基礎母牛數[4]。一是進一步夯實牛改良基礎,鞏固和提高牛冷配成果,根據《全市牛冷配清群工作實施方案》和《關于開展凍精市場及牛冷配清群集中整治專項行動的通知》等文件,分配和使用良種凍精,并加強冷配行業管理,確保區域內牛冷配全覆蓋,并對現有冷配技術員進行全覆蓋式提升培訓。提高肉牛產業服務能力,持續推進牛冷配改良工程建設,確保通遼市牛肉牛產業健康發展。二是加大種公牛的培育力度,優化肉牛選擇指數及基因組選擇指數,進而改善種公牛群體結構,提高優質種公牛存欄率,提升種公牛自主培育率。三是加強種公牛飼養和凍精制作工藝科技創新,加快生產優質牛凍精,以滿足肉用牛、乳用西門塔爾牛凍精需求。
通遼市通過扶持重點區域、重點公司與重點場戶發展,積極推動示范作用,加快建設規范化標準化肉牛養殖基地,鼓勵支持母牛的適度規?;B殖,加快加強標準化母牛繁育場建設?,F已建成扎魯特旗、科左后旗、科左中旗及主城區的肉牛綠色養殖示范區,建成科左中旗百萬頭肉牛交易加工示范基地。
通遼市通過積極構建科研平臺,現已組建成立科爾沁肉牛研究院與院士專家工作站,聘請國家級肉牛專家研究解決育種問題,解決實際生產中存在的難題;組建市旗兩級培訓團開展肉牛養殖培訓,進而打通技術難題“最后一公里”;成立市肉牛產業高質量發展技術研發推廣專家服務團隊,解決新生犢?!皟刹 狈揽氐燃夹g問題;推廣獸醫社會化服務試點工作,并逐步擴大試點的范圍,解決基層防疫技術工作力量薄弱問題。2022 年已培養師資骨干100余名,通過培訓冷配技術員5 000 余人次,進而帶動養牛戶10 萬余戶,通過冷配、防疫、養殖、飼草料種植等技術培訓,培養一批集技能于一身的基層養牛明白人。加大肉牛公用品牌、企業品牌、特色牛肉產品等品牌創建力度,積極引導肉牛養殖、加工企業加快認證綠色、有機、地理標志產品,增加肉牛產業的綠色、有機、地理標志產品的認證比,擴大品牌效應,促進肉牛產品增效。
通遼市經先后制定修改及引用肉牛產業標準體系,讓肉牛產業在生產、加工、流通等各方面實現標準可依、規范可循。在實際生產中嚴把“三關”:一是嚴把源頭控制關。嚴格治地治水、控肥控藥,通過正本清源,從飼料制備、飼喂環節抓起,保障肉牛養殖全程無污染;二是嚴把環境安全關。嚴把肉牛產地進出入關,杜絕一切污染物進入肉牛養殖生產的整個鏈條,并通過加強肉牛養殖過程的污染防治工作,提高肉牛養殖過程中廢棄物的綜合利用。強化獸藥、飼料等例行監測,禁止使用違禁添加物質;三是嚴把疫病防控關。嚴格落實疫病防控資金,保證疫病防疫免疫質量與密度,建立健全病死肉牛無害化處理機制,加強對上市產品、屠宰過程、產地的檢疫,確保全年不發生重大肉牛疫情。
雖然通遼市給予肉牛產業發展大力政策支持,但從長遠及行業發展看,其政策扶持力度還是不足的。按照當前市場行情,引進一頭優良種公牛都是幾十萬以上,市財政每年僅投入一千萬元資金用于培育引進優秀肉牛種質資源,每年僅能引進培育幾十頭肉牛是遠遠不足的。其他類扶持政策也是遠遠不夠。
當前通遼市肉牛產業鏈短,市場上銷售的主要還是肉牛本身,通過加工的肉牛產品很少,嚴重制約全市肉牛產業發展。肉牛通過加工能制成罐頭、鹵制品、牛肉干等各類熟制品,內臟可加工成食品,牛骨可制成明膠、皮膠等產品,膽汁可提取膽紅素等,肉牛產品深加工后產值效益非常高。所以延長肉牛產業發展鏈是十分必要的,也將反哺肉牛養殖、牧草種植等多個產業發展。
一是梳理政策。把通遼市肉牛產業高質量發展作為政府“一把手”的工程來抓,梳理匯總需要給予扶持的政策與項目,認真謀劃符合通遼市實際的肉牛產業高質量發展工作舉措,主動與項目部門對接,爭取更早更大支持,確保肉牛產業高質量發展各項工作有力有序推進。并以產業結構調整工程為引導,圍繞通遼市肉牛產業發展特色,立足當地資源優勢,統籌考慮區域布局、產業基礎、市場環境、產業融合及群眾意愿等因素,梳理評估肉牛產業政策措施實施情況,調整優化產業發展規劃,進而促進通遼市肉牛產業的高質量發展[5];二是保持政策穩定。提高通遼市肉牛產業發展扶持資金占比,保持穩定的財政資金項目政策,優化整合項目資金,才能有利于促進肉牛產業高質量發展;三是加大金融支持。結合實際加大扶持肉牛生產、儲存、運輸、銷售等環節,引導通遼市肉牛產業轉型升級,支持符合貸款條件且有發展意愿的肉牛養殖主體進一步擴大發展生產。豐富金融產品、強化金融服務,更廣泛、更精準發揮金融支持力度,及其對肉牛產業發展的支持作用。
針對通遼市肉牛產業鏈條較短、產品附加值較低的問題,尤其是針對規模化育肥、精深加工等環節及品牌培育不足等問題,更要對標問題,聚焦短板弱項,加強對通遼市肉牛產業的長期培育與支持,梳理全鏈條全要素的短板弱項,加強對冷鏈運輸、加工、大倉儲等設施建設,堅持打造培育全產業鏈,促進全產業轉型升級,從通遼市肉牛產業的重點環節重點領域入手,通過采取更有力更有針對的措施,做大做強通遼市肉牛產業,打響通遼市自己的肉牛產業品牌,進而提升肉牛產品的附加值,有效解決通遼肉牛產業“大而不強”的問題,實現從“賣肉?!钡健百u牛肉”轉變[6]。并通過進一步的優化肉牛產業布局,因地制宜打造肉牛產業集群。經標準化生產經營,建立健全質量高效益好現代化肉牛養殖體系,完善初加工與精深加工鏈條,加快建立肉牛產品加工流通業,堅持問題導向,補齊短板弱項,形成通遼市肉牛產業發展一條龍式發展新模式。
強化信息共享對接,打通肉牛產品銷售的“最后一公里”。鼓勵大型企業發展產品分揀、包裝、物流等現代流通業。加快加強肉牛產品認定,加強對網絡電商銷售體系建設,支持建立網絡電商服務基地、物流倉儲中心等,完善網絡電商銷售服務體系,加快網絡電商銷售人才的培養,促進肉牛產品產銷銜接。
一是鼓勵和引進畜牧業優秀人才返鄉創業,積極組織開展肉牛技術人員參與現代畜牧業技能培訓,提升肉牛從業人員綜合技能。引進肉牛新品種新技術開展試驗示范及推廣。加大科學技術投入,促進肉牛產業發展,強化畜牧科技服務,提升產業發展能力上,建立完善肉牛產業發展技術支持制度,加大肉牛產業發展形勢分析力度;二是結合通遼市肉牛產業發展實際,加強與上級技術指導部門溝通,爭取更多專家學者參與到通遼市肉牛產業發展中來;三是要充分發揮養殖人員自身主觀能動性,結合養殖者自身需求、意愿和發展實際,調動其內生動力,以“逢山開路遇水搭橋”的勇氣,以“咬口生姜喝口醋”的韌勁,做好“傳幫帶功夫”,促進肉牛產業發展,保障肉牛產業從業人員實現增收致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