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盈鑫
為鼓勵和支持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學生的個性化專業發展,積極構建成長共同體,學校應充分挖掘學生個體和群體在共同體中的地位與價值,發揮學生共同體在專業發展中的積極作用,探索具有現代特點的專業發展模式。通過學生成長共同體的構建,賦能每一個學生,使其在成長中感受自身的潛能,讓每個學生做智慧的學習者;借助共同體教研平臺,為每個學生的成長“蓄能”助力;在“以評促學”的機制下,使每個學生都成為自身學習的主體。
學校以“立德樹人”為根本,引領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學生在工作中自主創新,調動每個學生的積極性和創造性,點燃夢想和熱情,激發學生的潛能,賦能專業化成長。
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學生要善于發現自己學習和生活中的優點,善于發現身邊同學的優點,時時刻刻心存美好并記錄下來,彼此鼓勵、欣賞,讓陽光普照自己的心靈,做一名陽光、快樂、充滿自信的學生。學校可定期進行“我說我的成長故事”分享活動,允許學生自由探索和個性發展,鼓勵、支持學生積極參與,讓思維“活”起來,給予每個學生成長的空間,支持每個學生書寫屬于自己的“成長故事”。通過活動,讓學生做有故事的人,會講故事的人,彼此溝通、交流、分享、體悟,讓生命中的善良和美好相互傳遞。
學校應深入挖掘學生的專業成長需求,在各項活動中,采用拋出問題—討論思考—溝通碰撞—分析成效的方式,尊重學生意見,商討解決策略,讓問題解決更具有效性。經常性組織開展“成長論壇”“學習故事分享”等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活動,同步開展“假如我是電臺主持人”等“同理心”式分享交流活動,實行“賞識與引導并舉”“預防與糾偏同行”,暢通交流渠道,使學生形成一種自我監督、自我管理、不用揚鞭自奮蹄的境界,增強學習內動力,在負責、明責、團結一體的成長策略中提升境界。
人們不能決定自己生命的長度,但可以提升自己生命的高度。教師可在教學中倡導和引領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學生做到“三有”,即有多元視角,有戰略性思維,有大視野、大思路、大格局。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學生要善于打破自己的傳統思維,向專業播音員和主持人學習,重新審視自己,不斷地自我訓練,提升自己的專業能力。要勇于改變自己,突破瓶頸,克服惰性,融會貫通,練就自己的絕活。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學生要在不斷地觀察、記錄、評估、分析中,提升自己的思維品質,帶著新思路尋找新出路,確定自己成長的目標和動力,堅持并不斷地學習、成長,追求卓越。
專業學習研究是提升學習質量、促進學生專業化發展的重要途徑。在實際專業學習研究中,面對不同層次的學生群體,學校要重點思考怎樣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研而有效”“研而致用”。
通過多年的經驗摸索,許多院校已經形成了針對不同學生發展需求的專業學習研究模式,滿足學生實踐工作與專業發展的需要,提高專業學習研究的實效性,提升專業學習研究質量。不同層次的學生有不同的成長需求,在實際的專業學習研究中,學校應通過“定制”專業學習研究,讓不同學生各取所需,各有所獲。
專業學習研究要基于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學生實踐中的問題和困惑,學校應尊重每個學生的話語權,讓學生有平等交流、分享的機會;關注不同層次學生的個體需求,讓學生成為專業學習研究內容的“菜單”制定者,內容目的明確,具有個性化、類別化,在專業學習研究中有更多的選擇權,讓專業學習研究成為全體學生能夠平等對話的智慧平臺、研究平臺。
①評比式教研,注重過程。學校采取評比式專業學習研究模式。在評比中研討,既淡化了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學生對評比結果的關注,又在實際研討中解決大家的困惑。變“任務結果”為“過程效益”,強調和注重學生在評比研討中的學習與思考,參評中的研究、分析、討論,以及參評后總結、歸納、提升的全過程,實現評比前研討—評比中推進—評比后反思提升再學習的良性循環。這種模式能夠打破學習中因“固化經驗”形成的發展瓶頸,激活了學生的思維。
②跟蹤式教研,評價客觀。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學生面對具體問題時,理論與實踐難以有效結合,缺乏靈活的處理策略。學校需通過追蹤式專業學習研究方式,全面了解學生在具體操作中理論與實踐的對接情況,根據追蹤中的具體情況開展深入的專業學習研究。
③體驗式專業學習研究,激發內驅力。一些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學生在專業學習研究中參與度不高,也因專業知識不足面臨的問題和困惑較多。學校可根據學生在學習中的問題和困惑,確定體驗的素材,在引領者的引領下,讓學生在親自體驗中去感受、理解,在循序漸進中調整學習策略,最終達到內化的目的。實踐教學在教授學生專業知識的過程中,不僅能夠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更是打破常規的思維模式,鼓動學生自主學習、積極探索,同時也改變了教師傳統的教學理念,更注重對學生采編、策劃、制作能力的培養以及主持實踐的訓練;更深層次地培養了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學生對于節目.形式的判斷,和對節目內容的比較能力。在工作中遇到難題時,潛移默化指導學生如何破題、解題,實踐教學主要教給學生在現實語境當中拿捏變化的語意、語感。輕車熟路地見招拆招。
學校鼓勵不同層次的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學生開展互助專業學習研究,在相互專業學習研究中,少數骨干群體的引領作用會最大化呈現。學生在相互借鑒學習中找到差距,激發成長。互助專業學習研究模式,讓不同水平的學生在互助、聯動的專業學習研究中互通資源、互享經驗、互學互助,實現共同成長。
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學生的專業能力提升迫在眉睫,但又不能一蹴而就,作為引領者一定要有效拿捏好“度”,準確把握助推學生成長的速度、力度和高度,才能突破專業成長中的“圍城”和“瓶頸”。學校只有立足學生專業發展實際,找準與學生專業相鏈接的“節點”,讓每個學生的專業邁進有動力、彰顯專業有能力,才能讓學生的專業成長路徑精準、漸進、有力。
學校在充分給予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學生自主成長空間的同時,也要給予每個學生適時、適量的驅動目標和任務。在制定目標和規劃任務時,既要規范又要高效。在學生實踐過程中,一定要把握四個原則,即:簡單——目標明確、易懂——操作簡單、好記——過程留痕、管用——顯見成效,不斷構建充滿生機活力的成長機制。
學校要結合專家給予的理念,對不同層次的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學生進行個性化的剖析,幫助學生正確定位成長目標,明確適宜自身的成長路徑,在自身成長過程中注重集聚能量。同時,在“傳、幫、帶”的過程中,每位學生要牢記“尊重、支持、陪伴、傾聽、理解、共同成長”六個關鍵詞。
孟子說:“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自得之,則居之安;居之安,則資之深;資之深,則取之左右逢其原。故君子欲其自得之也。”激發學習的是興趣,激發專業提升的是學生的自身動力,一時“充電”帶來的成長不能立竿見影,導致學生往往不能沉下心來靜靜地學習,出現惰性與浮躁情緒。學校只有通過多元蓄能方式,才能讓學生有學習的動力,逐步彰顯其專業能力。
①專業邁進有動力。學生專業成長要行動在前,在邊學邊思的行動中逐漸強化“我能行”的自我認同感。行動始于“學”,根據活動推進,通過“走出去”“請進來”的方式,組織學生學習專業理論知識,逐步提高學生對項目研究及觀察指導能力提升。行動樂于“思”,讓思考成為每位學生的習慣,在學習—研討—實施—觀摩分析—再研討—再實施的過程中,切實轉變學生的“固有”觀念,變被動接受為主動學習。
②彰顯專業有能力。對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學生而言,成長的標記就是專業水平提高。學校重點關注學生的解讀能力和播音主持能力,通過一“練”一“曬”,讓學生的專業能力提升變得更規范、組織的各類研討更具針對性和說服力。能力養成重在“練”,說千次不如練一次,在實踐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重實踐和理論的互相補充和協調,將系統的理論貫徹到學生的日常教學內容中,讓學生自己上手,從而全方位提升學生實踐能力。學生可以在此過程中通過具體實踐、分析、討論等,進一步吸收消化理論知識,并且也為學生自主創新創造條件,從而突出學生主體以及自主參與學習的全過程。能力彰顯通過“曬”,專業學習研究團隊在分享學習的過程中,逐步提升學生學習與發展的能力,學生的個人成長與專業學習研究團隊相互促進,共融共生。
學校立足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學生發展,以評促學,創新評價激勵機制,建立發展性評價機制,激發學生內在潛能。不同層面的學生可以在自己原有的水平上,借助學生成長共同體的優勢,找到發展目標,激發自身成長的內驅力,做到不斷挑戰自我,完善自我、成就自我。
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學生團隊中的每個人都是在不斷地挑戰中獲得成長和發展。學生的成長要有專業的底氣和自信,實現“術業有專攻”,每一個學生享受自主、創造性學習的自由,每個學生在對自身學習認同的基礎上,內化于心,外化于行,在不斷挑戰中,實現自我價值。擁抱挑戰,就是擁抱成長。通過組織學生進行打卡閱讀、專業理論測試、成長故事分享等,不斷提升學生自身專業發展,加強每個學生的專業基本功,實現學習理念與學習行為的有機融合。
學校要樹立“以支持為導向”的評價觀,評價的目的不是給學生“定位”,而是要為學生的發展提供支持,激活學生成長的潛能,支持學生成長,在評價中凸顯學生的專業自主權,凸顯學生的專業自主能力,凸顯學生專業自信,幫助學生找到自己的發展方向。
①落實學生常規性評價。學校采取日跟進、月評價、學期末考核相結合的模式,將學生的日常活動組織、專業學習研究活動、成長故事分享、示范播音與主持等納入每個學生的常規性評價。評價計劃、評價內容由大家共同討論、商定,形成系統的評價體系,大家共同遵守,營造寬松的氛圍,把評價的結果進行分析,反作用于每一個學生的日常學習,鼓勵學生運用評價進行反思,提升從理念到行為的轉化意識和能力。
②實施學生成長分層評價。學校為了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實現每個層面學生的自我效能感,讓每個學生都能看到自己的發展空間,可以針對每一個學生進行分層評價,每年進行一次評優活動。分層評價中,通過對學生的任職崗位、兼職工作、專業學習研究、成長故事分享、個人獲獎榮譽等指標進行評價,激勵每個學生向著自己的目標努力。學生根據層級發展評審的標準,可以自主申報。
學校需明確每一個層級認定中,學生需要達到的發展目標,從而達到引領學生的成長方向,形成“層層出優,人人展示”評價模式的目的。每個參與評價的學生,既能對自我成長進行自評,同時也促進自身業務素質的不斷提升,在收獲中感悟成長。在分層評價中,不同層次的學生都需要競爭,無形中激發了學習熱情,提升專業素養。良性評價機制的引領,使每個學生在發展的平臺上有自己的施展空間,在自我不斷成長的同時,構建成長共同體,實現共同成長。
一個人走得快,一群人才能走得遠。有了理念的引領,有了智慧的碰撞和交流,有了深度學習研究的能力,有了自我需求成長的動力和激情,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學生將進一步成長,從團隊中汲取營養,在學習中實現自己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