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和全球化趨勢的不斷深入,社會和市場對于人才素質的要求越來越高。大學英語教學不僅要傳授學生語言知識和技能,還要培養學生的跨文化意識和能力。本文從數字時代下大學英語教學的新特點、新挑戰和新機遇出發,探討了如何在大學英語教學中有效地整合和創新文化元素,以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和交際能力,以期為數字時代下的大學英語教學改革與創新提供參考和啟示。
1 數字時代下大學英語教學的新特點
1.1 信息技術為大學英語教學提供了豐富多樣的數字化資源
信息技術是指計算機技術、網絡技術、通信技術等與信息處理相關的技術。信息技術為大學英語教學提供了豐富多樣的數字化資源,如網絡平臺、多媒體課件、微課視頻、智能軟件等。這些資源可以突破時間空間的限制,擴大信息獲取和交流的渠道,增加教學內容的形式和方式,激發學生的興趣和動機,促進他們主動參與和自主探究[1]。
1.2 全球化為大學英語教學提供了廣闊深刻的跨文化背景
全球化是指世界各國在經濟、政治、社會、文化等方面日益加強聯系與互動的過程。全球化為大學英語教學提供了廣闊深刻的跨文化背景,使得大學英語成為一種具有多元文化內涵和價值的國際語言。這就要求大學英語教學不僅要傳授目標語言國家的文化,還要關注中國傳統文化和世界多元文化,培養學生的跨文化意識和能力,使他們能夠在不同的文化環境中進行有效的溝通和合作。
1.3 創新為大學英語教學提供了強大持久的發展動力
創新是指在現有知識、技術、方法等基礎上進行改進、變革或創造的過程。創新為大學英語教學提供了強大持久的發展動力,促使大學英語教師不斷更新教學理念、完善教學方法、豐富教學內容、提高教學質量,滿足學生個性化、多樣化、終身化的學習需求。
2 數字時代下大學英語教學中的文化元素
2.1目標語言國家的文化
目標語言國家的文化是指以大學英語為母語或官方語言的國家或地區的文化,如美國、英國、澳大利亞等。目標語言國家的文化是大學英語教學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內容,它可以幫助學生了解大學英語的來源和發展,理解大學英語中所蘊含的文化信息和意義,增進對目標語言國家人民的認識和尊重,提高跨文化交際的有效性和適宜性[2]。
2.2 中國傳統文化
中國傳統文化是指中國歷史上形成并延續至今的具有鮮明民族特色和價值取向的文化,如儒家、道家、法家等思想體系,詩詞、戲曲、書畫等藝術形式,春節、端午、中秋等節日習俗等。中國傳統文化是大學英語教學中不可忽視的重要內容,它可以幫助學生了解自己所屬民族的歷史和現狀,理解自己所使用語言的特點和規律,增進對自己民族文化的認同和自信,提高跨文化交際中傳播中國聲音和形象的能力。
2.3 世界多元文化
世界多元文化是指世界上不同國家和地區所具有的各種不同的文化,如非洲、拉美、歐洲等地區的文化。世界多元文化是大學英語教學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內容,它可以幫助學生拓寬視野和知識面,理解世界上不同地方人們的生活方式和價值觀念,增進和世界各國人民的友誼,加強合作,培養跨文化交際中尊重差異和包容多樣的素養。
3 數字時代下大學英語教學中文化元素的整合
3.1 整合目標
3.1.1 增強學生對中華優秀文化的認同和自信
中華優秀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基因,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文化自信源泉。大學英語教學應以堅定文化自信為價值導向,充分發掘和運用大學英語課蘊含的文化價值資源,使學生在掌握英語知識技能的同時,也能深入了解和傳播中華優秀文化,樹立正確的文化價值觀。
3.1.2 提高學生對西方主流文化的理解和適應
西方主流文化是國際交流與合作的重要參考,也是大學英語教學的重要內容。大學英語教學應以培養跨文化交際能力為工具目標,幫助學生掌握西方主流文化的基本知識、習俗、價值觀等,培養學生的國際視野和跨文化溝通技巧,使學生能夠在不同文化背景下有效地表達和溝通[3]。
3.1.3 拓展學生對多元文化的認識和包容
多元文化是當今世界的客觀現實,也是數字時代下信息傳播的特征。大學英語教學應以促進多元文化互鑒為社會目標,利用數字技術和網絡平臺,為學生提供豐富多樣的跨文化教育資源和活動,激發學生對多元文化的興趣和好奇心,培養學生的多元思維和創新精神。
3.2 整合原則
大學英語教學中文化元素的整合應遵循以下原則:
3.2.1 以人為本原則
以人為本是教育活動的根本原則,也是大學英語教育改革的核心理念。大學英語教師應關注每一位學生的個性特點、興趣愛好、需求期望等,在整合中西方文化元素時,尊重并滿足不同層次、不同類型、不同專業的學生的個性化需求,激發他們主動參與跨文化教育活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3.2.2 互補互動原則
中西方文化元素在大學英語教學中不應是相互排斥、相互取代的,而應是相互補充、相互促進的。大學英語教師應在教學過程中,充分利用中西方文化元素的差異性和多樣性,通過對比、對話、交流等方式,使學生能夠在中西方文化的碰撞與融合中,增進對兩種文化的理解和欣賞,提高自己的跨文化交際能力和文化素養。
3.2.3 適度適時原則
大學英語教學中文化元素的整合應根據不同階段、不同層次、不同課程的教學目標和要求,采取適度適時的方式和方法,避免過多、過少的現象。大學英語教師應根據教材內容、課堂活動、學生水平等因素,靈活選擇和安排合適的文化元素,使之與英語教學內容相呼應,與英語教學目標相協調,與英語教學方法相配合。
3.3 整合方法
3.3.1 改革和優化大學英語教材,增加和豐富中華優秀文化的內容
大學英語教材是大學英語教學的重要依據和載體,也是傳播文化價值的重要渠道。目前,我國使用的大多數大學英語教材,在內容上以西方國家的歷史、文化、社會生活等為主,而對中華優秀文化的介紹和展示較少。因此,應改革和優化現有的大學英語教材,增加和豐富有關中華優秀文化的內容,如中國歷史、地理、風俗、藝術、思想、科技等方面的知識和信息,使之成為展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成就和中華民族精神風貌的窗口[4]。
3.3.2 采用任務型教學法,設計和組織有意義的跨文化教學任務
任務型教學法是一種以學生為中心,以任務為載體,以交際為目的的教學法。大學英語教師應根據教學目標和內容,設計和組織一些有意義的跨文化教學任務,使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能夠主動地參與和體驗不同文化,能夠批判地思考和分析文化差異,能夠創造性地解決和協調文化沖突。
4 數字時代下大學英語教學中文化元素的創新
4.1 創新目標
創新目標是指在大學英語教學中實現文化元素有效創新所要達到的預期效果。創新目標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提升大學英語教師在數字時代下大學英語教學中文化元素的整合與創新的認識和能力,使他們能夠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和學習需求,設計和實施適合的文化教學方案和活動。
培養學生在數字時代下大學英語教學中文化元素的整合與創新的興趣和動機,使他們能夠主動地參與和享受文化學習的過程,發展和展示自己的文化素養和交際能力。
促進大學英語教學中文化元素的整合與創新的理論和實踐的發展,使之能夠適應數字時代下大學英語教學的新特點、新挑戰和新機遇,為大學英語教學改革與創新提供支持和指導。
4.2 創新原則
創新原則是指在大學英語教學中實現文化元素有效創新所要遵循的基本規律。創新原則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適應性原則:即在大學英語教學中應該根據數字時代下大學英語教學的新特點、新挑戰和新機遇,對文化元素進行有針對性的調整和改進,使之能夠適應大學英語教學的新需求和新目標。
靈活性原則:即在大學英語教學中應該根據不同的教學對象、教學內容、教學環境等因素,對文化元素進行有選擇性的組合和變換,使之能夠適應不同的教學情境和教學效果。
創造性原則:即在大學英語教學中應該根據不同的信息技術、全球化背景、創新理念等資源,對文化元素進行有創意性的拓展和創造,使之能夠體現不同的文化視角和文化價值。
4.3 創新方法
創新方法是指在大學英語教學中實現文化元素有效創新所要采用的具體手段。創新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利用網絡平臺分享文化元素:即在大學英語教學中應該利用網絡平臺,如博客、微博、微信等,讓學生將自己對目標語言國家、中國傳統和世界多元文化的了解和感受以文字、圖片、視頻等形式分享給更多的人,使他們能夠擴大自己的文化視野和影響力[5]。
利用多媒體課件展示文化元素:即在大學英語教學中應該利用多媒體課件,讓學生將自己對目標語言國家、中國傳統和世界多元文化的分析和評價以圖表、動畫、音樂等形式展示給更多的人,使他們能夠提高自己的文化表達和溝通能力。
利用微課視頻制作文化元素:即在大學英語教學中應該利用微課視頻,讓學生將自己對目標語言國家、中國傳統和世界多元文化的探究和創造以影像、聲音、文字等形式制作成微課視頻,并上傳到網絡平臺上供更多的人觀看和評論,使他們能夠增強自己的文化探究和創造能力。
5 結語
數字時代下大學英語教學中對文化元素的整合和創新是一個重要而復雜的話題,它涉及大學英語教學的目的、內容、方法、評價等多個方面,關系到學生的文化素養和交際能力的培養和提高。本文從數字時代下大學英語教學的新特點、新挑戰和新機遇出發,探討了如何在大學英語教學中有效地整合和創新文化元素,以期為數字時代下的大學英語教學改革與創新提供參考和啟示,也希望本文能夠引起大學英語教師和學生在數字時代下大學英語教學中文化元素的整合與創新的重視和關注,促進他們在文化學習中不斷地探索和創新,為構建和諧多元的世界文化貢獻力量。■
引用
[1] 宋佳.應用型高校大學英語文化教學生態模式構建[J].吉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23(3):7-9.
[2] 李輝.高職大學英語文化育人意蘊及路徑[J].教師博覽, 2022(30):24-26.
[3] 宋曉煥,王妙,張亞文.大學英語文化融入式教學設計探索[J].文化創新比較研究,2022,6(4):156-159.
[4] 郭麗.大學英語語言教學中英語文化缺失的對策研究[J].英語廣場,2021(25):122-124.
[5] 任俊超.大學英語文化自信教學的模式構建[J].校園英語, 2021(5):32-33.
作者簡介:馮坦(1990—),女,重慶人,碩士研究生,講師,就職于吉利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