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自文 丁若浩
(1.六盤水師范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貴州六盤水 553004;2.陜西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陜西西安 710119)
把黨的政治建設擺在首位是新時代黨的建設的亮點和創新點。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加強黨的政治建設,嚴明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落實各級黨委(黨組)主體責任,提高各級黨組織和黨員干部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行力。”[1]為了加強黨的長期執政能力建設,在黨的十八大以來治國理政實踐中,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黨的政治建設的導向作用,在很多重要講話或文章中都對黨的政治建設進行過全方位論述,對黨的現實狀況、黨所處的國際國內形勢作出了新的判斷和新的戰略部署,形成了黨的政治建設的基本框架,確立了黨的政治建設的目標,豐富了黨的政治建設的內容,開辟了新時代黨的建設新境界。為此,從歷史邏輯視角進一步梳理、總結、歸納黨的政治建設的理論淵源、發展歷程以及基本經驗,從而為全面、系統、科學地理解和把握黨的政治建設的歷程具有重要的意義和價值。
馬克思和恩格斯作為馬克思主義的奠基者和集大成者,雖然沒有直接提出“黨的政治建設”的概念,但是在特定的歷史條件下對“政治”作出過許多論述,這些經典論述為中國共產黨的政治建設提供了可靠的理論支撐和根本遵循,為新時代進一步加強黨的政治建設指明了方向。
政治綱領作為政黨的旗幟和靈魂,是黨的政治目標、政治意志、政治原則的集中體現和根本反映,是馬克思主義執政黨區別于其他執政黨的顯著標志,具有凝聚全黨思想的重要功能。馬克思和恩格斯于1848 年2 月發表的《共產黨宣言》是無產階級政黨最重要的政治綱領,其中就指出了“實現共產主義社會制度”的政治理想、“代表無產階級利益和要求”的政治立場、“國際聯合和團結”的政治策略,而且還提出了“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的政治口號。[2]揭示了資本主義必然滅亡和社會主義必然勝利的歷史規律。列寧在鞏固蘇維埃政權的過程中,也旗幟鮮明地提出了“確定黨的觀點和反黨觀點的界限是黨綱”[3]的論斷,表明了黨綱在黨的建設過程中的重要地位。中國共產黨在建黨之初就提出了自己的政治綱領,繼而在社會主義建設理論與實踐過程中與時俱進,不斷調整自己的政治綱領,讓廣大黨員進一步明確了黨的奮斗目標和行動指南,統一了全黨的思想,為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和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指明了方向。
馬克思和恩格斯提出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是進行無產階級革命理論和實踐的根本。在領導第一國際的過程中,面對國際上鼓吹分散主義、無政府主義、自由主義,以及黨內機會主義的不斷增長、黨內分裂的危險,馬克思和恩格斯對其進行了堅決的批判和斗爭。恩格斯指出:“沒有權威,就不可能有任何的一致行動。”[4]繼而在《權威論》中又進一步論述了維護黨中央權威的必要性,并深入分析了巴黎公社就是一個不講政治、沒有核心、沒有權威的政權,告誡大家要深刻吸取巴黎公社的經驗教訓。列寧在創建新型無產階級政黨的過程中也提出了“無產階級應該成為領導全體勞動人民的統治階級,成為政治上的統治階級”[5]的論斷,并且要求布爾什維克黨要堅守自己的政治立場、明確正確的政治方向,這對于進一步鞏固布爾什維克黨的執政地位和領導地位具有根本性意義。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的論述充分體現了加強黨的政治建設,維護黨的集中統一領導的必要性。
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是黨的政治建設的重要內容。馬克思和恩格斯在建黨之初就認為要建設一個強大的政黨,就必須具有高度嚴密的組織紀律性,而且旗幟鮮明地指出:“我們現在必須絕對保持黨的紀律,否則將一事無成。”[6]馬克思、恩格斯在最初的《共產主義者同盟章程》中就對黨的政治紀律作了具體規定。十月革命以后,以列寧為首的馬克思主義者在創建俄國新型政黨和加強執政黨建設的過程中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同俄國的具體實際相結合,進一步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和恩格斯的政黨建設理論,提出了“無產階級實現無條件的集中和極嚴格的紀律,是戰勝資產階級的基本條件之一”[7]的論斷。并且強調黨員在黨紀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則,強調黨內要具有鐵一樣的紀律,要具有規矩意識,要切實加強黨員的思想政治教育和紀律教育,特別是黨員同志要帶頭遵守黨的紀律和規矩,發揮率先垂范作用,堅決克服渙散狀態,保持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
縱觀中國共產黨政治建設的發展歷程,在不同的歷史時期和時代背景下,隨著中國共產黨對黨的政治建設認識的不斷深入,黨中央對黨的政治建設的要求和部署都彰顯出不同的時代特征和表現形式。
中國共產黨創立初期,中國共產黨人立足于當時的新情況、新問題,把馬克思主義黨建思想與中國國情和中國革命的實際相結合,堅持理論與實踐相統一,對黨的政治建設作了一系列的理論探索。1921 年召開的黨的一大通過的《中國共產黨綱領》就對黨員的權利和義務作了明確規定,明確提出了“申請入黨的人,不得具有非共產主義思想傾向”[8]的決定,為保持黨員思想上的純潔性提供了前提條件,彰顯了黨的政治屬性,這是此次大會的一項重大成果。除此之外,會議還要求黨員加入黨組織以后必須嚴格保守黨的秘密,要具有政治立場、政治信仰和政治擔當,要始終對黨忠誠,維護黨的團結統一。黨的二大明確了黨的最低綱領和最高綱領,明確了黨的政治目標和政治使命,標志著黨的政治建設的初步確立。
在大革命時期,隨著北伐戰爭的勝利和工人運動的高漲,為黨的自身建設創造了良好的條件。這個時期,中國共產黨在大革命的洪流中確立了民主集中制,在國共合作的過程中,制定了一致的政治綱領,并且始終保持著政治上的獨立性。在國共合作的基礎上,黨的四大對黨的領導權問題進行了深入探討,強調要加強黨的領導和黨的紀律。基于當時革命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黨中央和地方各級組織加強了對黨員和干部進行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教育和黨的政策的教育、無產階級世界觀和人生觀的教育、嚴守黨的紀律的教育、反對和防止貪污腐化的教育等。[8]
在土地革命時期,中國共產黨人從大革命的失敗中懂得了武裝斗爭的意義,毛澤東同志領導了三灣改編,作出了“黨的支部建在連上”[9]的重要決定,軍隊的面貌煥然一新,中國共產黨探索出了一條“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9]的革命道路,黨的政治建設邁出了關鍵一步。1928 年,毛澤東在創建井岡山革命根據地時,提出了“三大紀律、六項注意”[8]來進一步規范和約束軍隊的紀律,為軍隊的創建奠定了基礎。1929 年12 月,毛澤東同志起草的《古田會議決議》提出了“使黨員的思想和黨內生活都政治化、科學化”[10]的重要命題,并且把政治觀念沒有錯誤(包括階級覺悟)作為入黨的首要條件,把思想工作和政治工作作為著力點,進一步推進了軍隊建設工作,突出了黨的政治建設在軍隊建設中的地位。但由于領導機關在領導革命的過程中經驗不足,犯了“左”傾教條主義的錯誤,使黨付出了慘重的代價,直到1935 年遵義會議開始確立毛澤東同志的領導地位,為我們黨成為一個思想上、政治上完全鞏固的無產階級執政黨奠定了基礎。
抗日戰爭時期,毛澤東同志也多次強調,“政治路線確定之后,干部就是決定因素”[11]。為此,黨中央切實加強了對黨員干部的思想政治教育,堅定理想信念,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1939 年10月,毛澤東同志發表《<共產黨人>發刊詞》,提出了黨的建設的總目標、總任務,即“建設一個全國范圍內的、廣大群眾性的、思想上政治上、組織上完全鞏固的布爾什維克化的中國共產黨”[8];并進一步闡發了黨的建設與黨的政治路線之間的密切聯系,把黨的政治建設同黨的思想建設和組織建設一起納入了黨的建設的總體布局之中,表明了黨的政治建設在黨的建設中的極端重要性。1941 年7 月,中共中央政治局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增強黨性的決定》,對黨內存在的“兩面派”進行了嚴肅批評,并且要求全黨要增強黨性修養,堅決維護以毛澤東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權威。1941 年5 月在全黨開展了整風運動,對全體黨員進行了馬克思主義教育,堅決破除了教條主義、宗派主義和主觀主義的錯誤,進一步糾正了“左”傾機會主義錯誤。1945 年,黨的七大劉少奇同志重申了要“著重從思想上政治上進行建設”[12]的政治觀點,在全黨確立了毛澤東思想的指導地位,切實豐富和充實了黨的政治建設的理論寶庫。
解放戰爭時期是民主主義革命的關鍵階段,為了維護黨的集中統一領導,保持國內安定團結的局面,切實加強了對農民和軍隊的思想政治教育。面對敵強我弱的局面,中國共產黨牢牢站穩了以人民為中心的政治立場,與人民群眾保持血肉聯系,獲得了人民的擁護,最終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
進入社會主義革命時期,開啟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新紀元。這一時期,黨的政治建設緊緊圍繞黨和國家的中心工作展開,為了鞏固新生的人民政權,面對執政考驗,特別是基于黨內出現的貪污腐敗、官僚主義盛行的情況下,1951 年,黨中央在全國范圍內開展了“三反”運動,嚴肅整頓黨員干部的作風,堅決處決了以劉青山、張子善為代表的腐敗分子,鞏固了黨的執政基礎。面對高崗、饒漱石在黨內散播流言、破壞黨的團結統一的問題,黨中央通過了《關于加強黨的團結的決議》,切實要求全黨禁止搞一切破壞黨團結的活動。隨著國民經濟的逐步恢復,黨中央根據實際情況制定了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過渡的總路線和總任務,即“在一個相當長的時期內,逐步實現國家的社會主義工業化,并逐步實現國家對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8]同時,毛澤東同志強調:“政治工作是一切經濟工作的生命線”[13],突出強調了黨的政治建設與國家經濟發展之間的密切關系,為國家的經濟發展提供了強大的內生動力。1956年三大改造的完成,標志著社會主義制度在我國的確立。1957年毛澤東在《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中提出了“沒有正確的政治觀點,就等于沒有靈魂”[14]的論述,并指出:“政治思想領域的人民內部矛盾,要實行團結-批評-團結的方針,要切實用民主的方法來進行解決。”[8]
改革開放時期,以鄧小平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以思想戰線作為切入點和突破口,打破精神枷鎖,拉開了改革開放的偉大序幕。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展,這一時期黨的政治建設得到了重新的恢復和發展。首先,切實堅持和改善了黨的領導。1983 年,黨的十二屆三中全會以集中學習、批評與自我批評的方法,進行了以統一思想、整頓作風、加強紀律、純潔組織的全面整黨,切實提高了黨員的思想覺悟和政治覺悟,進一步加強了黨的集中統一領導,形成了生動活潑的政治局面。其次,強調堅持黨的基本路線不動搖。基本路線是黨和國家的生命線,這是當時最大的政治,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推進、國內外社會思潮的不斷激蕩,鄧小平同志多次在重要場合強調了在進行改革開放的過程中要旗幟鮮明地堅持四項基本原則不動搖,始終在思想上、行動上與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不斷提高執政能力和執政本領,堅守住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政治方向。再次,要嚴肅黨內政治生活。黨的十一屆五中全會通過了《關于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準則》,旗幟鮮明地要求黨員和黨員干部要對標黨章黨規,遵守黨的政治紀律,率先垂范,起模范帶頭作用。
黨的十三屆四中全會以后,以江澤民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面對國際國內的諸多挑戰,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扎實推進黨的政治建設。一方面,黨中央深刻總結了1989 年政治風波的經驗教訓,切實加強了思想政治工作。黨的十三屆四中全會以來,中共中央下發了《關于加強黨的建設的通知》《關于加強宣傳、思想工作的通知》《關于堅持和完善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等一系列文件,切實保證了黨員干部隊伍的純潔性,特別是蘇聯解體以后,黨的十四大報告重提了黨的政治建設,牢牢把握住了黨對意識形態領域的主導權,形成了黨的領導、人民當家做主和依法治國的有機統一,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改革提供了重要的政治保障。黨的十四屆五中全會江澤民同志又從“政治方向、政治立場、政治觀點、政治紀律、政治鑒別力、政治敏銳性”[15]六個方面闡述了講政治的內涵。1998 年11 月21 日,全黨在縣級以上領導班子、領導干部中開展了“講學習、講政治、講正氣”(簡稱三講)的黨性教育活動,學習了鄧小平理論和黨的十五大精神,把講政治作為“三講”教育的核心,進一步提高了黨政干部的黨性修養。另一方面,黨中央還進一步加強了反腐倡廉建設。隨著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腐敗現象出現蔓延的趨勢,江澤民同志指出“反對腐敗是關系黨和國家生死存亡的嚴重政治斗爭”[8],強調經濟建設和反腐敗斗爭要同時抓,并進一步規范和完善了相關法律法規。
進入21 世紀,面對復雜多變的國際局勢,以胡錦濤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以推進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和黨的先進性建設為主線,更加全面、科學地推進黨的政治建設。2001 年黨的十五屆六中全會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加強和改進黨的作風建設的決定》,切實解決黨在“四風”方面存在的問題。2003 年中共中央頒布了《中國共產黨黨內監督條例(試行)》,2004 年黨的十六屆四中全會通過了《關于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的決定》等一系列文件,不斷規范和完善了黨的領導體制機制、執政方式方法,進一步提高了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法執政的能力。基于黨面臨的國際國內的執政風險和考驗,2005 年在黨內開展了為期一年的學習黨章、“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先進性教育活動,目的就是通過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進一步解決黨員干部存在的政治意識不強、政治站位不高、政治能力不足等問題,從而能夠使黨員干部堅定理想信念,更好地堅持黨的政治路線不動搖。2007 年胡錦濤同志在全國機關黨建工作座談會上旗幟鮮明地強調:“講政治,最根本的就是要全面、正確、積極貫徹執行黨的基本路線,無論遇到什么困難、出現什么干擾,都不能有絲毫動搖。”[16]深刻揭示了黨的政治建設的重要性。2010年中共中央印發了《中國共產黨黨員領導干部廉潔從政若干準則》,進一步推進了反腐倡廉建設。此外,胡錦濤同志還強調要堅持黨的政治紀律,使黨的政治建設不斷取得新的突破。
黨的十八大以前,雖然沒有明確提出黨的政治建設的概念,但黨的政治建設始終貫穿于黨的建設的全過程。黨的十八大以來,面對社會的轉型發展,主要矛盾的改變賦予了中國共產黨新的歷史使命,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以嚴肅黨內政治生活為基礎、以嚴明黨的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為著力點、以凈化黨內的政治文化為重要思想給養,深入推進反腐倡廉建設,不斷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其實質和目的就是加強黨的政治建設,充分體現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國家的前途命運、保持黨的先進性、純潔性的深刻憂思。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從政治信仰、政治文化、政治紀律、政治規矩、政治路線、政治操守、政治本色等多方面對黨的政治建設作出了新的論述,突出了黨的政治建設在黨的建設系統中的引領作用,使黨的政治建設在黨的建設總體布局中有了新的時代定位和新的時代內涵,把馬克思主義黨的建設理論推進到一個新的發展階段。在黨內開展了群眾路線教育、黨史學習教育等一系列學習教育活動,切實提高了黨員干部的政治站位和政治覺悟。除此之外,黨中央緊密結合新形勢下黨的建設面臨的新情況、新問題,先后出臺了《關于新形勢下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準則》《中國共產黨黨內監督條例》《中國共產黨廉潔自律準則》等若干條例和準則,把規范黨內政治生活作為全面從嚴治黨的重要抓手,推進反腐敗斗爭,持之以恒正風肅紀、正本清源、固本培元,進一步嚴格規范了黨內政治生活,嚴明了黨的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加強了黨內監督,使黨內政治生態煥然一新。黨的十九大報告創新性提出了黨的政治建設,把黨的政治建設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具有極強的針對性和現實性。此外,《中共中央關于加強黨的政治建設的意見》的頒布,對黨的政治建設提出了一系列新要求、新目標、新舉措,切實統一了全黨的意志、凝聚了全黨的力量,為黨和國家各項事業的發展提供了動能。
一百多年的歷史征程,中國共產黨基于不同歷史時期面對不同的新情況、新問題,深刻總結了黨的政治建設的新經驗,開辟了治國理政新境界,為新時代黨的建設指明了方向,為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和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提供了重要的政治保障。
方向是旗幟和靈魂,決定著國家的前途命運。堅持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是保持黨的凝聚力和戰斗力的關鍵,是應對當前各種矛盾風險的現實需要,也是中國共產黨成立以來黨的政治建設的經驗總結。政治屬性是政黨的第一屬性,對于中國共產黨來說,在新時代背景下,必須加強黨的政治建設,矢志不渝地擁護黨中央的集中統一領導,踐行“兩個確立”,牢固樹立“四個意識”,迎接新挑戰,破解新難題。
“船重千鈞,掌舵一人。”[17]2021 年2 月20 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黨史學習動員大會上指出:“要教育引導全黨從黨史中汲取正反兩方面歷史經驗,堅定不移向黨中央看齊,不斷提高政治判斷力、政治引領力、政治執行力。”[18]深刻揭示了樹立堅強的領導核心是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得以順利進行的根本保證。中國共產黨一百多年來黨的政治建設啟示我們,首先,要切實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最新理論成果武裝全黨。全黨同志要認真學習領會黨的二十大精神,把準政治方向,堅持政治原則,提高政治站位和政治意識,增強政治涵養,旗幟鮮明講政治,提高防范政治風險的能力,堅決維護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權威,不斷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最新理論成果內化于心、外化于行,始終做忠誠的馬克思主義信仰者、追隨者、擁護者和傳播者。其次,要始終擁護黨的基本路線不動搖,黨的基本路線決定了黨和國家前進的方向,全黨要從思想上和行動上擁護和踐行黨中央制定的路線、方針和政策。再次,要始終遵循黨的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黨的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是保持黨的凝聚力和戰斗力的重要法寶。黨員干部要不斷學習黨規黨紀,做到知規矩、認同規矩、維護規矩和遵守規矩,不欺騙組織、不背離組織、不做不利于黨團結的事情,不斷增強黨性修養,切實提高政治敏銳性和鑒別力。
“政之所興在順民心,政之所廢在逆民心。”[19]站穩以人民為中心的政治立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以來黨的政治建設的寶貴經驗之一,也是中國共產黨取得輝煌成就的根基和著力點。中國共產黨在領導中國人民進行革命、建設、改革的過程中,始終不忘初心,賡續奮斗,緊緊依靠人民群眾,始終對人民懷有赤子之心,把人民群眾放在至高無上的位置,取得了彪炳史冊的歷史成就,所以中國共產黨才能有如此強大的感召力、動員力和影響力。由此可見,黨的政治建設的關鍵在于贏得民心,站穩政治立場。
以人民為中心,就是始終堅持以人民立場作為根本政治標準,將造福人民作為各項工作的落腳點。[20]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認為,人民群眾是社會歷史的主體,是歷史的創造者,是推動歷史進步的重要力量。中國共產黨成立以來黨的政治建設的歷史經驗證明,要把中國共產黨建設成為世界上強大的現代化執政黨,就必須站穩以人民為中心的政治立場,這是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核心力量。中國共產黨在一百多年來加強黨的政治建設的過程中,首先,切實貫徹落實好了黨的群眾觀點和群眾路線。黨的群眾觀點和群眾路線是黨的生命線和工作路線,在新民主主義革命、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時期,毛澤東同志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把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和內心訴求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始終與人民群眾同甘苦、共患難、心連心,凝聚人民群眾的智慧和力量,帶領人民群眾自力更生、艱苦奮斗,建立了國家政權,進行了社會主義革命,建立了社會主義制度,并且依靠人民進行了社會主義建設,實現了我國的經濟體系、政治體系、制度體系和工業體系從無到有,從不完善到逐漸發展完善的偉大跨越,使我國在跌宕起伏、風云變幻的國際環境中站穩了腳跟。改革開放以后,鄧小平同志帶領中國人民在農村建立了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建立了深圳經濟特區,切實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而且廣大黨員干部切實深入基層、扎根群眾、深入群眾、依靠群眾、做好表率,不斷提高了解決群眾問題的能力,切實解決了人民群眾最關切的問題。其次,切實加強了黨的作風建設。一個政黨的作風建設和人民群眾始終是緊密聯系在一起的,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21],政權危機取決于民心向背。為此,在實際工作中,中國共產黨人要始終站穩人民立場,堅決破除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和奢靡之風,切實吸取蘇聯解體的深刻教訓,增進與群眾的情感,踐行群眾路線,把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再次,進入新時代,切實貫徹落實好鄉村振興戰略。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是人民群眾最關心的問題,鄉村振興戰略是精準扶貧的升級版,在推進鄉村振興的過程中,中國共產黨切實遵循了農村的發展規律、農民的需求,把發展農村經濟作為鄉村振興的重要支撐,讓人民群眾有了歸屬感、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志不立,天下無可成之事。”[22]政治信仰是中國共產黨人的政治靈魂和精神動力,關系到黨和國家的生死存亡、長治久安,是中國共產黨人的安身立命之本。面對經濟全球化、文化多樣化、網絡社會化的國際國內環境,面對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大歷史任務,只有切實鞏固黨的政治信仰,厚植文化基因和精神源泉,黨的根基才能夠鞏固。
人無精神則不立,國無精神則不強。回顧中國共產黨波瀾壯闊的一百多年歷史,政治信仰是中國共產黨艱難探索、披荊斬棘、開拓創新的強大精神內核。從成立之日起,中國共產黨就堅定不移地把馬克思主義作為自己的政治信仰和強大的理論武器,始終堅持指導思想的一元性,切實用馬克思主義指導了我國的革命、建設、改革和復興,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1922 年,黨的二大通過的《中國共產黨章程》就明確要求中國共產黨黨員不能有宗教信仰,使得黨員同志對黨的政治信仰有了一個清晰明確的認識。新中國成立以后,黨中央通過辦報刊、黨校、整風運動等形式來加強黨的政治信仰。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進一步糾正了黨內某些黨員干部存在的不信馬列信鬼神的政治信仰危機問題,要求黨員干部要加強理論學習,堅定理想信念這個“壓艙石”,補足精神之鈣,樹立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厚植信仰之基,鑄就精神之魂。“心有所信,方能遠行。”[23]新時代的中國共產黨人要不斷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最新理論成果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練就金剛不壞之身,堅定政治信念,守望政治信仰,筑牢政治靈魂,挺起精神脊梁,切實用“平常看得出來,關鍵時刻站得出來,危難關頭豁得出來”[24]要求自己,保持思想上的純潔性和先進性,牢記黨的初心使命,對黨忠誠,不斷進行自我剖析,旗幟鮮明地反對歪曲、否定、淡化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各種言論,既不走封閉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幟的邪路,始終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只有這樣,中國共產黨人才能在錯綜復雜的政治斗爭中經得起各種風險和考驗。
“物先必腐,而后蟲生。”[19]腐敗是一個循序漸進、逐步發生的過程,凈化政治生態,全面從嚴治黨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治國理政的關鍵舉措和規律性認識,也是黨的政治建設的重要要求之一,全黨同志要深刻認識到全面從嚴治黨任務艱巨,必須久久為功、常抓不懈,只有從根本上肅清腐敗因子、疏浚肌體毒瘤,才能不斷提高黨的生機和活力。
“天下將興,其必有源。”[25]歷史證明,歷史上任何一個朝代的滅亡都與腐敗有必然的聯系,腐敗是嚴重的政治問題,必須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中國共產黨自成立之日起,就高度重視黨的自我建設。1926 年,中共中央發布了關于堅決清洗貪污腐化分子的通告,拉開了反腐敗的序幕,表明了黨中央反腐敗的決心。新中國建立后,毛澤東同志就曾強調要高度重視黨內的腐敗問題,在黨內開展了“反貪污、反浪費、反官僚主義”的“三反”運動。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推進,鄧小平同志清晰地認識到了黨內萌生出來的腐敗問題,表示要從制度上解決腐敗問題,不斷推進紀律建設、作風建設、反腐倡廉建設,完善黨的監督體系,不斷增強黨自我凈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重塑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把全面從嚴治黨上升到民族命運和黨的生死存亡的歷史高度,時刻保持反腐敗的高壓態勢,建立健全懲治和預防反腐敗體系,堅決查處了違反政治紀律、廉潔紀律、生活紀律、群眾紀律的一大批黨員干部,以反腐敗永遠在路上的恒心和韌勁推進從嚴治黨向縱深發展,保持了黨的肌體健康。中國共產黨一百多年以來的實踐充分證明,全面從嚴治黨,凈化黨內政治生態是保持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的重要保證。
“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26]歷史反復證明,一個勇于自我革命的政黨必定是一個強大的政黨,勇于進行自我革命是新時代黨的政治建設的重要要求,這也是提高黨的政治能力的重要途徑。回顧黨的百余年歷史,中國共產黨之所以能夠在腥風血雨中絕處逢生,就是因為中國共產黨具有勇于自我革命的勇氣和魄力。1935 年,遵義會議堅決糾正了王明、博古的錯誤指導路線,確立了毛澤東同志在黨中央和紅軍的領導地位。延安時期,我們黨在黨內開展了整風運動,集中整治了黨內存在的各種非無產階級思想,維護了黨的團結統一。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從黨和人民的根本利益出發,以加強黨的理想信念教育為重要基礎,以加強黨的政治建設為統領,以嚴肅黨內政治生活為重要內容,以深入推進反腐敗斗爭為重要抓手,以刀刃向內的勇氣不斷推進黨的自我革命,堅決糾正黨內出現的不正之風,保持了黨的青春活力。新時代加強黨的政治建設,中國共產黨要勇于自我革命,勇于進行批評與自我批評,勇于承認自己的錯誤、不斷修正自己的錯誤,不掩飾缺點、不回避矛盾,始終保持憂患意識,不斷加強黨性修養和黨性鍛煉,提升理論本領和政治能力,經受住時代的考驗,切實把中國共產黨建設成為朝氣蓬勃的現代化馬克思主義執政黨。
實踐證明,中國共產黨的政治建設是黨和國家不斷發展壯大的根本,是黨和人民奮勇向前的內生動力。新時代,面對波譎云詭的國際環境,我們要始終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科學指引,切實貫徹落實好黨的二十大精神和新時代《中共中央關于加強黨的政治建設的意見》,不斷總結中國共產黨百年來黨的政治建設積累的寶貴經驗,踔厲奮發,奮楫破浪,堅毅前行,繼續推進黨的政治建設深入發展,站在歷史的深厚基礎上更加堅定地走向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