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萬泉 陳 燦
湖南大學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湖南 長沙 410000
湖南嘉禾國家森林公園是大湘南旅游圈的腹地、粵三角地區的后花園,是嘉禾縣都市休閑和鄉村旅游的首選場所。在“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發展理念指引下,湖南省通過推進森林公園轉型升級,培育保健、養老、醫療等與森林生態相輔相成的綠色產業,形成城區和景區全要素、多領域、高效益的“聯動發力、融合發展”格局。
陳彩仙等[1]總結了近郊型森林公園的特點,討論了其總體規劃方法。郭梅秀等[2]從空間布局、道路規劃、生態旅游等角度入手,討論了近郊型森林公園的設計要點。艾志軍[3]以遵義市鳳凰山國家森林公園為例,提出制訂近郊型森林公園土地利用規劃的若干對策。以上學者從各角度剖析了近郊型森林公園的設計方法,但是針對近郊型森林公園的精準定位及系統策劃等方面仍有研究空白。筆者以湖南嘉禾國家森林公園為例,重點研究如何突破森林公園的傳統設計方法,并創新地從保護優先、精準定位、科學管控、系統策劃、村莊營建5個方面提出思考。
湖南嘉禾國家森林公園(以下簡稱嘉禾公園)位于嘉禾縣西南面,地處南嶺山脈以北的道寧桂丘陵性河谷盆地之腹部,距離縣城5 km,是嘉禾縣的西部生態屏障、飲用水源保護區、縣城休閑后花園。嘉禾公園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認真落實“以人民為中心”等發展理念,不斷改善林區條件,加強森林資源保護,推進林場轉型升級,落實縣委、縣政府提出的“做大做強園區、做優做特景區、做精做美城區”工作思路,堅持景城一體推進,努力將森林公園打造成湖南省一流的近城郊型森林公園。
嘉禾公園按照著眼長遠、統籌兼顧、合理布局等思路,根據公園的地貌特點和景點分布特征,切實規避占用基本農田,控制耕地占有率,盤活用地資源。同時,根據嘉禾縣委、縣政府確定的“以森林公園為建設主體,以鑄都集團為投資主體”建設模式推進森林公園創建4A級景區,注重城區、景區發展的整體性和協調性,推進城區公共設施進景區和景區旅游服務連城區,形成城區和景區全要素、多領域、高效益的“聯動發力、融合發展”格局。
嘉禾公園屬于自然保護地體系中的自然公園,其參考國家標準并落實總體規劃的相關內容,將森林公園劃分為生態保育區(包括青山保育區、黃茂崗保育區)、核心景觀區、一般游憩區(包括三百磴景區、盤江景區和九老峰景區)、管理服務區4 個保護分區。其中,生態保育區面積1 032.29 hm2,核心景觀區面積676.12 hm2,一般游憩區面積3 119.41 hm2,管理服務區面積95.07 hm2。
嘉禾公園整體呈“軸帶聚一心、兩區布七點”的空間結構。其中,“一心”指綜合服務中心。嘉禾公園依托重建的森林公園管理處、改建的印象南嶺民宿、新建的何灣度假山莊等建筑群落,并借景杏園藍灣、果莊綠道等,營建森林公園綜合服務中心。“軸帶”指東西向園城融合發展軸和南北向森林鄉旅休閑帶。其中,東西向園城融合發展軸東接嘉禾慢城,中聯九老群峰、晉屏集鎮、雷公古村和山下花海,西達九子嶺片區,神農西路、尖峰路和森林小火車是園城聯系的紐帶,構建都市-鄉村-公園融合發展的軸帶;南北向森林鄉旅休閑帶以森林綠道為紐帶、以高嶺峽谷為依托,串聯帥家農業基地、神農教耕村落、千畝伯樂叢林、百畝堂松花谷、晉屏服務中心、高山云霧密林、百磴度假勝地等功能片區,打通森林公園內部休閑脈絡。“兩區”指休閑農耕游憩區和森林生態涵養區。休閑農耕游憩區以森林鄉旅休閑帶為紐帶,串聯管理服務區形成森林里的教耕文化體驗區,與森林公園東部的鄉村振興產業帶相互融合,構建森林-鄉村-城市生命共同體;森林生態涵養區以森林鄉旅休閑帶為界,整合兩個生態保育區、一個核心景觀區形成森林生態涵養基底,養護公園本底,踐行“兩山”理念。“七點”指九老福潭節點、九子尖峰節點、青山金洞節點、堂松花谷節點、百蹬天堂節點、晉坪晚翠節點及盤江村居節點。
九老福潭節點規劃面積29.45 hm2,是集民俗體驗、游客集散和水上活動等功能于一體的公園綜合配套服務區。九子尖峰節點規劃面積6.22 hm2,是集登高覽勝、植物科普和激情體驗等功能于一體的九子峰頂望城覽勝地。青山金洞節點規劃面積46.36 hm2,是集濱水休閑、汽車露營和野奢民宿于一體的汽車露營悠享體驗地。堂松花谷節點規劃面積16.69 hm2,是集花海游賞、森林氧吧和民宿體驗等功能于一體的森林花谷游賞體驗地。百蹬天堂節點規劃面積71.79 hm2,是集養生度假、商務會務和溫泉療養等功能于一體的森林康養體驗目的地。晉坪晚翠節點規劃面積45.29 hm2,是集商務會務、教育科研和休閑度假于一體的森林小鎮門戶接待區。盤江村居節點規劃面積89.52 hm2,是集鄉村閑居、民宿體驗、農業休閑、農事體驗于一體的森林鄉村振興示范區。
根據公園的風景資源、空間分布和地方文化等要素,嘉禾公園以青山綠水為基礎,融入民俗文化進行主題設計,最終形成“一源、三境、五湖、七景、九嶺、九峰”的旅游產品體系(森林公園共規劃100 處景點,其中保護景點48 處、改造景點27 處、新增景點25 處)。其中,“一源”指禾倉仙境綠源;“三境”指閑游慢養之境、森林康養之境、鄉旅民養之境;“五湖”指慶云湖(藕塘水庫)、喜樂湖(青山水庫)、單富湖(盤江水庫)、康寧湖(三百磴水庫)及冰德湖(九老峰湖);“七景”指九老福潭、晉坪晚翠、青山金洞、堂松花谷、九子尖峰、百蹬天堂及盤江村居;“九嶺”指尖峰嶺、和尚嶺、黃家嶺、平凹嶺、老平田嶺、尹家嶺、一家嶺、四方嶺及九子嶺;“九峰”指神皇峰、水源山、雷公嶺、丹雀峰、壽佛峰、魁星峰、蝙蝠峰、月老峰及元寶峰。
嘉禾公園屬于自然保護地體系中的自然公園,為一般控制區。根據湖南省生態保護紅線評估調整要求,一般控制區內的基本農田、集中連片的耕地、人工商品林、符合已批規劃的建設用地等可調出生態保護紅線[4]。嘉禾公園將園區劃分為生態保育區、核心景觀區、一般游憩區、管理服務區等4 個保護分區,并分別按照一、二、三級和外圍保護地帶的保護標準予以保護,確保其規劃的建設內容與生態保護紅線不沖突。嘉禾公園根據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永久農田保護紅線,制訂了詳細的土地利用規劃,為2021 年啟動的自然保護地評估調整和永久農田核實整改及劃定提供了參考。
通過分析嘉禾縣全域旅游格局、區域協調發展、自身系統發展等3 個方面內容并重點研究城-鎮-園關系,嘉禾公園最終確定自身定位:以喀斯特地貌保護為基礎,以國家主題森林公園為藍本,以都市城郊休閑體驗為特色,以森林康養度假觀光為亮點,打造一個集生態保育、旅游觀光、商務會務、科普教育、美食體驗和鄉村休閑等功能于一體的,具有獨特性和唯一性特征的近郊型森林康養度假勝地。嘉禾的綠水青山是天賜之福,嘉禾的非遺傳承是文明之福,嘉禾的美食珍品是民眾之福,嘉禾的家族興旺是民生之福。綜合而論,嘉禾乃多福之地。嘉禾公園借禾倉之天賜山水,籍嘉禾之多福美名,提出公園的形象定位:禾倉綠源-嘉禾福地。在具化公園建設內容方面,當地提出構建東西向園城融合發展軸和南北向森林鄉旅休閑帶。
森林公園的設計主要包括總體規劃、詳細規劃、專項規劃和實施計劃等,各項規劃和各種計劃之間是相互聯系和一脈相傳的。但受限于各規劃和計劃自身的局限性,其往往難以協調一致。嘉禾公園立足落實總體規劃、銜接專項規劃、聯系各種計劃的要求,提出總體管控-詳細設計-管控圖表的詳細規劃設計模式,并最終通過管控圖則-設計方案-設計意向-管控圖表的形式為森林公園建設管理提供依據。①管控圖則——參考城鎮控規模式,提煉重要節點的管控要素并形成管控指標體系,讓規劃實施有據可依。②設計方案——落實管控圖則指標,結合重要節點現狀和發展需求詳描發展新藍圖,讓項目落地切實可行。③設計意向——體現設計方案效果,根據重要節點詳細規劃設計方案制作效果圖視,讓設計方案直觀可視。④管控圖表——圖數一致直觀表達,根據重要節點圖則和方案的指標,用圖表來表述,讓規劃管理明了易懂。
嘉禾公園落實嘉禾縣委、縣政府提出的實施“踐行新理念,建設新鑄都”戰略、打造“一都四縣”的目標。其中,保護類項目建設為落實總體規劃確定的生態保育區、核心景觀區、一般游憩區、管理服務區等4 個保護分區相關內容。結合森林公園植被和景觀現狀,嘉禾公園提出以優化樹種組成結構、改善林分質量、提高生物多樣性、增強森林生態系統穩定性為目標的森林植被改造方案,選定9種植被類型,并采取補植、更新、林分改造、撫育間伐、定向改培等具體措施,進行森林景觀營造、結構提質、林相改造,逐步構建一個集良好森林生態環境和多彩森林景觀于一體的森林生態系統。保護類項目建設內容主要包括兩方面。一是景點規劃。嘉禾公園共規劃100 處景點,其中保護景點48處、改造景點27 處、新增景點25 處。二是景點建設。嘉禾公園根據景點現狀,明確了景點建設類型、建設規模和主要建設內容,共營造7個典型景觀和10個景群,最終形成“一源、三境、五湖、七景、九嶺、九峰”的旅游產品體系。
嘉禾公園提出,森林公園核心景觀區、生態保育區保護范圍內的居民點原則上需要集中搬遷,保護區內居民建筑原則上不允許新建、擴建,村民安置區宜集中選址建設于一般游憩區范圍內[5]。針對一般游憩區內的居民點,根據森林公園開發建設和景觀、生態保護需要制訂搬遷方案,原則上在該村行政區劃范圍內進行統籌安置或集中易地安置于九老福潭節點的民俗文化園內。嘉禾公園將園內的村莊劃分為控制型和搬遷型兩類,且村莊建設用地總面積由現狀的29.49 hm2減少至16.63 hm2,與湖南省自然資源廳辦公室印發的《加快做好縣域村莊分類和布局工作的通知》中有關要求不謀而合,村莊類型與2019 年縣域村莊功能分類中的搬遷撤并類、其他類相符,與2021 年縣域村莊功能分類中的生態保護類、特色保護類相符,具有一定的預判性和可實施性。嘉禾公園根據村莊建設用地的土地使用特征,提出每戶宅基地面積原則上不超過120 m2、建筑高度原則上按照2~3 層進行控制的居民點建設要求。
嘉禾公園根據城區和景區全要素、多領域、高效益“聯動發力、融合發展”的關系進行規劃創新,根據公園景觀資源分布及旅游路線情況,形成了“軸帶聚一心、兩區布七點”的空間結構。同時,嘉禾森林公園在建設規劃中綜合考慮風景資源品質、空間分布特征和地方文化特色等要素,以森林公園青山綠水為基礎,融入民俗文化進行主題設計,是對近郊型森林公園設計方法的有益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