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宏強
輝南縣黑土地保護監測中心,吉林 輝南 135100
輝南縣隸屬吉林省通化市,地處吉林省東南部、通化市北部、長白山西麓,是長白山脈與松遼平原的過渡帶,是進出長白山的重要通道和門戶。近年來,輝南縣農機推廣工作不斷深入,大量先進的農機產品應用到農業生產中,提高了生產力和生產效率,對促進全縣農業經濟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但目前輝南縣農機推廣工作仍面臨許多問題,需要深入研究提出解決對策,以加快農機推廣,推進農業機械化,實現農業現代化。
1.1.1 信息傳播渠道有限
輝南縣屬半山區,境內多低山、丘陵。由于地形地貌、交通條件和基礎設施的限制,輝南縣農機推廣信息傳播的渠道相對有限。傳統的宣傳媒介,如廣播、電視、報紙等,無法完全覆蓋到每個農戶,信息傳播相對困難,導致農戶對農機推廣信息缺乏了解。雖然近年來網絡的普及在一定程度上拓寬了信息傳播渠道,加快了信息傳播速度,但農戶缺乏利用網絡主動獲取信息的習慣,導致農機推廣信息的傳遞和接收仍存在障礙。
1.1.2 宣傳手段單一
輝南縣大部分地區在農機推廣宣傳中,一直依賴傳統的宣傳手段,如派發傳單、張貼海報、宣傳車巡回宣講等。這些手段不夠創新和多樣化,無法吸引農戶的注意和興趣,從而影響了宣傳效果。
1.1.3 宣傳內容不夠具體和豐富
輝南縣大部分地區在開展農機推廣宣傳時,只是籠統地強調農機的好處,并未具體說明農機的技術特點、適用范圍、操作方法等。農戶對農機的相關疑問無法得到充分解答,導致他們對農機推廣的接受度和參與度不高。
1.1.4 缺乏反饋和互動機制
輝南縣大部分地區的農機推廣宣傳活動往往是單向的信息傳遞,缺乏與農戶互動的機制,導致農戶無法與宣傳機構和專業人員進行溝通,農戶對農機推廣的疑問、顧慮難以及時得到解答和解決,從而不利于農機推廣工作的開展[1]。
1.2.1 缺乏專業維修人員
輝南縣大部分農村地區維修農機的專業人才相對不足,特別是針對先進的農機設備,缺乏具有專業知識和技能的維修人員。這導致農戶在農機出現故障時,難以得到及時的維修服務,最終耽誤農業生產。
1.2.2 缺乏維修設備和工具
輝南縣大部分農村地區的農機維修條件相對較差,缺乏先進的維修設備和工具。由于一些復雜的農機設備可能需要特殊的工具和專用設備來進行維修和保養,而這些維修設備和工具價格相對較高、使用頻率較低,一些維修站點不愿投入資金購買,導致農機作業區維修設備和工具缺乏,無法滿足農機維修實際需求。
1.2.3 缺乏農機維修技能培訓
輝南縣大部分農村地區沒有對農戶提供專業的農機維修技能培訓。農戶得不到相關培訓機會,缺乏對農機設備的基本了解,難以掌握農機維修的知識和技能。農機出現問題時,農戶無法對農機進行維修,導致出現問題的農機被閑置或廢棄。
1.2.4 零配件供應不足
輝南縣農村地區多處于山區,山路崎嶇,交通不便,導致農機零配件運輸難度較大,且農機零配件供應鏈較長。當農機設備發生故障需要更換零配件時,農戶無法及時獲得合適的配件,導致農機無法及時修復,影響農業生產。
受地理環境、經濟發展水平等因素的影響,輝南縣一直存在農機推廣資金不足的問題。一方面,輝南縣屬于半山區,山地、丘陵地區經濟發展水平較低,農戶收入有限,難以拿出足夠的資金購買新機器,一些老舊的農機設備得不到更新。另一方面,政府財政資金對農機推廣工作的支持力度較小,農機推廣融資渠道少,導致新產品、新技術推廣應用滯后,不利于農機推廣工作的開展[2]。
受交通、人員配備等因素的限制,購買農機后,農戶難以及時得到后續服務技術力量支持,且缺乏正規的技術培訓,導致其對新機的性能和操作規范不熟悉,全憑自己實踐摸索操作,遇到困難時聯系不到專業的技術服務團隊,又沒有可以相互交流的技術平臺,最終致使問題得不到及時解決。這在一定程度上打擊了農戶購買農機的積極性。
輝南縣大部分農村地區地理位置相對偏遠,交通不便,經濟發展水平較低,工作條件艱苦,專業的農機人才及高校畢業生不愿意到當地工作;再加上政府對農機推廣的支持力度不足,缺乏政策保障,導致農機推廣工作對年輕人才的吸引力不足。此外,輝南縣現有農機推廣人才整體文化水平較低、年齡較大,難以適應新形勢下農機推廣工作要求;且農機推廣人員缺乏交流和溝通,信息傳遞渠道單一,不利于農機推廣人員專業能力的提高。
2.1.1 拓寬信息傳播渠道
農機推廣部門要積極利用微博、微信等平臺傳播農機推廣信息,還可以建立農機推廣網站和手機App,提供信息服務和交流平臺,方便農戶獲取農機推廣相關信息。例如,2022年輝南縣農機化信息網站共發布農機化相關信息75條,為農戶獲取農機推廣信息提供了方便。此外,農機推廣部門可以充分利用各種媒介大力宣傳農機技術、政府扶持政策等,并在各鄉鎮建立農機推廣隊伍,深入農戶家中宣傳講解農機技術、農機購買扶持政策等,加深農戶對農機推廣的認識。
2.1.2 采用多樣化宣傳手段
農機推廣部門要創新農機推廣宣傳手段,如舉辦農機展覽會、培訓班、示范會等,讓農戶近距離了解并體驗農機的使用方法和效果。此外,農機推廣部門可以利用農村廣播電臺、農民合作社、村委會等組織力量,開展集體宣傳活動。例如,2022 年輝南縣將保護性耕作、高效植保、水稻機插秧同步側深施肥、秸稈撿拾打捆機械化技術作為農機化的主推技術,全縣農機化技術指導員通過趕大集、進村入戶等方式發放農機技術宣傳資料5 000 余份,指導農戶500 余人,還在當地農機化試驗示范基地召開了5 次現場觀摩會,取得了較好的宣傳成效。
2.1.3 豐富宣傳內容
農機推廣部門要根據農戶的需求和關注點,豐富宣傳內容,包括農機的實際應用案例、操作技巧、效益分析等,切實解答農戶的疑問,提高農戶對農機推廣的接受度和參與度。
2.1.4 建立反饋機制
農機推廣部門要建立與農戶的互動機制,如設立熱線電話、開展視頻連線、組建專門的咨詢團隊等,及時回應農戶的反饋,解決他們在農機推廣應用中遇到的困難和疑慮[3]。
2.2.1 建立農機維修服務網絡
農機推廣部門要建立農機維修服務網絡,包括農機維修站、服務站等,增加專業維修人員的數量,并提供培訓和技術支持,以滿足農戶農機維修需求。例如,2022年春耕期間及秋收前夕,輝南縣農機推廣人員深入全縣各村屯對農機具檢修進行指導,全年完成農機具檢修和保養11 300余臺,為春耕和秋收順利進行提供了保障。
2.2.2 加強農機維修設備和工具的供應
農機推廣部門要增設農機維修網點,提供先進的農機維修設備和工具,并定期更新維修設備,以提高農機維修效率和質量。
2.2.3 提供農機維修技能培訓
農機推廣部門要開展農機維修知識和技能培訓活動,聘請一些專業技術人員和專家,通過理論講解、示范操作等方式,讓農戶、農機操作者及維修人員親自觀看、現場實踐,提高他們的農機維修能力。
2.2.4 拓寬農機零配件供應渠道
農機推廣部門要與農機制造商、經銷商等合作,提供可靠的零配件供應渠道,使農機維修中能夠及時更換零配件,將因農機故障對農業生產的影響降到最低。
2.3.1 政府要加強資金支持
各級政府部門要給予農機推廣工作足夠重視,根據當地實際情況,制訂合理的農機推廣項目或資助計劃,加大資金投入力度,確保農機推廣工作順利進行,從而促進農機新產品、新技術應用到農業生產實踐中,提高農業生產水平。
2.3.2 拓寬農機推廣的融資渠道
農機推廣部門可以利用互聯網、社交媒體等平臺,宣傳農機推廣項目,尋找對農機推廣有興趣的投資者,籌集社會資金,拓寬農機推廣的融資渠道;還可以聯合農機制造商、農民合作社、銀行或其他社會組織,構建合理的利益聯結模式,通過合作分擔成本和風險,共同完成農機推廣應用;也可以向金融機構申請貸款或補助,或尋求慈善捐款等,通過宣傳引導,吸引這些組織投入資金支持農機推廣項目[4]。
2.4.1 加強技術培訓
農機推廣部門可以組織農機制造商、技術專家或專業培訓機構為農戶、農機操作人員開展培訓,通過舉辦培訓班、發放培訓材料和定期召開技術會議傳授其農機技術知識;還可以組織召開農機化技術與機具現場觀摩會,提高農戶對新機具、新技術的認識,從而加快農機推廣。
2.4.2 建立農機技術服務團隊
農機推廣部門要組建包括技術專家、工程師和維修人員的技術服務團隊,為農戶提供實時的技術支持,解答農戶和農機操作人員在農機使用過程中遇到的問題,確??焖夙憫⒔鉀Q各種技術難題。農機推廣部門還可以結合農機化基層體系建設項目,聘請專家教授授課,組織觀摩學習其他縣(市)先進經驗,讓農戶掌握農機技術核心要領,促進農機技術規范應用。
2.4.3 搭建技術信息共享平臺
農機推廣部門可與農機制造商、技術公司、相關研究機構等建立合作伙伴關系,共同開發建設網絡技術平臺或手機應用程序,充分利用這些合作伙伴的資源優勢,通過平臺分享農機使用技術指南、故障排除方法等,使農戶可以隨時獲得相關技術信息,及時自主解決問題。
2.5.1 加強人才隊伍組建和培訓
農機推廣部門要聯合農機制造商、農業相關教育機構、農業領域研究機構等,建立科學合理的培訓計劃,加強理論知識、實踐操作等方面的培訓,提升農機推廣人員的能力。農機推廣部門還可與農業相關的高校和職業學校合作,設置農機技術推廣相關專業或培訓課程,吸引更多人才進入農機推廣領域,并為其傳授專業知識和技能。
2.5.2 加強實踐經驗分享
農機推廣部門可通過農機推廣信息共享平臺,加強農機推廣人員之間的交流和合作,如定期開展研討會或技術交流活動,推動農機推廣人員之間相互學習和促進成長。農機推廣部門還可邀請經驗豐富的技術顧問或專家,為農機推廣人員提供專業意見和解決復雜問題[5]。
2.5.3 加強人才支持力度
政府要出臺相應政策,培養和吸引年輕的農機推廣人才,為他們提供較高的薪酬、暢通的晉升通道等,并設立專門的農機推廣部門或機構,為農機推廣人員提供專業支持和資源,從而保障農機推廣工作有足夠的人才儲備。